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226章 天子,昏庸!所以至此!

童贯看着脸上还有激愤的苏武,便是一语去:“子卿,你如此……成何体统?”

苏武更也直言:“枢相知我,义字在心,从来不落,于公于私,此事既已开始,便也没有回头之路,伐辽之事,必不能败,一旦动兵,就要万无一失!”

童贯看着眼前的苏武,也是无奈:“你啊你啊,你当知我难啊!”

“枢相,这与难易无关,枢相想一想,伐辽若败,那才是真难,伐辽若胜,如此功勋凯旋,世间之事,还有何难?如今,枢相啊,便是赌,也当赌上一赌了,管得那么多身前身后事作甚啊?枢相此生,功名利禄,史书万代,皆在此一搏,哪里还有退路?”

苏武说得认真,把童贯说服也行,把童贯逼服也行,那王黼是还年轻,兴许还有退路,童贯这六十多岁的人了,无亲眷家属,哪里也有这么多顾虑?

莫不是就是蔡京威势,当真如此骇人?

就听苏武一番话语,童贯当真也有思索,片刻之后,也有话语来说:“只道是我孤家寡人,行将就木,这不也还想着你们吗?你们时日还长久,万事留个台阶,这台阶不是给我自己留的,是给你们留的……”

这大宋之怂,来自方方面面,有一个方面就是这官场之倾轧,说起来都很是狠厉,其实历朝历代之官场,相比而言,唯有大宋官场,最是一团和气。

这种和气,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某种政治上的不狠厉,不免也就是所有官员的某种心态,从来没几个真正心狠手辣之辈。

对内如此,对外亦然。

这在政治上,不论是国家政治还是国内政治,其实是一种天真,大宋许多败,就败在这种天真上。

官员士大夫阶级,整体天真,皇帝也天真。

换个词说,是文明,但文明能当饭吃吗?当所有人都野蛮的时候,你文明,那你就是餐桌上的一盘菜。

也说天子,儒家对天子的要求,是要求天子仁善,仁义为怀,对万事万物,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纯良仁德。

但却在有事的时候,又要求天子有大担当,大毅力,大手段,大果敢!

这种事情,就是个悖论,人性悖论。

苏武心中有一个疑问,什么样的领头人,什么样的天子,对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更有利?

是一个仁义良善之辈?

还是一个坚毅果敢手段百出之人?

苏武此时此刻,深切知晓,一切,不是谁的错,不是哪个人的错,是所有东西,都错了。

都已经这个时候了,还想着一团和气,想着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后,谁也好不了……

苏武能说什么?

苏武一语去:“枢相,非下官不听枢相之言,而是此事,事关家国大计,事关数十万士卒之性命,唯有胜,下官才可言将来,若败,下官也就没有什么将来了!若胜,下官自是前程似锦,那蔡京之辈,能奈我何?若败,不过是砧板上鱼肉,想要个安稳度日,都要求人施舍,此非我之愿也!”

童贯又岂能不懂苏武之言?此时苏武,好似已然没有了退路,唯有一往无前,唯有一胜到底。

苏武说得没有道理吗?其实有道理。

但童贯想的是什么?也会想败,辽国之战,毕竟不能拿贼寇之战来比,他留的是什么后路?

是败了之后还有机会的后路,是哪怕败了,权柄不失,富贵还有,也还有再次聚兵再战的机会。

所以,童贯语重心长:“子卿,你年轻,只管猛冲猛打,你也向来如此,但人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万事,都要有一个万全之策!也好比那蔡京,起复几番,每每都能给自己留下东山再起的机会……你若真是如此一意孤行,若败了,来日,你就不会再有这般机会了。这才是官场沉浮之道……”

两人所言,各有道理,却也是看法不可调和。

换句话说,童贯也好,蔡京也罢,还有王黼,乃至天子。

他们都是下意识里能接受一次失败的……

人,失败多了,见过的失败多了,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想失败之事……

这大宋,就是失败得多了,从驴车战神,到好水川……

也就好像一个人,失败的经验太多,他其实没那么自信,更也没那么锐意进取,这就是大宋朝从上至下的人心。

苏武此时此刻才明白,原来童贯在想败了之后的事,在想败了该怎么收场……

就好似童贯昔日,在西北监军,败也是常有之事,每一次他都得想着该怎么收场……

而他苏武,一心只想着怎么打胜!

