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65章 潼关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65章 潼关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月初一。

刘禅出华阴,一路向东。

虎骑监黄崇,以百骑领曹魏大鸿胪黄邕往长安而去。

司马昭与一众随行的扈从,则被宗预扣留在了华阴驿馆。

不许他们离开驿馆半步,也不许外人凑近驿馆半步,大有种将司马昭囚禁在此的意思。

毕竟这里是前线,而他们又已知晓大汉天子就在此地,宗预并不想节外生枝。

华阴与潼关太近了。

汉魏两国的边境线,从原先的五百里关中、三百里秦岭,骤缩至三十余里的平原。

而无险可守华阴,在目前这种对峙中无疑处于劣势地位。

司马懿但凡遣几千精骑入境肆虐,捣田扰民,大汉除了以骑制骑外,没有别的办法。

而可作为无险可守的守备方,以骑制骑效果有限。

因为作为守方,备战状态不可能长久保持,总有松懈的时候。

更别提,大汉如今用以提防潼关的骑兵,还是没有体系化正规化的羌骑。

只不过由于曹魏新败,大汉在关中立足未稳,世居临晋、华阴两座边境重镇的豪强大宗,此时利益还没有与大汉深度捆绑,仍是魏国可以争取的对象。

所以司马懿目前并没有入境肆虐的打算。

可…这是一般状态。

一旦让司马懿知道大汉天子竟在华阴城中,迅速武装,连夜挥师跋涉直围华阴城,也不是没有…

好吧,可能性很小。

司马懿刚刚丧师败绩,士气不振,纵敢前来,也未必是城中六千满编满甲士气正盛的汉军对手。

但宗预还是不想让天子有一丝可能陷入这种境地,更重要的是,此时再与曹魏重开战火的意义不大。

在他亲眼见过潼关后,便知道那座雄关几乎不可能在此时打下来,而大汉的人力,并不支持大汉与曹魏打无谓的消耗战。

当务之急,是在华阴与潼关之间修筑堡垒要塞,设置路障烽燧,从头构建一套完整可靠的防御体系,做长远之计。

刘禅出华阴后一路东行。

自华阴至潼关三十余里,都尉杨素所统千余羌骑分成十部,散在华阴以东各处哨岗,日夜巡查监视,传递消息。

距华阴最近的一处哨岗,哨官远远望见数百骑自华阴东来,先是投来好奇的目光,而后例行公事策马上前盘问。

待见到护羌中郎将赵统熟悉的面孔后,兴奋地跟赵统寒暄起来。

赵统既知天子怀柔羌氐之意,复膺持节护羌之任,在高陵城与杨条、杨素等安定羌一并戍守的一个多月里,尽职尽责,礼贤下羌,与安定羌建立了不错的情谊,所谓绥抚得宜,羌汉渐洽。

那羌人哨官与赵统热络一番,待赵统道明目的后,便迅速放行,不再多问。

刘禅见此情状,既心悦于赵统招抚得宜,又有些无奈地示意赵统拿出宗预签下的过所牒文。

赵统这才一愕,察觉到不论是他还是那唤作黑罴的羌勇,都没有完全照规矩行事。

出示牒文后,天子先行离去。

赵统留下来训诫那唤作黑罴的羌人一番。

见那黑罴连连称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赵统才离开哨所追上天子,在马背上对着天子请罪。

