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97章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97章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8: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几里长的防线,防守人员的分散,魏军以高机动性集中几点突破,确实导致擂石滚木等防御物资转运起来略显缓慢。

但用有惊无险来形容,似乎都有些勉勉强强。

放眼朝附近塬壁望去,刘禅刚刚砸落的几人,几乎就是爬得最快最高的几人了。

而不等他返身再去搬第三根滚木,李丰便已带着近百精壮役夫陆续赶至这一段防线。

一块二三十斤的石头,在重力的加持下,足以对攀爬的魏军造成巨大杀伤。

擂石滚木雨集而下,在接连二三十人被砸下山后,附在坡上的魏军见根本无法从此处突破,最后只能顺着斜坡往山下奔逸。

其他各处皆是如此。

没多久,塬壁上便再无一人。

塬下则留下了几百根滚木,上千块石头,还有百来具尸体,或即将成为尸体之人。

“此真天堑也。”州泰望着塬台边缘密密麻麻、严阵以待的守军无奈一叹。

虽然这土塬看着只有二三十丈高,也有不少地方坡缓可爬,可爬起来速度实在太慢。

尤其是斜坡上的草木被蜀军烧铲一空,根本没有可供抓手的地方,只能使用兵器作为柱杖。

而塬台土质又颇为疏松,不少地方直接因武器的挖凿引发了局部滑塌,使得爬坡之人一个不稳向后倒翻,滚下山坡。

但这仍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塬上守军组织调度的速度之快,应对之从容,着实不像守备空虚的样子。

他只得承认,他小看伪帝了。

先是以为伪帝好大喜功,着急下塬劳军,后是以为塬上守军不会料到他两千骑就敢前来夺塬,会因此应对无及。

结果证明他错了。

但错也无妨了,不来一试,实在是不能甘心的。

往斜谷口方向望去,自彼处往五丈塬而来的蜀军步卒,此刻仍距战地四五里远。

但他们阵列整齐,不时有鼓声响起,显然是在重整阵形,意味着他们并未因五丈塬突发战事而散队来援。

如此稳重之势,使得州泰欲借此挽尊的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

他开始下令,命所有人上马列阵,去接应正在与蜀国羌骑缠斗的虎豹骑与杂胡骑。

当接近一半魏国骑兵涉水而渡后,一直与魏骑若即若离的羌王才开始引羌骑来追。

羌骑的马力显然保持得比魏骑要好许多,依靠着更快的速度,以极小的损失在魏人未全部下河时,射杀三四十骑。

而当魏人不知是主动还是被动殿后的百余杂胡骑也涉水而渡,因为缓慢的渡河速度,再度被追来的羌骑射杀四五十人。

战事很快平息,发起得突然,结束得也突然。

魏人骑兵扬长而去,更远处一直没有参与战斗的的魏军步卒,则根本没来得及与汉军步军接阵,便收到了撤退的信号。

见时候尚早,而将士们一个个士气高昂,邓芝组织人马渡河,有序地清扫战场。

五丈塬。

如血残阳将土黄色台塬染红。

巨大的台塬影子被拉得老长,立在塬台边缘的人影也被放大拉长,投射在关中平原上,看起来像一个个巍峨巨人。

魏人彻底消失在视线之中。

刘禅这才在赵广与一众龙骧郎的护卫下,率领今日在塬上留守的一千羌骑来到了塬台之下。

摔落山崖的魏人大多上死得不能再死了,还剩最后一口气的,也尽皆被山下的羌骑斩首。

塬下拢共缴获了近三百匹无主的战马。

大约三分之一膘肥体壮,肩高六尺有余,显然,他们原本的主人应是精锐之士。

羌王杨条虽归汉日短,却也知晓天子曾说过,所有缴获务必归公,之后再重新分配。

加上之所以能缴获这些战马,也确实不只是他们羌人之功,于是见到天子下塬,便立时迎上前去。

“陛下,臣杨条共缴获战马二百八十九匹,伤马死马共三十匹,请陛下安排军吏接收。”

羌王牵着一头略显高瘦的战马走到刘禅身前,恭敬见礼,丝毫没有夷狄桀骜不驯的姿态。

刘禅缓缓移目扭头。

只见五丈塬阴影之下,辅卒役夫们正抬着担架,收容或负伤或身死的羌勇回营地。

再扭回头来看向羌王,声色郑重道:“羌王,今日乃是安定羌勇第一次为我大汉血战,而我塬上留守将士无一死伤,这些战马便全部分给有功勇士与死伤勇士的家人们罢。”

羌王微微滞了一下,却也不故作忸怩,对着天子行了一礼:“臣条替安定儿郎谢过陛下!”

