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351章 大王,未想……未想我竟也能一呼百应。

“是啊,若是女真使节入京上表称臣了,朝廷罢战之圣旨连连在来,我等还不退兵,只怕当真天下哗然……”

苏武竟也这么说,却更去看吴用。

吴用脑瓜子转了转,便又开口:“大王,不若,派快马前去截杀那女真使节?”

苏武摆了手:“怕是来不及啊,那女真之使节,岂能想不到这些,一旦获准南下入京,他们只怕日夜兼程去奔。”

“是啊,即便他们不日夜兼程去奔,晚了这么些天,只怕也追不上!”吴用自己也摇头。

却是吴用又说:“那……大王,要不要……”

自是欲言又止,却又好似在等苏武应允什么……

苏武只管再道:“说……”

吴用立马开口:“那就不管这些了,咱们只管照着咱们的谋划来,管他什么圣旨不圣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子在汴京,也管不到咱们这里来……”

“哼哼……”苏武微微有笑。

“大王,军中军将,都是多战之辈,岂能不知此时战局之利弊得失?只要大王不撤,众多军将,自当拥护!”

吴用对此,倒是笃定非常。

“如此,我岂不成了一个无君无父悖逆之臣?天下人如何看我?”

苏武如此来问,自不是真担忧这些,而是希望集思广益,想出一些应对的办法。

吴用自又沉思去……

苏武自己也在思索,便也是知道,这事吧,着手之处,在于一个舆论……

程万里与刘延庆是搞不定天子的……

武松,那更是在这种事上起不到一点作用。

发动舆论……却有一人,许真能成事!

便听吴用开口:“大王,下官一时,着实无计可施,想得许多,却都感觉并不起效……”

苏武一语来:“你来倒水磨墨!”

吴用只管照做,把清水倒入砚台里,拿墨条慢慢磨动。

苏武提笔去舔,也摊开了信纸,慢慢来写。

吴用在一旁,自也凑头来看,慢慢看得,自也是有惊讶在脸。

苏武写给谁?写给御史中丞秦桧。

写什么?先把女真之事分析一遍给秦桧去听,然后让秦桧去造势。

联系各方,从京东高门,到东京王氏,乃至太学之人,自还有李纲等人……

分析女真,自不复杂,大军一退,前功尽弃,女真战力依旧强横,自又扫荡草原。

如此,匈奴突厥再归,契丹大辽又来……

造势之事,苏武就不多言了,秦桧当有的是手段与人脉,他岳父家在东京,那也不是一般人家。

苏武陡然也想到了李清照……李清照若是也下场来干,那自也事半功倍。

说来说去,还是这一家子人……

这一家子若是都干起来了,再加上程万里与刘延庆,天子势单力薄,许还真招架不住。

这信倒也不需要比女真使节到得快,只要稍后能到,东京城的朝廷里,那就有得吵了。

只待苏武信件写罢,在等墨干。

吴用已然开口来问:“大王何以笃定御史中丞秦相公会不遗余力为大王奔走?”

“你思索一二……”苏武反问。

吴用也还是疑惑的语气:“倒是大王对他,颇有恩情,他乃……废太子昔日任命提拔之御史中丞,废太子失势了,他却还能安坐御史中丞之职,定是因为大王恩情使然!又想……许也还有东京王氏干系其中,还有那易安居士……”

苏武直接点头:“然也!”

吴用陡然好似明白了什么,又道:“大王,许天下之事……还真需要士人在其中,有士人,则万事皆易,若无士人,怕是纷乱不止,乃至需要格外血腥之手段,杀得个人头滚滚,打得个支离破碎,定要好好拉拢士人才是……”

吴用说完这番话,立马心中紧张起来,担惊受怕一般看向苏武。

便是以往吴用多言这些所谓……谋国之言,苏武定要发怒!

却是今日,苏武还真不怒了,点了点头:“是啊,士人之能,不在于士人有多少本事,而是在于蛊惑天下之人心。那些仗义之辈,忠义之人,却皆听士人之蛊惑,只看士人怎么蛊惑了……”

吴用闻之,心中大喜,便是知道,来日他就有资格与苏武商议谈论这些事了……

这是什么待遇?最心腹亲近,不过如此。

那许贯忠、宗颖之辈,从今日起,好似已然远不及他!

苏武在装信件,装好,便是一语:“速速送到东京去给秦桧!”

