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229章 君子风范,不外如是!

皇城门外,官员们在出来,太学生与百姓们的呼喊声慢慢停了去。

王黼站在陈东面前,自是呵斥:“你一个太学生,何以能聚得这么多人来?”

陈东躬身大礼:“相公恕罪,实乃国贼祸国殃民,同窗皆是义愤填膺!”

王黼也把陈东上下来打量,微微摇头:“你们乃太学生,乃天子门生,若不是昔日蔡太师革新太学,扩建校舍,增添辟雍与员额,哪里有尔等今日太学生之众?”

王黼这话着实不假,蔡京在教育方面还是有点改革的,在王安石的三舍法之外,更是全国兴办学校,乃至扩充太学,说起来陈东这般贫家子能入太学,多多少少要感谢蔡京。

甚至,如今之太学,有一部分人,毕业就可为官,不需要通过考试,这也是如今太学生这么牛逼哄哄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以全国上下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代替部分科举制度的尝试。

其中,有利有弊,难以一言说清道明。

王黼之言,就是说眼前这些太学生,合该感恩蔡太师的革新。

不想陈东一语来:“我等为国除贼,并非一己私利,想来蔡太师革新太学之法,也是为了更好为国选材,我等岂能辜负太师之期望?”

王黼只觉得眼前陈东,当真巧言善辩,这书,真不白读……

王黼也懒得多言,只管挥挥手去:“你速速带人散了吧……也是太师宽宏,否则如你这般一个小小太学生,怕是吃罪不起!”

陈东竟是反唇相讥:“我辈圣贤子弟,行得正坐得端,问心无愧!若是怕那吃罪,今日就万万不敢来此!那国贼倒是不曾吃大罪,如此贪赃枉法,竟也不过入京述职作为惩戒!”

王黼闻言一愣,这书……读傻了?

“回去吧……之后的事,官家与诸位相公自有定夺。”王黼连连挥手。

陈东躬身一礼,便也当真转头去了。

此时此刻,苏武在何处?

他本都要到枢密院衙门了,却被天子派人来又召了去。

那艮岳之下,天子备了座椅,只等苏武来坐。

苏武见礼之后,倒也安然落座。

天子不皱眉,却吐槽:“唉……这朝会着实教人心烦意乱,倒是此处教朕心安不少!”

苏武点着头:“陛下修行高深,却也多被世俗所累……”

这话,不免也是迎合。

天子便来一语:“苏卿知朕。”

苏武试探去问:“陛下,那就不谈公事?”

天子摆摆手:“还说什么公事,今日,当真教天下人看了个大笑话,想来汴京城里不知多少人看了这热闹……”

苏武倒是理解了,赵佶是说自己丢脸了。

苏武又试探一语:“不若把那领头之人好生惩治一番!”

却看天子摆摆手:“倒也不必,学子不易……”

苏武心中倒是一松,天子都说不惩治了,那这件事,大概率就此揭过,来日陈东之辈,只要苏武权柄不失,便也就照拂得住,有事只管来寻苏武就是。

别人要是断他什么前程,苏武这里还有前程,甚至还能到天子这里来告状。

苏武倒也知道此时该做什么,只管视线一扫,抬手一指:“诶,陛下,此处移了一景?”

天子立马就笑:“如何?”

只看天子一脸期待的模样,苏武先装作认真观赏,再来慢慢开口:“头前,此处当有那太湖石之层峦迭嶂,如今少了许多,一面失了奇观,一面又得了雅趣,以为和谐!”

“和谐?”天子听得这词,便是一喜,还说:“此词竟还能用在造景之上?”

“和睦协调之意,所谓自然,道法自然,不外如是!”苏武点着头,已然也是大鉴赏家的模样了。

“和谐之意,甚好甚好!”天子喜不自禁。

苏武还要再说:“鱼水和谐,琴瑟相调,此等意境,皆是相通!”

“朕深以为然!”天子点着头,便也认真,再去观瞧,又问:“如此说来,艮岳之匠气,就在于和谐之无度,了然,了然也!”

“陛下雅趣高明!”苏武答着。

“非也,乃苏卿眼界在顶,朕与苏卿,自是高山流水!”天子还真当回事,着重非常。

却听天子自顾自再说:“却也可惜啊,苏卿不能常伴左右,若是苏卿能常伴左右,这世间之雅趣,可享尽也!”