苏武能说什么?拍着胸脯说一定不会败?这个胸脯可以拍,但拍起来意义却也不大。

因为这是大宋朝到得如今,打自骨子里的那种对于军事的不自信。

这种不自信,在历史上,会贯穿两宋三百余年。

这个王朝,从立国之初,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来这种对外的军事上的自信。

这个王朝,基因有问题!

苏武此时此刻,才看到这一点,才明白过来。

苏武知道自己说服不了童贯,童贯不是不知道胜利的好处,而是一定要先去谋划失败的退路。

童贯一定需要朝堂之上某种程度的“一团和气”,没有这种和气,失败的退路也就没了。

苏武此时,心中其实很难受,第一次有一种无力之感,是他感觉到自己一个人,与所有人都不一样的一种无力之感。

但他,还是要干,因为他自己,不能败,他个人,没有退路。

许童贯眼中,什么武将军刘将军,不过都是枢密院下一个军将而已。

将士难免阵前亡,童贯也看得太多将士死亡。

但苏武不一样,武将军也好,鲁将军也罢,乃至东平府一兵一卒,那就是他的身家性命,带着他们上阵去,不是去失败的,不是去被辽人铁骑追在屁股后面屠杀的……

哪怕苏武知道,他个人有退路,哪怕兵败了,童贯也当保他一保。

但他个人内心里,是没有退路的……

苏武看着童贯,微微低头,慢慢来说:“枢相,我与麾下军汉,已是一体,此番若败,我自死在战阵之上,定然不一人苟且偷生。所以,我不思虑失败之事……”

“没人愿意失败,便是兵法也云,战事,先思虑败,再思虑胜,你我,要先立于不败之地,如此才能长久!”童贯如此来言。

苏武只管接着说:“枢相知我之意,我若带京东儿郎上阵,若是兵败,我当自刎阵前。亦如今日,李纲入京来,那大名府,定不能还在蔡京掌握之内,此胜败之关键也!”

童贯已然起身,脚步来去,甚至绕着苏武在转,便是一语来:“你如何这般说不通啊?人生起落无常,无常啊……你年岁还小,怎的就经不住人生起落呢?有人胯下之辱,有人卧薪尝胆,成大事者,不在小节,也还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只要最终功成,死人又算什么?”

好似,没有人错。

但苏武知道,自己一定是对的,童贯是说服不了,那就逼他!

怎么逼?

苏武拱手一礼:“枢相,今日就论到此处,下官回去好生思虑一二。”

“对对对,好生思虑,你一定要好生思虑,我如今最是倚仗你,便是万万不会害你,你只要听我的,保准你来日前程无忧啊……我在朝堂沉浮数十载,能到今日,光阴不是虚度……”

童贯依旧语重心长。

苏武点点头,拱手,去了。

还是那句话,不是谁一个人的错,是一切都错了。童贯沉浮数十载,这数十载,皆是错的!

出门,上马,走!

先去王家,苏武来得极快,那小厮奔跑去通传,苏武甚至也不在门房等候,只管一路脚步往里入,左右自也没有人真来拦他,便也是许多人记得住头前不久这位相公在府中吃酒,正是贵客。

那王仲山衣服都没整理好,已然就在中堂来迎。

便是苏武拜礼,王仲山连连在笑:“怎的又入京来?还如此着急?定是有事,定是有事啊,学士只管来说,快坐快坐!”

苏武点点头,落座:“不知秦学正人在何处?”

“哦,找他?好说!”王仲山便是回头大喊:“来人,快去把我那女婿喊来,就是大事要事,不论他是在家,还是在太学有什么差事,一应赶紧推了,速速来!”

自有小厮奔跑而去。

如此,王仲山才再问:“倒也不是学士方不方便说一说?”

苏武点头,倒也没什么不方便的,此来就是为了把事情闹大,王仲山在士林之中,那也是一号人物,他愿帮忙,最好不过,他若不愿帮忙,那也无妨。

这件事,苏武最终要落在一人之手,这人更也不是秦桧,但要通过秦桧。

苏武慢慢在说,王仲山听得那也是义愤填膺,只管来说:“如此朝堂,国将不国啊,苏学士,我定助你一助!”

