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42章 天子之剑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42章 天子之剑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且说刘聪王濬既退,大汉丞相恰与费祎、杨仪、胡济等一众府僚臣弃了手头诸事片刻,聚至天子金吾纛旓之下觐见。

闻听丞相已至,天子振甲而起,离座出迎。

须臾,群臣但见甲胄蒙尘之天子自如林虎贲环护中昂然而出。

见得天子如此情状,随丞相而来的府僚臣属不由愣神片刻,却是君臣之礼一时尽忘。

直到丞相率先行一大礼,诸臣才赶忙从恍惚中回过神来,其后才齐齐朝这位临阵督师,万军环护的大汉天子,朝这位甲胄蒙尘,天威愈盛的天子行一大礼。

天子振甲上前,将丞相扶起。

“相父辛苦,诸卿辛苦。”

话音与甲叶撞击声一齐落下。

丞相缓缓直身,须发直颤,与天子对视凝望片刻,却是眼眶渐渐泛红,继而颤声不已:

“值此危急存亡之际,陛下亲秉六师,临阵讨贼,龙骧虎视,智勇天授,此诚高祖之威,先帝之烈也。

“臣得奉节钺,既仰神武之姿,复睹中兴在望,当死且无憾。”

“相父瞎说些什么。”刘禅闻此当即出言打断。“天下一十三州,纵有此大胜,关中克复,我大汉亦只据有司、益二州及凉州半壁,相父怎能说什么死而无憾,若无相父,我何以独挑天下之重?”

丞相摇头以对:

“陛下亲临战阵,挥剑讨贼,万军拱卫,文武摄服。

“待捷报西极流沙,东至沧海,北抵燕蓟,南越荆扬,天下豪杰岂有不思汉者乎?

“盖以陛下姿略,克复中原,重光汉祚,不过俯仰之间耳!

“倘先帝有灵,得见陛下英武之姿,全胜之功,亦当抚膺而赞,含笑于九泉之下。”

刘禅微微一愣。

昭烈要是在天有灵,知道自己一个现代人取代了阿斗,又到底会是何种心情呢?

丞相见天子似在追忆先帝,旋即转过身去,将目光扫过身后一众臣僚,复又郑重掷声:

“昔日世祖中兴炎汉,云台诸将拱卫明主,今朝陛下临阵讨逆,虎贲之士效死疆场。

“此非天命所归,而何?

“愿诸卿同心戮力,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助陛下廓清四海,复兴汉业。”

费祎率先俯首:“臣等敢不死命!”

“臣等敢不死命!”众臣俱拜。

就在众臣尽皆俯首而拜之时,外围负责拱卫金吾纛旓的虎贲龙骧,及簇拥在龙纛四周裹创休整的将士也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

“陛下万胜!”

“陛下天威!”

欢呼呐喊声愈演愈烈,一时声浪如潮,层叠不息,费祎、杨仪等府僚皆相顾异色。

就在此时,甲片与铁器撞击之声传入围中,又是数息,却见虎骑监麋威迈开铁腿捧一木盒铿锵而至。

“陛下!”

“丞相!”

麋威面有喜色,进得围中,先是对天子躬身行了一礼,其后才又对着丞相再行一礼。

刘禅从容相问:“何事甚喜?是又取了哪个贼首首级?”

麋威重重颔首:

“陛下,此伪魏二千石之将王双首级是也!”

魏将王双?

麋威话音落罢,费祎、杨仪、刘琰等臣属俱是微微一滞。

魏将王双与郝昭虽名著凉陇,颇有声威,却也算不上核心人物,真要说的话,要是司马懿不死,那么在背后这条漕渠投河而死的王昶,应该就是此战斩将之首功。

“诸公有所不知!”麋威当然知道周遭一众臣属在想什么,于是神色更加激昂得意:

“陛下适才临敌时拔马而前,亲引雕弓,百余步外一矢毙贼将王双于万军阵中!”

闻得此言,包括丞相在内,一众臣属俱是惊异莫名。

无怪乎方才外围军士直呼“陛下万胜”、“陛下天威”,也无怪乎麋威此刻激昂慷慨之色,几乎甚于自己斩将夺旗。

天子临阵督军便足够激烈士气,遑论斩将?

“陛下神武!”费祎躬身相祝。

“陛下神武!”余众亦然。

这下倒让这位天子沉默起来。

事实上,他当时一箭射出便打马稍却,只知自己射了一箭,至于那箭到底射往何处,射向何人,则是根本不能知晓。

再者,当时一众将他团团护住的虎骑也在麋威的带领下各自射箭,谁知这王双到底是谁射中?

