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604章 今日,赏桃花?!

晨曦初露,洛陵城渐渐苏醒。

街头巷尾,炊烟袅袅,摊贩们支起了摊子,伙计们抖开布幔,酒楼的门板被哐当一声取下,一天的生计自天光大亮便开始了。

“热乎的包子!刚出锅的包子!”

“豆浆、油条,客官来尝尝!”

“上好绸缎,洛陵最好的货,走过路过别错过——”

喧嚣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夹杂着人流的喧闹声,一切似乎与往日无异。

然而,今日的洛陵城,暗流涌动。

人们的谈话间,不时透出些异样的紧张与不安。

“听说了吗?秦玉京来了。”

“哪个秦玉京?”

“还能有哪个?神川大陆第一高手,古祁国的大同学宫掌宫,秦玉京!”

“什么?!他已经到了?”

茶馆里,说书人重重地敲了敲醒木,吊足了胃口,望着台下满座的听众,压低声音道:

“诸位,三十年前,秦玉京与我大尧王之山比剑三招,王之山虽接下三剑,但也落下了旧伤。”

“如今王之山早已不在,那三十年前的比剑之约,却依旧作数!洛陵城,今日将要迎来这一战的第二回合!”

此言一出,茶馆内顿时炸开了锅。

“当年王之山可是大尧国第一剑!”

“他都伤了,这回谁来迎战?”

“你还不知道吗?”一个年长的茶客低声道,“朝廷闭口不言,没人知道大尧派谁出战。”

“嘶……”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有年轻人忧心忡忡,“若是无人迎战,岂不是……大尧要白白丢掉一州之地?”

茶馆里一片寂静,许多人面色沉重。

洛陵比剑,关乎大尧国的疆域,谁敢等闲视之?

城东酒楼,三五个大汉围坐在一张桌前,酒杯碰撞,浊酒入喉。

“他娘的,若是咱们洛陵输了,老子的老家,可就要变成古祁国的地盘了!”

一个酒客狠狠灌下一口酒,怒气冲冲地拍着桌子。

“别乱说!”旁边一人脸色难看,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你敢瞎嚷嚷,小心官差听见,把你拖走!”

“拖就拖!难道我们连议论都不行?”那大汉一拍桌子,指着众人道,“说到底,谁去比剑?这事到底有没有个说法?”

没人回答,因为没人知道。

这正是让洛陵百姓心慌的地方。

若是有名将大侠站出来,至少大家心里还有个底,可如今朝廷闭口不谈,谁也不知到底谁能挡住秦玉京。

“秦玉京是谁?神川第一高手!他一剑出,便是生死之间!”

“但愿朝廷早有安排吧……”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却怎么也压不下心头的不安。

在更偏远的街巷,普通百姓的谈论则更直接些。

“哎,你听说了吗?咱们大尧又要割地了。”

“瞎说什么呢!”一名中年妇人拎着菜篮子,不满地瞪了对方一眼,“咱们大尧怎么可能割地?”

“可比剑之约已经摆在这儿了啊。”

“谁说的?谁打听到的?”

“大家都这么传……”

百姓们对朝廷之事知之甚少,但他们知道一件事——三十年前,王之山虽败犹荣,而如今,大尧再无王之山。

那么,谁来接这三剑?

“来来来,开盘了!开盘了!”

赌坊里,掌柜的嗓门震天响。

“比剑之约,大尧派出的对手是谁?下注!赔率一赔五!”

“秦玉京是否会三剑之内取胜?一赔二!”

“洛陵是否会割让一州之地?一赔三!”

豪赌之徒纷纷围了上来,大把大把的银钱砸在赌桌上。

“赌大尧胜!”

“赌秦玉京三剑内取胜!”

更多的人却在观望。

洛陵东街,有一座名为“砚湖书院”的学堂,乃是城内文人士子聚集之地。

书院前方是一片湖泊,湖面碧波微漾,柳条随风轻摆,倒映着白墙青瓦的建筑,尽显书香门第的雅致气韵。

今日,书院内却少了几分往日的宁静,亭台下,长廊旁,甚至湖心小亭内,皆有人群聚集,议论声四起,情绪激昂。

而谈论的焦点,赫然便是当今天子萧宁!

