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628章 愿君无恙!

血风未散。

剑意犹寒。

在那即将迎来第三剑的沉重天幕之下,整个观台,死一般的寂静。

许居正站在最前。

他目光沉沉地望着剑台之上那道满身是血的身影。

看着他身躯倾斜、靠剑而立。

看着他早已不成人形,却仍不退半步。

那一刻,许居正眼中——有泪。

他终究咬牙低声道:

“不能再看了……”

他转头。

与身侧两人,对视一眼。

郭仪面如死灰,唇角轻颤。

霍纲双手颤抖,眼神复杂无比。

三人皆知,若再让萧宁接下一剑,那就是在众目睽睽下,走向死亡。

而他们这群老臣,却眼睁睁地看着——什么都做不了。

他们是老了。

可他们不是无心。

下一息。

三人缓缓回首,齐齐看向一处。

那处,是观台之侧。

卫清挽静静地坐着,双手紧握衣襟,眼中泛红,唇角咬得发白。

她自然也看见了他们。

目光相触。

无言一瞬。

她缓缓点头。

不是无助。

不是求救。

只是,静静地点头。

那一刻,仿佛是皇后——下旨。

三位老臣心中再无犹豫。

许居正率先迈出一步。

他踏出栏后,直直朝前,步步如磐。

然后——

跪下!

“臣,许居正。”

“恳请陛下——收剑!”

郭仪紧随其后!

“臣,郭仪,愿以老骨相劝!”

“请陛下——切莫死战!!!”

霍纲沉声低喝!

“臣,霍纲,知陛下气魄通天,胆识绝伦!”

“可大尧未稳,江山方定!”

“此刻之命,非只属于陛下一人!”

“请陛下,收剑——以国为重!!!”

三人齐跪!

声震观台!

一瞬间!

朝臣哗然!

“许大人跪了?!”

“霍大人也——?”

“郭大人也跪下劝阻了?!”

“天啊!!”

“他们怎会如此行礼!?”

有人惊呼,有人错愕,有人更是泪流满面!

因为他们都明白!

这不是在劝退!

这是——在救命!

这三位老臣,或曾在朝堂争锋,或曾在御前跪谏,皆是傲骨不屈之人!

可此刻!

他们不惜跪下!

只为换陛下一命!

只为大尧不亡帝!

三人叩首之后,整座观台,仿佛被点燃!

“臣,许瑞山,愿共请陛下收剑!!”

“臣,王案游,恳请陛下以命为国,万不可死战!!!”

“臣,荀直——虽为武臣,亦知局势不可妄赌!”

“请陛下——退一步天阔!”

文臣、武将,纷纷跪地!

长孙川也低下头颅,娇躯一颤,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

“他若死……”

“我大尧将无魂。”

“请陛下——活下去!!!”

越来越多的身影涌至台前。

从文官到武将。

从少卿到巡御。

从内阁到外廷!

无一人退!

无一人慢!

他们一齐跪地!

声泪俱下!

呼声震天!

卫清挽缓缓起身,轻步向前。

她没有下跪。

她只是站着。

看着前方一排又一排熟悉的背影,眼中尽是微颤的光。

她是皇后。

她不能劝主退。

但她能——许臣代言。

就在此刻。

一道沉稳的脚步声自后方而来。

众臣一怔,纷纷转头。

只见人群尽头,一道黑袍身影缓缓走来。

神情平淡,步履从容。

那是——荀直。

内卫大统领。

大尧第一武人。

朝廷之中,唯一能与皇帝并肩而立、不拜之人!

“荀大人?”

“他怎也——”

有人惊呼。

但声音未落,众人已瞪大了双眼!

只见荀直走至三位老臣之后。

没有任何迟疑!

屈膝、俯身、伏地!

重重一拜!

“臣,荀直。”

“参见陛下。”

“请陛下,收剑。”

“此剑……不该再接。”

一语落地!

全场震惊!

哪怕是百战宿将、老成之臣,都在此刻露出骇然之色!

荀直——也跪了!

这个朝堂之上,唯一不曾伏首于人之下的男人!

今日,低头了!

“连……荀大人都跪了?”

“他不是天子并肩的存在吗?”

“他也……”

众人心头震荡,久久不能自已!

荀直神情如铁,声音如山,重复一遍:

“请陛下收剑。”

“以身为重。”

“以国为重。”

风过旌影动,天地皆肃穆。

这一刻,万臣齐跪!

