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对弈江山 >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圣人苗裔,天下师表

对弈江山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圣人苗裔,天下师表

作者:染夕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0: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孔鹤臣?!”苏凌失声惊呼,倒吸了一口冷气!整个人如遭雷击,愣在当场!

竟然是他?!真的是他?!可......可这说不通啊!

巨大的震惊过后,是无尽的疑惑如同潮水般涌上苏凌的心头。他眉头紧锁,大脑飞速运转,试图理清这错综复杂的关系。

“丁尚书......请恕晚辈直言......”苏凌的声音带着极大的困惑。

“据晚辈所知,您与那孔鹤臣,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私下交往,向来都是......同进同退,互为奥援。外界皆视您二人为清流一党的中流砥柱,私交甚笃......他......他为何要如此对待您?为何要用如此狠毒的手段,将您和整个户部......逼上绝路?这......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啊!”

这是苏凌最大的不解之处。

按照常理,盟友之间即便有了嫌隙,也多是暗中算计,如此明目张胆、毫不留情地要将对方置于死地,甚至不惜毁掉整个户部这颗重要的棋子,这完全不符合政治斗争的常规逻辑!

丁士桢听了苏凌的疑问,脸上露出了一个极其苦涩、无奈又带着浓浓嘲讽的笑容,那笑容比哭还要难看。

“为何?呵呵呵......”

丁士桢低声笑了起来,笑声中充满了苍凉,“苏大人啊苏大人......到了这个时候,难道您还看不明白吗?这原因......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他的目光变得空洞而绝望,声音飘忽如同梦呓。

“大难临头各自飞......古人之言,诚不我欺!如今朝廷局势波谲云诡,丞相大人前线捷报频传,不日将班师回朝,可以预知,丞相的权势将更隆......天子和丞相更是派您这位黜置使重拳整治京畿吏治......风雨欲来啊!”

“那孔鹤臣,自诩清流领袖,实则最是自私自利,沽名钓誉!他眼见形势不妙,危机可能波及自身,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根本不是想着如何共渡难关,而是......急于寻找替罪羔羊,急于切割!急于将他和他那所谓的‘清流党’从将来的风暴中摘出去!”

丁士桢的声音陡然变得尖锐起来,带着无尽的怨愤。

“而我和我所执掌的户部,掌管钱粮,经手无数账目,本就是最容易出问题、最容易惹人怀疑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就是最好的、也是最合适的弃子!”

“用我户部上下十九名官员的前程乃至性命,用我丁士桢这颗人头,来堵住悠悠众口,来平息可能到来的清查风暴,来保全他孔鹤臣和他孔氏一门的荣华富贵与他那虚伪的清名!这......便是他打的如意算盘!”

他猛地看向苏凌,眼神绝望而疯狂。

“在他的眼里,哪里还有什么同僚之谊?哪里还有什么联盟之情?我丁士桢,我整个户部,都不过是他可以随时舍弃、用来垫脚的踏脚石罢了!苏大人!您现在......可明白了?!”

苏凌怔怔地听着丁士桢这番血泪控诉般的剖析,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让他浑身发冷,半晌无语!

弃子......踏脚石......竟然是这样?!

如果丁士桢所言非虚......那孔鹤臣的心机和狠毒,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政见不合或利益争斗,这是**裸的、毫不留情的背叛与谋杀!

厅堂之内,烛火剧烈地跳动了一下,仿佛也被这骇人的真相所惊动。空气中,那潮湿霉味似乎都混合进了一丝血腥的气息。

苏凌看着眼前这位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精气神、只剩下绝望和恨意的户部尚书,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京都官场那平静水面之下,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暗与残酷。

苏凌静静地听着丁士桢这番近乎泣血的控诉,面上虽依旧平静,心中却已是波澜起伏,疑窦丛生。

丁士桢所言,听起来合情合理,将孔鹤臣的狠毒与自私剖析得淋漓尽致,也将其自身的无奈与绝望渲染得极为真切。

若单听这一面之词,恐怕任谁都会对孔鹤臣的背信弃义感到愤慨,对丁士桢的处境报以同情。

然而,苏凌却并未轻易被这份“真情”所打动。

他脑海中飞速闪过之前所掌握的信息碎片。

从欧阳旧宅找到的、刻着“丁”字的铜钱和刻着“孔”字的腰牌;浮沉子提及红芍影与朝中大员勾结;以及更早之前,通过某些渠道了解到的一些关于当年户部贪腐案、欧阳秉忠冤案,甚至更久远之前,某些促使萧元彻与边章彻底决裂的暗中谋划......

