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对弈江山 >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鸿门言语暗交锋

对弈江山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鸿门言语暗交锋

作者:染夕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0: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孔鹤臣话音落下,雅间“听潮阁”内的气氛瞬间为之一变。方才还弥漫着的虚假热闹和酒肉香气,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寒流悄然冻结。在场的每个人,同时停下了手中的木箸,皆不再说话,雅间顿时安静得无比。

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或探究或审视,都牢牢锁定在苏凌那张年轻却波澜不惊的脸上。

苏凌仿佛毫无所觉,他慢条斯理地放下手中的夜光杯,杯底与桌面接触发出清脆的一声轻响。

他脸上依旧挂着那抹人畜无害的、略带几分酒意的笑容,甚至还颇为惬意地轻轻扇动了两下手中的玉骨折扇,仿佛孔鹤臣刚才说的只是“今天天气不错”之类的闲话。

“孔大人真是......太周到了!”苏凌开口,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和一丝受宠若惊。

“晚辈何德何能,竟劳孔大人和诸位大人如此费心挂怀?实在是......让晚辈既感且愧啊!”

他先是一顶高帽子送回去,绝口不提“绵薄之力”的具体内容,反而将重点放在对方的“关怀”上,轻飘飘地将话题引开。

孔鹤臣是老江湖,岂会让他轻易带偏?

他呵呵一笑,捋了捋颔下长须,眼神却锐利了几分。

“诶......苏贤侄过谦了。你奉皇命与丞相钧旨,肩负京畿道黜置使之重任,督查吏治,体察民情,此乃关乎社稷安稳的大事!老夫忝为大鸿胪,协理阴阳,诸位同僚身为六部主官,皆有辅弼之责,于公于私,都理应支持贤侄的工作嘛!”苏凌暗中冷笑,不知道今晚孔鹤臣屡屡唤他的这个贤侄,到底是从哪里论的。

孔鹤臣,顿了顿又道:“只是不知......贤侄此番回京,可有具体的章程?打算先从哪些方面着手察查?也让老夫和诸位同僚心中有个底,也好提前配合,免得下面的人不懂事,耽误了贤侄的正事不是?”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既表明了支持的姿态,又步步紧逼,直接询问苏凌的“工作计划”和“调查重点”,试探之意昭然若揭。

丁士桢立刻笑着帮腔,他晃动着手中的酒杯,白净的脸上笑容可掬,眼神却像算盘珠子一样滴溜溜地转。

“大鸿胪所言极是。苏大人年轻有为,锐意进取,想必心中已有宏图大略。这京畿各衙门,事务繁杂,千头万绪,若能知晓大人先从何处着手,我户部上下定当全力配合,要人给人,要账册给账册,绝无二话!”

他看似大方地抛出了“账册”这个敏感词,实则是在试探苏凌对户部的关注程度。

苏凌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几分“年轻人得到肯定后”的兴奋和“推心置腹”的表情。

“孔大人和丁尚书如此体谅晚辈,真是让晚辈......不知说什么好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仿佛在分享什么机密。

声音也显得颇有些推心置腹道:“不瞒诸位大人,晚辈离京之前,萧丞相确实曾暗中交待......”

他故意顿了一下,果然发现看到包括孔鹤臣在内的所有人,耳朵都不自觉地竖了起来,呼吸也似乎屏住了。连一直面无表情的赵胥礼,眼神也闪烁了一下。

苏凌这才继续说了起来,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清晰。

“......丞相嘱咐,此次察查,务必要......明察秋毫,但又不宜过于兴师动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影响朝廷稳定。”

他先扔出一个看似矛盾实则空洞的指令。

“至于具体从何处着手......”

苏凌皱起眉头,露出一副认真思索又有些苦恼的样子。

“晚辈也是颇为踌躇。丞相之意,是让晚辈多看、多听、多问,既要看到表面文章,也要留意......水面之下的动静。尤其是......一些陈年旧事,或许也能从中窥见些许吏治得失的端倪......”

他这话说得云山雾罩,既点了“陈年旧事”,又泛泛而谈“水面之下”,让人抓不住重点,却又忍不住对号入座。

果然,孔鹤臣和丁士桢的眼皮都微不可察地跳了一下。

刑部尚书黄炳琨冷哼一声,声如洪钟地插话道:“苏大人!既是要察查吏治,自然当从刑狱、治安入手!我刑部掌天下刑名,案牍如山,其中不乏积年旧案,或有冤屈,或有疏漏!”说着玩,他一副大公无私的模样,朝苏凌一拱手道:“苏大人若有意,黄某明日便可调集卷宗,供大人查阅!也好让某些蠹虫无所遁形!”