朝堂震动!

只为——留得天子一命!

风静了。

剑台之上,天子仍立。

而台下,万臣跪地,伏首叩请。

“请陛下收剑!”

“请陛下以身为重!”

一声声,如海浪拍岸,重重不绝。

这声音,响彻十里长亭。

响在山峦之间。

也,响在萧宁耳边。

他沉默良久。

衣袍破碎,血迹未干。

伤口已然深可见骨,血水顺着剑柄一滴一滴滴落,落在地面,渗进那斑斑碎石之间。

他抬起头,缓缓扫视全场。

这一眼,望见万臣伏地,列如山林。

也望见他那些信任的老臣、同窗、挚友,一个个低首不起。

他没说话。

只是轻轻摇头。

“朕若退……”

他声音低沉,像从胸腔中碾压而出:

“那一州百姓,谁来护?”

这一句,落下如雷。

满堂,再无声。

许居正脸色微震,喉头轻颤。

良久,他低下头,从袖中取出一卷厚重丝缎,双手高举过顶。

“陛下。”

“此乃——万民书。”

他起身,一步步走上前,行至剑台下十丈之外,再次跪下。

身后郭仪、霍纲也随之而行,一左一右跪伏,神情肃然。

“臣等不敢妄议剑台之事。”

“也不敢违逆陛下之志。”

“唯是……在这万民之意面前,愿替百姓传声——”

“请陛下珍重自身。”

萧宁眉头轻皱。

他没有说话,只静静地看着那一卷卷丝缎,在风中轻轻晃动。

许居正展开首卷,将之高举于空。

上面笔迹或工整、或稚拙、或粗重、或秀润。

不一而足。

但最上方那一行,赫然写着:

——“愿君珍重。”

郭仪接过第二卷,展开。

“陛下。”

“此卷为九安县百姓所呈。”

“共四百六十七户。”

“年老者以血印为章,稚童由其亲人代笔。”

“文中未言战局、未论朝政,唯有一句话——”

“‘我等不愿陛下为我等而亡。’”

霍纲展开第三卷。

“此为石泉村十七村民。”

“其中六人曾因陛下大赦之恩免于流徙。”

“书中说:‘我等曾笑陛下为纨绔,今愿以十指还礼。’”

一卷一卷展开。

一页一页呈现。

没有激昂之词。

没有热血豪言。

只有百姓平日里写惯的朴素笔迹,一笔一划写下:

“陛下,活着。”

“陛下,回来。”

“陛下莫死。”

许居正嗓音哑了,颤声道:

“陛下曾言,剑指天下,为民而战。”

“可百姓之愿,并不全在一州之地,也不只在剑台之上。”

“他们更愿见到的,是朝堂有主,天子长安。”

“他们愿意忍一时,退一步,换一人平安归。”

“他们……愿您活着。”

“而非,葬身此地。”

郭仪伏地再拜,声音低沉而有力:

“此万民书,不为求胜,不为奏捷。”

“只为一人。”

“只为陛下——勿死。”

霍纲一字一句:

“臣三人,愿为中人。”

“将这‘万民书’献于剑台之下。”

“请陛下,知民意。”

“思身命。”

“勿执此剑。”

全场安静得可怕。

朝臣看着三人,一时间,竟不知该惊、该痛、该佩服、还是该落泪。

无人再说“谋退”。

无人再提“败走”。

只是用最温和的方式,最沉痛的语调,最隆重的跪拜——求陛下,活。

一页页丝缎,在风中鼓荡。

像是一面面旗帜。

不是求胜的战旗。

是——百姓之念的灯盏。

那其中有一张,只有一句话,歪歪扭扭,落款写着:“小六,八岁。”

“我娘说,天子若死了,天就塌了。”

“陛下别死,好不好?”

这句话,在许居正嘴边回响良久,最终再也念不出口。

他跪伏在地,眼泪滴在丝缎之上,墨痕微晕。

郭仪与霍纲也都低下头,不愿让人看见他们的神情。

他们也知。

这一刻,他们做不到动摇陛下的志。

但他们希望,用这千万民心的字句,让他心中那道铁一般的线,有那么一刻的轻颤。

三人齐声:

“请陛下收剑!”

“愿君珍重!”