“得令!”吴用心中欢呼雀跃,动作自也快捷非常。

苏武刚才之语,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是士人多牛逼,有多大能量,能拉起多么精锐的军队之类。

而是在于岳飞、韩世忠等人,乃至已然绑在苏武船上的京东诸多高门……

就好比那一时那一刻,天下之舆论,皆骂苏武是逆贼。

岳飞心中之纠结,乃至岳飞接下来可能做的事,不言而喻。

乃至那些已经绑在苏武船上的京东高门,不说什么背叛,人心之上,不免也有惶惶,担忧顾及自也无数。

但若是天下之舆论反过来了,有那些“大儒”为苏武辨经了,把经辨好了……

那岳飞之辈,自也会受影响,心中哪怕有什么顾虑,也有自我开解的渠道与方式。

那些京东高门,自然而然,就少了那些心中纠结,会是辨经队伍里的中流砥柱。

士人,士大夫,在死到临头之前,在身家性命受到威胁之前,他们那张嘴之威力,那是真不可小觑的。

天下很大,那些仗义之辈,忠义之人,虽然是少数,但天下各州各府,加起来算,也可不会真少。

苏武最不想的是,天下士大夫皆与苏武为敌,然后天下四处,皆是骂声。

然后那些所谓仗义之辈、忠义之人,提刀而起就真要勤王。

苏武就得杀得个尸山血海!

那些出张嘴巴的士大夫自是提不起刀,提刀之人是何人?

其实正是这个国家最后的中流砥柱。

就好比历史上女真坐拥中原之时,别看投降之宋人到处都有,其实中原揭竿而起之兵,也满地皆是!

史料上一笔一笔,虽然多是简单几语,容易被人忽略,但真看起来,很是动人……

头前也说,连辛弃疾的父亲,一个读书人,在山东也揭竿而起了。

也说这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只道立马就天下太平了?其实远远不是,宋立国之初,那也一样,有的是揭竿而起的义士。

就好比四川境内,那更是乱如麻,杀得是尸山血海。

导致宋人防备武人,防备到什么地步了?连民族脊梁都被抽去了大半。

苏武难道往后也要这么防备武人?

说王莽篡汉,王莽之篡,几乎就是教科书里最标准的篡位了,只待刘家大义一起,舆论风向一变,真说刘秀是位面之子能召唤陨石?所以能以些许乌合之众就败王莽几十万大军?

那是有谈笑的成分在其中,刘秀之起,那是中原世家大族鼎力支持之缘故,这就是舆论风向,这就是所谓大义。

也是司马篡魏,篡完就好了?天下立马就乱,大乱也在不远。

还说曹老板,他生前不取,何也?皆因曹老板对汉还有念想?有忠义?

岂能不也是想避免此时苏武眼前之事?

那荀彧之辈,是汉臣还是曹魏之臣?天下人心,在汉还是在曹魏?蜀汉何以小国寡民还能频频北伐?

自也要说满清,但凡名不正言不顺的时候,满清入关之后的屠刀何等狠厉?士大夫也辨经不少,但天下之乱可还少?

满清的皇帝,哪个不是战战兢兢,清朝初年,起义遍地。

三藩之乱,其实也是一个道理,真去了解吴三桂之北伐之战,从结果看,吴三桂好似没什么,其实真在当时,真看史料,吴三桂之攻势凌厉非常,一度真有成功的可能。

当时局势,只道真如电视剧里那么简单?一度吓得满清朝臣之中,有求和之意者,数不胜数。

何以有文字狱?吓的,战战兢兢,草木皆兵,乃至还有什么天地会红花会之类,各种宗教作乱,从来不停,哪个不是要反清复明?

整个满清那么多年,防汉人,那比什么都重要,多少代人过去了,重要性依旧不减。

这些事,放在大历史里,多不起眼,只道是国一立,万事皆妥,就是四海升平,但在当世来看,那是何等的麻烦,日日焦头烂额,贯穿始终。

苏武如今所为,多就是为了避免这些事,辨经,就是舆论,得有人来舆论……

大宋发展到而今,人口,经济,冶金,手工,商业,农业……

苏武不愿打个烂糟糟之后,再等两三代人去恢复……

苏武更不愿对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去挥舞屠刀。

难道真要与岳飞来个刀兵相向?

那苏武做的这一切,哪里还有多少正当性?

或者去忽悠岳飞?

岳飞这般的人,能那般的死,这是何等的精神信仰之力量?

被人说了千年的愚忠之辈,能是几言几语忽悠得住的?

如果岳飞真是几言几语就忽悠得住之人,华夏这个民族与国家,就不足以真正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处。

苏武很是清醒!

这也是在说一件很本质的事,为何岳飞得苏武想尽办法去顾虑?

为何秦桧就可以直接被苏武所用?苏武不担心秦桧?

岳飞与秦桧,其实就是这大宋朝的一体两面!

