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21章 治罪?!

太和殿内,沉寂如渊。

日光斜照,自飞檐画栋间洒入,落在玉石铺地之上,映出一片冷光。

檀香未散,铜炉微晃,香雾缭绕中,仿佛连殿宇之上的金龙都屏息不语。

静。安静得骇人。

金砖玉阶上,无数朝服重臣皆立。袖袍如墨,头冠如山,一双双眼睛却藏不住内心翻涌不休的波澜。

就在不久前,那位禁军旧统领,卫队长蒙尚元,已亲口请罪,坦然受罚。满殿百官,无不听在耳中、看在眼里。

而今,大殿之上,少年的帝王依旧坐在高阶之上,面容平静,姿态从容,令人捉摸不透。

下首之列,王擎重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目光缓缓扫过蒙尚元挺立的背影,眼角微微一动,嘴角悄然露出一抹放松之意。

“请罪了……那就好。”

他低声吐出四个字,似是松了一口气,又似在默念一场精心布局的结局即将落地。

他目光略带示意地看向一旁的林驭堂。

林驭堂站在偏侧,目光不由自主望向御阶之上。那高处的玄衣少年并未开口,静静地注视着前方,仿佛在等待什么,又仿佛根本无意回应。

林驭堂心下迟疑,眼中闪过一丝迟钝的不安。

“……这就请罪了?”

他本以为,蒙尚元若强辩,他便可顺势扳倒对方;若咬死不认,他也能借怒气施压天子。但这人如今如此知进退——反倒叫他有些不知如何应对。

身旁忽地传来王擎重低沉的声音。

“他服软是好事。”

王擎重垂着眼帘,语气平静,却带着某种隐忍的狠厉。

“但不代表这事就此了结。”

“你可还记得,这事是谁挑起来的?”

林驭堂一怔。

王擎重目光一转,落在他身上。

“你。”他轻声道,“是你被打,是你巡防途中遭袭,是你状告上官。”

“你若不再追问,便成了戏耍朝廷、引人误会之徒。”

林驭堂听得冷汗涔涔。

他下意识低声反驳:“可……可陛下明显想保他,这时候再咄咄逼人,会不会……”

“陛下?”王擎重轻哂一声,打断他,“你可曾见过帝王在朝堂之上公然庇护犯官,逆理枉法?”

“这件事,是你占理。”他说,“就算陛下再如何护短,也不敢带头不讲理。”

他语气不急不缓,却每一字都仿佛冷铁敲心。

“这世间,若连朝堂法度都可因私情破坏,那朝纲便从此瓦解了。”

“放心。”他最后一句语气缓和些许,“你只管喊冤,我们自会接应。”

“就算他是昌南王党——那又如何?”

“难不成,还能因为一个‘党’字,让他免罪脱身?”

林驭堂咬了咬牙。

下一刻,他上前半步,顿首再拜。

“陛下!”他高声道,“臣虽不才,今为代统领,受命巡查,是职守之责!”

“臣遭殴打,至今伤痕犹在,宫禁法度不容践踏!臣请陛下明断——莫令军中视规矩如无物!”

这声音回荡殿宇,激起百官微动。

紧随其后,王擎重亦缓步出列,神情肃穆,语气坚决。

“陛下,蒙尚元亲口认罪,虽称‘甘愿受罚’,但此事若止于一言,军纪何以立?规矩何以存?”

“臣等恳请陛下依法惩处,以正纲纪!”

林志远此时亦轻轻咳嗽一声,迈步而出:“陛下,禁军之事,事关重重。臣等恳请陛下慎思裁决!”

一时间,新党诸臣如闻号令,纷纷附和出列,言语恳切,措辞激烈。

“请陛下治蒙尚元之罪!”

“宫禁重地,不容姑息!”

“若不罚之,难服人心!”

声声入耳,殿中气氛再度紧张。

但高阶之上,萧宁却依旧未语。

他只是静静地坐着,一只手轻轻扣在玉案之上,目光缓缓扫过殿中每一位出列之臣。

那目光不怒、不急,却叫人心中泛寒。

林驭堂喊完之后,下意识地停住,等待回应。

可他等了一息、两息,甚至三息……天子却始终未动。

不说话,不点头,也不拒绝。

只是看他。

只是看他们。

那一双眼睛里,仿佛藏着千言万语。

林驭堂心中渐渐发凉。

他忽然意识到,这一刻的沉默,比任何一句呵斥都要可怕。

王擎重也察觉到了不妙。

他收起方才的笃定,微微皱眉,望向御座之上。

“陛下……这是在犹豫?”