“陛下不必如此去想,人生之乐,在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此念念,回响才是人生至乐,若是一切来得过于简单,反倒无趣……此道,不免也是雅趣之道,哲思其中,就好比陛下在这宫闱之中,但凡得来轻松之物,哪里真有几日乐趣?”

苏武便是与天子一通侃。

天子最懂这些,只管闻言便是眉目一挑:“至理,至理也!苏卿大才!就好比这艮岳之景,慢慢来造,一等草木山石之物,久久等候,二等造景之成,慢慢施工,如此便是每日念念,回响之时,格外欢喜!若是当真一蹴而就,许就寻常了!”

唉……

苏武心中一叹,人也起身,口中在说:“臣当出宫办差去了,只待来日再归,定再来艮岳与陛下促膝长谈!”

“这就要走了吗?”天子着实有几分不舍。

苏武得走,天子只要稍稍有些不舍,苏武就更要走,为何?

拉扯之道也。

也好比两人谈恋爱,你追,我逃……

如此,你便是念念不忘,我才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苏武躬身:“陛下勿念,此去乃伐辽大业,诸般事宜,一应不可拖沓,事关家国大计,事关几十万军之身家性命,臣不敢丝毫懈怠,只愿大事成也,凯旋之日,再报陛下隆恩浩荡!”

“好吧……”天子起身来,又说:“朕送苏卿几步去……”

“万万不敢!”

“诶……不必如此,朕就是这般性子,待人接物,皆如此动心感怀,苏卿如此为国操劳,朕送几步去,又有何妨?”

说着,赵佶竟是来拉苏武的手臂。

苏武下意识要躲,但忍住没躲,天子这般举动,是真亲近,亦如昔日他与王黼一般,其中无关其他,就是古人之亲近姿态。

要不说赵佶是个好人呢……

老好人……

“陛下如此恩宠,臣唯有以死来报家国!”苏武如此说着。

天子连连摆手:“万万不能这么想,万万不能啊……”

“陛下……”苏武甚至得装一装,装作一个感怀不已。

便也知道,天子岂不也享受苏武这般感怀不已?

苏武明白了,天子待人好,要的也是人家一份感怀不已。

甚至,这份感怀还能让天子自己产生一种成就感,只问历朝历代,哪里有这般好的天子?

这般好的天子,放眼古今,只问哪个不喜?哪个不夸?

天子自是微微含笑,慢慢摆手:“苏卿与朕,并不多知,往后啊……苏卿自就知道朕是什么性子!”

苏武只答:“陛下之隆恩,臣此生不忘!”

“诶,不必说这些话语来……”天子还是摆手,却忽然又问一语:“苏卿可识得太子?”

苏武听得一愣,这说的是谁?来日的宋钦宗赵桓,便答:“臣还不识得太子……”

“太子与你年岁相仿,皆不过二十出头年岁,许还小你几月一年,你当与他多多走动才是……”天子忽然如此一语。

苏武心中一惊,直白就说:“陛下,自古,外臣岂敢与太子私自走动?”

天子就笑:“那是以往之君王刚愎自用之举,朕是如何性子?岂会在乎这些?朕是在想,你与太子年岁相仿,许将来……此生啊,共伴长久,君明臣贤,天下之福也!”

哦……苏武好似明白了一点,这是给太子找帮手,或者说,天子在谋划未来政权更迭之事。

倒是想得长远!

苏武点着头:“那臣明日就去拜会太子?”

“嗯,朕自也与太子好说,太子性子似朕也不似朕,似朕恬淡,不似朕才华与聪慧,来日若登基,守成之君也,便是身边更要有如苏卿这般的人多多帮衬。”

天子慢慢来说,好领导,好父亲,好皇帝,真是“集大成者”。

“臣自遵旨!”苏武点头。

真说起来,若是无女真崛起之事,无辽国灭亡之事,这大宋天下虽然慢慢破烂不堪,但许还真能再维持个好些年去……

“去吧,就送到这里了……”天子停了脚步,苏武躬身一礼,他也慢慢招手。

苏武去也。

去召苏武的时候,是个年轻力壮的宦官,此时再送苏武出去的时候,换成了梁师成。

看到梁师成,苏武只以为要来一番机锋之语,今日朝会之事,梁师成必也错愕,定也不喜。

却是不想,梁师成哈哈笑着,只管来言:“好,今日甚好,果然初生牛犊不怕虎!”