一面是苏武需要去顾虑、顾及、顾忌的……

一面是苏武只要有武力、势力、实力就可以解决的……

当然有全凭武力、势力、实力解决一切的办法,只管遇到谁说一个“不”字,提刀就砍了去。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后被逼无奈的办法。

但凡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苏武就要多做一做,来日就会少几分后遗症。

再思,苏武自就思索眼前之战局了,怎么能接触到耶律余睹,这件事就是破局之关键……

却是门外,室韦大王莫尔根正在请见。

苏武召其入见。

莫尔根满脸欢喜,拜见之后,立马来说:“大王,未想……未想我竟也能一呼百应。”

这是在显摆功绩。

苏武倒也配合:“哦?怎么说?是……契丹人之事?”

室韦大王连连点头:“正是正是,大王高明,头前我不是派人去征召契丹人来支援吗?只待我人派去不久,就在北边,不过二三百里,也是草原边缘之处,就碰上了一部契丹,只待使者说清楚缘由,那一部之契丹,个个义愤填膺,青壮之辈,拿起兵刃,一刻不等就要赶来……”

苏武自也惊喜,就问:“来了吗?”

室韦大王连连点头:“来了来了,使者派快骑先来报了一番,怕引起大王军中游骑误会,还请大王之令,派人前去迎接,来得极快,许明日就到了!”

“来了多少?”苏武着实也没想到,这件事起初没太当回事,未想见效这么快。

也是这契丹人,岂能不恨女真?而苏武与契丹,还真没结什么仇怨,大义名分里说,他苏武这个宋人,自也真是契丹的兄弟。

辽宋之好,那已历经百年考验!百年不战,好几代人了,岂不是情比金坚!

还有室韦大王这个契丹女婿,更也是契丹人最好的兄弟之邦。

一呼百应,还真有那么一点合理。

“来了至少七八百号!”室韦大王说着,看了看苏武,又怕苏武嫌少,又道:“那部落里的领头人与老人,也还说……说此事定要鼎力,还当亲自往其他契丹部落去说项招揽,当把消息传遍周遭各处契丹部落里去!”

“甚好!”苏武已然起身了,心中自也激动,他的激动,不是因为来了多少契丹人助阵。

而是……

好似接触耶律余睹之事,有了办法……

至少有了一个眉目。

这事得谋,就从契丹人身上谋。

契丹人能来投效苏武,岂能没有契丹人愿意去投降耶律余睹求个荣华富贵?

这里的人,或者说这里的契丹人,那着实不好冒充,一开口一说话,乃至一看模样气质,闻一闻身上的气味,就可辨别真伪。

所以,苏武军中那些人,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难以在金人极为严格的管控之下见到耶律余睹。

但从山林里出来的契丹人,要投效耶律余睹换个富贵安定的生活,这件事太合理不过。

如此……只要从契丹人里选个人出来,接触耶律余睹的事情,好似就不难了……

这个人的身份,还不能高,高了女真人就会警觉,就得是正儿八经山林里的底层契丹百姓。

这个人还得聪明……又身份不能太低,得有一批契丹人听他的……

想来,时不时有那不少活不下去的契丹人去寻耶律余睹庇护,这件事,当是寻常之事……

苏武看了看一脸高兴的室韦大王,这件事,该与室韦大王和盘托出了,室韦大王在这件事里,当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他得帮着操作。

“莫尔根大王,我要与你商议一件秘密之事……”苏武思路清晰之后,要着手干了。

室韦大王自是躬身一礼:“大王吩咐就是!”

“好,你随我来,寻个无人之处!”苏武起身了,往外去走!

室韦大王自也跟随在后。

两人前去密谈……

……

却说大同,东京来的圣旨,倒是比预计的慢来了一拍,也是八日才到,但这是日夜兼程的快骑走了一个来回,还加上天子定夺的时间。

这件事在东京,自也好定夺,不论是谁,程万里也好,刘延庆也罢,女真上表称臣,无有不允的道理。

历朝历代,也嫌少有不允的事,且也不是要直接决定应允与否,只是让使节入京,那更没有什么值得讨论争吵的地方。

圣旨一来,张孝纯自是大喜,连忙把王黼叫来,王禀也来。

张孝纯只管与王禀说:“快去准备快骑,护卫使团入京去,不可出得任何差错。”

王禀回头就去忙,心中欣喜比较多,担忧并不多,虽然也想过可能是女真所谓缓兵之计之类,但这件事没什么,一边让使团入京就是,一边燕王那里也去了消息,燕王自有分辨。

只待燕王之分辨回来了,是真是假,都还来得及。

这是王禀视角里的这件事,便是视角上有局限,更也紧迫另外一件事,燕王殿下最好赶快带着大军安然回来,万万不能王黼之计得逞,一定要避免同室操戈之局。

再怎么样,不能真与大宋的数万精锐骑兵开战,若是不能避免,那真是家国社稷倾覆之危!