“荒唐,实在是荒唐!”

一名身穿青衫的文士怒拍书案,茶盏中的茶水都溅了出来,他满脸愤然地看向四周。

“此刻国难当头,洛陵之比剑关系国运,可咱们的皇帝呢?他不在国中,而是跑去参加什么缘会!此等行径,简直是不负社稷!”

“正是!这等大事,便是寻常百姓都知晓紧迫,他萧宁身为大尧国君,竟然无动于衷?”

“如此天子,怎不叫人心寒!”

四周皆是文人书生,他们素来最讲礼义、忠君、社稷,如今国家危机,国君竟然不在朝堂,顿时引得群情激愤。

“此事若让天下诸国知晓,岂不成了笑柄?”

“别说外人知晓,便是我等听闻,已是心寒透骨。”

“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如此不顾国事,真是昏庸至极!”

“罢了,他原本便是昌南王世子,从小养尊处优,游宴四方,根本不曾把朝政放在心上!”

提及昌南王之名,许多人脸色愈发难看。

“你们还记得吗?当年萧宁尚未登基时,他可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打马游街,宿醉青楼,寻花问柳,哪一样没干过?”

“岂止如此?传闻当年昌南王世子,曾一夜挥霍万金,只为了买一名美姬弹琴相伴。”

“我听说他当年还在洛陵闹过事,因一壶酒与人争执,竟让整个酒楼连夜闭门三日。”

“这样的人,登基之前便是如此,如今坐上皇位,又如何能指望他勤勉治国?”

“简直可笑至极!”

许多文士脸色愤慨,纷纷摇头叹息。

“当年圣上驾崩,膝下无子,昌南王世子竟然就这么莫名其妙,被推上了皇位。”

“没错,若当年有更合适的人选,他萧宁岂能坐上这天子之位?”

有人冷笑:“登基之初,他一度昏庸懈政,朝堂动荡,若不是朝中几位重臣力挽狂澜,怕是早就天下大乱了。”

众人闻言,皆是神色沉重。

可他真的是昏庸之君吗?

就在满堂文士痛批皇帝之际,一个略显年轻的书生忽然开口:

“可是……我倒觉得,萧宁或许并非你们所想的那般昏庸。”

此话一出,四周顿时一静。

“哦?”

“你这是什么意思?”

年轻书生起身,缓缓开口道:

“我且问诸位,就当时的夺嫡乱局,朝中三党动乱,六王相争。如果萧宁真的那么不堪,岂能夺得大位?”

众人一愣,不少人微微皱眉。

确实,就当时的那等夺嫡乱局。

若萧宁真如众人所说的这般,又怎么能如此轻松地拿下皇位?

城东,“百胜馆”是一处武馆,平日里是江湖好手们切磋技艺的地方,而今日,馆内早早就挤满了人,人人脸色凝重,议论纷纷。

馆主曹魁是名曾在边军效力多年的老将,四十出头,体格壮硕,浑身肌肉如铁铸一般。他端坐在主位,目光阴沉,望着堂下众人,叹了口气道:

“秦玉京……今日入城。”

此话一出,众人面色变得更加复杂。

“唉,三十年前,王之山前辈尚能挡下三剑,如今……谁还能接得住?”

坐在一旁的,是江湖上的“游侠”袁七,他身材削瘦,脸庞带着风霜之色,手中一柄长剑未曾离身,显然是个久经沙场的剑客。

此刻,他敲了敲桌面,冷笑道:

“大尧竟无人应战,连是谁出战都不敢公布,连拖延之策都懒得施展,看来是认定必败了!”

“唉!”有人叹息,“秦玉京何许人也?那可是神川大陆第一高手,一剑之下,谁与争锋?若是我大尧有人能接他三剑,早该名震天下,可如今……”

说话之人是个络腮胡的汉子,名为郭海龙,曾是北境军中校尉,后因战乱退役,改行做了武馆师傅。

他手握酒杯,一仰头将烈酒灌下,眼中透着几分不甘。

曹魁沉声道:“你们莫非忘了,三十年前,王之山前辈可是挡下了秦玉京三剑?”

