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五十章 大明发展,75小姐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五十章 大明发展,75小姐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5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辽东一战,大明以一百三十七伤的代价,歼敌一万余众,逼降十多万人。

而这一百三十七个受伤,五十多个是雪天路滑,不小心马失前蹄,从马上摔下来,掉到雪地里,差点给摔死。

另外八十来个则是保暖措施没到位,被冻伤了身体部件,比如手部和耳部,还有尿尿的时候.

至于战斗伤亡,目前统计是零。

没办法。

冷兵器对战热武器,那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更何况还是数万热武器。

徐达指挥大败乃刺吾之后,继续挥师北上,等他赶到金山的时候,朱元璋已经逼降了纳哈出。

眼见大势所趋,失败已经成为定局,纳哈出不再抵抗,率领金山的十多万人,向大明表示臣服,愿意将整个辽东归入大明治下。

这是一大笔资源。

在朱元璋没有攻打过来之前,纳哈出的势力非常大。

除了金山聚集了十多万人,兵马七八万之外,还在各地都有部落人口和军队。

光在松花河、亦迷河等地,就还有数十万部落人口以及数百万牛羊。

此外,在东北深山老林当中,还有很多女真部落从属。

蒙古人逼迫大量女真部落归属于北元,如果不归顺的话,就会被杀死,部落被消灭,建州女真就是被他们逼着南下投奔大明。

如今大明消灭了纳哈出势力,就意味着大量东北的女真部落的主权也归属于大明王朝。

因为明初的女真部落并不强大,属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在两个大势力之间,要么加入北元势力,要么南下投奔明朝,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

以前老朱主要的精力是对付北元,因而必须考虑统战,拉拢一切能对付北元的势力,包括女真以及周边其余少数民族。

所以他没法打日本,也必须要安置任何来投奔的少数民族部落,以此团结大多数,共同对付蒙古人。

但现在不用了。

我大明已经天下无敌,哪还用得着去考虑别人怎么想?

不服?

不服憋着,否则灭族。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朱于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时候,带着俘获的蒙古部落数十万人口,数百万牛羊,浩浩荡荡回到辽东安置。