所有这些线索,无一不指向孔鹤臣与丁士桢乃是紧密同盟,是捆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共同策划并实施了诸多见不得光的勾当!

这样两个利益深度绑定、共同掌握着无数秘密的“盟友”,怎么可能仅仅因为自己这个新任黜置使的到来,因为一场尚未可知结果的察查,就如此轻易地、彻底地反目成仇?

甚至到了需要一方毫不犹豫地将另一方连同其整个势力连根拔起、当做弃子牺牲掉的地步?

这不合逻辑!更不符合政治斗争的常态!

再者,退一万步讲,即便孔鹤臣真的如此狠毒绝情,决定牺牲丁士桢以求自保。

那丁士桢呢?他堂堂户部尚书,执掌天下钱粮多年,门生故旧遍布朝野,自身也绝非易与之辈,岂会就这般毫无反抗之力,乖乖引颈就戮?甚至到最后,走投无路到需要向他这个“敌人”——萧元彻派来的钦差——来求救?

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是不想反抗?还是不能反抗?或者......这根本就是他与孔鹤臣合谋演给我看的一出苦肉计?目的就是为了骗取自己的信任,将自己引入更深的陷阱?

苏凌心中警觉频生,各种可能性飞快闪过。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思绪,目光重新变得清澈而锐利。

他看向仿佛沉浸在被背叛痛苦中的丁士桢,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回避的探究,缓缓开口问道:“丁尚书所言,确是令人扼腕......若孔鹤臣果真如此行事,那其心性之凉薄,手段之狠辣,着实令人心寒。”

他先是稍稍认同了一句,随即话锋陡然一转,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但是,晚辈仍有一事不明,百思不得其解,还望尚书大人解惑。”

丁士桢抬起泪眼朦胧的脸,看向苏凌道:“苏大人请问......”

苏凌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紧紧盯着丁士桢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道:“既然孔鹤臣已然摆明了车马,要将您与整个户部推出去做那替罪羔羊,弃之如敝履......那为何......您却似乎毫无反抗,反倒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甚至......亲手写下了这份等同于自掘坟墓的名单呢?”

苏凌的语气加重,充满了不解和质疑。

“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啊!以尚书大人您的位置和能量,即便不能反制,也总该有所挣扎、有所应对才是?为何最终......却会选择将希望寄托于晚辈这个初来乍到的‘敌人’身上?这......究竟是何道理?”

苏凌这个问题,可谓直指核心!

他就是要看看,丁士桢如何解释他这种看似完全不合常理的“顺从”与“软弱”。这将是判断其言辞真伪的又一个关键点。

丁士桢听到苏凌这直刺核心的质问,脸上并未出现被冒犯的神色,反而像是被抽走了最后一丝挣扎的力气。

他仰起头,望着厅堂上方那被岁月熏黑的房梁,发出一声悠长而绝望的叹息,缓缓地摇了摇头,声音里充满了无尽的疲惫和认命般的无奈。

“反抗?鱼死网破?呵呵......苏大人,您以为丁某没有想过吗?在看清孔鹤臣真正嘴脸的那一刻,丁某何尝不想豁出一切,与他拼个你死我活?!”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苏凌身上,那眼神空洞得令人心悸。

“可是......想归想,做归做。仔细权衡之后,丁某便知道,那不过是痴心妄想,是毫无意义的徒劳!反抗是死,不反抗......或许还能死得痛快些,留个全尸......甚至......还能保全些别的东西。”

苏凌紧紧盯着他,没有说话,等待着丁士桢进一步的解释。

他倒要听听,是什么能让一位二品大员连反抗的勇气都丧失殆尽。

丁士桢见苏凌不为所动,知道必须给出更具体的理由。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积蓄力量,声音沙哑地开口道:“丁某......不敢也不能反抗的原因,主要有二。”

“这其一......”他伸出一根手指,脸上浮现出极其复杂的神情,混合着骄傲、痛苦与深深的眷恋。

“苏大人或许也知晓,天下人......乃至朝野上下,皆认为我丁士桢......是个清官。数十年来,丁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爱惜羽毛,苦心经营,方才博得这‘清廉如水’、‘爱民如子’的微名......百姓黎庶,对丁某也颇多称颂......这些,是虚名,却也是丁某视若性命的东西!”

他的语气陡然变得激动起来。

“可一旦丁某选择与孔鹤臣鱼死网破,撕破脸皮!那么......我与他在过往岁月里,联手做下的那些......那些见得光的、见不得光的勾当......所有肮脏的、丑陋的、蝇营狗苟的交易......都将大白于天下,尽人皆知!”