他手下羌勇不可能像他一样,全都是大汉的无脑死忠,大多数人出来打仗求的就是钱帛名利,就是赏赐缴获,不然还能为了什么呢?

不是所有人都读过书,都晓得什么是大义与长远利益的。

而这两百多匹战马,甲仗,按照这时候打仗的普遍惯例来说,就是谁先缴获到就是谁的。

无非是三成献予陛下,三成杨条留自,余下四成分予羌族勇士们。

所以对于大汉天子这缴获必须先归公的制度,羌王这些时日也是与羌勇们好说歹说,才以个人威望与利益许诺将他们劝服。

而眼下,这位年轻的天子却是如此慷慨大方,直接将这些缴获全部赏给了他们。

杨条转过身去,振臂高呼:

“兄弟儿郎们!陛下说这些战马全赏给我们了!陛下万胜!”

“陛下万胜!”

“陛下万胜!”

近两千羌勇同时高呼,其声轰天裂地,就连空气中扬起的尘埃似乎都在共振。

听得五丈塬上的将士役夫们全都好奇地探出脑袋,看看塬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龙骧郎赵广与百名护卫天子的虎骑也已混在了羌勇之中,一齐高声疾呼,气氛好不热烈。

不算奇袭匈奴几乎兵不血刃的那一仗,今日才算是安定羌人与汉军正经的第一次合作。

刘禅下塬劳军,抚恤发赏,自然是为了加深与羌人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刚刚生出的情感连接,赋予他们汉家荣誉,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命运与大汉命运连接在一起。

待欢呼声止住,羌勇们开始涌向战马,杨条看向天子,拍着那略显焦躁的乌黑战马道:

“陛下,臣条颇识相马之术。

“此马颅面,起似伏龟,高削似兔,是为宝马之相。

“额前白章又成“王”字纹,乃《伯乐图》所载七星贯脑之相,最为聪慧知人。

“再加目若悬铃,眼角泛蟹壳之青,伯乐图谓之「青瞳」,能夜视百步而瞳不散。”

说着,杨条忽然半跪而蹲,指着黑马白蹄道:

“陛下且看,其蹄爪白毛处隐约可见血线八缕,是为汗血络。

“马经谓曰,可久立冰雪而寒不侵,疾驰千里而蹄不热,实乃世所罕见的宝马神驹。

“魏寇不知其有千里之能而饲之,才使它瘦弱不堪,才能不现,屈辱于小人之手。

“只须精饲佳饮蓄养半载,便是天下一等一的神驹,虽不能真正日行千里,但四五百里绝然不在话下,特献予陛下。”

刘禅听得一愣一愣的,只得连连颔首,朝着被杨条牵在手中那匹高头瘦马打量起来。

只见战马身上,项甲、胸甲、身甲、尻甲这几种甲具齐备,但仍是皮非铁,说明司马懿带来的骑兵也并没有发展成具装甲骑。

他实在不懂什么相马,甚至觉得所谓的相马术可能是忽悠人的。

但羌王与马为伍半辈子,或许真有些自己独到的经验?

不然怎会如此信誓旦旦?