刘禅也没有抓着这点小问题不放的意思,所谓有过改之。

说到底还是羌人懒散惯了,一时半会难以养成事事循矩的习惯。

但至少没有疏于职守,还知道主动上前盘问,更别提竟还看得懂过所文牒上的汉字。

对于羌人来说,也称得上难能可贵了,亦可见中上层的羌人精英确有融入汉文化圈的意愿。

这是好事。

给他们一点时间。

沿着漕渠之畔的驰道东奔七八里,一直与渭水并行的漕渠,终于汇入渭水当中。

而到了此时,原本南北宽阔十余二十里的华阴平原骤然收窄。

北面的渭水与南面拔地而起的黄土台塬相夹,夹出了一条入口处宽一二里,最后渐渐收窄至仅有三四步的狭窄走廊。

这就是潼关的入口了。

潼关不是一座简单矗立在险要隘口处的关城,而是一整套立体的防御体系,易守难攻至极。

从刘禅所在的入口走进去,大约三四里就遇到一堵黄土绝壁。

再往南一转,便是蜿蜒曲折,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过,却长达六七里的深沟。

深沟唤作禁沟,沟上就是几十丈高的黄土台地。

潼关的核心,就建立在这座名为麟趾塬的台地上。

台地北连黄河,南接秦岭,辎重粮草东来西往,只能进入一侧深沟,爬上麟趾塬,再翻下塬,从另一侧深沟出来。

台地四周边缘处,则像城池一般围了二三丈高的土墙,各险要处共筑土堡十几座。

这是曹操在建安年间,为了抵御关中的马、韩联盟构建的防御体系。

其守御能力,可以说比古秦那座函谷关也不遑多让。

只要内部不出意外,确实不是人力能够攻下的。

但由于旬日前,赵云、魏延所统汉军衔尾直追,追到了设立在禁沟中间的关城下,所以禁沟以西的通道基本被汉军控制。

宗预留置两千守卒于此塞障。

只要能筑起几道城墙,就能有效防止魏军派骑兵入关中骚扰,就跟长城防止草原民族入关一样的逻辑。

但也跟长城的逻辑一样,台地下的城关只能防骑兵而已。

魏军若是胆子够大,其步卒可以直接从台地上开路行军,绕过台地上的沟沟坎坎,台地下的汉军城关,直抵华阴城下。

只是没有粮草为继罢了。

但来歙当年能以两千人伐山开路翻陇山入略阳,魏军未必不能采取此等战术。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可能发生,魏军所在麟趾塬以西,与麟趾塬隔沟相望的另一座台原上,宗预已经派了几千役夫在台地上夯土筑垒,日后戍卒可以在此凭垒瞭望。

只要麟趾塬上魏军有动静,这边就能第一时间探到。

这种近乎于脸贴脸的边防线,毫无疑问,戍守双方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精神紧绷的状态。

而随着天子突然身临边境,前日刚赴台地的破虏将军冯虎,与巡视边境的安定都尉杨素,精神变得更加紧绷起来。

“公朴,辛苦你了。”刘禅将杨素的封赏旨意亲手递了过去。

杨素从妹妹派来的信使那里知道了自己父亲被封为了归义侯,却没听说自己也有封赏。

冯虎也是个嘴巴严的,并没有跟杨素说天子在华阴之事。

导致杨素此刻见天子突至,又取出圣旨,一时有些不知所措,毕竟他从来没有见过领旨谢恩这种事情,脑子一片空白,也只能是不知所措了。

见天子并不在意,他信手展开圣旨,看了片刻后问:

“陛下,不知驸马都尉,职责是什么?”

圣旨上写他被擢为驸马都尉,封关内侯。

他看不懂汉家官职,只知他父亲被任为安定太守,而他是安定都尉,管安定郡兵的。

关内侯他多少知道,是二十等爵中的十九等。

比列侯最低等的亭侯要次上一等,但多少也是侯了。

一门双官双侯,他们安定杨氏这一次响应大汉北伐,真可谓是逆天改命了。

与他相熟相善的护羌中郎将赵统笑道:

“驸马都尉掌天子副车。

“也就是说陛下车驾出行,你便驾另一车随侍左右,非天子近臣不可为之。

“大汉第一个驸马都尉,为孝武皇帝所设,任者乃是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

“金日?”杨素有些惊了。

虽是羌人,但他家作为安定第一羌豪,也学汉文化的,怎么可能不知汉武皇帝四大顾命辅臣之一的金日?

尤其这位金日还不是汉人,而是匈奴归附者,简直就是他们这些汉化外族人的标杆。

就在他惊愕之时,赵统又道:

“在你之前,驸马都尉乃是我大汉丞相之子,诸葛伯松。”

“丞相之子?”杨素愈发惊愕。

“陛下…臣,臣何德何能,能居此职?

“陛下…您还是让臣继续当安定都尉吧,不然当华阴都尉也成,臣实在不敢受此要职!”

赵统皱眉佯作不满:“陛下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旨意已下,岂有收回成命之理?”

