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312章 朕何罪之有?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第312章 朕何罪之有?

作者:祝家大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22:4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耿南仲直白而语,不免还是皇权之争,此时此刻,京城之内的事,算是基本定妥,唯一变数就在京城之外……

赵桓便也皱眉:“苏卿当是不会胡乱做事,毕竟朕与苏卿,昔日也算是……交情不差!”

耿南仲闻言,就接一语:“陛下拢共就见过他那一二回,太上皇与他,那是私交良多,那童贯更是……这些话,臣倒也不必多说……”

许多事,站在耿南仲的角度来言,也有许多念头。

在东宫陪了这么多年,耿南仲其实很憋屈,赵桓还是太子的时候,那真是谨小慎微,生怕出得任何差错,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忍字当头。

乃至昔日,有那传言,说太上皇有更易储君的念头,耿南仲更是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能求的人都求了一个遍,便是王黼面前,耿南仲也是低声下气求得不知多少……

这才算是打住了太上皇要换太子的念头。

而今,岂不也是媳妇熬成婆了?新君登基,耿南仲自是居功至伟,乃至,就是从龙之功第一人。

能在东宫熬这么多年,耿南仲求的也是此时此刻。

蔡京王黼童贯之流,那回京来,自是要拿笤帚扫到一边,苏武何许人也?不免就是童贯余党,自也不该让苏武再有真正出人头地的时候!

耿南仲看的是竞争对手……他虽然还不太知晓权柄到底该如何运营运作,但头前已然有了一个榜样,只管照着蔡京那么干,自就错不了。

兴许,耿南仲也不一定真想得多么透彻,但他下意识里,就知道要排挤一下苏武,这是权力的排他性。

若是真如天子所言,天子还念着苏武昔日那点小小情分,来日苏武功勋卓著,带着无上荣光回了京城,这朝堂之上,苏武之权柄毋庸置疑,耿南仲毫无根基,一步登天,还真不好与苏武抗衡,来日谁上谁下,还真不一定。

就说眼前,耿南仲已然是签书枢密院事,但他其实不知兵,又是这多事之秋。

万一……苏武回来,真的深得天子信任,那这枢密院使,不必多言,岂不就是苏武的?枢密院的权柄,耿南仲看得死死的,已然就当做在他手中了,岂能被苏武截胡了去?

天子听得耿南仲之言,岂能不更加皱眉?自是思索来去,深深叹气,也慢慢来说:“要说如今朝堂内外,知兵事善战者,何人能出苏武之右?原先还想着谭稹之辈,如今也知,谭稹不过是浪得虚名,再想着试一试梁方平,本是想着,但凡梁方平此番能立点功勋,回来自就加他个同知枢密院事,不想,也是个无能怯懦之辈,唉……”

天子内心之语,在耿南仲面前,当真丝毫不遮掩,但也没有全部说完,耿南仲这签书枢密院事,不免也是没办法了,宦官不行,自就文官来……

说来说去,天子还是想拉拢苏武,也是多事之秋,总要有个保障。

耿南仲立马来说:“臣闻,西北诸多军将,堪用者甚多……”

耿南仲在给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

天子也道:“朕知晓,种家相公,王老相公,刘老总管……这里哪个年轻?”

耿南仲脑袋一想,接着来说:“臣闻,刘老总管之子刘光世,甚为骁勇,也多谋略!”

“嗯?此言当真?”天子就问。

当不当真且另说,耿南仲只管点头:“当真!千真万确,京城里有不少刚从华州之地来的军汉,多有传言,只说这位鄜延小刘总管,善战非常,谋略绝顶,每战立功,百战不殆……”

天子果然欣喜:“甚好甚好,倒也不知此人此时身在何处,是在鄜延,还是也去了燕云……”

“臣立马着人去问去寻……”耿南仲心下一松,算是给苏武在天子面前找了一个竞争对手。

耿南仲不免心中也自得,一直以来,教了天子许多事,此时,不免也在教那帝王之道,权衡平衡之道也……

却是天子又道:“刘光世,自当提拔重用,苏武,却也不能不招揽,毕竟朕如今是天子,名正言顺,他是臣子,臣子效忠天子,天经地义,昔日也有旧情,合该先与他一些示好才是,他若是秉持臣子之道,不行乱事,那自再好不过……”

耿南仲心中一紧,便问:“陛下欲如何示好?”

天子也在想,更想起这一二日,京中还传了一些事来,便问:“说是西夏已灭?西北诸军并京东骑,打进了兴庆府?”