“可这犹豫,为何来得如此久……”

不止是他们,殿中许多大臣亦感到了不对劲。

清流一侧,本未发言,见此情形亦不敢出声,只能目光沉沉望向御阶。

气氛凝滞到了极点。

那一方高高在上的玄金龙椅,仿佛成了全殿唯一活着的眼。

萧宁没有说话。

但他在看。

他一个个看过去。

看林驭堂,看王擎重,看林志远,看那些义正辞严的脸庞。

看他们站在法理的光环下,借“法”为刃,欲斩一人。

但他什么都没说。

只看。

仿佛在看一群早已被他识破的人,又仿佛在衡量这道“法”到底是公,是私,是利,是害。

他的沉默,反倒逼得新党众人呼吸凝滞,额上冷汗渐浮。

这一刻,整个太和殿,如坠冰窟。

——这份沉默,不是等待。

而是审视。

是锋刃未出的凝视。

是帝王冷目中的“你们尽情演罢”。

王擎重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这个陛下……从未落子。

今日早朝,从三相到大相,从魏瑞到许居正,从昌南王党到禁军案情……

每一步,都像他设局已久。

而现在,他们想将他逼入“两难”之地,想强让他在“法”与“私”之间作出选择?

这……或许,正中其意。

王擎重一惊,心下一凛,想开口收话,可萧宁的眼神,已经转过来。

他一句话未说。

可那一眼,比万言更重。

清流这边,原本沉默无言。

可就在众目睽睽中,看到御阶之上的那位天子始终未作裁断,许居正眉头终于缓缓皱起,转头与霍纲对视一眼,心中已有不安之意悄然生起。

“怎么还没裁?”霍纲低声道,目光沉重,“如此久的沉吟,莫非陛下……真打算强保蒙尚元?”

许居正没有立刻回应,眼神却已然转向高处那一席玄袍少年。

那少年并未动怒,也未沉声训斥,反倒只是用那种冷静至极的目光,扫视着堂下之人——仿佛是在权衡,也仿佛是在寻找某种时机。

“这可不妙啊……”许居正终于低声道,“若是陛下此时出手相保,那便不是私心,而是‘偏心’了。”

霍纲点头,脸色越发凝重:

“新党虽恶,可这件事他们确实站得住理。林驭堂虽是小人,可被殴打乃是事实;宫禁乃是重地,禁军之乱可牵一发而动全身。”

“若陛下这时候执意偏袒蒙尚元,外廷百官如何看?天下士子如何想?”

许居正轻叹:

“最重要的是……新党正盯着陛下,陛下若不处置,便等于在朝堂上公然不讲理。失的是威仪,伤的是信誉。”

霍纲点头:“最坏的后果,是陛下清名受损。”

“若此事传出朝外,”许居正声音压低到极致,“陛下不惩私党之人,反偏护旧将武夫,那些京中士人、地方儒吏,岂不会纷纷议论?说陛下也落了个‘一偏昌南王旧人’的名声?”

此言一出,两人心中几乎同时作下决断。

“不能任由局势发展下去。”

下一刻,许居正跨前半步,衣袍微动,抱拳出列,拱手而拜。

“启禀陛下。”

他声音稳重,语调平和,却直言不讳:

“蒙尚元统军多年,旧绩尚在,忠心无可厚非。但此番之事,乃是宫禁之乱,军纪之犯,若不加以惩处,怕是内廷纲纪将无以为继。”

“臣斗胆直言,陛下虽念旧情,知其心忠,可若在这太和殿上,公然宽纵而不问责,臣恐陛下日后威信受损。”

“臣请陛下,秉公处置。”

话语落地,朝堂内再度陷入短暂的死寂。

不等众人回神,霍纲亦紧随其后上前一步,同样拱手出列。

“臣附议。”

“宫禁乃是国家根基,禁军如血脉之守,若连这一点都容许含糊,那后日如何立军纪?如何保圣驾?如何令诸营效命?”

他语气虽不及许居正沉稳,但言辞更为犀利,仿佛字字都是为了“正军纲、肃律纪”而来。

“臣也请陛下治蒙尚元之罪。”

二人接连出列,朝中顿时响起窸窣之声,不少清流中人已察觉了这股风向,纷纷露出警惕之色。

而魏瑞——那位新任中相,此刻也终于沉下脸来。

他本不愿出声,本也知蒙尚元确为忠将,且为清流所倚赖之人,可眼下的情势……他亦不能不顾。

若天子今日真的护短,那只怕他这个新上任的“魏中相”,第一个就要被推到风口浪尖。

“大相与左相虽是清流,我也已升任中相,可若陛下名声出了问题,我等这清流三相,怕是明日就会被骂为‘谗佞之流’,一纸毁名。”

想到此处,他也无再迟疑。

当即步出班列,深吸口气,拱手沉声道:

“臣魏瑞,请陛下斟酌大义。”

“蒙尚元身为禁军要职,所犯之事,触犯宫禁,动手上官,倘若不治,当何以服人?”