他下令将蒙古部落打散安置在科尔沁草原西南,也就是后世内蒙赤峰到通辽一带。

又将辽东从属女真打散迁徙至沈阳周边的山林里,在当地建县城,派遣县令,驻扎军队,改土归流,施行王化。

其实这么做想统治还是不容易。

毕竟在这个年代,蒙古人想走很简单,骑上马就跑了。

但老朱无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草原就在那里,铁路迟早有一天会修过去。

因此他把大量蒙古人和女真人安排在汉人主要聚集地周边,就是方便管理和统治,如果他们想逃跑的话,也不会追击。

一来少许男丁可能会跑,老弱妇孺可跑不掉。各地都有卫所军队驻扎,大规模逃亡也不太现实。

二来等铁路修过来,他们自然知道什么叫四条腿跑不过车轮子。

消灭蒙古人后,老朱便马不停蹄回南京。

马上要过年了,对于顾家的老朱来说,没有什么比回家跟妻儿一起过年更重要。

很快。

洪武十四年年底,朱元璋踩在年前赶回了南京。

今年朱云峰则没在大明过年。

他要去长沙。

去年爸妈分隔两地,年后才回来待了一天不到就又得走。

今年的情况好了很多,生意也总算是走上了正轨,虽然还是很忙碌,不过陪儿子过个年的时间还是有。

新年是在朱云峰在长沙的大别墅过的。

这别墅位于岳麓山侧,湘江旁边,光花园就一千多平米,楼高九层,上面六层如皇宫般高耸,下面一层是地下车库,另外两层是酒窖。

光装修就花了五千多万,但买这套别墅也才三千多万而已,现在已经成为朱云峰爸妈平时住的房子。

除了朱云峰一家三口外,还有老妈那边的很多亲戚,大年三十全都过来凑热闹。

人一有钱,自然就变得众星捧月。

朱云峰家已经三代单传,最近的亲戚都是太爷爷那辈的兄弟子嗣。

外公外婆那边亲戚倒是挺多,老妈有几个兄弟姐妹。

老爸生意破产后,这些亲戚就没什么往来,几年后看到老朱家东山再起,就一个个凑了过来。

人身边围着多少人,围着哪些人,取决于他自身的价值。

这是人之常情,也不好说什么。

朱云峰不太喜欢这样的氛围,就窝在自己房间里编辑短信,打打电话。

当老板就这点不好,各种关系都得维系。

他连洪武朝的新年朝贺都没参加,年底公司开年会发福利。

光红包、烟酒、家电、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乃至于汽车都送出去价值上千万。

接着就是过年期间给全体员工发短信祝福。

还要给县里、市里以及上面领导打个电话,拜个年,维持一下关系之类,忙得不可开交。

家里的亲戚关系就让爸妈自己去处理,他才懒得理会。

年后朱云峰又拜访了一些大人物,商界政界的朋友,一起喝喝茶联络一下感情。

虽然他不喜欢这样的事情,可人情社会也没办法。

就这样一直忙活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他才空闲下来,回了大明朝。

此时的大明朝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月十六日,朱云峰跟季赫骑着摩托车和电动车,跑到街上闲逛。

他们看到如今的南京城街头已经是人山人海,曾经城内大片土地都是荒废的,现在慢慢也都修建起了新的街道。

街道纵横交错,以原来的大通街、长安街等地为中心往外延伸,渐渐形成了一个个坊市。

人流在其中穿梭,各种店铺林立,招牌迎风吹拂。

虽然跟后世普通县城比起来还是差了点,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毕竟明初南京城基本上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繁华程度可能连蓝沙镇都比不上。

也就是最近几年随着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再加上朱标较为宽松的施政方案,民间才开始日益繁荣。

不然的话,可能还要十多年后的洪武后期,老朱大量迁徙人口进来,才能稍微有点起色。

而目前这些可不是靠朝廷强行迁徙人口带来的改变,而是自然建设如此。

如今手工业开始兴盛,商业慢慢兴起,加上几个国家级大工程项目开始建设,各地修桥铺路,经济迅猛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从无到有,发展速度自然也快,很快就能把盘子铺开,建设得更好。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朱标拿着大笔钱粮,令工部规划大量国家工程。

很多人都知道罗斯福新政,却少有人知,德三当年一个面包可不止50万马克,最夸张的时候一万多亿马克才能买到一个面包。

为此小胡子上台后,先是疯狂借外债,紧接着拿外债投入国内建设,大搞基础工业,解决了数百万人就业问题,德三经济也奇迹般地恢复过来。

所以基础建设是最快刺激国家经济增长的东西,不仅仅是失业率,还能刺激大量像水泥厂、砖厂这样的民营企业发展。

可以说从洪武十五年开始,大明经过三年的经营,终于开始走上正轨,步入飞速发展的初级阶段。

只要继续大量建设钢铁厂、造火车、修桥铺路,二十年左右,将有个崭新的面貌。

或许追上现代不太可能。

但依靠着现代先进的技术以及领先于十四世纪的强大国力,通过对外掠夺,对内建设,达到老美20世纪初的水平应该不难。

五十年内,还真有可能追赶上新时代的脚步。

“太伯爷有点东西的啊。”

从南京城里闲逛回来后,朱云峰与季赫开着摩托车与电动车驶入皇宫,把车停在了乾清宫外广场上。

朱云峰一边下车把车停好,一边开口说道:“没想到城里发展得这么快。”

“确实。”

季赫从电动车上下来道:“两年前南京才几条街呢,几步路就走到头了,现在这得有二十多条街了吧。我看青楼都开起来了。”

“青楼?青楼在哪呢?我怎么没看到?”

朱云峰一头雾水。

“就西街啊,二楼一排姑娘没看见吗?”

“牛逼,不愧是你,我在西街光顾着看大街了,谁注意楼上啊。”

“嘿嘿嘿。”

季赫猥琐一笑。

正在他们准备上台阶去乾清宫看看的时候,朱元璋、朱标和朱棣三个人从宫里走出来。

“你们去哪啊?”

朱云峰看他们忽然一起行动,十分诧异。

朱棣笑道:“野战炮做好了,我们去看看,你们一起来啊。”

“哦?”

朱云峰来了兴趣,说道:“是仿造的法国75小姐?”