这事,其实在陕西早已传遍,连汴京城外许多地方都在传,独独因为女真围城,汴京城里还真不知晓,围城刚解,传言自就进来了,只是还没有正儿八经的消息来。

连西夏的皇帝李乾顺,都还在长安城押着,京兆府长安那边,头前也频频派人想往京城来报,奈何京城在围,女真骑兵日夜在巡,如何能近?

只待再过一两天去,京城解围的消息当真散开,自就有各地官府文书来报确切。

但这件事,在眼前,自是极大的好事,却并不那么重要,东京城里的人要操心的事可太多太多……

耿南仲自也不知确切,这消息他也听过,并未第一时间与天子禀报,便是知道这般功勋,大上了天去……私心里想,最好是假。

这般的功勋,若是能成在他耿南仲手里,那才最好。

还有一点,伐夏之事,乃太上皇一手为之,若是此事当真,那太上皇之威望人心,岂不更大?

如此,若是来日对太上皇做下一些什么不敬之举,世人如何看?来日史书万代,又如何看?

便也不只是耿南仲自己的私心,还有耿南仲为天子的私心。

其中不知多少纠结,复杂无比……

耿南仲便是一语来:“倒也不知真假……许是谣传……”

显然,赵桓心中也复杂,也喜,也忧……

他慢慢来说:“怎么说,苏武此番领兵过大同入燕云,逼得女真退兵,也是有功,乃至他若能把燕云再夺回来,那更是功勋卓著,昔日里,童贯复燕云而得广阳郡王,而今苏武再入燕云,且还有退兵之功,不若……加封琅琊郡王,如何?”

“啊?”耿南仲大吃一惊。

天子慢慢更说:“不必惊讶,眼前局势,这些东西,又哪里有什么重要的?不过是个名头罢了,与朕而言,不值一钱,家国社稷之安稳,才是重中之重,如此加恩,苏武当也知晓,到底是太上皇恩情重,还是朕的恩情更重。也说来日,来日他苏武终究要入京为官,不是这般在外领得兵马无数,再将他从枢密院调离,中书也好,门下也罢,来日也把程万里从京东调回,如此……便是无忧……”

这么多话了,耿南仲只听得一语,把苏武从枢密院里调离,就这一语,耿南仲心中大定,便是点头来:“陛下,那便如此,先稳住内外人心,来日之事,自好再说!”

“好,那就如此,此事不能等不能拖,圣旨立马就要出,河北走不得,就绕道走京东或者河东,一定要马上把朕加恩之意送到军前帐下,乃至也要让所有军将知晓朕之圣宠!也好教军将知晓,朕不会亏待有功之人。”

赵桓这个天子,显然也还是有点操作的。

“遵旨!”耿南仲躬身去办差。

河北,河间府城头,刘光世已然破城而入,提前进入河间,这自是苏武的军令,苏武眼前之念,就是要给女真人极限施压,要女真人慌张起来,不然,女真人万万是不会放弃这一趟盆满钵满所得。

苏武自也还不想立马与女真决死,终究还是实力不足,一切太仓促,但凡他真有四万五千骑兵,此番苏武便也真想一劳永逸,把女真彻底拖死困死在燕云河北之地。

奈何他并不真有,许一年后会有,但此时此刻,苏武是真没有。

与女真野战决死,只能想想,不是试试,一试试十有**就真逝世了,这种事情,死生之地,不能有丝毫侥幸,百万披甲之辽就是前车之鉴。

女真前锋之骑,已然就到得河间城下,来得极快,大队人马还在后方。

只看得城头上的旗帜与铁甲,女真前锋自是头也不回立马转去!

刘光世端坐城楼之上,慢慢等着看着,只待两三日去,看着女真一部一部又来,步卒,辅兵,骑兵,慢慢旌旗如云。

完颜宗望自也到得河间城外,眉头也皱,河间城里的“存款”可还真不少,存款倒是其一。其二是这座城池,那大宋天子允诺割让之城,已然是大金的国土了,自也舍不得……

还有更重要之第三,这座城池,当是苏武麾下人马了,当是善战的,至少堪用,若是不打,就这么越过去,后患很多,最直接的后患就是屁股后肯定会跟着一支人马,随时都可能突袭而来……

特别是过昔日辽宋边境,这是个大麻烦,辽宋边境虽然也平坦,但有一条河,河倒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宋人昔日在边境种植了无数的荆棘林,绵延去不知多少里地。

大军要过这个边境,就得过雄州,若是夹在雄州与河间之间进退不得,那更是麻烦。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从这里过,从别的地方过,那也麻烦,不知要绕多少路去,乃至往河东去,也可回塞外,只是到处两眼一抹黑,着实是不懂不知地形地貌,乃至各处城池军队……

军中虽然有许多旧辽之人做向导做参军,但完颜宗望又岂能完全信任……

急是急的,镇定也是镇定的……

那就先试一试手脚,看看苏武麾下,到底有几分能耐,摆开阵势干一干再说!