唯有王黼见此圣旨,心中还有担忧。

却见张孝纯拿出一物来:“王相公,这里还有陛下写给你的信,你自拿去看看!”

王黼连忙接来,先看信件之外的火漆与印鉴,再把信件周身反复看了一圈,才去猜信。

便也生怕有人提前看过。

张孝纯自也看到了王黼的动作,心中嗤之以鼻,这是将他张孝纯看成什么人了?

天子亲笔信件,又岂敢私自窥探?

王黼自是在看信,一会儿看得皱眉,一会儿又看得舒展……

一会儿是屏气凝神,一会儿又大气一松。

内容着实不短,说清道明了一件事,上表请降这件事,利弊虽多,但利远大于弊。

不外乎几样,第一样,上表请降,此大宋天子之功绩也!

第二样,天下太平,再无战端,自是百姓思安,士卒思归。

换句话说,军中,哪里人回哪里,再也不必如此聚兵一处,聚在一人之手。

如此强军可散,苏武所倚仗就不是那么多了。

来日可用于对抗苏武的力量,反而多了起来。

第三样,可以名正言顺让苏武入京了,苏武若是不入京,便是割据一方,自也天下哗然,口诛笔伐,自是天下人心!

苏武若是入京,那就好说许多,离了心腹之军,虽然苏武依旧势大,但在东京城里,苏武再如何势大,那也是臣子。

臣子,就得恪守臣子之道,若是不恪守臣子之道,不免也是言官口诛笔伐,也是天下人心!

苏武再如何,也不过燕云与京东,天子所有是天下,是万万之民。

天下的官员,依旧是天子殿前点出来的,是从天下各地来的。

枢密院的军将,那也是天下各地之军将,不是独独京东之军将。

如此势力对比,苏武岂能比得上天子?差的是十万八千里。

王黼读来信件,心中大气已然松了无数,心中也念,天子圣明!

转而,也是欣喜,往张孝纯去看,笑道:“张相公实乃国之栋梁也!”

张孝纯却愣了愣,只到王黼这是哪根筋搭错了,不过到也有礼一语:“皆是分内之事!”

“那就赶紧护送使团出发,如何?”王黼就问。

“那是自然!”张孝纯点点头,却又心中起了机警,这王黼不会是把主意打到使团身上了吧?

那私下里得再叮嘱王禀去,让王禀派的人一定要把使团护好,也要多派。

许还要私下叮嘱一下女真使节,那个会说汉话的,也能写汉子的,名叫完颜希尹之人。

路上一定要小心王黼,此人许包藏祸心。

想到这里,张孝纯一语去:“那王相公当也赶紧去准备准备,许一会儿真就出发了!”

赶紧把王黼支走,如此好见完颜希尹。

王黼点头真也就去了。

张孝纯连忙派人去招完颜希尹。

此时之完颜希尹,真是目光内敛,姿态谦逊,连气质都显出不少谦虚柔和。

好似与战阵上的那个完颜希尹完全不是一个人。

此完颜希尹高明之处。

张孝纯自是一番话语,说得完颜希尹还露出了几分震惊与惊惧,还问:“张相公,这一路去,那位王相公一直随行,又是在大宋境内,我又如何防备的住啊……”

张孝纯只管一言来:“无妨,身边之护卫,皆是可信,定保你们安全,此去……嗯……当快,免得夜长梦多,那王黼是个手无缚鸡之力之辈,你们当是惯于打马,那就只管飞奔,护卫们也跟得住,那王黼就不一定跟得住了,再说,他若真有什么祸心,也当是联络他人去做,只要你们走得快,他当也来不及……”

完颜希尹惊惧之间,点头了:“哦,如此就好,拜谢张相公,张相公真乃大宋忠义之臣啊!”

张孝纯摆摆手去:“只愿此番上表之后,你们女真人从此安心过日子,莫要再生事端!”

“那是自然,此番一败,才知天朝兵威之盛,也知我等实乃小国寡民,数十万之国,何以与万万之国争锋?昔日着实大错特错,此番当向天子当面请罪!以求天子宽恕!”

完颜希尹,岂能做不好这忍辱负重之事?

“甚好,甚好啊……”张孝纯唏嘘不已,竟真是看到这一日了,党项也亡,契丹也灭,女真俯首。

大宋,名正言顺之天朝上国!

“去吧,准备一下,今日就走!”张孝纯摆手去。

“再拜再谢!”完颜希尹恭敬非常。

(兄弟们,有人说我思路不清晰,我想说思路清晰非常,后面的剧情,理得很清楚的……这个剧情的发展,必然就是苏武要面对岳飞所面对的情况,此时的宋,就该有这么一个“岳飞的故事”去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