苏武还愣了愣,按理来说,梁师成与王黼,那好得就像穿一条裤子一样。

怎的这事,王黼气得不行,梁师成却高兴不已?这怎么又成了两条裤子?

苏武说来:“也是一时心急,着实莽撞了。”

梁师成却在摆手:“就当莽撞一些,那太师啊,也不是长久辈,蔡家几个儿子,那可比他们的老父差得远了,你可知我之意?”

苏武心中一骇,这太监是个人物!

这太监还接着说:“你倒也不必如此惊骇,王相公做事,束手束脚,便是昔日太师威严太甚,不比你,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太师又如何?人到七十古来稀,怕你也不知,太师那几个儿子,自家勾心斗角也不少,便是那蔡攸之能,差老太师甚远……”

这都是什么章程?

这都不是暗示了,这是明示!

明示苏武去干,去争,去抢。

人老不为能,何况一个七十几岁的老头,一鲸落,万物生。

蔡京若去,就如同那巨鲸之亡,自就要养育无数海洋生物。

苏武也想,这太监号称隐相,虽无具体权柄,但对天子的影响力巨大,很多时候,他甚至敢代天子行政。

那……这是在培养干部梯队?第一梯队王黼,第二梯队苏武?

苏武只管来答:“下官倒也未想太多,只管是一心先胜北伐之战!”

梁师成点头:“能胜,定是能胜!只待胜了,如此大功而回,学士自当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这是一个合作,苏武明白。

苏武一语:“还要仰赖太尉多多照拂!”

“哈哈……这有何难?无甚无甚!”梁师成岂能不喜,合作就算成了。

苏武也知道,这合作是有前提的,若是胜利了回来,那他苏武自就是炙手可热。

若是败了回来,很多人,包括梁师成,当是要换另外一副嘴脸了。

一路送去,出了宫,再回枢密院。

不想刚到门口,竟是碰上一人,太学学正秦桧。

倒也不意外,只看秦桧见礼开口:“学士,家中岳丈大人差下官来送帖,请学士傍晚入席去。”

说着,自有帖子呈上,帖子当真也正式。

“何必学正亲自来跑?差个小厮就是!”苏武知道,其中有邀功之意,当然,苏武也当感谢王仲山一二。

这一趟去,不免又是一种合作的开始。

苏武自不会拒绝。

“岳丈大人说了,还是亲自来一趟,显得郑重!”秦桧哪里能不会说话?

苏武笑了笑:“都是自家人,哪里还需要如此郑重?”

去看秦桧时不时探头往枢密院衙门的大院里去观瞧。

苏武岂能不懂?

但苏武假装不懂,又道:“真是麻烦学正如此一趟了,我倒是有急事往枢相禀报,晚间再会!”

秦桧脸上的失望转瞬即逝,便是来笑:“那就不多叨扰了。”

“再会!”苏武稍稍拱手,哪里能不懂呢?秦桧等着苏武讲礼节,等着苏武请他入枢密院的班房里去坐坐,若是苏武还能给他介绍认识一下枢相,那更是再好不过!

在太学里教书,那什么时候是个头?

若是结识一下枢相,结识一下王相,结识一下太师,那才是前程。

可惜了,太学学正,连枢密院的门都不好进,还只能在门口等着苏武,何况其他衙门?

苏武自顾自转身去了,秦桧却并未急着走,还在门口张望几番,多少有些流连……

也怪王家如今,看似高门,好似面子极大,其实……不免也是里子着实不多了……

秦桧,太需要一个机会了!

可惜了,苏武背影已然消失在那大院之内。

苏武自是已然坐在了童贯身旁,不免也有话语:“多谢枢相今日出言……”

苏武话语还没说完,童贯已然摆手打断:“不说这些了,那梁世杰被你此番弄回京了,那大名府,你如何想?”

“此……下官倒是不曾多想,也看枢相与王相公如何想……”苏武实话实说。

“你看你啊,弄走一个梁世杰,不免又来一个蔡世杰,岂不都是无用功?”童贯如此一语。

苏武听得也愣,是啊……

但苏武反应也快:“而今选官任能,王相公主政,如此机会,王相公岂能不想?”

大名府是什么,那是大宋北京,是蔡京掌控了二十年的河北中心,王黼虽然今日与苏武打了擂台,但也不至于到手的鸭子不吃吧?