他仿佛看到了那可怕的场景,声音都带上了恐惧的颤音。

“到那时......天下必然哗然!丁某这数十年苦心经营的清名、颜面......将瞬间荡然无存,化为齑粉!丁某必将成为千古笑柄,在青史之中遗臭万年!丁某个人死不足惜......可是......可是丁某实在无法忍受......自己一生所珍视的名誉毁于一旦!更无法忍受......因丁某一人之过,让整个户部衙门为之蒙羞,让那些或许并未参与龌龊事的同僚抬不起头来!”

“若真是那般......丁某......丁某便是死了,也难以心安!这......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丁某......承受不起!”

苏凌听完这第一个理由,心中不由冷笑。

死到临头,最在乎的竟然还是那虚伪的名声?真是可笑又可悲!

他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毫不客气地反问道:“哦?是吗?可即便您如今配合孔鹤臣,乖乖写下这份名单,不也同样成了他的替罪羊?您所担心的那些——身败名裂、牵连户部——难道就不会发生了吗?”

“您以为,孔鹤臣会好心替您遮掩?只怕到时候,所有的污水还是会毫不留情地泼到您身上吧!”

丁士桢似乎早就料到苏凌会有此一问,他无力地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抹极其惨淡和绝望的笑容,声音低沉而颤抖道:“不一样的......苏大人......不一样的......只要我配合他......乖乖听话......他......他会看在往日‘情分’上......也会为了尽快平息事端,避免节外生枝......他会尽力满足我最后一个愿望......”

“什么愿望?......”苏凌心中一动,眯缝着眼睛问道。

丁士桢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声音飘忽。

“他会在所有丑事尚未完全暴露于天下之前......精心为我......安排一场看起来毫无破绽的‘意外’......比如失足落水,比如突发恶疾......总之,我会‘合理’地死于那场意外......人死魂灭,一了百了......按照官场惯例,许多事情,也就不会再深究下去了......”

“如此一来,丁某这身污名,或许便能稍稍掩盖,至少......不会那么**裸、血淋淋地暴露于世人面前......也不会让户部......因我而彻底名声扫地......这......这已经是他能给我的......最好的结局了......”

“意外死亡?!”

苏凌闻言,心中猛地一震,瞳孔骤然收缩!

好狠毒的手段!好精妙的算计!

他瞬间明白了丁士桢的恐惧来源!孔鹤臣这不仅仅是要弃子,更是要将这颗棋子最后一点利用价值都榨干——用一场看似合理的意外死亡,来彻底终结调查,掩盖所有可能被深挖的真相!

而丁士桢,为了保全那点可怜的、虚伪的名声,竟然愿意接受这种安排!

这简直是将人性的软弱与官场的黑暗演绎到了极致!苏凌只觉得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苏凌强行压下心中的震惊,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他盯着丁士桢,缓缓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那......迫使丁尚书您如此委曲求全、甚至连性命和身后名都要寄托于仇敌之手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丁士桢听到这个问题,身体似乎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再次看向苏凌,只是这一次,他的眼神变得异常复杂,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恐惧,还有一种......深深的忌惮。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声音低沉而意味深长。

“苏黜置使......孔鹤臣之名,您自然是早就如雷贯耳。您定然认为......您已经很了解他了,对吗?”

苏凌一怔,不明白他为何突然有此一问,下意识地道:“自然有所了解......”

丁士桢缓缓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诡异的、带着恐惧的笑容,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听去。

“不......苏大人......您不了解......您或许知道他的官职,知道他的名声,知道他的派系......但您真的知道......孔鹤臣......他到底是谁吗?”

“他到底是谁?”

苏凌被这没头没脑的问题问得一时愕然,眉头紧锁,心中疑云大起。

“丁尚书此言何意?他不就是大鸿胪孔鹤臣吗?难道......他还有什么其他隐藏的身份不成?”