河间城内,刘光世麾下守军,正经的战兵一万三千余人,辅兵近两万,不仅仅是鄜延之兵,也还有环庆之兵,乃至雄州还有七千多战兵在守,辅兵也有万余。

河间城内,更是同仇敌忾,被肆虐一番,不知多少血海深仇,那些被释放的青壮宋人,此时岂能不恨女真?不知多少人家中妻女早已……

但凡是条汉子,是个男人,此番也要与女真拼了命去……

等着女真做攻城的准备,也等着开战。

河间府要打起来了。

太上皇赵佶,火急火燎回到了东京,耿南仲出城门十几里去迎接。

见到赵佶的那一刻,耿南仲只管满脸是泪,大拜而去:“陛下,陛下辛苦啊,陛下可回来了……”

赵佶忽然也两眼是泪,一时不知多少伤感,感怀之事无数,一边抹泪,一边来说:“唉……你们也不易啊……”

说着,一旁童贯连忙给赵佶递过去布巾,赵佶拿着布巾擦拭双眼,远远看得一眼那巍峨东京城……

更有感怀不已:“上苍有明,祖宗庇佑……”

耿南仲只管来说:“陛下快请,天子已然在宫中等候,文武百官皆在大殿,都等着陛下回去……”

赵佶闻言,面色稍稍有些不爽,但也不说什么,只管摆手去:“上车吧,回宫去!”

众人随着去,童贯在车架内,把车帘稍稍掀起,看身后跟着的几千捷胜军……

自也看得到一些事情,捷胜军作为外军,自是不能入城,城外自有军营驻扎,童贯想下车去说点什么,但却也没有动。

天子一个车架,童贯与蔡京一个车架。

此时此刻,蔡京岂能不语:“老夫以为……捷胜军当入城去……”

童贯却摆摆手:“罪责担当不起!”

没有真说得过去的理由,捷胜军如何能入城?若真是硬来,岂不立马撕破了脸?万一天子当真敦厚呢?

再说,童贯不比蔡京,他心里,其实没有太多争夺的念头,已经活到这一步了,只要不是真要他的命,他自不会主动去做些什么,便也是童贯有自信,自信自己这般功勋,乃至这般威望,不用他是正常,当也不至于逼人太甚。

蔡京真是怒其不争,只管一语来:“若真是事到临头了,看你我如何是好!”

童贯嘿嘿一笑,不言,只看了看蔡京,真说起来,蔡京当是急了,便是童贯觉得,他童贯安全落地的机会很大,蔡京想安然落地,怕是难上加难……

蔡京岂能不看童贯?只管一语去:“你啊,莫要有侥幸之念……”

童贯此时,便也当真点头,微微叹息,也怕真有个逼人太甚……

这两个老头,似乎真能察觉到什么……

一路入城,太上皇自是喜上眉梢,左边看看,右边看看,一路往皇城,今日皇城,中门大开,就是大庆门打开了,天子车架走大庆门,众人走左掖门。

一路去,是垂拱大殿,当真满朝文武皆在。

天子赵桓,坐在高台,见父亲进殿,自也几步而下,上前去迎,便是落泪:“父皇!”

赵佶更也落泪:“不易,不易啊……”

父子二人,说得几语,竟是当真抱头来哭。

岂能不是父慈子孝?其中唏嘘,也并不全是作假。

便是赵桓作请:“父皇,请上座!”

赵佶看着赵桓,自还感动不已,迈步往前去,上那小高台龙椅去坐,坐定,左右看看……

一时看来,更有唏嘘,慢慢来言:“这一趟出京去祈福,沿路上,不知看得多少民间疾苦啊,朕感怀良多,自也知道昔日治理天下,也还远远不够,此番回来,当是更要励精图治,一来要报女真之仇,二来要谋百姓之福,愿诸位爱卿与朕一道,勠力同心,再复汉唐!诸位,同史流芳!”