“臣知他曾有功、今亦无大恶,可身为军伍之人,纲纪不能废。”

“臣请陛下——依律施刑,勿使私情坏大义。”

此言一出,太和殿中再无清流官员站得住脚。

一时间,几名尚犹豫的清流属官纷纷低下头去,默然不语,而那位刑部尚书则迟疑片刻,最终亦拱手附议。

“臣等亦请陛下依法施政,不偏不私,谨守天衡。”

堂内局势,如江水推潮,汹涌而起。

王擎重目光微动,看了清流诸人一眼,唇角露出一抹几不可察的笑意,随即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

“请陛下治蒙尚元之罪。”他心中低语。

这一次,不只是新党在请,连清流也随之而上,天子若再不顺势而为,只怕连刚树起的声望都要跌落谷底。

蒙尚元则站在堂中,始终没有动作。

他听见了。

他当然听见了。

可他的表情,没有一丝改变。

他依旧站着,像一棵被风雪围剿却不愿弯腰的老松,一动不动,一言不发。

他明白,这一刻,天子虽曾为他撑腰,可若真要保他,也需一个“台阶”。

这“台阶”从何来?

——便从这请罪而起。

“若此罪,能保天子之清名、护圣上之声望,”

他低下眼,轻声自语,“那我,受之又何妨?”

殿中钟声再度响起,远远传来巳初时辰的更换之音。

太和殿金砖上,光影微移。

高座之上,萧宁依旧未动,只是微微抬起眼,看着面前这群恭敬列班的大臣们,一字未言,神情未变。

可那眼神之中,却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深意。

就在这寂静如冰的太和殿中,一道身影却悄然动了动。

那是站在清流一列最前方的郭仪。

他垂着眼,袖中双手微微颤抖,却始终未曾上前。

他的心情,从未像此刻这般复杂。

“昌南王党”——

这四个字从陛下口中说出时,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震惊,而是本能地皱起了眉头。

一名帝王,在朝堂之上,自揭旧日派系之属,不管动机为何,在郭仪这样一位老臣眼中,都是极为不妥的事。

“明君当为天下而立,而非私门而立。”

“若陛下今日为一将一言,便自陈党羽,将此人护下——那明日、后日,又当如何自处?”

郭仪很清楚蒙尚元是怎样的人。

他见过这位旧日禁军大统领在雪夜里只身夜巡,也听闻他在陛下初至东都之际,暗中护驾、屡立微功。

论忠心,蒙尚元无人可疑;

论军功,他也实属可敬。

可偏偏,今日之事,是他动手在前,错在不争的明面上。

“陛下若今日也护得住他,便难保朝臣之心不动摇,朝纲之正不撼动。”

郭仪眉头紧锁,一只手在袖中缓缓握紧。

他在等,等陛下自己明断,不必他多言。

可随着时间流逝,萧宁却依旧未曾开口,而朝堂上的气氛却已渐渐向“护私”“徇情”的质疑氛围倾斜。

更令他心惊的是,许居正、霍纲已然出列,连魏瑞也都站了出来。

他身为三朝老臣,此刻若再袖手旁观,外人怎看?清流怎看?朝堂又该怎看?

他闭上眼,叹了一口气。

“罢了……陛下如今已非昔日王府少年。今日虽是错踏一步,也该有我等辅弼之臣规谏一言。”

“蒙尚元忠心我不否定,但忠心不等于正理。”

“我这一跪,不是为立新党之威,也不是为压旧将之勇,只是……为护那一点陛下自己尚未察觉的‘王者之衡’。”

他睁开眼,目光清明如镜,虽老迈却并不浑浊。

一瞬之后,那道披着朝章的大红身影终于从清流之列迈步而出。

他的脚步不快,却极稳。

大殿之中,无人察觉那片低潮间的一道涟漪正从他脚下荡开。

他要说话了。

那道披着大红朝章的身影,自清流右列缓缓踱步而出,在一片肃然无声之中,于百官之前,深深一揖。

“臣,恳请陛下慎断此事。”

他的声音并不高亢,甚至带着些许年迈后的清哑,但其言一出,却胜过鼓钟,立刻令全殿目光再度凝聚。

萧宁看向他。

那张老迈却精神未衰的面孔,依旧带着熟悉的儒雅之色,眉心不见戾气,只见忧虑。

“陛下。”郭仪语气平缓,低头肃容,“臣知陛下素来明理,有恩必报,是当世难得之君。”

“臣等清流之士,于今朝能得圣眷,于乱局中暂保一寸纲纪,全赖陛下信任与裁断。”

