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一百五十章 毕竟是,自家祖宗嘛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一百五十章 毕竟是,自家祖宗嘛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几天后,新年伊始,便到了满清康熙元年,大明承武元年。

当然。

在官方立场上,大明肯定要说这是伪满清康熙元年,满清这边则是要说是伪明承武元年。

但相比之下,随着南方战场的接连失利,在谁才是正统的斗争当中,满清这边已经很难有多少话语权。

除开古代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士大夫,特别是南方士大夫手里以外。

最主要的是,南方地区正在逐步恢复经济、农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北方地区则正在陷入混乱。

更何况南方地区本身就是古代的经济和农业中心,特别是江南一带,明清时期,每年北京都需要通过漕运将赋税和钱粮送到北方。

因此漕运一断,满清那边就失了一条腿,而且还是一条大腿。

如果不是顺治死前还给康熙留了笔遗产,加上顺治时期,满清的赋税为每年二三月份将去年的秋粮,每年**月份将今年的夏粮送去北京。

也就是在今年二三月份以及**月份的时候,去年的秋粮和今年的夏粮已经收了上去。

只有今年的秋粮被老朱给截获。

恐怕这个时候北京那边已经陷入了没有钱粮的困局。

但就算是这样,满清朝廷那边也只剩下去年的秋粮和今年的夏粮可以支用,国库存银和粮储也是前年顺治给康熙留下的遗产。

如果今年的秋粮交不上去,明年还要打仗的话,以满清朝廷那边剩余的国库存储,坚持不到康熙二年就得崩溃。

因而满清朝廷那边经过内部多次讨论,也是决定孤注一掷,将所有钱粮拿出来用于军费开支。

大肆扩张兵力,准备在京畿地区与大明进行决战。

京畿坐落在燕山山脉以南,华北平原以北,地势平坦,平原区较多,又临近关外与蒙古草原。

满清能发挥出骑兵优势,且进可攻退可守,即便打不过也可以退到关外去。

因此也算是战略上最稳妥的方案。

不然现在满清那边也没什么好的战略方案了,总不能征召那么多军队就一股脑往南下送死吧。

这段时间清廷抓紧做三件事。

一是在北方征召大量军队,以减免赋税为代价,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充了三十万大军,然后马不停蹄地展开军事训练。

二是去关外抓野女真,再向关系比较好的如科尔沁、察哈尔蒙古部落求援,继续扩增兵力。

三是打造装备,武器铠甲、火绳枪火炮,各种乱七八糟的武器都布置好,并且还派人出海去找佛朗机人。

清廷认为是佛朗机人卖给大明火器才让大明变得如此厉害,可不相信真是洪武亲至。

至少虽然明廷这边宣称洪武大帝下凡救世,可他们只看到了火炮轰炸,看不到洪武大帝高坐云中,然后一巴掌拍灭一座城池。

所以人在未亲眼看到那种神仙手段之前,加上立场不同,采取这样怀疑的态度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是明末清初的时候,称霸东亚的可不是最先探索东方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也不是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更不是还没当日不落的带嘤。

而是郑家。

葡萄牙和最先开辟了往东方的航路,甚至在广东还与大明海军进行过海战,最后租用澳门在当地居住。

荷兰也紧随其后,想抢占澳门,与葡萄牙进行了澳门之战,战败后又试图侵占澎湖,被明军击败,这才侵占了台湾。

可郑家海盗出身,又大量收服盘踞在东海南海的汉人海盗以及东洋倭寇,汇聚起大量人马,很快垄断了整个东南及南海的贸易。

即便号称海上霸主的荷兰有一定的火力优势,在郑成功接手郑家之后,也是被郑成功从台湾驱逐。

因而此时东南沿海一带,满清几乎寸板都不得出,根本联系不到澳门的葡萄牙人。

至于陆地,那更不可能。

所以满清想去找澳门的葡萄牙人买军火的事情,注定徒劳无功。

新年刚过,还在正月,明军就北上启程进入安徽。

这个时候包括凤阳在内,老朱的老家早就已经被他派人收复,只有安徽以北的阜阳、宿州等地还在名义上清廷治下。

但也基本只剩个名义。

明军一到,各地望风而降,大量起义军纷纷归顺,整个安徽也回到大明的怀抱。

之后。

以李定国、白文选、李来亨、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等人为首的南明势力,加上郑成功的海上势力,聚集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北上。