“嗯。”

朱棣点点头道:“我从网上搞的设计图,用车床造出来的。”

“那得去看看,这可是划时代的产物。”

朱云峰顿时兴奋了起来。

“走。”

朱元璋也大笑道:“朕也想看看这榴弹炮到底有多厉害。”

朱标笑道:“想来既然已经到了可以让我们看的地步,就应该通过了发射试验才是。”

众人随即下了台阶。

朱云峰跟季赫又到了自己车上。

朱元璋他们要么骑电三轮,要么也骑小电驴。

反正乾清宫外广场此时跟停车场似的,甚至上面平台栏杆下还挂了一排帘子,用于遮风挡雨。

从乾清宫出去之后,就是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直通东南方向的皇庄。

皇庄如今又变了模样。

最初皇庄主要是用来开垦农田,试验朱云峰从现代带来的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红薯等等新式作物。

之后慢慢发展成基础工业,有制造工坊、化学工坊以及校场等试验场地。

如今则把田地慢慢往秦淮河对岸迁徙,原来对岸,也就是后世南京南站的方向一大片都是荒野,现在都开垦出了良田,建设出村庄。

皇庄则保留了工业功能以及军营校场功能。

之前的田地现在都用水泥填平了,建造出一栋栋水泥砖瓦平房,犹如厂房一般,包括南京唯一的炼钢厂,两家水泥厂以及几家烧砖厂都在这里。

不过各厂区与军营还是分开,有围墙阻隔,校场在更东面的方向,靠近运粮河附近。

有趣的是,这条河还是朱元璋下令开挖而来。

此刻当朱元璋他们驶入校场的时候,校场内已经有数十名将领和士兵在等着他们。

朱元璋的卫队跟在后面,也都骑着三轮车。

他们清一色地背AK,下了车就马上分散开来,自动警戒。

虽然古装造型加三轮车加AK,跟非洲军阀小队似的,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哪怕非洲小军阀放在十四世纪,那也是降维打击。

而在校场上还摆着一门白银色的大炮,全身由钢铁打造,面目狰狞,上面是炮管,没有带防弹钢板,高约70厘米,后侧有一根脚架支撑,以减少后坐力。

同时炮管上有转轮用于调整炮口方向,还有炮镜安装装置,后方炮栓位置有拉绳,两个车轮居然不是钢制,而是橡胶轮胎。

整体造型与老李的意大利炮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这也正常。

因为老李的意大利炮本身就是法国M1897型75mm火炮,俗称75小姐,属于75毫米速射炮,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速射炮。

“陛下、太子殿下、燕王殿下、吴王殿下、楚国公。”

军营指挥使以及其余诸多将领匆匆走来,向他们拱手行礼。

“嗯。”

朱元璋点点头道:“炮做得如何了?”

指挥使喜笑颜开,精神亢奋道:“回陛下,已经试射过多次,末将还从未见过如此厉害的火炮,与之相比,以前的火炮宛如废铁。”

“哦?”

朱元璋就向着那火炮的方向缓缓走过去,边走边问道:“每分钟可以发射多少发炮弹?”

由于接触现代,老朱这边也引进了钟表概念,大明宫廷内外,以及工厂、工坊、校场、军营等地都挂有钟表来提示时间。

所以渐渐的士兵们也知道几点钟的意思。

指挥使一边跟着朱元璋走,一边答道:“正常情况下是15发左右,若是不计火炮损耗,可以做到每分钟30发炮弹。”

“30发?”

老朱面不改色地点点头。

他其实了解过75小姐,倒也知道它的性能,因而也没有太吃惊。

很快他走到那火炮后面数米远的位置,说道:“试射看看。”

“是!”

指挥使立即下令道:“发射!”

听到命令,两个炮兵马上开始迅速行动。

一个拉开炮栓,一个装填炮弹,紧接着打开炮栓的那个士兵拉动拉绳。

“砰!”

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起,几乎是零点几秒钟后,远处约一里外的小山坡处,爆发出震天巨响。

土石迸溅,尘烟四起,还有一股灰雾在其中冉冉升起。

朱元璋眯起眼睛。

这火炮的威力谈不上超乎想象,毕竟火炮威力跟炮弹以及口径有关,炮弹的爆炸物跟子弹一样是硝酸甘油,75mm口径也就那样。

但胜在它的射速快,机动性强,两个人或者一匹马就能拉着走。

如今大明终于拥有属于自己的速射火炮了,如果他有一个这样的炮兵团,这天下之大,还有谁能成为大明的敌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