袁七摇头:“王之山已故,剑道传承未继。”

此言一出,众人默然。

王之山,昔年大尧第一高手,他以生死搏杀,挡下秦玉京三剑,可那一战也让他留下暗伤,最终战死北境。

而今,王之山已故,谁还能承接这份荣耀?

秦玉京之强,究竟强在何处?

此时,坐在角落的一名黑衣老者缓缓开口,他须发皆白,但双眼却炯炯有神,气息深沉如渊,让人不敢小觑。

此人名为方震,曾是南疆血杀门的门主,后因故退出江湖,隐居洛陵。

他缓缓道:“尔等只知秦玉京是神川第一,却不知他的剑道,究竟恐怖在何处。”

郭海龙拱手:“方老先生请解惑。”

方震抬头,扫视众人,沉声道:“秦玉京一生,有三剑!”

“第一剑,名惊鸿,此剑一出,敌人难以捕捉剑影,如疾风骤雨,快到极致。”

“第二剑,名断岳,剑势沉重,一剑可裂山石,王之山前辈当年便是接了此剑后,胸骨碎裂,旧伤复发。”

“第三剑,名寂灭。”方震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凝重,“这第三剑,三十年来,除了巅峰的王之山外,未曾有任何人接住。”

“未曾有人接住?”众人皆惊。

方震点头:“三十年前,王之山只挡了两剑,第三剑秦玉京仅仅是用了一成力,王之山便已落败。”

“而这三十年来,秦玉京更是悟道入圣,他的‘寂灭一剑’,可斩天地,可碎生机。如今,就算王之山再世,怕也接不住这第三剑了。”

众人面色骤变。

郭海龙紧握拳头,额上青筋毕露:“如此说来,大尧根本毫无胜算!”

方震缓缓点头,神色低沉:“正是如此。”

“既无胜算,那大尧该如何应对?”曹魁目光沉沉。

袁七冷笑:“还能如何?要么投降,要么割地!”

此言一出,众人皆沉默。

朝廷无主,谁能应战?

“若是陛下回京,还可商议对策。”有人低声道。

“陛下?他不是去参加缘会了吗?”

“是啊,这都什么时候了,他竟然还在缘会上寻欢作乐?”

“这可不怪他。”有人摇头叹息。

“萧宁陛下登基前,本就是个纨绔,整日厮混,若不是老皇帝早去,三党以其为棋,他哪里有资格坐上这至尊之位?”

“话虽如此,可现在局势如此紧迫,国主不在,难道真的无人出战?”

“依我看,这一战,不战也罢!”袁七冷哼,“谁上,都是白送性命!”

众人面色复杂,空气一时沉寂。

许久,曹魁叹息一声:“希望……陛下能尽快回京吧。只可惜,就算陛下回京,这些年在其他国度发生的场场耻辱,怕是依旧要再度上演。”

众人默然,整个百胜馆的气氛沉重至极。

这一战,已无悬念……秦玉京,必胜!

另外一边。

洛陵城的皇宫大殿内,沉重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今日早朝,朝臣们几乎是匆匆赶来,心头悬着一块巨石,难以平静。

因为他们都知道——秦玉京,已然入京!

“陛下不在,谁能应对?”

此刻,百官肃立,唯有尚书台大臣边孟广沉声开口:

“各位,秦玉京今晨已至洛陵,驻于东城归德驿馆,据说三日后,他将在宫前‘天策台’上,等待比剑之人。”

此话一出,满朝震动!

“三日?!”

满朝文武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脸色惨白,有人怒而拍案,更有甚者直接叹息道:

“这……这根本是大尧的亡国之局!”

“陛下竟然还未归?”

“陛下依旧在‘缘会’之中……”一个声音弱弱地说道。

“荒唐!”有人怒道,“此等国之危局,竟然还在外游玩?”