风还在吹。

旌旗未动,剑气未平。

天光压城,云色沉沉。

长街上,百官跪地,三老伏首,万民书摊开如页卷波涛。

而那一道染血的身影,依旧孤傲挺立在碎裂剑台之上,未曾应答。

场面一度凝滞。

人群之中,有人低声抽泣。

有婴儿的啼哭声在远处响起,接着,是母亲慌忙的安抚,带着几分惊慌,又带几分不敢发出太大声响的顾虑。

直到,下一刻。

一名身穿粗布短衫的老者,颤颤巍巍地站出人群。

他看了良久。

听了良久。

终于,在剑台之下百丈之外,缓缓跪下。

双膝落地。

骨骼发出轻响。

“陛下。”

他的声音低哑,如风中碎叶般轻颤。

“别打了。”

“回去吧……”

周围数人皆是一怔。

随即,有人认出,那是南街的王老,早年间曾为县中教谕,如今种田度日,口碑极好。

有人惊道:“王老?”

“他也跪下了?”

王老抬头,看向那台上之人,布满老茧的手重重一叩地面:

“这世间,不止胜负。”

“还有命。”

“我们这些老骨头不值钱。”

“可陛下,值钱啊……”

寂静几息。

又一人跪下。

是街角卖馄饨的刘婶。

她声音沙哑,却坚定无比:

“陛下吃过我家的馄饨。”

“他当年带着香山学子来我们摊前,没要钱,还谢我。”

“我知道他是个好人。”

“我也知道,他为我们才站在那里。”

“可我不想他死。”

“他死了……我孩子以后吃什么?”

“谁还能替我们出头?”

她一边哭,一边跪。

肩膀一抖一抖。

泪水落在尘中。

接着,第三人跪下了。

是个卖灯的年轻人。

“陛下曾让我送灯入宫。”

“说是点给皇后娘娘看的。”

“那日我赚了一年的钱。”

“那盏灯,是我亲手做的。”

“可若他死了……”

“我这辈子,再也不点灯了。”

第四人。

第五人。

第十人。

第一百人。

“我也跪!”

“陛下不能再战了!”

“求他回来吧……”

“谁都可以输,但他不能死!!”

跪声如潮。

从街头到街尾。

从楼阁到屋檐。

从茶棚到市口。

一人接一人。

十人接百人。

人心,如浪!

有人捧着孩子跪下,有人扶着老母跪下,有人拄着拐杖跪下,也有人哭着喊着——“我不想他死啊!!”

哭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情绪,如压塌的堤岸,再也止不住。

“我儿子五岁。”

“是陛下减赋,他才能进学堂。”

“我不能为他做什么。”

“但我可以……跪一次。”

“求他活。”

“我妻子难产,是陛下设施局广开女医,才救回一命。”

“我没机会谢过。”

“今日,就谢这一跪吧。”

一个衣衫破旧的少年冲出人群,跪地大哭。

“我记得他!”

“我记得他!!!”

“他来我们村修桥的时候,是他亲自跳下河里救人!”

“他是皇帝啊!!!”

“皇帝为什么要站在那里让人砍啊!!!”

“陛下!!!”

“别打了行不行啊啊啊——”

他声嘶力竭,跪地不起。

身旁的母亲将他紧紧抱住,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越来越多的人跪下。

有的说不出理由。

有的只是在哭。

有的是心痛。

有的是悔恨。

也有的,只是单纯地、不愿那个人死。

因为他们看见了——

那台上的人,是他们的皇帝。

是他们曾笑过、议过、猜过、忽略过的人。

是他们从未真正看清过,却又一次次默默替他们扛起风雨的人。

今日,他们终于看清了。

也终于知道,他为他们流了多少血。

所以他们跪。

不是因礼。

不是因惧。

是因敬。

因悔。

因爱。

风更大了。

纸张翻飞,万民书的一页页卷起,在风中飘洒。

有字迹模糊。

有泪渍成印。

一页被风卷至剑台之下,缓缓落在血迹斑斑的石砖之间。

那一行字很小,却笔画笃定。

【愿君无恙。】

这场跪,整整延绵了一炷香。

从日中。

至日偏西。

日色微冷,天光渐暗。

可那一整条通往长亭的街道,仿佛从未如此温暖过。

因为这世间最冷的地方——今日,为一人,彻底温热了起来。

那一刻的天地,无人言语。

那一刻的万民,皆匍匐在地,只为一句:

【陛下,活着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