一念至此,刘禅从杨条手中接过缰绳。

这匹虽高却瘦,脚踏四只白蹄的乌黑战马,额头确实隐约呈现“王”字纹,也确实眼角泛青。

但这白蹄乌似乎并没有慑服于他这大汉天子的“王者之气”,在他接过缰绳后仍然略显焦躁。

眼神中也没有太多善意可言,甚至还机警地踏起了小碎步。

刘禅也不是第一次骑马了,甚至由于阿斗的常年练习与肌肉记忆,可以说马术上佳,倒没太把这当回事。

也不认为这已被哪个不知名的魏人骑过的战马,能野到哪去,只略微收紧了缰绳。

然而这马却开始蠢蠢欲动,似乎想要挣脱开来。

刘禅见状手中缰绳收得更紧。

这白蹄乌两只雪白前蹄却是直竖起来,人立而起,躁动不安间,似想要来踢刘禅。

惊得杨条赶忙冲上前来,想要把马按住。

一身甲胄仍然未除的刘禅,只是敏捷地往旁边一避,也不害怕,示意不需杨条处理。

几乎在此马两只前蹄刚一落地的瞬间,刘禅丝毫不拖泥带水地翻身上马,甲片哗啦作响。

那黑马被压得似乎矮了几分,立时打起好几个响鼻,长鬃倒竖,后腿更是连弹好几个蹶子。

待见只蹶后腿并不能把刘禅从背上颠下来,才又开始用上了前腿,焦躁地前后蹦跃起来。

刘禅这时候才终于感受到,这略显瘦削的黑马力量确实不同寻常,几乎直追他一直骑的那匹健壮白马。

马儿疯狂颠簸着后背,没多久便散发出极具野性的汗味,刘禅愈发兴奋起来,于是奋尽全力紧紧地箍住马腹,俯身贴在了马背之上。

黑色战马仰首长嘶,高亢嘹亮的嘶鸣,瞬间将所有羌勇的目光全部吸引了过来。

待见到竟是大汉天子正在驯马,而所驯之马,还是刚刚那匹连连蹶翻十几个勇士,最后被他们羌王认定是千里驹的白蹄乌时,一个个兴奋地大叫怪叫起来。

就在此时,那白蹄乌又是一个扬蹄长嘶,马鬃倒立,下一瞬便朝无人处箭步冲刺,加速极快,须臾之间便跑出一里多远。

眼看它速度越来越快,接连不断地故意左右倾斜,奋力想将它背上之人甩下身去。

一个纵跃从高处跳入水中,溅起一大片惊人的水花,仍然不能将马背上的人甩掉。

再上岸,再入水,再上岸。

开始往一处长满野草,布满荆棘与树木的野地奔去。

故意带着背上之人往树上撞,却被它背上之人或是俯身低头,或是藏身入腹敏捷地躲过。

羌王杨条引着近两千羌骑纵马跟在天子身后,羌骑们兴奋得呼啸着乌拉乌拉古怪大叫。

当那白蹄乌终于停下,刘禅才抚了抚马头,翻身下马,又伸出手掌放到马儿脸上。

那白蹄乌低垂脖颈,鼻腔喷出湿热的白雾,扑在他手掌上,片刻后又伸出它的舌头。

如砂纸粗糙的舌头裹着热气,一下下刮擦着刘禅因用力紧握缰绳,而开裂见血的手掌。

刘禅浑身发热,胸膛起伏,肾上腺素很快退去,于是大腿内侧与此刻正被马儿舔舐的手掌开始传来微微的痛感。

他轻轻“嘶”了一下,这畜生却是立刻从喉头滚出一串闷雷似的咕噜声,舔舐的力度竟稍稍放轻了许多。

刘禅不由与之对视,却见它的眼神终于变得和善了起来。

心里暗骂了一句,这畜生刚刚还被不知哪个魏人骑过,现在就已经忘记他上一任主人了。

“陛下神武!”

“陛下神武!”

近两千羌骑与一百虎骑团团围住这位银甲红袍的大汉天子,一下又一下高举已退了弦的弓身,慷慨激烈地奋声大吼。

马背上的民族向来慕强,匈奴强大他们便叫匈奴,鲜卑强大他们便叫鲜卑,突厥强大他们便叫突厥,契丹强大他们便叫契丹。

所以当大汉强大之时,他们也争着姓刘,争着姓杨。

羌族虽不是草甸上游牧的马背民族,早就开始定居定牧定耕,但这正说明他们汉化的**最强,汉化的程度最深。

他们的生存法则,便是学习强者,依附强者。

呼声依旧。

一时间,泥土味,草木味,男儿的汗味,勇士的血腥,及战马汗液唾液蒸腾带来的腥咸味,种种味道全部混杂在一起。

空气富满了野性的力量。

被围在中间的刘禅环顾四视,很难不心生豪迈壮阔之感。

片刻后翻身上马,奋臂振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朕既君天下,则有朕之日,西羌东夷,南蛮北狄,归心服化者,皆与汉家儿郎等而视之!

“有田种,有牧放,有布织,有官当!”

刘禅言罢,便学着羌王先前在渭殡立誓之举,咬破食指,以血抹额。

其后一夹马腹,扬鞭打马。

马儿扬蹄而起,载着银甲红袍的大汉天子在两千羌骑虎骑围成的圈子中纵情奔腾。

红袍猎猎。

近两千羌骑围成的圈子太大,人声又太过嘈杂,大概没能听见这位大汉的天子到底在说什么。

他们只看见年轻的天子纵马飞驰时,银色的甲胄在夕照下淌出血色。

而大汉天子竟以羌人之礼咬指抹额立誓之举,更使他们激昂。

于是一边望着纵马飞驰的年轻天子,一边一个个先后咬破食指,以血抹额,最后在羌王的带领下再度奋臂高呼。

“陛下神武!”

“陛下神武!”

刘禅听着高昂的呼声,心中豪迈壮阔之情更甚。

心里暗骂一句,他奶奶的,若非这两京一十三州的担子全都挑在他肩上,真想带着这两千骑直接杀向那群溃败的曹贼啊。

旷野之上,热烈高昂的欢呼一直持续到日落月升,大汉的天子才终于带着两千余骑回到五丈塬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