“唉……”有人叹气,但终究不敢多言。

此刻,丞相郭仪轻轻扣了扣桌案,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稳:

“众位,陛下未归,我们只能先行应对。”

他看向边孟广,缓缓道:“秦玉京的来意,我们早已知晓。比剑失败,大尧割地——他要的,就是我们的一州之地。”

“可问题是——谁能应战?”

众人再度沉默。

武将们一个个低头不语,连昔日桀骜不驯的兵部侍郎沈桓,此刻也是脸色难看至极,重重叹了口气:

“无人可战!”

“无人可战?”文官中有人冷笑,“难道我们大尧境内,竟无一人能接他三剑?”

“何止无人可战?”沈桓抬起头,语气透着浓浓的无奈。

“三十年前,王之山王夫子尚且仅挡两剑,第三剑却不是秦玉京心生怜悯,都难当第三剑!”

“如今谁能挡得住第三剑?”

无人应答。

文武百官,一个个低头不语。

沉默,便是最好的答案。

最终,还是郭仪叹了口气,缓缓道:“既然如此,便只有一策——拖!”

“拖?”兵部尚书沈桓皱眉,“如何拖?”

郭仪沉吟片刻,道:

“秦玉京入京,我们以礼遇国宾之法待之,接风洗尘、安排宫宴、以文会友……能拖一日,是一日。”

“这……能拖多久?”边孟广皱眉。

“两三日,总是可以的。”

众人交换目光,随即点头。

“也罢。”沈桓叹息,“两三日时间,或许陛下能归。”

“倘若陛下仍未归?”有人沉声问道。

郭仪的眉头微微皱了皱,终究还是道:“……那便走一步看一步。”

“走一步看一步?”

有人不满:“这也太消极了!”

但郭仪却无奈道:“此刻能如何?无人能敌,我们是束手无策,亦是别无他法!”

众人再次沉默。

“陛下未归,拖延计策未必能长久。”沈桓忽然道。

“若拖延失败,仍然需要一人比剑。那么,如今大尧境内,尚有谁的武艺,可与秦玉京一较高下?”

“王之山已逝。”

“沈老将军年迈。”

“陆归尘……早已不问世事。”

大殿之上,众人相视,却再无人能道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就在众人陷入绝望之时,忽然,一个微弱的声音响起:

“陛下。”

众人一愣,齐齐转头。

说话之人是太常寺卿沈岳,他年近五旬,虽是文臣,但早年曾与武将多有往来,眼光极准。

“你说什么?”沈桓目光炯炯地看着他。

沈岳抬头,缓缓道:“如今大尧境内,能与秦玉京比剑的,或许,便只有陛下了!”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陛下……萧宁?

那个曾经的昌南王纨绔?

那个从小在洛陵花楼青楼流连忘返的浪荡子?

那个曾经被天下人讥讽为“洛陵第一纨绔”的人?

“沈大人,你疯了吗?”有人厉声喝道。

“陛下的确年轻时爱习武,但……你不会真的以为,他能接秦玉京三剑?”

沈岳神色不变,沉声道:“各位,难道你们忘了吗?陛下登基前,他曾赢过穆起章!”

“穆起章?!”众人心神一震!

“你们还记得那一剑吗?”沈岳深吸口气,继续道。

“如今大尧之中,唯一能有一战之力的,恐怕只有陛下了!”

“所以,我们必须拖延,让陛下赶回来。”

众人面色复杂,有人惊疑不定,有人深思,有人仍旧满脸不信。

——难道,这场比剑之约,最终要由陛下亲自迎战?

郭仪沉吟片刻,缓缓道:“……不管如何,拖延是目前唯一的选择。”

“传令下去,朝廷以国宾之礼,接待秦玉京。”

“另外,速派人前往国境,催促陛下回京!”

“务必——在比剑之前,让陛下赶回来!”