天子赵桓在一旁站着,自是躬身一礼:“谨记父皇教诲!”

众多臣子,自也行礼。

赵佶心中有一个问题格外赵佶,立马便问:“路上听得有人说党项已然亡国,也有人说都是谣传,到底是真是假?”

赵桓在一旁答话:“昨日,正得到京兆府之急报,已然千真万确,西北诸军打进了兴庆府,党项已亡,党项国主李乾顺,正在从京兆府来开封的路上……”

赵佶双手一拍,喜出望外,站起来就说:“好好好,甚好甚好,如此功勋,岂能不是汉唐?当重赏种师道,重赏李彦,一并也把苏武重赏!”

李彦死了,消息自也一同回来了,正儿八经的公文,前因后果清清楚楚……

种师道上了表,详细说明的战事前后,只管一力都说是苏武之功。

苏武,天子开口:“苏卿已然加封琅琊郡王!”

激动的赵佶,自是大手一挥:“不够,灭国之功,琅琊郡王哪里够?”

赵桓心中一急,立马就说:“那自是不够,儿已然又加……签书枢密院事!”

这是赵桓临时加的,便是封赏苏武之事,只能出他赵桓之口,万万不能出赵佶之口。

赵佶点头来:“好,这般差不多,我儿办得不差,便是更激励苏武在燕云为国奋战,乃至……”

“军中封赏,枢密院与政事堂已然在议,封赏之人众多,不日,就出旨意往北!”赵桓直接答了上来。

赵佶更也点头:“甚好甚好!”

赵佶只管喜上加喜,下面老太师蔡京,却是忧上加忧。

也好在,赵桓似乎还真对父亲有礼有节,那许多事,还有得说,只待来日慢慢来做……

赵桓开口来:“父皇,今日,诸多爱卿已然聚在此处等候多时,皆想着来拜父皇安康,此时此刻,时候不早,便散了朝去,眼前诸衙事多,只待来日,教他们再与父皇叙旧,想来父皇一路风尘仆仆日夜兼程,也是疲乏,不若先行歇息,歇息好了,再理国事……”

赵佶只管满脸是喜,点头来:“好!散了吧,朕还真疲乏不堪,先回去歇息一番!”

“退朝!”

一声喊去,众人在退。赵桓陪着赵佶,往后宫而去。

蔡京与童贯,慢慢走在宫道之上。

蔡京满心是忧,今日之情形,看起来好似无甚,但蔡京还是忧心忡忡,只管问童贯:“你说……这皇城之内……”

话不说完,童贯自明,只管摆手:“不至于……”

“唉……”蔡京忧虑不减,却也回头看几眼……

却说后宫之中,赵桓一边随着父亲走,一边来说:“父亲,也是儿僭越了,住了父亲之处,只待这两日来搬,那些阉宦也是懈怠,便请父亲先往龙德宫去住一两日。”

“嗯,无妨!”赵佶当真点头,眼睛左右在看,看他的龙亭,看他的艮岳,一时也来感怀:“这家国社稷啊,就像这艮岳,些许日子不理,自就杂草在生,枝叶乱走……以前啊,还是朕懈怠了国事,多少有些懈怠了……”

赵桓只道:“是儿没有照顾好这些草木……”

赵佶摆摆手来:“怪不得你,蛮夷围城,哪里还有心思照顾这些……”

一路走去,龙德宫就到,龙德龙德……

赵桓送到门口,躬身一礼:“父皇自去好歇,儿这就回头去腾地方!”

赵佶点点头,摆手:“嗯,你自去忙……”

说着,赵佶迈步而入,入那龙德宫,也左右去看,打量一下……

就听身后,“嘭”的一声,宫门就闭,吓得赵佶一跳,回头去看,怎么回事……

也没个随行一起进来,门就关上了?

还听得门外,敲敲打打,噼啪作响。

赵佶心下顿时就慌:“作甚作甚?我儿作甚?”

门外,无人应答,只听得到处忙碌,噼里啪啦,是那敲打木板的声音。

“儿啊,儿啊!”赵佶再喊。

此时此刻,赵佶知道门外在钉大门,只是不敢置信。

这是要把父亲关起来?

那自不假,赵桓谋划多时,唯有此法,才最稳妥!

怕老爹不回来,也怕老爹回来了真作妖,那能怎么办呢?

只能圈禁起来了!

赵佶转身去,也去敲门,更是大喊:“儿啊,我儿何在!”