承武元年,公元1662年1月下旬,明军陆续收复安徽、河南、山东等大片区域,抵达了黄河南岸,准备渡过黄河。

并且拿下陕西的朱棣也向东进发,不过他却并未前往山西,而是走函谷关进入洛阳盆地。

同时洪武明军也没有快速进发,反倒走漕运才到江苏徐州府。

这么吊诡的情况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反正清廷不明白。

想不明白他们也没去多想,是死是活也就是这一波。

因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清廷并未坐以待毙,在2月中旬的时候,派出数万大军阻击。

由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统领,对北上的明军展开突袭。

在康熙元年这个阶段,满清入关前后的那一批将领基本都已经死了。

加上顺治又一直打压宗室,削除八旗议政的体制,因此宗室中已经没有多少杰出的大将。

鳌拜死后清廷能拿得出手,又姓爱新觉罗,至少能保证忠诚的也就只剩下岳乐。

此人曾跟随豪格攻打四川,甚至亲自率领军队杀了张献忠,又进驻归化城,多次征讨蒙古各部,逼迫许多蒙古部落投降满清向满清称臣纳贡。

后来的三藩之乱中,岳乐也是清军主帅,平定了吴三桂叛乱事件,可见其军事能力还是相当出众。

岳乐率领数万人马南下,他观察明军进攻路线,发现明军一路攻城略地,几乎毫无阻碍,安徽河南山东等大片地区纯粹是被明军传檄而定,丝毫没有受到进攻。

因此他判断明军一定会继续乘胜追击,于是不顾军中许多将领认为可以在黄河半渡而击的建议,退出黄河沿线,驻扎在了天津府的静海一带。

明军果然如他所料,攻占济南后,马不停蹄地渡过黄河。

除了李定国和白文选稍微谨慎一些,驻扎在冀州府、河间府以外,原夔东十三家的部队却是一刻不停继续北上。

沿途一路实在是打得太顺了,且谁都知道现在清廷已经被打断了骨头。

所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在重庆一战就被打破,多年来明军对待鞑子的恐惧与阴霾也全都一扫而空。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军内部充斥着一种只需要他们大军北上,抵达北京城外,鞑子就会狼狈地逃出北京城,然后马不停蹄地往关外跑的错觉。

岳乐就利用了这一点,就在夔东十三家以及老朱沿途一路收纳的十余万明军部队抵达沧州的时候。

满清骑兵突然杀至,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乱军当中明军迅速被打得崩溃,鏖战了不到半个时辰,等到李定国和白文选的援军赶至的时候,明军吃了一个大亏,死伤数万人。

若非李定国和白文选及时赶到,军容还算整齐,逼退了岳乐,恐怕这一战明军伤亡会更大。

十多天后。

山东泰安府寿张境内,老朱的车驾徐徐沿着运河往北进发。

其实在古代社会,走陆路要比走水运快。

虽然漕运可以二十四小时行舟,且平均时速能达到每小时5公里。

有些自然河段依靠水流和风,能达到每小时10多公里,一天能走个七八十公里很正常。

然而漕运却不是你一个人在走,除了官船以外,还有大量商船以及赶路的客船。

结果就是运河堪比古代高速公路,还是双向的单车道,导致河面上常有那种一眼看去全是船只堵塞河道的事情发生。

因此明清时期朝廷要纳赋税的时候,往往就得禁止通行一段时间,否则漕粮一年都不一定到京师。

相比之下如果走陆路,全程用快马赶路的话,从北京到南京,也就几天功夫而已。

但老朱还是选择走漕运路线。

原因在于后勤。

他停留在南方一段时间,可不是休整军队,而是等云南那边把炮弹给他拉来。

重庆一战以及之后的多次战斗当中,明军的炮弹消耗巨大。

特别是重庆一战,除了迫击炮弹以外,速射炮弹和无人直升机上的导弹全都打光了。

没有炮弹,用子弹攻城的话,或许也不是不行,就是太麻烦了些。

所以等待后勤跟上是必须做的事情。

同时他也放任李定国白文选李来亨等南明军队北上,甚至还大胆地鼓励朱慈焙让他们发号施令,并给他们提供粮草等一切支持。

但现在看来.