“臣亦知,蒙尚元旧日确有忠心,早年为陛下南来之路,私调禁军、夜巡长街,不顾身家性命,实为可敬。”

他说到此处,抬头看了看站在殿中的蒙尚元,那眼神并无敌意,反而是叹息。

“然——”他语锋一转,“若因其旧功,便可纵容其失手打上官、动私于禁地,臣恐,此例一开,宫禁再无尊严。”

“臣不敢多言,只愿陛下莫因小失大,不可使公道毁于一时之私。”

萧宁眉微动,却仍未作声。

这一刻,百官望着御座之上那位少年的天子,面色愈发凝重。

王擎重等人早在暗中传目,清流居然也出手了。

许居正、霍纲、魏瑞,如今连郭仪都站了出来——朝堂上,竟无一人为蒙尚元开口求情!

这一局,似已成定局。

只要陛下顺水推舟,一句“依法而论”,便能将蒙尚元贬官、甚至驱逐军中,从此清除这枚危险的旧部棋子。

众人等待天子的反应,太和殿之中,再度陷入寂静。

可就在此时,殿中那道甲胄未卸的将影,再度出列,单膝而跪,叩首如山。

“臣,蒙尚元,再次恳请陛下治罪!”

声音不高,却斩钉截铁,字字如雷。

他没有哭诉、没有辩解,更无任何不甘。只是拱手叩首,声音之中带着坦然与悲凉。

“臣动手于宫禁,扰乱军纪,于律当罚。”

“今陛下为臣言语分担,群臣则以理相劝,若臣再不请罪,是为不忠、不义、不知礼。”

“臣之过,若一人可担,臣便一人担之。”

他叩首之声,在殿中清晰可闻,如敲在百官心头。

连魏瑞也不禁眉头一动,悄然轻叹。

萧宁静静看着他,那少年面庞依旧平和无波,但眼中深处,却有微光闪动。

他本就知这位旧将重情重义、性烈如火,却未料到,他宁愿为自己承一身非议,也不愿叫自己落人话柄。

而此时的蒙尚元,低头不语,任由身下那冰凉金砖,一点点浸透膝骨,仍不移分毫。

那一身戎装之下,是数年未改的军魂,是战场留下的无数刀痕。

可他今日伏于殿前,甘愿受罚。

不是为了赎罪,而是为了——护主。

只要陛下能不为自己被诟病,就算自己再降三级、再贬边军,他也无怨无悔。

殿中一众新党、清流皆默然无语。

他们之中,有人是为权,有人是为义,但唯独这蒙尚元,明明是兵,却比朝堂百官更通大义。

“此人……果真不可轻用。”王擎重眸光沉静,心中第一次将蒙尚元放入“政敌”的行列。

“忠臣也可为刃,此刃若不除,必成掣肘之患。”

而林志远则面色复杂。

他终于明白,哪怕这一次除掉了蒙尚元,少年天子也已不再是那个可控的“新君”了。

郭仪垂目不语,许居正轻轻摇头。

霍纲面露黯然,魏瑞却只微微点头,心中自语:可堪大用者,必有大忠。

整个朝堂,仿佛随着这一拜、一请、一言,气氛都压了几分。

唯独萧宁,依旧未语。

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全殿。

目光落在郭仪身上——是忧虑,是关切,但也带着一丝“提醒”。

落在王擎重身上——是冷淡,是警觉,更有些许无言的讥诮。

再落到蒙尚元身上,却是一片深沉无言的波澜。

那是压在心头许久的千言万语,终将在这一刻,凝为一句天子之断。

可这一句,还未出口。

——太和殿,仍旧寂静。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那道高踞御阶的玄袍身影上。

少年帝王缓缓起身,广袖轻扬,在午光之中投下一片淡淡阴影。

他一步未动,却仿佛踏碎了殿中所有的气氛。

萧宁未言。

他只是垂下眼眸,指尖缓缓摩挲案几边缘,动作极轻,宛若无意,却又带着令人窒息的节奏感。

那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权衡,一种将所有局势尽收眼底之后的沉吟。

群臣静默。

有人额头沁汗,有人指节微颤,连早已笃定的王擎重,此刻也不再轻易做声。

殿门半掩,日影斜照,窗外忽有宫鸦一声啼鸣,在死寂中格外刺耳,仿佛催促,也似讥笑。

萧宁抬眸,缓缓看向前方,视线自蒙尚元身上掠过,又落回那整肃列班的文臣武将,最后……他微微一笑。

那笑容淡如薄雾,却教人心寒。

没有人知道,他这一笑之后,将落子何方——是顺势而裁?是逆流而保?还是翻盘破局?

而他下一句话,会是判罚,还是宣令?

无人得知。

太和殿内,沉静如渊,连那案前香烟,都仿佛不敢再升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