他这话看似主动配合,实则带着一股刻意表现的火爆脾气的莽撞,更像是在将苏凌的军,或者试图将调查方向引向可控的、或许早已处理干净的“积年旧案”,从而避开真正的要害。

苏凌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脸上却露出欣喜和敬佩之色。“黄尚书雷厉风行,一心为公,晚辈佩服!刑狱治安,关乎百姓安危,自然是重中之重!晚辈记下了,定然会择日前往刑部叨扰,届时还望黄尚书不吝赐教!”

他痛快答应,却不说具体时间,也不承诺重点查什么,只是“记下了”、“择日叨扰”,依旧是虚晃一枪。

吏部尚书赵胥礼此时缓缓开口,声音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苏大人......察查吏治,核心在于‘吏’。官员是否称职,是否廉洁,乃是一切之根本。我吏部存有天下官员之考功评绩、升迁调任之记录。大人若欲知官员贤愚,吏部卷宗最为翔实。若发现有不法之辈,无论涉及何人,吏部定当依据律法,严肃处置,绝不姑息!”

他这话说得义正辞严,仿佛自己就是公正的化身。、

实则他是在强调吏部的权威和程序正确,暗示苏凌要查可以,但必须按照他吏部的规矩来,不能越界。

苏凌立刻点头,表情无比认同。

“赵尚书说得太对了!吏治之本,在于用人!晚辈深以为然!丞相也常教导,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吏部掌管天下官员铨选,乃朝廷咽喉所在,晚辈岂敢忽视?定然会认真研读吏部提供的卷宗,向赵尚书多多请教这识人用人之道!”

他再次把对方架起来,用“请教”二字,显得谦逊,却又回避了任何实质性的承诺。

工部尚书秦皋笑眯眯地打圆场道:“哎呀......诸位大人真是忧国忧民,句句不离公务!今日乃是私宴,为苏大人接风,莫要如此严肃嘛!”

说着,他朝苏凌笑道:“苏大人,来来来,尝尝这道清蒸鲥鱼,乃是今早刚从江边快马送来的,最是鲜美不过!”

他试图缓和气氛,将话题拉回酒桌。

兵部尚书王燮也粗声附和道:“就是!查案办事,也不急在这一时!苏大人,喝酒!日后在京畿有何需要,尽管来找老夫!”

礼部尚书郭允之则捻须微笑,一副超然物外的样子,并不多言。

孔鹤臣见一轮试探下来,苏凌滑不溜手,看似什么都答应了,却又什么都没明确,心中暗骂这小狐狸难缠。

他与丁士桢再次交换了一个眼神,决定改变策略,从拉拢入手。

孔鹤臣脸上重新堆起慈祥长者的笑容,亲自执壶为苏凌斟满酒,语重心长地道:“苏贤侄啊,老夫痴长几岁,托大说几句。这为官之道,尤其是像贤侄这般身负特殊使命的钦差,看似权重,实则如履薄冰,处处皆是险滩暗礁啊。”

他叹息一声,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

“京畿之地,鱼龙混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有时候,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相;耳朵听到的,也未必是实情。一味猛冲猛打,固然能彰显决心,但也容易误伤无辜,甚至......引火烧身呐。”

丁士桢立刻接话,语气更加“真诚”。

“孔司空所言,皆是金玉良言,亦是老夫等人的切身之感。苏大人,你年轻,有锐气,这是好事。但有些事,并非非黑即白。”

丁士桢捻了捻须髯,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很多时候,平衡、稳妥,方是长久之道。只要大局稳定,一些细枝末节,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于公于私,大家都好办事,岂不美哉?”

他这话,已经近乎**裸地暗示和拉拢了,意思是让苏凌不要太认真,跟着他们一起和稀泥,大家共享富贵。

赵胥礼淡淡补充道:“萧丞相派贤侄来,想必也是为了京畿安稳。若因查案而激起大变,恐非丞相所愿,亦有负圣恩。”他抬出了丞相和皇帝,试图施加压力。

黄炳琨也瓮声瓮气地道:“不错!有些陈年旧账,翻出来对谁都没好处!不如向前看!”

