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靖难刚成功,老朱复活了? > 第二百二十七章 朱允熥的战争论

“好!”朱棡听到朱允熥的话后,点了点头。

当然,他的心中无比的疑惑,有点搞不懂朱允熥为什么要在安南驻军。

明明能够直接将安南给占领的,结果却不占领,仅仅只是在安南驻军,这个选择让他看不懂。

朱允熥看着朱棡的模样,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不可否认,朱棡很利害,但是,正如同朱元璋一样,朱棡的能力,也受制于眼光的限制,根本不能从整个大局上去看待一个事情。

看不清事物的本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呢,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诸位,来,咱们共同举杯!”朱允熥满脸笑容,将面前的酒杯举起。

这次北伐之后,接下来他就需要将全部的精力放到大明的发展和治理上面来了,当然,他整个人也会变的松弛起来。

他心中清楚的明白,从今往后,他再次踏上战场的可能,将会变的非常非常低,甚至可能再也无法踏上战场了,这主要是他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历史上,朱棣倒是经常率领兵马南征北战,到处打仗,但那是有朱高炽在兜底,而且,大明永乐时期无论是影响力还是武力值,比起盛唐都要差的太远了。

说一个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大明永乐若是没有朱高炽撑着的话,可能直接就被朱棣给打崩了,这个事情可能很多人无法相信,但这是事实。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汉武帝刘彻,历史上,一众皇帝当中,汉武帝绝对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皇帝,威望和能力都全部拉满了,但是,汉武帝的背后呢?背后是上面两个皇帝的积攒,这才有了汉武帝能够肆无忌惮的征战四方。

但就算是如此,汉武帝到了后期的时候,也是直接将整个大汉都给打穷了,打的民间百姓们厌战情绪非常的强烈。

这就是完全没有规划好打仗的目的,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百姓并没有从打仗的过程中带来任何的好处。

比如汉武帝,他成全了大汉的威力,自身威望达到了巅峰,但是,百姓们得到了什么呢?得到了死亡,得到了苛刻的税务,甚至为了将打下来的领土占据,还可能会被统治者移民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试问,这样的情况下,百姓们如何还愿意去打仗呢?

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打仗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老实讲,若是打仗能够带来巨大的利益,而且还能分润到普通百姓的身上,比如秦朝的军工制度,这种情况下,那百姓们打仗的热情那绝对是高涨的。

后世西方海盗文明为什么兴起,那不就是其中夹杂着巨大的利益吗?而且,海盗文明之间打仗,那是允许投降的,最后用利益来换取俘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打仗士兵的利益,他们不用打了败仗就死。

反观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呢,那是有血性的,宁死不降,宁可战死也不投降,这就导致打仗一旦打了败仗那就大概率是没命了,即便是逃跑了,可能还会被当成逃兵给杀了作为警戒。

历史上,无论是大唐还是大明,两者都有过辉煌,但是中原王朝的辉煌,那真是直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这个情况也导致对周围小国基本上不怎么剥削,甚至还为了展示天朝上国的胸怀,直接给予那些小国一定的帮助。

比如说强大的唐朝,那前来朝拜的小国那叫一个多,而且他们非常乐意来到大明朝拜,原因也非常的简单,每次他们来到大唐朝拜,都能得到比他们朝贡更加丰厚的回礼。

实际上呢,所有人都忘记了,外交的基础,那是建立在强大的武力上的,比如唐朝的吐蕃,他们的崛起,唐朝可以说功不可没,由于吐蕃前面对大明非常顺服,导致他们得到了大唐非常多的帮助,这为他们的崛起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但是,吐蕃崛起之后呢,他们成为了大唐严重的威胁,而沉浸在天朝上国美梦当中的大唐,也是没有意识到问题到底有多么的严重,这也为后面大唐的分崩离析做了铺垫。

朱允熥的心愿其实并没有多么大,他所求不过是让大明百姓从此吃饱穿暖,让每一个大明子民都不再忍受饥饿,不再受冬日严寒,让大明的子民走出去能够昂首挺胸。

目前,这一切都在按着朱允熥的计划在慢慢的走,如今的大明正在腾飞,或许这条腾飞之路需要的是异族他国的鲜血,但是,朱允熥并不在乎,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为了大明的百姓,他愿意去做这一个恶人。

“敬陛下!”群臣纷纷站起身,端起手中的酒杯。

大明的强大,不仅是朱允熥感受到了,群臣心中都有一些感受,那股朝气蓬勃的势头,想要感受不到还真的是挺难的。

一杯酒水喝下,朱允熥重新坐了下去,满脸淡淡的微笑。

片刻之后。

一群身姿曼妙的女子翩翩而来,跳起舞来。

整个大殿,充斥着奢靡的味道。

与此同时!

小院内。

朱元璋与汤和两人正在饮酒,朱允熥安全归来,朱元璋心中也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虽然他一直都有朱允熥的消息,但是朱允熥一天没有回来,他这心便一天不能放下来。

时至今日,朱允熥在朱元璋的心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漠视到现在的依赖。

有些时候,朱元璋自己都会想,若是朱标没有死去,那么朱标会有朱允熥做的更好吗?