车驾内,老朱看着李定国等人快马发来的公文,摇摇头道:“他们让我感觉不堪大用啊,一想到将来把江山交给朱慈焙,把大明的军事交给这些人,我就有些担心。”

“那没办法。”

朱云峰说道:“里面也就李定国和白文选稍微厉害点,李来亨他们要是可以的话,也不至于二十万的军队弄得一盘散沙,被满清几万在四川的军队围攻打得支离破碎了。可以说李自成这些人本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王朝开国时期军队那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气质。”

“但朕的大明却被这群乌合之众给灭亡了。”

老朱心情有些不太好。

朱云峰耸耸肩道:“大明亡国只能说是积重难返的必然性,而不是李自成张献忠他们有多厉害。”

“嗯,这倒也是。”

老朱点点头。

他这次没有立即出发,而是选择把球交到朱慈焙李定国他们手里,也是为了多让现在的南方大明自己有一定的军事能力。

毕竟他以后肯定要走的,甚至大概率也就是今年上半年的事情。

能帮南明灭了满清鞑子,乃至于杀到关外去把鞑子灭族,可能帮他们杀到蒙古草原去吗?

缺乏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光靠枪炮还不足以让草原民族载歌载舞。

因此他走后新建立起来的大明还是要面对外敌的侵袭。

虽然也可以帮助残破的大明建立起新的秩序和体系,甚至让他们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但问题在于前面还那么多个大明排队呢,哪那么快优先给你南明上工业化强度?

因而南明本身也需要壮大自身。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大明就像半岛上那两个国家一样,属于是被老朱强行扶持发明出来的国家。

只经历过亡国的痛楚和被满清打得丢盔弃甲的狼狈,没经历过开国的艰辛以及大战的洗礼。

有数的几个还能算打的将领也就只有李定国、白文选、郑成功等寥寥几人。

可他们同样在多次战斗当中犯过错误,如两广战役、南京之战等等,都有过指挥失误,葬送大好局面的情况。

虽说老朱开创基业的时候,也有过手下将领不靠谱导致打了败仗的事情发生。

但坐拥徐达、常遇春、朱文正这类军神级别的猛将,在能力与战绩上呈现出对南明将领的碾压。

所以老朱还是希望南明的军队能成长起来,至少眼下鞑子主力都被打崩溃了,精锐之士已经不多,全都是东拼西凑的人马。

裹挟着大胜之势,李定国白文选李来亨他们也该做出点成绩出来。

结果遭遇沧州大败。

虽然李定国和白文选没有被打败,却也没赢,让老朱有些失望。

他继续说道:“这次是个惨痛的教训,那几个轻敌而贪功冒进导致大败的将领,如李来亨、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等人就杀了算了,要来也无用。”

“蒜鸟蒜鸟。”

朱云峰打圆场道:“能坚持到顺治十八年都还没降清的将领已经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出几个了,且行且珍惜,还是留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吧。”

“哼。”

老朱又冷哼道:“还有你那祖宗,我让他自己想主意,锻炼锻炼他的军事能力,结果他全听了朝堂那些个士大夫,又放任军队自己行事,没一点主见。”

“蒜鸟蒜鸟。”

朱云峰继续打圆场道:“这种事情公说公有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皇帝本来就不该远程遥控指挥,搞不好就当了运输大队长。岳飞还巴不得有我家老祖宗那种皇帝呢,只是主将的能力不同,也没办法嘛。”

“你就宠他吧。”

老朱撇撇嘴道:“做皇帝可不是甩手掌柜,万历那货我还没去揍他呢。”

“毕竟是自家老祖嘛。”

朱云峰不好意思地笑笑。

虽说老朱也是他的直系祖宗,但朱慈焙是他们尚峰山的开山老祖。

在朱云峰心里,乡土味道还是很浓重,老祖宗躲藏进深山老林里不容易,现在有机会自然得帮衬着点祖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