门外终于有了答话:“父皇,我在!”

“你这是作甚啊?”赵佶慌乱不已。

“父皇,家国社稷,何以到今日啊?泱泱大国,何以能被蛮夷围困都城?天下何以盗匪四起?朝堂何以奸佞丛生?父皇,皆你之过也!”

赵桓当真就在门外来说。

“这是哪里话?你这是哪里话?”赵佶急切之语,连连在说。

“唉……许父皇并不自知,却是儿这些年,看在眼中……父皇,儿自还纯孝,父皇就在龙德宫里安享晚年,里间,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一应不缺,父皇向来好此道,自也可自娱。我赵氏江山,不能真就这么毁了去……”

赵桓在门外,其实说得认真,说得也是泪水横流。

赵佶在门内,却也是满脸是泪,噼啪之声已然停了,门也好窗也罢,自是钉得死死,赵佶在说:“儿啊,若是一个皇位,何必如此?已然传了你去,自就是你的,岂能行如此不孝之举啊!”

“父皇不喜我,自小不喜,父皇喜赵楷,却是赵楷,哪里是能当天子的人?父皇,不是我非要如此,而是父皇从来就没有做过一件快慰之事,父皇若是出来,只怕父子之间,不免是个悲剧收场,不若就此,父皇颐养天年!”

赵桓还在说,也是在劝,也想把自己父亲劝个心平气和,以后老老实实待着就是。

“儿啊,儿……你把门打开,万事都好说……”赵佶越发着急。

只是门外,脚步远去之声传来,已然越发安静,连赵桓的话语都没有了……

赵佶连连在喊:“儿,我儿啊……此不忠不孝也,此……朕……为父何曾苛责亏待过你,你何以能如此对我!”

喊声越发撕心裂肺,只是门外,真无人应答。

但赵佶知道,门外肯定有看守之人,陡然心中有计策,再喊:“门外还有何人,朕乃天子,朕乃天子,门外何人?快快开门,若是抗旨不遵,朕要杀你们的人头!”

门外,依旧寂静一片……

“朕乃天子!朕之圣谕,岂敢不从,来人,来人呐!”

赵佶身体后仰,扯着脖子去喊。

“天子,朕乃天子!朕乃大宋之天子!!!”

可惜,四周依旧一片寂静。

任凭着急如何撕心裂肺,依旧无有任何回信。

眼看赵佶已然癫狂起来,仙人之姿全无,已然破口大骂:“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你们不得好死,只待朕下圣旨去,天下兵马百万,入京来只把你们杀得干干净净,苏武何在,苏武会入京来,苏武不见朕,自当勤王,你们若是还不开门,来日满门斩首示众!”

“太师!”

“枢相!”

“放朕出去!!!”

其实,门外,赵桓并未远走,远远听着看着,一直唉声叹气,其实他真不是那等心狠手辣之辈,奈何这件事,由不得他那点善良了……

耿南仲自还陪在一旁,听得太上皇呼喊,见机一语来:“陛下,许那苏武,真要防备才是……”

天子不接这话,叹息:“把东宫老人多派在这里,方圆二百步内,不得有任何人走动,平常里,吃喝用度,教人盯紧……不可出得差错!对外就说太上皇舟车劳顿,身体抱恙,正在静养……只待过几日,送几个侍女来伺候……”

耿南仲只管躬身:“遵旨!”

那不远处的龙德宫内,喊声依旧在,只是渐渐有些无力。

无力的赵佶,浑身虚脱一般,就坐在门内回廊台阶之上,坐得歪歪斜斜,却又慢慢躺下,就躺在门口青石板上,目光并不聚焦,直愣愣看着半个屋檐半个天空……

一时呆愣去,回神已然就是夜色,天空银河在舞,繁星点点……

赵佶慢慢爬起来,再坐定,左右看了看,呆呆愣愣之间,自言自语:“朕何罪之有?竟落得如此地步?”

“正是要回来励精图治,已然要复汉唐荣光,朕何罪之有?”

后悔,后悔昔日没有心思一硬,当真把太子换了去。

喃喃之间,赵佶陡然目光里又起了几分清明:“只待来日,只待苏武入京来,且看尔等如何以对!”

显然,苏武,真是一根救命稻草!

(兄弟们,剧情到这里,就得这么写了,这是老早就想好的剧情,不写东京,一切又如何能合理?这事也是史实,赵桓囚禁赵佶,到了这里,接下来才是苏武的舞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