丁士桢的话,如同在深潭中投入了一颗巨石,瞬间在苏凌心中激起了更大的波澜和更深的不安。

丁士桢面对苏凌的追问,脸上露出一抹极其苦涩而又带着深深恐惧的笑容。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无奈地看了一眼苏凌,方才开口。

“苏大人,孔鹤臣,明面上的官职,乃是朝廷大鸿胪。大鸿胪之职,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礼仪、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并主持封拜诸侯及其嗣子之礼仪,兼管四方郡国上计之吏......听着似乎职权不小,实则......在如今这天下格局之下,多为清贵闲散之职,并无多少实权。其官秩,不过从三品而已。”

苏凌默默点头,这些他自然清楚。

大鸿胪在太平年月或可显赫,但在如今这诸侯林立、皇权式微的乱世,其职权确实大多流于形式,远不如六部尚书这类掌握实权的官职来得重要。

丁士桢的话锋随即一转,声音陡然变得低沉而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

“但是......苏大人,您有没有认真想过一个问题?”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苏凌,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重量。

“一个官秩仅仅从三品、手中并无多少权柄的大鸿胪......他凭什么......凭什么就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动我这位正二品的户部尚书?甚至将我当做可以随意舍弃的棋子?!”

“又凭什么......能让朝廷六部其余几位尚书,大多对他马首是瞻,唯命是从?即便偶有龃龉,也绝不敢公然与他撕破脸皮?”

“再凭什么......他的影响力能上达天听,甚至在天子面前也颇有分量?又能下至黎庶,在民间清流士子中拥有极高的声望?”

“更凭什么......他能成为天下清流一派的公认领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无数自诩清高的读书人愿为他摇旗呐喊,甚至赴汤蹈火?”

丁士桢的声音越来越高,情绪也越发激动,最后几乎是在质问。

“还有!最让人想不通的是!即便是权势滔天、说一不二、手握大权的萧元彻萧丞相!对这位孔鹤臣,也是忌惮三分,很多时候不得不容忍退让!这又是为什么?!”

他猛地停下话语,胸膛因为激动而剧烈起伏,死死盯着苏凌,仿佛要将他看穿。

“苏大人!您聪明绝顶,您告诉丁某!一个区区从三品的礼仪之官,他究竟凭的是什么?凭什么能够在这龙潭虎穴般的京都,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拥有如此巨大到令人恐惧的影响力和能量?!您......想过吗?!”

这一连串如同重锤般的质问,狠狠砸在苏凌的心头!

苏凌的眉头紧紧锁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他之前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孔鹤臣的阴谋诡计、党同伐异之上,却从未深入思考过其权力和影响力的根源所在。

论官职,从三品大鸿胪,确实不算顶尖,更无多少实权。论军权,孔鹤臣手无寸铁,无一兵一卒。论财富,孔家虽是世家,但也并非富可敌国。论与皇帝的亲密程度,他似乎也并非天子近臣。

那他究竟凭什么?

苏凌将自己代入这个时代的规则和逻辑中去思考。权势的来源,无非几种:皇权授予、军功赫赫、家族荫蔽、门生故吏遍天下、或者掌握某种独一无二的资源或名分......

孔鹤臣似乎哪一条都沾点边,但又哪一条都不足以支撑他达到如今这种近乎“超然”的地位。

萧元彻忌惮他?忌惮他什么?忌惮他那些清流言论?还是忌惮他那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门徒?这似乎都说不通。

苏凌苦思冥想,将各种可能性都在脑中过了一遍,却依旧找不到一个能完美解释这一切的答案。

他沉思了许久,厅堂内只剩下烛火噼啪声和两人沉重的呼吸声。

最终,苏凌不得不缓缓抬起头,目光中带着坦诚的困惑,摇了摇头,沉声道:“晚辈......愚钝。思前想后,遍历古今......实在想不通,孔鹤臣......他究竟凭什么。还请丁尚书......明示。”

丁士桢见苏凌果然被问住,脸上那苦涩而恐惧的笑容再次浮现。

他仿佛早就料到这个结果,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有悲哀,有无奈,更有一种深深的、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敬畏。

他缓缓地、极其艰难地站起身,仿佛接下来要说的话,需要耗费他巨大的勇气。

丁士桢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在仰望某种至高无上的存在。

良久,他才缓缓转过身,目光重新落在苏凌身上,那眼神深邃得仿佛能将人吞噬。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一字一顿,用一种极其缓慢、极其郑重,甚至带着某种朝圣般虔诚与恐惧的语气,缓缓吐出了那句石破天惊的话。

“就因为......他姓孔。”

“就因为......他的祖上,是那位至圣先师,文圣王,人道至尊,天下文脉之所系,千秋万代奉祀不绝的圣人!”

“就因为......他是圣人苗裔,天下师表!”

“便是当今天子,在天下至圣的神像前,也要躬身下拜!便是萧丞相权势熏天,有些规矩,有些体统,有些......天下人心,他也不得不顾忌!”

“这......便是他孔鹤臣,一个从三品的大鸿胪,却能凌驾于百官之上,甚至让丞相都忌惮三分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凭仗!”

“苏大人......现在......您可明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