苏武知道,这话不能深信,却还是拱手:“多谢王相公。”

王仲山是那种人精,人精呢,那就不可能当那出头鸟,真帮着苏武去干蔡京,但人精也不是没有用的,至少,墙倒众人推的时候,定然有他一号。

不得多久,秦桧着急忙慌而来,刚一进门,便是急忙问:“岳丈大人,何事如此着急?”

“先坐先坐!”王仲山连连抬手,秦桧便也落座,与苏武又寒暄几语。

苏武寒暄不多,再开口:“太学生中有一人,名叫陈东,秦学正,我想见他,还请引见一二……”

秦桧先是一愣,便再来说:“学士说是他啊,他……”

“他如何?”苏武问。

“他倒是个刚正之辈,在太学里,许多人不喜欢他,避之唯恐不及,但也有一些人当真愿与他交往,学士要见他,他不过一个小小太学生,不知有何用处?”

秦桧就问。

苏武自有用处,他要见陈东,是因为历史上有一次大名鼎鼎的陈东上书,陈东之辈,就是此时大宋最热血的青年人,大宋最愤青的青年人。

陈东之勇,便是大宋朝唯一一个真正敢公然上书要求诛杀国贼的人,所谓诛杀国贼,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皆在此列。

他既有这份好胆,苏武岂能不寻他?

寻他作甚?造势,如今之事,就是要往大里闹,越大越好,闹得个人尽皆知,闹得个疾风骤雨。

朝堂上找不到人来闹,那就朝堂下来找。

太学生,乃是天子门生,年轻气盛,热血在心,也好动员,清流之中,以君子自居之辈,陈东更是一呼百应。

苏武如今什么名声?再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与陈东一说,陈东岂能不义愤填膺?

到时候,只管是太学生堵在左掖门外,堵在东华门外,只管跪在地上就是喊。

那军汉敢打太学生吗?那蔡京,拿眼前这些太学生有办法吗?

且看这事,再来如何收场?

苏武只管秦桧说:“还请学正速速引见,时不我待,事情紧急,至于其他,稍后再请王相公慢慢与学正来言……”

秦桧看了一眼王仲山,王仲山心中也是纳闷,苏武搞来搞去,寻一个太学生有什么意义?

虽然不解,但这是小事,王仲山便点了点头。

秦桧便起身来:“那苏学士随我往太学就是!”

苏武点头,更是不等,立马出门。

随着秦桧往太学,苏武不入,就在门外不远茶舍等候,他有备而来,还带了许多东西。

不得多久,一个二十多岁的瘦高年轻人便往茶舍走来,一身儒杉,面红齿白,一脸疑惑入得茶舍,还在打问:“敢问苏学士坐在哪里?”

自有小厮带往雅间,陈东入内,只有苏武一人,便是躬身一礼:“拜见苏学士。”

苏武点头:“请坐。”

陈东倒也忐忑,落座当面,开口来说:“苏学士之文才武略,皆是如雷贯耳,今日得见,着实有幸,倒也不知苏学士寻学生来,是有何事?”

却见苏武拿出一叠东西了,便说:“你先把这个看看……”

陈东忐忑之中,慢慢去看,上面有李纲上书的誊抄之文,也有那一份索超找来的账册在其中。

陈东疑惑之间,便也先看,越看越是皱眉,只待看得差不多了,陈东抬头来问:“苏学士这是……”

苏武直接开口:“李纲,你当知晓。”

陈东点头:“知晓知晓,李御史,言官之清流也,吾辈楷模,因言获罪,被贬他乡,头前也听说起复在用,原来是用在此处了……”

苏武点头:“他因此事,在大名府被梁世杰派人捉拿,我护他出城,夜半又被大名府军汉追杀,如今,我已然护他入了京,不日,就要上朝面圣。”

陈东便是袖袍一甩,面色憎怒:“岂有此理,当真岂有此理!朗朗乾坤,竟还有如此勾当,这官场之黑暗,着实不敢想象,李御史如此为国为公,竟是朝不保夕,奸佞当道,奸佞当道!”

