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33章 抉择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33章 抉择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且说,汉魏双方到了此时,已僵持拉锯了近半个多时辰,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死伤与成建制的溃散。

汉军自不必提,八阵之法可谓坚若磐石,两万七千人组成的战阵,在司马懿陆续派出一万增援后,在人数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通过不断变阵与支援,在接阵后的大半个时辰里,以近乎一比四到一比五的代价,杀伤击毙了魏军一千四五百人。

这种近乎于蚁附攻城的战损比,

一来得益于战阵攻守兼备,变化多端,司马懿及前线指挥的魏军诸将校,除了以人数碾压,或以精锐凿阵外,暂时找不到破阵之法。

二来,司马懿派出来的前锋,除了魏平、贾栩二部可算中坚外,其余诸部,即张靖、山峻部皆是练度与披甲率一般的“中等马”,至于后面补上来的一万援军,更是原本的长安守卒,而汉军这八阵之法,非精锐练卒不能用。

汉军以上等马打下等马,倘若还不能打出局部优势,那这场仗也就没有打的必要了。

日头越升越高,天气逐渐变热。

就在司马懿刚刚下达军令,命州泰、孙礼五将领一万人,持干草火油奔袭骊山台地的汉军营寨,试图以此制造混乱的同时,

坐镇中军“握奇”的大汉丞相,察觉到了魏军军阵薄弱之处,迅速派出中军魏延的“奇零”之军从侧翼硬凿魏军张靖部。

张靖部瞬间死伤一百余人,军阵侧翼出现一个凹陷部,魏延四百精锐并不退却,而是如尖刀般从凹陷部深入切割。

张靖侧翼暴露,变阵不及,左手侧守御薄弱,不到半刻钟时间便被横向凿穿,后部丧胆之下,再不能维持阵线,直接溃阵而走。

其前部本与汉军处于僵持拉锯态势的二百余精锐甲士,随即被汉军前后左右四面合围,在不到半刻钟时间内尽数被消灭。

见到张靖部溃阵而走,司马懿派出的援军结阵前压,补上空缺,并试图将魏延部四百余精锐留下。

然而汉军反应极其迅速,阵中奔出数百弓手弩士,为魏延四百破阵精锐提供火力支援,掩护魏延部退回阵中,继续保存实力。

“丞相,这两万魏寇除三四千人可堪一战外,其余皆乃乌合之众,依我之见,不如先全力击溃之!定可使魏寇破胆!”

一直在将台上随丞相观战的魏延神色有些亢奋。

方才那阵若派出去的不是四百,而是一千,则完全可以将那支溃散的魏军阵中铁铠甲士全部留下。

其后部那些仅披皮甲的乌合之众难成气候,不过充数而已。

就在魏延建策之时,溃阵而走的张靖部已竖旗擂鼓,收拢溃卒,战阵聚而复合,在补充了几百兵力后再度压上前来。

见此情状,站在魏延身侧,须发皆张的虎步监孟琰,也提出了与魏延相同的建议:

“丞相,司马懿如今存的心思谁都明白!

“无非是看出了我王师精锐尽在这八卦阵中!

“欲以彼之弱旅,来消耗我王师精锐的体力,等待我八卦阵中王师露出破绽,所谓以正合。

“待我王师体力耗殆,精神松懈时,破绽百出时,再以精锐出战,所谓以奇胜。

“我王师今与魏寇僵持,却是合了那司马懿之意!

“不如先奋力灭其一部,使其丧胆,逼得司马懿不敢不派、不得不派主力出来与我决战!”

魏延闻言至此,又望着溃而复合的张靖部,神色不屑中又有些懊恼:

“丞相,我意也是如此!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又所谓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如今我一鼓之气正盛,朝起之气正锐,不以此锐盛之气破敌,反而任司马懿主力以逸待劳,击我衰竭惰归之气,下之下者也!”

魏延言罢,孟琰、爨习二位蛮将立时附和。

就连丞相身边不甚谙习军事的费祎、胡济、杨戏诸府僚也是意动,纷纷将目光投至丞相身上。

丞相望着军阵沉吟思索,然而不等丞相开口,相府长史杨仪就已对着魏延诸将横眉怒目而斥:

“魏寇这两万人马,你们说击溃就能击溃吗?!

“且不说能否顺利击溃,纵使击溃了他们,又真能使司马懿手中几万荆豫主力丧胆吗?!

“将决胜之机,寄托于魏寇丧胆这种无定之事上,与赌徒何异?!”

“放你娘…”魏延本欲大骂,却又突然止住。

“你杨公威只须管好军械粮草后勤之事,至于临阵杀敌,哪轮得到你在我面前大放厥词?!”