似乎是读出了天子的眼神,虎骑监麋威转过身去。

打开木盒,往盒中摸了摸,最后走至天子跟前,将盒中取出之物双手前奉:

“陛下射毙之人面目衣甲,皆为臣亲眼所见,又望见其尸首为镇北将军之子魏昌所斫,臣往索之,手中便是陛下所射棱矢无疑。”

三棱矢箭上的血污已被抹去,刘禅从麋威手中接过,看了看,却也没看出个什么来。

这就是虎骑专用的破甲矢,算是最昂贵的子弹,好用,他也用,但他也没无聊到往箭矢上做记号,所以麋威真看到自己射中王双了?

片刻之后,却也不再计较,只看着麋威从容相问:“虎骑监可知《庄子·说剑》?”

麋威先是一怔,其后微微颔首。

而费祎、杨仪、胡济等府僚闻得天子此言,亦是目光深邃,尽皆思索了起来,令史中亦有不知者,面面相觑,似乎询问此是何意。

却见天子继续道: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请庄子说文王。

“庄子曰,臣有三剑,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

“庶人之剑,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

“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

“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今日此贼果真为朕所毙,亦不过一箭之威,庶人之箭耳,朕何足自矜?

“朕今日所恃者,非朕一人一箭之力,乃是朕一弦松发,便有千箭蔽日,遂有此胜。然此剑虽壮,亦不过诸侯之剑罢了。”

麋威俯首称是。

一众臣属亦是动容。

片刻后,杨戏上前:“陛下,如今司马懿既败,关中大局已定,长安之寇必自相遁走,陛下不日便将还于旧都。

“臣杨戏斗胆进言,宜早备祭天告祖之礼,陛下若允,臣戏不才,请为陛下筹措祭礼备物,拟写祭文,以彰圣德。”

刘禅闻言颔首:“便依卿所言,有劳卿了。”

这祭文也不是谁都会写,谁都写得好的,负责礼仪之事的太常卿在成都,杨戏既然知礼,文采又冠绝蜀中群儒,确是最佳人选。

杨戏闻言当即一喜:

“臣不敢!

“不过仍有一事,须得陛下知会一声…不知祭天告祖之时,可需献魏逆首级降虏,于圜丘之前?

“若得圣谕,臣便备赤漆祭盘,玄帛承首,以彰天罚!”

刘禅闻此一滞,片刻后摇头:

“普天之下,莫非汉土。

“率土之滨,莫非汉民。

“国家威力未举,乃使大汉子民困于曹魏豺狼之吻,为贼驱策,自相屠戮。

“非彼之过,乃朕之罪。

“以此祭天,朕心有愧。”

闻得此言,金吾纛下,一众臣属尽皆凛然动容。

杨戏亦是叹息一声:

“臣尝读《尚书》,见血流漂杵之语,每叹武王不得已而用兵。

“今陛下仁德广被,志存高远,念从贼作乱者为贼所逼,宁舍天威不祭俘首,此诚尧舜之量。

“天下若知陛下仁心如此,应知陛下救民涂炭,解民倒悬之志,非虚言也。”

新丰至鸿门十七八里。

一路俱是魏军溃卒。

一路俱是汉军追兵。

时不时又有魏军将校鸣鼓自持,举旗聚兵,见到汉军将士冲上前来,或是仓惶溃散而走,又或维持阵势且战且退。

待追杀而来的汉军与跑得慢的魏军将士纠缠在一起,更远些的魏军将校复又擂鼓聚兵,结起阵势。

说到底,司马懿练兵养将的本领在是数得上号的,北面战场的魏军又都是司马懿真正的核心。

之所以溃败而走,就跟孙十万在合肥被张辽吓跑一样,确实是军心士气没了。

但也跟孙十万一样,跑不多远就能依靠部分敢死敢战之士殿后,依靠有威信的将校再度将溃散的军士聚合起来。

理性回归之后谁都晓得,不顾旗鼓号令盲目四散溃走,是死亡率最高的逃亡方式。

不多时,三四千羌氐轻骑越过了一众正在纠缠厮杀的汉军追兵与魏军溃卒,追着时战时走,最后一路东逃的虎豹骑直直向东。

“前面就是司马懿将纛!且为大汉天子擒得贼首,我等安有不荣华富贵之理!”武都氐王杨千万此时已经一马当先,冲到了最前面。

紧随其人之后的杨条微微一滞。

事实上,他们已经太过深入,一旦身后的魏军组织起来,把他们退路堵死,前面的虎豹骑再绕回来的话,就有被围的可能。

但想了想,他还是跟在杨千万后面继续向前,为陛下斩司马懿的诱惑还是太大了。

继续策马前驰。

行不三里,身后突然鼓声大作。

杨条震惊之中扭身一看,发现魏军果然把退路堵死,而前面的虎豹骑又果然绕路回返!

更要命的是,漕渠以南的鸿门落虎林处,又杀出一支数量不下一千的骑兵!

“快往北走!北面渭水可以涉水而渡!”杨条赶忙下令。

前几日他便是率军自彼处南下,绕到新丰对王昶设伏。

三千余骑当即往北而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