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 第587章 太子薨,新储立,朝野震惊!

果然如朱纯所说,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翌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席卷了整个帝都,继而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向大庆的每一个角落。

太子李乾,薨了!

虽然朝臣们早就清楚,太子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肯定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但当太子薨的消息传出,所有人的心思还是立刻动了起来。

太子再不堪,那也是国本!

太子一死,大庆国本未定,这空下来的位子足以点燃所有人的野心。

秦王党、晋王党、楚王党......乃至于奉王党,支持各自藩王的朝臣们心思瞬间活跃起来。

然而,大臣们尚未完全消化太子薨逝的消息,另一道更加匪夷所思的圣旨紧随其后,如同第二道惊雷狠狠劈下!

蜀王李焕早在几日前便秘密入京。

皇帝言:国不可一日无本,册封蜀王李焕为皇太子!

消息传出,朝臣们的天都塌了。

短暂的死寂过后,是山呼海啸般的质疑与反对浪潮.

宣政殿内外,哭声不断,另有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所有有资格上朝的大臣们齐聚于此,没人会错过此等改变国家命运的大事。

然而,太子刚薨,庆帝早已下令辍朝三日。

从始至终,大场面只见到宫内的太监们出来传信,别说看见陛下了,连陛下身旁的黄瑾都没出来露面。

太子的突然薨逝,可谓让整个朝堂陷入了冰点。

而李焕莫名其妙的上位,又让刚刚陷入冰点的朝堂,瞬间沸腾起来。

冰火两重天下,连那些当了几十年朝臣的老臣,都有些迷茫。

蜀王继位?凭什么?

蜀王......是什么人啊,他能当太子吗?

大多朝臣连蜀王的面都没见过几回,自然不可能认可这么一个被强行推上台的太子。

毕竟在诸皇子之中,李焕不过排行第七,非嫡非长,完全不符合礼法。

他也没什么实力,若论文治不及晋王,若论忠孝不及燕王,若论战功......

开什么玩笑,这大庆还有比奉王殿下战功彪炳的存在吗?

就连陛下也不敢说完全能比过奉王吧?

“蜀王李焕,性情乖戾,更兼身无寸功,可谓是德不服众,岂可为国储君?此乃动摇国本之举!”

“太子殿下薨逝蹊跷,疑点重重,当务之急乃是彻查太子死因,以告慰太子在天之灵,以安天下臣民之心!岂可仓促另立?且立者竟是蜀王?!”

“陛下膝下尚有秦王、晋王、燕王、奉王诸子,皆是人中之龙。秦王勇毅,晋王聪敏,燕王沉稳,奉王更是贤德,无论立长立贤,蜀王皆非首选!我等当恳请陛下,另择贤明皇子入主东宫!”

群臣们吵作一团,有人要求严查太子之死,有人提出另选其他皇子为太子,还有人想要传奉王即刻入京。

吵来吵去也没个统一意见,众人只能指望霍韬和杜辅臣两位丞相主持大局。

杜辅臣是个政治敏感度极高的臣子,他早在李彻第一次出京的时候,就察觉到了这位六皇子不简单。

如今朝局扑朔迷离,杜辅臣自然能看出其中必然有隐情。

他坐在属于自己的座位上,无论其他朝臣如何恳求,只是闭口不言,显然是不想掺和此事。

霍韬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和杜辅臣一样,他同样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更是不会轻易表达立场。

与杜辅臣不同的是,朝臣们尚能用‘社稷之危’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如同苍蝇般围在杜辅臣周围,来道德绑架杜辅臣表态。

而在霍韬这里就完全不好使了。

一是霍韬年龄和资历够大,二是霍韬身后站着的那两道身影。

霍端仁、霍端礼。

前者为霍家长子,他可不是什么文臣出身,是实打实的新生代武将,在边关磨练多年的悍将。

而后者霍端礼虽是文臣,但却是从奉国进修回来的。

别的学没学会,众人不知道。

但奉王那张要命的嘴,可是被霍端礼学了七八成去。

但凡有人向霍韬进言,就会遭受到霍端仁的死亡凝视。

若是来者不惧怕霍端仁的恐吓,言辞稍微激烈些,便会受到霍端礼的‘鸟语芬芳’嘴炮打击。

霍端礼的喷人方式和王三春、李霖他们还不一样。

人家是文明人,不屑于说粗鄙之言,骂人不带脏字,但却直刺被骂者的软肋,可谓是句句带暴击。

两兄弟的招数完全反了过来,若是阁下不害怕拳脚,那我们兄弟也略懂一些道理!