面对这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组合拳,苏凌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深思”和“触动”。

他端起酒杯,轻轻摩挲着杯沿,仿佛真的在认真考虑几位“长辈”的“谆谆教诲”。

良久,苏凌才缓缓抬起头,脸上带着一种混合了感激、困惑和一丝野心的复杂表情,声音也低沉了许多。

“孔大人,丁尚书,赵尚书,黄尚书......诸位大人的金玉良言,真是......真是让晚辈茅塞顿开,又如醍醐灌顶啊......”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不瞒诸位大人,晚辈离京之前,丞相确实再三叮嘱,要以稳定为重。晚辈也深知,京畿之地,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是......”

苏凌话锋一转,又露出几分年轻人的“为难”和“野心”。

“只是丞相亦对晚辈寄予厚望,希望晚辈能......有所作为,能真正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问题,能替丞相......分忧解难。”

他这话说得极其巧妙,既认同了“稳定”的重要性,又强调了丞相希望他“有所作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则是暗示他手握“尚方宝剑”,不会完全妥协,最后落脚在“替丞相分忧解难”,更表明他的最终效忠对象是萧元彻,而非在座任何人。

这种模棱两可、若即若离的态度,反而让孔鹤臣等人更加捉摸不透。

这苏凌到底是想查还是不想查?是想大查还是小查?是只想应付差事,还是真想搞出大动静?他究竟是初出茅庐容易被忽悠的愣头青,还是扮猪吃老虎的深沉角色?

苏凌看着众人脸上变幻不定的神色,心中暗笑,决定再添一把火,加一点迷雾。他脸上忽然露出一丝神秘的、近乎天真的笑容,压低声音,伸出两根手指道:“当然了,诸位大人的盛情和对晚辈的提携之意,实在令苏凌感动,那苏某也就多说几句吧......丞相此次让苏某回京,更是请了圣旨,让我做什么京畿道黜置使,其实有两个重要的差事,交给晚辈去做......这第一嘛......”

苏凌故意地拉长了声音,果然看到在场的众人皆是神色一凛,不由自主地听得认真起来。

苏凌心中暗笑,继续忽悠道:“晚辈离京前,丞相私下给了晚辈一份......名单。”

“名单?”

孔鹤臣瞳孔微缩,丁士桢端着酒杯的手顿住了,赵胥礼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连黄炳琨都竖起了耳朵。

“是啊......”

苏凌一副“我说漏嘴了”的样子,随即又故作神秘地摆摆手,“不过......丞相嘱咐了,这份名单......仅供参考,让晚辈自行斟酌......主要是......关注一些近年来考评优异却晋升缓慢,或者......有些特殊背景、与某些陈年旧事可能有所牵连的官员......丞相说,或许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不一样的突破口呢?”

他这番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抛出“名单”这个诱饵,让他们紧张;又说“仅供参考”、“自行斟酌”,让他们无法确定名单的具体内容和指向;最后点出“考评优异却晋升缓慢”、“特殊背景与陈年旧事牵连”,更是让他们心惊肉跳,疑神疑鬼,看谁都像丞相名单上的人!

这名单到底指向什么?会不会指向他们一直拼命掩饰,害怕暴露的四年前那场赈灾?

还有,萧元彻怎么会有这样一份名单呢?而且还恰巧地交给了苏凌......

难道,他们之中,有叛徒不成?

孔鹤臣等人的脸色都变得有些不自然起来,眼神闪烁,相互之间偷偷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目光。

他们原本想摸清苏凌的底牌,没想到反而被苏凌几句话搅得心神不宁,看谁都像是潜在的叛徒或突破口!

一时间,宴席上的气氛变得更加诡异。方才还是联合试探苏凌,此刻却仿佛每个人心里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彼此之间也多了一层猜忌。

苏凌趁热打铁,装作不胜酒力,一摆手,眼神迷离道:“这另外一件事呢......”

苏凌故意又拉了长音,暗中看孔鹤臣等人的神色,再次变得紧张和不安起来,不由得心中冷笑连连。

“诸位大人也都知道,丞相奉天子之命,攻伐渤海,讨逆贼沈济舟,如今已然将近两年了,战事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是大局已定,沈济舟此僚,不过是苟延残喘,困兽而已,用不了多久,王师便会踏平渤海,执沈贼于天庭御阶......所以,苏某现在回来,不过是替丞相打打前站,看看京都诸位大人和有排面的世家大族们,对沈济舟有什么看法......毕竟这沈济舟可是暗中笼络了不少人的......想要替沈济舟说话,开脱罪责的文武百官、皇亲贵戚,世家大族,可是不少呢......”