“这……”杨素脑子再次一片空白,不知当如何是好了。

“还愣着作甚,还不赶紧领旨谢恩?”赵统示意。

陛下既打算聘杨素之妹为妃,将来这杨素就是国舅,到时恐怕就没有再欺负他没文化的机会了。

“臣…臣领旨谢恩!”杨素俯首作了一汉礼。

待他再度直身时,眼睛正好与天子双眸对上,他一时不知眼睛该放哪里,四处飘忽。

与他父亲面貌粗犷迥然相异,杨素既继承了羌人父亲八尺五的身高与一身勇武,又继承了汉人母亲清丽的面貌,因此还得了个安定小马超的名头,迷倒汉羌少女无数。

这也是为何刘禅还没派使臣去见杨条之女的面,就敢聘其为妃的其中一个原因了。

一母同胞的兄弟长相不赖,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吧?

摒弃这些杂念,刘禅扭身往对面的麟趾原望去。

只见原上当真是一座座堡垒,一堵堵关墙,隐约还能看见人影在箭楼上攒动,不由一叹:

“不愧是三秦锁钥,关中门户,若能夺得此座雄关,便能真正为大汉争取到休养生息的时间了。”

诚如是,再给刘禅十年时间,大概就能积累出足以一统天下的经济优势与军备优势了吧?

刘禅确实想休养生息。

但潼关不握在手中,主动权便不在汉,而在魏。

除非国家内部烂得不行了,否则就没听说过谁能攻破潼关的。

安禄山破哥舒翰于潼关,那是唐玄宗强令哥舒翰出关决战,而哥舒翰本人也已因中风而神智不清,基本不能指挥了。

到黄巢攻破潼关,则是六十万大军打两千守军,血战数日,最后唐军忘记在“禁谷”南端布防,使得黄巢大军找到破绽,直接从麟趾塬南面的缺口登塬。

李自成攻潼关,同样是崇桢逼孙传庭出关与义军决战,最后被义军假扮的逃兵用督师大纛骗开关门,内外夹击下将潼关攻破。

而现在戍守潼关的是司马懿,曹魏内部还没烂透,仍有抗汉之心,朝臣也有能力阻止曹叡出昏招。

在这种局势下,刘禅想突破潼关,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不打潼关。

金蒙宋三国对峙时,金朝精兵占据潼关,蒙古寸步不得越。

成吉思汗临死前,对左右大臣留下遗言:

『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破之。』

『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

『如此,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最后蒙元果真借道大宋,自关中入汉中,顺汉水东下,从东三郡进入南阳,逼得潼关金军东撤,最后在三峰山一战消灭金主力,奠定了蒙元灭金的基础。

刘禅现在要突破潼关,要么是等冬天黄河结冻时,渡黄河入河东。

要么就是效蒙元自上庸入南阳。

但现在上庸还属于曹魏。

而且,想要效蒙元入南阳,还得期待孙权能像挫宋坐视蒙元灭金一样不趁机背刺。

这…有点太难为孙权了。

冯虎、杨素二将在前带路,引着天子与关兴、姜维、赵统诸将在这座原台上巡行视察。

大概是刚刚与曹魏对峙的缘故,台地上的将士精神头都很足。

防务也做得都很到位,没有出现懈怠疏忽的情况。

经过几个月的高强度高密度的实操训练,刘禅对于何处适合防守,何处可建立哨岗暗哨,何处需要着重防守等细致琐碎又无比重要之事,也有了一些比较到位的理解。

当个别部司马指挥个一千人,大概没什么问题了。

在冯虎、杨素带领下,一行人沿着禁沟边缘南行三四里,来到一处被积年雨水冲刷出来狭长缓坡。

刘禅心说,此地或可设置几重鹿砦,再于对面一座小丘设下暗哨,但还是没有干涉,毕竟作为大汉最高统帅,连几个暗哨都指挥着,这是什么统帅法?

然而又走了大约半里路,刘禅才看到原来还有另一道缓坡,控扼住了整座原台的入口,已有二百余人在此处把守,再环视一周,马上便发现了几处隐藏起来的暗哨。

刘禅心里一松,果然嘛,他这个半吊子都能看出来的东西,冯虎作为大督冯习之子,怎么可能会疏忽,好在没有班门弄斧,闹出什么“机枪往左移5米”的趣闻。

未及正午,刘禅回到台地边缘。

大河与台地相接,惊涛拍岸。

“陛下,看。”关兴忽然出声,手往东北一指。

刘禅顺着关兴手指方向望去。

却见一叶艋艟小舟自潼关驶出,往风陵渡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