童贯笑了笑:“王相公是王相公,如今你如此一番,已然是朝堂一方人物了……你想不想这事?”

“下官还能想这事?”苏武不解,他也没这资格去想吧?

“为何不能想?若是此事在吏部,那自是王黼之念,若是此事说到天子面前,自又不一样。”童贯一语点破。

是在告诉苏武,他可以绕过宰相,去找皇帝要官。

却听童贯还来一语:“适才,有人来说,说你与天子在皇城之中,携手而行……”

童贯脸上是笑,欣慰非常。

这个携手而行,似乎就代表了苏武有资格了,有资格找皇帝要官了,不过,要换个说辞,那叫为天子分忧,为国举荐良才!

想来,童贯也是真的有手段,不愧为阉宦出身,皇城之内刚刚发生的事,童贯立马就得到消息了。

这也得学,如今苏武是彻底明白了,这天下之事,好似一切都围绕着天子在转,那么天子之事,不论多小,那也是天大的事。

天子一举一动,若是不能时时察知,那就要失先机,要失大事。

苏武想得一想,说出一个名来:“李纲如何?”

童贯摇头:“此辈,为御史言官尚可,当真治理大城,怕是难以驾驭,更何况,那大名府诸多官员,皆出太师门下,李纲那性子去了,怕他拿捏不住……”

话也有道理,大名府远比一般州府复杂得多。

苏武又想了想,还是来说:“枢相,便就李纲了,而今我身边,唯有李纲最是亲近,来日朝堂,他当也是我身边最亲近之人,若是此番他不成,往后我便也知他才能有限,若是此番他成了,来日不免就是大助力。好在,东平府与大名府也近,来去路程不过一天马力,书信来去快捷非常,我时时看着他,帮着他,也教他……”

“你既如此说,那你就去办,为天子举荐人才,也当有个章程,这当不必我来教吧?”童贯也还问。

苏武点头:“刚正之辈,在朝堂之上敢与太师宰相争辩,天子虽然烦躁,但只当我好生上书举荐来说,一次不成,多说几次,天子耳软,自就能成。倒也怕太师与王相公从中作梗……”

“所以,你要速速去办,要占先机,王相公许还真要来争,太师……他不会,他会看你笑话,说治军,李纲便是有天大之能,此去大名府,也治不好这几万军伍……”

童贯之透彻,苏武正在学……这朝堂与人,真是被他琢磨透了。

苏武也想,那几万大名府之军,要想治好,不知要多少钱去,李纲就算是变戏法也变不出来这么多钱。

苏武的钱,那也要用在刀刃之上,真去治旧军,着实吃力不讨好。

苏武也说:“若伐辽得胜,大名府之军,治得好治不好,皆也无妨。若是伐辽大败,论罪而下,那李纲也逃脱不得……”

“倒是这个道理……子卿啊,你如今却也懂我之心了……”童贯如此一语。

苏武陡然一想,明白过来了,李纲之于苏武,岂不是就是苏武之于童贯?

当一个带小弟的老大是那么好当的吗?

“枢相辛苦!”苏武一语来。

“你懂得就好……”童贯摆摆手,又问:“今日天子还与你说了何事?”

苏武陡然想起来了:“说让我多与太子走动亲近!”

童贯当场一惊,双眼一睁:“当真此言?”

苏武点着头:“当真!说是我与太子年龄相仿,要共伴一生!”

童贯立马站起,左右两步:“好,此事甚好,甚妙甚妙!”

只待脚步一停,童贯再看苏武,又道:“大造化,大造化啊,不想你竟有这般大造化!”

“倒也不知与太子该如何走动亲近……”苏武也犯难,这个朋友可不好交。

“不难,这般年岁,不外乎吃酒玩乐,你不是从杭州带回来了一支乐班吗?带去,一并带去,若太子喜欢,你只管送了,若太子不喜,你再换其他的……”

童贯是有经验的。

“好!”苏武点头。

“诶,他若不喜,你当进言,着他欢喜!”童贯脑袋越转越快。

苏武恍然大悟:“知晓知晓……此陛下之所好也!”