见魏延竟没有向以往一般出些粗鄙骂娘之语,杨仪也才想起来陛下让他们不得将个人私怨带到军事上的警告,遂也收敛了些许神色:

“哼,我大放厥词?

“战端刚启便用尽全力,待司马懿主力压上前来,将以何击之?!

“你如今也看到了,魏寇中军本阵阻塞道路,所有溃至本阵者,无不遭斩,魏寇溃卒逃无可逃,遂能溃而复合,有必死之心!

“如此情势,我倒要问你有多少份体力,有多少杆刀枪,能将这两万人半日尽斩?!”

言罢,杨仪再次冷哼一声。

而魏延再次顶上,针锋相对:

“他能溃而复合一次,难道能溃而复合十次?!

“至于所谓必死之心…魏寇何来什么为国而战的必死之心?不过是被司马懿逼战罢了!

“待我杀得彼辈人头滚滚,彼辈战不敢战,退不敢退,我再给彼辈开一降路,彼辈岂有不降?!

“如此,岂不夺魏寇之气?!

“夫战,勇气也!

“魏寇失气,我军盛气!

“纵疲惫,犹可以盛气凌人!”

杨仪心中冷笑,魏延此刻之言简直与当初子午谷奇谋一般无二,皆是“料敌先机”,自认为敌人一定会如他所想那般行事。

然而事实上呢?

恐怕司马懿此刻就在等魏延这样的人沉不住气吧?!

刚欲出言再次驳斥,结果丞相不欲使二人再争下去,以羽扇止住杨仪后肃容出声:

“好了公威,文长伯圭(孟琰)所言,确有道理。

“倘能迅速击破眼前之敌,确实能大夺魏寇之气。”

孟琰这蛮将并不理解汉人话里的弯弯绕绕,只以为丞相要赞同他与魏延的建策,一时欣喜,然而马上丞相又泼来一盆冷水:

“但也确实不可操之过急,我大军如今应付这两万余人游刃有余。

“只须如方才那般,待其露出破绽后再以雷霆之势击之。

“如此,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慢慢扩大优势即可。

“以眼下情势观之,不至日中,这两万魏寇便要彻底丧失一战之力。

“至于文长、伯圭忧虑的体力耗殆、士气衰竭…体力确是问题,但士气衰竭,料想不会。

“司马懿以逸击劳之心明矣,但漕渠以北,仍有镇东将军两万余人在休养生息。

“司马懿若来击我疲惫之师,则镇东将军可促击其侧翼,我们只须坚守不败,则此战已胜。”

魏延听到此处张口欲言,支支吾吾片刻又闭了嘴。

其人也明白,丞相之意已决,便绝不会再有更易。

最后只能大步跨下这座将台,回自己阵中去了。

虎步监孟琰见状紧随其后,待行至魏延阵中后才劝道:

“镇北将军,依我看…丞相说的也有道理。

“有镇东将军在北,伺机而动。

“我们这边但须拖住司马懿,坚守不败,则此战必胜,未必要行恃勇弄险之策。”

大马金刀坐在胡椅上的魏延身子微微前倾,双手杵腿,冷哼一声后忿然以对:

“孔明求稳,我如何不懂?!

“只是我魏延何人,怎能心甘情愿当一守阵之将!

“至于坚守不败?

“今日之战,乃是大汉北伐以来第一场真正的大战,决战!

“决定了大汉能否克复关中,还于旧都!

“谁不晓得,谁能在此战克敌制胜,大放异彩,谁就能军威大振!谁就能彪炳史册!垂光百世!

“凭什么我魏延在此随孔明顶住压力,却让镇东将军坐山观虎斗,轻易摘下此战最大胜果?”

闻听魏延此言,孟琰为之一滞。

赵老将军乃是先帝股肱,国之柱石,声威著于四海,与魏延跋扈自傲不同,老将军威重而不矜,位尊而谦和,朝野上下,莫不敬而爱之。

如今魏延与老将军有军功之争是事实不假,但这么直白地说出来,未免有些过于……

“哼,镇东将军已经老了,一身伤病,不知能活到哪日!”魏延继续忿然开口,却是不知孟琰心中如何复杂。

“若国失大将,这份无上军威岂不白白浪费,到了那时,难道就对大汉有益吗?!

“孔明就是想压我一头,不愿给我出头的机会!”

孟琰听到此处已是脸色刷白,赶忙紧张地朝四周望去。

见到身周皆是魏延亲兵,才暗松一气,随即讷讷道:

“镇北将军所言确有道理…我…我先回阵去了。”

魏延见状一滞,自觉失言,但也不以为意,以孔明为人,不会在意他说的这些话。

只是想到自己子午谷奇谋被驳,今日猛攻破敌之策还是被驳,一时郁郁难平,抬首望天后怒声大吼:“先帝,我魏延何日才能出头?!”