这个问题,他最后都没有得到一个答案。

但是,没有答案,有时候也是一种答案。

以朱元璋对朱标的宠溺,若是朱标真的比朱允熥做的更好的话,那就不是没有答案了。

“若是咱当初没有选择错误,现在皇宫的庆功宴,咱也能去啊!”朱元璋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目光看向皇宫的方向,眼神中露出浓浓的后悔。

这不是他第一次后悔了,但是每次遇到的时候,心中还是忍不住。

汤和看着眼前朱元璋的模样,嘴巴张了张,有点不知道该说点什么,现在朱元璋明面上已经是一个死人了,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朱允熥心中原谅了朱元璋,他现在也根本没办法重新出现,因为那样很有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不说这些了,来,喝酒!”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手中酒杯对着朱元璋扬了扬,而后一饮而尽。

汤和跟着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而后拿起酒坛给朱元璋倒上,道:“陛下,听说今天的皇宫宴会,允熥皇孙还邀请了安南国王过去,你说允熥皇孙这是打算正式的插手安南的事情吗?”

朱元璋想了想,道:“不好说,最近夏元吉频频的向会同馆去,而且每次都是被陈天平满脸笑容的送着离开,就在今天下午的时候,夏元吉还去了会同馆呢,随后便去了皇宫,此后一直没有出来。”

提到安南的事情,朱元璋心中也是感到非常的迟疑,对于安南的叛乱,朱元璋个人是非常不建议大明插手进去的,在他的眼中,安南只要老老实实给大明朝贡就行了,至于是谁当安南的国王,大明根本就不用去管。

而且,很早之前的时候,他便研究了安南的地理位置,将其列为了不征之国,这主要是,他觉得大明若是出征安南的话,最后或许付出一定的代价后,将安南给征服了,但是后面肯定会被安南牵扯很大的一股精力。

因此,在思索再三之后,他决定将安南列为不征之国,只需要让安南老老实实的朝贡,承认大明的地位就行,不对安南动武。

不可否认,朱元璋的眼光还是比较牛逼的,当然,仅限于当前这个时代而言,历史上,永乐时期,朱棣利用安南的动乱,直接派兵占领了安南,但在大明占领安南之后,却并未从安南得到什么好处,反而被搞的疲于奔命,最后在朱瞻基的时候,直接放弃了。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安南,结果在占领没几年之后,又被朱瞻基给放弃了,这导致朱瞻基在历史上直接被开骂了,当然,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并不怪朱瞻基,但是,安南这一块疆土确实是在朱瞻基的手上被弄丢的。

实际上,若是朱瞻基能力足够的话,安南还是能够在大明的手中的,顶多就是耗费一些精力罢了,但安南被大明镇压了之后,肯定多多少少也能从安南得到一些资源的。

不要将历史上的皇帝们都当成傻子,若是安南一直让大明头疼,以朱棣的性格,大概率还会再一次的带着人前去大肆杀戮一番,朱棣在的时候,草原为什么那么听话老实,具体的原因就是被朱棣给杀的害怕了。

武力或许不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但绝对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比如朱允熥此次的北伐,他没有用什么花里胡哨的操作,就是单纯的硬实力碾压,不服就死。

可惜的是,朱瞻基的能力稍稍差了那么一点,别说外部的压力了,光是内阁带来的压力,就让他有些顶不住了,直接让太监学习去和朝臣们去斗争去了,而这无异于直接葬送掉了大明皇帝翻盘掌权的希望。

太监这个群体,无论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单独的掌权,因为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他们只能作为皇权的附庸,这才是唯一的正解,若是让太监掌权了,那皇帝就真的是彻底的没有任何的反手了。

朱瞻基的时候,太监是与朝臣争斗了,但是大明后面的朝代呢?太监直接与官员们联手了,这种情况下皇帝的小命,真的是一点保障都没有了。

能力差的皇帝,接手一个混乱的局面时,那是真的守不住的,比如朱瞻基手上的安南,辽东等等,他直接选择全部放弃,而且,在对草原的压制方面,一味的打压鞑靼,帮扶听话的瓦剌,直接导致了后面瓦剌的起飞,成为大明的祸患。

造成一个事情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作为皇帝的决策,那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所有的一切,在朱瞻基无法治理好朝堂的时候,便已经注定好了结局,朝廷内部便已经让他头大了,外部又如何能够顾得上呢?

“夏元吉去了皇宫,一下午没有出来?”汤和听到朱元璋的话后,神情顿时一怔,皱起眉头想了想,他沉声道:“陛下,臣感觉允熥皇孙这次大概率是要插手安南的事情了。”

朱元璋闻言一愣,而后目光看向汤和,问道:“哦?你为什么会这么说?”

“吱呀!”不等汤和开口,小院的门被人从外面推开,蒋瓛迈步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汤和见状,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参见陛下!”蒋瓛来到朱元璋面前,恭声道。

朱元璋摆摆手,道:“起来吧,有什么事情?”

蒋瓛看了一眼旁边的汤和,见到朱元璋没有让汤和回避的意思,道:“陛下,刚刚晋王投靠了允熥皇孙!”

“啊?”朱元璋、汤和两人闻言神情一呆,满脸的难以置信。

他们两人都清楚朱棡的性格,也都知道不久前朱允熥给了藩王们选择,允许他们外出去开辟一处领地。

“这朱棡为何要投靠允熥?”朱元璋稳了稳心神,目光看向蒋瓛,此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好奇,不明白朱棡为什么要这么做。

蒋瓛想了想,迟疑道:“或许和燕王有关,而且,晋王打算带兵前去安南,将安南的动乱平定了,以此来当做给允熥皇孙的投名状。”

“与老四有关?这都什么情况啊?”朱元璋心中充满了疑惑,满头的雾水。

朱允熥插手安南的事情,他之前心中也隐隐有了猜测,因此听到蒋瓛的话后,心中并不是特别的吃惊,但是对于朱棡投靠朱允熥的事情,他是真的想不通。

蒋瓛犹豫了片刻,继续道:“陛下,允熥皇孙插手安南的事情,并非是要借机将安南给占领,而是要大明从此在安南驻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