苏武立马明白了方针政策,那就是把太子弄得多像赵佶一些,哪怕是演也要这般去演,如此,天子必然大喜,太子必也稳妥。

这就是与太子相交的基本策略。

“一点就透,甚好!”童贯欣慰非常。

苏武其实有些不安不愿,他本打算明天离京的,天子非要横生枝节,什么太子不太子的,苏武其实不感兴趣,也知道天子寿命还长着,想不了什么皇权更迭之事。

但没办法,好似成了一个任务,必须要完成。

童贯又说:“太子,许是你的一条退路,就好似头前之言,官场沉浮之道,此番,已是背水一战,一旦失败,怕你再无来日,如此一番,即便是败,许你还真有来日!”

怎么还说败,怎么能败?

即便有个太子,苏武也不能败,这大宋一败,那后果不堪设想。

无奈,苏武点头:“枢相长远!”

“倒也教人心下一松……”童贯还真是松了一口气的模样。

其实,童贯有长远之念,在于身后事,童贯需要一个将来得势的苏武,为的是身后名。

若伐辽事败,童贯也怕史书将他来骂,苏武若是将来得势,有苏武在,就可以保证童贯去世之后,口碑不减,乃至苏武再帮着吹嘘一二,许还说不定是个大大的美名。

这些事,许旁人不能共鸣,但却就是阉宦童贯心中最在乎的事。

只看日头西去,枢密院里众人慢慢下值,苏武也当往王家而去,还想着家中乐班,自从杭州带回来,其实苏武自己从未来得及享受,送人倒也无妨。

往王家去。

王家酒宴早已备好,王仲山的两个儿子在门口迎接,王仲山在厅前等候,倒是隆重非常。

只管入席,易安居士便也来了。

易安居士却是来感谢的,拿起酒盏与苏武一礼:“多谢学士……”

苏武还有点不明所以,左右看了看:“易安居士这是谢的何事?”

王仲山之子王唤来言:“学士,是表姐收到了从东平府寄送来的书,当真精美!”

“哦……这事,小事一桩,易安居士请!”苏武立马抬杯一饮。

便是心中也想,程小娘办事真麻利!《金石录》竟然就已经寄送到京城来了。

也是程小娘真会办事,苏武其实没有嘱咐什么,她自也知道要把成书第一时间先寄送给李清照。

这妻子,真是极好!

要回家,要赶快回家,去成亲!见完太子就回家,回家就赶紧成亲!

苏武岂能不是感动?

却看那易安居士一盏酒下肚,就在抹泪,怀念故人,可以理解。

却是也说:“如此,算是了却了心愿,人生无常,心愿已了,九泉之下,当也能稍稍含笑,我自心中也松快了去……”

便又是李清照看向苏武来说:“学士吃酒就是,莫要让我败了此番兴致,学士请!”

其实两人坐得不近,一人一席,坐了个正对面。

苏武抬杯来,只管也吃。

王仲山来换个气氛:“此番,学士之清名,那是名动汴京,想来不得多久,当也是名动天下,学士不知啊,今日下午,我也到处走了走,拜访了不少老友故旧,皆是清流名士,便是谁人得知今日朝会之事,不把学士来夸?”

秦桧来附和:“是啊,哪个不说学士乃清流风骨?一说是唐之魏征,也说是仁宗陛下之包龙图!”

这倒是把苏武给抬起来了,苏武也没想过这么多,只管拱手:“不敢不敢!”

“学士谦虚,太学之中,皆传学士清名,不少学子也言,学士乃忠君之典范!”秦桧又道。

苏武看去秦桧,也不知是秦桧自己在编,还是确有其事。

王唤又说:“学士可还有疑惑?可当真不假,便是午后,茶楼里也是夸赞不断,传得可神了,说学士朝堂之上,痛斥太师,大骂宰相,与天子奏对,更是义正言辞!甚至也说学士掷笏于地,当场辞官……”

“万万无有此事!”苏武连连摆手,这也传得太假了。

“百姓们都说有,岂能是没有?哈哈……”王仲山笑语就来。

苏武左右一看……

“好名啊,学士,此乃好名!天下之人,哪个不喜学士这般的好官?”王仲山笑意不止。

苏武去看了一眼李清照。

却见李清照也微微有笑:“君子风范,不外如是!出则骁勇善战,百战百胜!入则敢谏直言,不惧权贵!此圣人之道!”

苏武……苏武是愣的……

(兄弟们,爱你们!许久未亲了,要亲亲!我亲你们,一人一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