众人齐声应是。

大殿之上,肃杀的气氛弥漫着,每个人的心头都悬着一块巨石。

狂风呼啸,大地荒寒。

北境的天色总是阴沉得让人压抑,云层低垂,仿佛随时都会塌下来。

四骑飞驰而来,在一处山道稍作停歇,翻身下马。

寒风如刀,削过众人的衣袍,猎猎作响。

萧宁立于高坡,负手而立,目光眺望远方,神色莫测。

卫青时踏前一步,眉宇紧锁,语气郑重:

“姐夫,依照我们的行进速度,再有五日,便可抵达洛阳。如今洛陵风雨飘摇,秦玉京入京,朝堂震动,若再耽搁……恐怕局势难测。”

他抬眸看向萧宁,眼底带着些许焦虑:

“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尽快回京,主持大局!我建议接下来我们拼命加速赶路,日夜不停,争取提前回去。”

卫清挽亦是轻轻点头,语气温和却坚定:

“夫君,青时所言有理,陛下若不在京中,恐怕朝中之人各怀鬼胎,难以应对。”

卫轻歌更是干脆:

“姐夫,洛陵等着你主持大局呢,咱们赶快回去吧!接下来,就不要停歇了。”

三人神色凝重,目光炯炯地盯着萧宁,等着他的回应。

然而,萧宁只是淡然一笑,语气平缓而从容:“不急。”

不急?

三人一怔,皆是不可思议地看向他。

如今是何等时局?

萧宁却在这等火烧眉毛的时刻,说“不急”?

卫青时心中一沉,忍不住道:

“姐夫,如今可是生死攸关之刻!这场比剑,若无人能接秦玉京三剑,大尧将割让一州之地,影响深远!陛下身为国君,怎能迟疑?”

卫清挽也道:“夫君,你……是有别的安排吗?”

萧宁依旧云淡风轻,微微侧目,看向一旁的山道尽头。

微风拂过,山巅隐约可见几点嫣红,透过一片肃杀的黄土高坡,别有一番风韵。

“咦?”萧宁眼神微动,忽然轻笑道,“那里……好像是寒山寺。”

三人被他这突如其来的转移话题弄得一愣。

萧宁缓缓转身,眸色悠远,嘴角带着一丝似笑非笑的弧度:

“寒山寺的桃花开了,咱们去看看吧。”

三人:“……”

寒山寺?

桃花?

这一刻,卫轻歌的眼神像是在看一个疯子。

卫青时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急道:

“姐夫!你在说什么?洛陵危急,国难当头,你居然想去看桃花?!”

萧宁似乎对他们的震惊视若无睹,淡然地看向卫清挽,微笑道:“我记得,挽儿最喜欢桃花。”

卫清挽微微一震,抿了抿唇,终究没有说话。

但卫轻歌忍不住了,一跺脚道:“姐夫!现在是赏花的时候吗?”

萧宁却只是摆摆手,神色自若:“放心,一切我自有安排。”

他负手望天,微风拂起衣角,声音淡淡地飘落:“今日,赏桃花。”

北境荒凉,但寒山寺却是一处难得的清幽之地。

此地依山而建,四周桃林环绕,每至春日,漫山遍野皆是桃花盛放,红霞漫天,分外妖娆。

四人策马穿过蜿蜒的山道,来到寒山寺外。

寺前桃花正盛,瓣瓣飞舞,落英缤纷,风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仿佛与这肃杀的世道毫无干系。

萧宁翻身下马,缓步走入桃林之中,伸手轻轻捻起一片花瓣,眉宇间浮现一抹淡淡的笑意。

卫青时深深皱眉,低声道:“姐夫,到底在想什么?”

卫清挽站在桃树下,望着眼前落英缤纷,忽然想起过去的某个春日,萧宁曾折下一枝桃花,笑着问她:“挽儿可喜欢?”

彼时的她微红着脸点头,而如今,风雪飘零,世事已非。

卫轻歌则是满脸不解:“姐夫,你……到底为何在这等时候游山玩水?”

萧宁只是静静站着,负手望天,目光深邃得让人看不透。

风过,桃花飘落,拂过他的肩头,他忽然轻叹一声,似是呢喃般说道:

“天道轮转,花开花落,终究不过是刹那之间。”

三人闻言皆是一愣。

他们不明白萧宁的用意,但却隐隐觉得,或许……他所谋划的,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远。

只是此刻,他们看不透,也猜不透。

唯有满山桃花盛放,如霞似锦,映照着他平静的神色,宛如天地间唯一不动的风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