问天之后,其人胸中郁懑不减更增,当即起身从架上夺过兜鍪,率两百亲兵往敌阵杀去。

三丈将台上,诸葛牙纛下,丞相与杨仪、费祎等人很快便发现了擅自出阵的魏延。

杨仪当即怒声大骂:

“丞相,魏延这厮根本就不知大局为何物!

“方才建策弄险也是,此刻擅自出阵亦然!

“依我看…”

不待其人言罢,丞相辄以羽扇令其噤声,其后无奈叹了一气:

“不论何时,只要是大汉臣子,便皆有建策之权责。

“而事到如今,不论是文长伯圭的激流勇进之策,还是公威你反驳他们二人的稳妥之策,都没有对错,只关乎抉择。

“陛下授我升旗建纛之权,则抉择之责,在我一人,你们莫要因建策再起龃龉。”

“可是丞相……”杨仪仍认为魏延孟琰二人弄险之策全无是处。

丞相知晓他要说什么,遂摇头:

“正如文长、伯圭所言,司马懿派出来这两万部曲,战心不振,兵甲不利,显然并非精锐。

“而文长所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也没错。

“我大汉如今拥精锐之师,锐盛之气,若行激进勇猛之策,确有不小几率能很快击破眼前这两万魏寇,使魏寇丧胆失魄。

“而行稳妥坚守之策,与眼前魏寇久持消磨,也诚如他们所言,大有老我师兵,颓我士气之可能。

“兵者诡道,胜负难料。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这些抉择是对是错。

“我不能全算,最后也只能是凭感觉择一而行,不敢说必无谬误,唯愿不坏大局而已。”

丞相言罢,不再理会杨仪,扭头将目光往骊山台地投去。

此时,魏军派往骊山台地纵火的万人队伍,已全部登上台地。

片刻后,又全部消失在丞相视线当中,进入台地腹地去了。

约摸一刻钟后,台地上终于冒起滚滚浓烟,并向台地下吹来,空气中渐渐出现草木焦糊的气味,教人有些呼吸不畅。

陈式走上将台,急切相问:“丞相,骊山台地火起,我们要不要派出部曲,联合台地上的吴班,围杀登台那支魏寇?”

丞相闻言再次望向骊山台地。

虽看不见台地上火势究竟如何,但彼处滚滚浓烟已是冲天而起,并在东南风的作用下,直向司马懿所在的魏军中军卷去。

由此观之,这火并非登台魏军所为,而是留守台地的吴班所纵。

“今日战局关键不在侧翼,就在我们这座八卦阵中。

“彼处不论输赢都无关大局,司马懿既派人去前,便已输了一筹,若强攻彼处,于我更加有利,是故无须理会,坚守此阵即可。”

漕渠以北。

将台之上。

刘禅望见台地突然火起,心中忽然紧张:“子龙将军,丞相何不派人阻止魏寇登台,难道是那片台地已被丞相放弃了?”

由不得刘禅不紧张,须知,丞相之所以到那座台地立寨,除了封锁新丰外,

另一个原因就是那座台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并具有视野优势,可以从容指挥。

所以按理说,按刘禅所想,丞相应该就在那片台地!

赵云收起同样的忧心,宽慰道:

“陛下无须忧心,我想丞相大概不在那座台地,而在八卦阵内居中调度。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魏延虽也演练这八卦阵二三年,但他用兵刚猛,与眼下这座八卦阵所呈的稳扎稳打之势并不相合。”

闻听老将军此言,因台地火起而紧张的刘禅略一宽心,随即将狻猊覆面摘下,挂在腰间。

然而片刻后又将心提了起来,看着老将军脸上皱纹,徐徐相问:

“子龙将军,那片台地就在新丰城北一里,若被魏军占据,再藉此俯冲而下,便能将新丰城中守军彻底解放出来。

“城中虎豹骑若是被放出来,再登上台地,居高临下产生的种种优势下,对战局的影响……”

赵云神情一滞。

天子所言确有道理。

片刻后又终于反应过来:

丞相之所以放弃台地,大概就是想让司马懿确定,大汉丞相就在那座八卦阵中,欲以此吸引司马懿用尽全力去攻吧?!

魏军阵中。

诸将见到台地火起,一时大喜。

而司马懿也将目光从汉魏双方的军阵中移开,望着台地浓烟滚滚,心中不知为何竟不喜反忧,莫名其妙生出一种不祥之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