说着,苏凌故意的环视了众人一圈,似醉酒之言道:“当然了,在座的诸位大人,对苏某如此抬爱提携,更是各个表态,全力支持苏某的差事,自然不可能跟那沈贼,有半分瓜葛的,是不是啊?......”

苏凌这句话,似自说自话,又似反问他们,此言一出,包括孔鹤臣在内的所有人,皆是脸色变得极为不自然起来,场面为之变得有些尴尬。

“哈哈哈哈......醉酒戏言,戏言耳......”苏凌刻意地当先哈哈大笑起来,声音之中还带着几分醉意,一边笑一边不断地摆手。

众人见状,也赶紧附和着笑了起来,更是在言语中狠狠地踩起了沈济舟,侧面地向苏凌表明他们一片公心,绝无袒护沈济舟之意。

当然,他们实际上如何想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只是,眼下沈济舟这落水狗,只有赶紧不痛不痒地踩上几脚,才能暂时安全,那谁不踩,谁就是大傻子一个了。

苏凌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笑,面上却一副浑然不觉、甚至有些“酒后失言”的懊恼样子,自顾自地端起酒卮,一拍脑门,一副后知后觉的模样。

“哎呀,你看我,酒量浅,多喝了几杯就胡言乱语了......丞相吩咐要保密的......诸位大人千万就当没听见,没听见啊!晚辈自罚一杯,自罚一杯!”说着,一仰头又将杯中酒饮尽。

他越是如此,孔鹤臣等人越是觉得他深不可测,那所谓的“名单”恐怕绝非空穴来风,至于沈济舟即将败亡,萧元彻派苏凌来打前站,看看京都形势这一点,他们也是深信不疑。

当然,苏凌在这件事上,大体上也是说了实情的,一则,敲山震虎,二则虚实结合,让他们更加的相信自己的话罢了。

孔鹤臣强压下心中的惊疑,干笑两声,试图重新掌控局面。“呵呵......贤侄真是......深得丞相信重啊!既然如此,那老夫就更要助贤侄一臂之力了。”

他对丁士桢使了个眼色,丁士桢会意,从袖中取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用火漆封着的厚厚信封,笑着推到苏凌面前。

“苏大人,前几日大鸿胪提及之事,老夫已初步整理了一份......嗯......可能需要重点留意的衙门和人员清单,以及一些......无关紧要、但或许可供大人初期立威之用的小线索......都在里面了。希望能对大人有所帮助。”

他终于拿出了那份“投名状”和“替罪羊清单”。

苏凌看着那信封,眼中瞬间爆发出恰到好处的“惊喜”和“贪婪”,仿佛饿狼看到了肥肉,一把将信封抓了过来,迅速塞入自己怀中,还下意识地拍了拍,脸上笑开了花。

“哎呀!这......这真是......太感谢孔大人和丁尚书了!您二位可真是解了晚辈的燃眉之急啊!有了这个,晚辈就知道该如何着手,也能尽快向丞相交差了!大恩不言谢,晚辈......晚辈再敬二位一杯!”

他这副“贪功冒进”、“急于求成”的肤浅样子,稍稍打消了孔鹤臣和丁士桢的一些疑虑——或许这小子刚才那番话真是酒后胡言,或者他根本就没理解丞相“名单”的真正含义,只是想赶紧找几个软柿子捏捏,做出点成绩好升官发财?

一场宴席,就在这种表面觥筹交错、推心置腹,实则暗流汹涌、各怀鬼胎的氛围中,接近了尾声。

双方都觉得自己试探出了一些东西,又都觉得对方深不可测。苏凌成功地将水搅浑,让对手陷入了猜忌和不安,同时也拿到了他想要的“名单”,为下一步行动找到了掩护。

孔鹤臣等人则觉得苏凌此子,看似跳脱,实则心思难测,既有年轻人的浮躁,似乎又暗藏锋芒,必须加紧拉拢和控制,同时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宴尽人散时,双方脸上都挂着热情洋溢、依依惜别的笑容,说着“日后多多亲近”、“常来常往”的客套话,但心底的算计和警惕,却比来时更加深重。

苏凌揣着那封沉甸甸的信封,摇着折扇,步履略显微醺——至少看起来是,在郑掌柜的殷勤恭送下,走出了灯火辉煌的聚贤楼,融入了龙台城深沉的夜色之中。

他的眼神,在离开众人视线的那一刻,瞬间变得清明冷静,如同暗夜中最亮的寒星。

这场鸿门宴,才刚刚开始。

而他,已经成功地打响了第一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