众臣略次碰壁,也知道霍韬不想掺和其中,便没人再纠缠了。

霍韬却是心安理得,只在宣政殿坐到早朝结束的时间,随后施施然拎着小拐棍回家去了。

两位丞相的路走不通,众臣只能寄希望于皇宫内的那位帝王,给他们一个解释。

皇帝虽是万人之上的至尊,可我等朝臣也是国之柱石,也该有点知情权不是?

然而,朝臣们的想法注定不能实现。

庆帝既没有解释太子为何暴毙,也没有说明为何偏偏选中了李焕为储君。

他只是......动手了。

第一把刀,便挥向了蜀王妃的娘家——杞国公府。

就在朝臣们还在为立储之事吵得不可开交之际,一队队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在无数惊骇的目光注视下,悍然包围了那座煊赫了十数年的国公府邸。

没有审问,没有宣告,只有冰冷的破门声和粗暴的呵斥。

“开门!锦衣卫办事!”

锦衣卫指挥使曹庸亲自带队,根本没给杞国公府反应的时间,更没给他们反抗的机会。

曾经门庭若市的杞国公府,在一日之内被抄家并封门。

府中男丁无论老幼,尽数锁拿下狱,男人被带着沉重的镣铐驱往天牢,女眷则哭嚎着被驱赶入幽暗的掖庭。

罪名?

或是受到了李彻的启发,庆帝根本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罪名。

只言说:杞国公谋大逆!罪名莫须有!

锦衣卫再次让朝臣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天子亲军,什么叫做皇权特许!

第二把刀,则继续犁向那刚刚被血洗过一次的‘太子党’余孽。

这一次,不再是只限于抓几个领头的高官显贵。

锦衣卫的缇骑四出,如同梳篦般扫过帝都的每一个角落。

那些曾经依附过东宫之人,哪怕只是递过一封无关紧要的拜帖、送过一份微薄年礼的低级官吏、商贾,甚至是门客、仆役。

只要名字曾经出现在东宫的某个名册上,都被无情地揪了出来,送去诏狱筛查!

诏狱人满为患,哭喊求饶之声日夜不绝。

清洗的范围之广、牵连之众、手段之酷烈,令人瞠目结舌。

众臣明白了,庆帝这是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

先太子的时代,连同他所有的痕迹,都必须被彻底抹去!

两把沾满鲜血的屠刀高高举起,又狠狠落下。

宣政殿前喧嚣鼎沸的反对声浪,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瞬间戛然而止。

那些还捧着奏疏,准备慷慨陈词的官员们,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的官袍。

他们看着锦衣卫押送着哭嚎的人群从宫门外经过,听着诏狱方向隐约传来的凄厉惨叫,心中只剩下彻骨的寒意。

他们终于意识到,事情远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太子暴毙,蜀王继位。

这背后隐藏的,是他们这些普通朝臣根本无法触及,也不敢触碰的滔天巨浪!

陛下根本不需要他们的意见,也不需要他们的理解,他只是在用最冷酷的方式,推行他早已定好的棋局。

任何试图质疑和阻拦,甚至只是窥探其中隐秘的人,都会如同杞国公府和那些被牵连的小鱼小虾一样,被毫不犹豫地碾碎。

朝堂,陷入了一片死寂。

不知过了多久,聚集在宣政殿的大臣们开始散去。

再也没有人敢上奏质疑新太子的人选,再也没有人敢提彻查太子死因,所有关于储位的议论,如同被投入冰窟的火星般瞬间熄灭。

而在这种诡异而恐怖的寂静中,三天时间过去了。

一道简短的旨意再次从宫中传出:新太子李焕,即日入主东宫。

没有盛大的册封典礼,没有百官朝贺的壮观场面,没有祭告天地宗庙的庄严仪式,甚至连象征性的太子车驾仪仗都未曾出现。

东宫那扇沉重的朱漆大门,只在某个寂静的深夜或黎明,无声地开启,又无声地关闭。

没有一个朝臣,看到那位新太子是如何进入东宫的。

也没有一个人,在之后的日子里,见到过这位新储君的身影。

东宫内外,被忠诚的禁军和锦衣卫里三层外三层地严密把守,如同铜墙铁壁,隔绝了所有窥探的目光。

里面静悄悄的,死寂得可怕。

只有每日按时送入的御膳和汤药,以及偶尔抬出的污物桶,证明着里面确实还住着一个‘太子’。

这位新太子,仿佛只是一个存在于圣旨上的名字。

朝野上下皆是心照不宣,却又噤若寒蝉。

所有人都知道,那个位置上的不是未来的君主,而是一个被陛下亲手打造的活‘祭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