陈东不是第一次喊出奸佞当道,他在太学里,就常常这么喊,不免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

也不免,陈东身边,也聚来一批清流之辈。

陈东,出身“五代儒嗣之家”,就是往上数五代,都是儒生,乃至以教书为业,家中没有富裕,甚至有几分穷困,但五代为儒,一代一代甘之如饴,可见其风骨所在。

历史上陈东上书,后来也是被清算的,一大批太学生,乃至被发动起来的百姓,都被抓到牢里去,准备杀头。

这陈东之能,也可见一斑。

苏武看重的就是这一点,这事,非陈东莫属。

苏武来说:“我与李纲,本不熟识,只是此事,就在我身边眼前,我焉能不管?焉能当真看他朝不保夕,乃至死于非命?如今,朝堂之上,无人敢忤逆那奸佞,此番,李纲入朝,更也不可能偃旗息鼓,但李纲一人一张嘴,又岂能说得过奸佞党羽无数张嘴?到时候,只怕李纲后果不堪设想……”

陈东皱眉就问:“学士寻学生来,当就是为了此事?”

苏武点着头:“就是此事,朝中无人敢言,朝下可有敢言者乎?我问许多人,便有人说,太学陈东,最是刚正不阿,屡屡出言痛斥奸佞,为人所不喜,我便寻你来了!”

陈东却也答:“我也曾听闻,学士也是那悍勇不畏死之人,更也是文才在身,多有仰慕,学士此番来寻我,我岂能胆怯懦弱?更听闻学士曾有一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语,正中我辈胸怀,学士吩咐就是!此番既遇到此事,有遇到学士如此来言,便也要朝堂那些奸佞知晓,朗朗乾坤,不是何人可以一手遮天!”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话,苏武说过,但苏武都差点忘记了自己还说过这句话,不想,这句话,还真传扬出来了。

苏武看着陈东,就道:“人,要人,朝会当日,定要有人,在宫门之外为李御史摇旗呐喊,是学生也好,是百姓也罢,人越多越好!要喊到朝廷听得见,天子听得见!”

陈东认真点头:“此事,只看学生手段,誓除国贼,如此奸佞,当真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乎?我辈君子,当与之不死不休!”

蔡京执政,近二十年,门生故吏遍天下,不知多少事……

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天子耳边也听不到,却是他哪里料得到,天子门生里,竟出如此之辈?

苏武拱手一礼:“李御史身家性命,拜托了!”

陈东起身也是大礼:“学士身居高位,为家国公义,前程都可以不要,在下一介学生,又值当什么?只管此番若成,好教那些奸佞知晓,往后做事,也当知道收敛一二,忌惮几分!如此,不枉圣贤教诲!”

苏武点头:“这些东西,你自留着,留着与诸君去看,以取信于人,我走了,还要在去寻人帮衬!”

“学士受我一拜!”陈东躬身大礼。

苏武点头只管出茶舍去,却是秦桧在茶舍之外等候,见苏武出来,脸上有笑,便来问:“苏学士,事情可妥当了?”

秦桧直到此时,自是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苏武点头:“妥了,秦学正辛苦!”

“倒也是举手之劳,苏学士……”秦桧好似要说什么。

苏武却又翻身上马,着实也着急,也打断了秦桧话语:“事情紧急,事关重大,一时难以多言,学正,来日再会!”

苏武打马就走,只留得秦桧一时还在那里一头雾水。

也是苏武着实懒得与秦桧多言,苏武看来,他不过就是个工具人而已。

能当这个工具,那也是秦桧这辈子不多的福气。

秦桧自又去寻再出门的陈东,陈东也是脚步飞奔,只管与秦桧一礼,飞奔就去,心中急切比苏武还多……

也是因为他的工作量极大,发动身边人,发动同窗,乃至把这件事往整个汴京城宣传出去,甚至也要发动一些百姓。

这事,陈东以往没干过,但干起来,却又莫名顺手非常,心中早已有了章程,好似天生就知道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去干……

秦桧便是越发好奇,往那太学而去,只管跟着去看跟着去听,只待看了几番,心中大惊,又连忙往王家而回。

只待见到王仲山,又听王仲山一番言语,才知道事情原貌,也把太学之事与王仲山一番分说。

王仲山此时才知道苏武竟是如此谋划,便问秦桧:“他这般……能行吗?”

秦桧在想,他其实聪明非常,慢慢来道:“许当真能行,那陈东在太学里,当真一呼百应!”

王仲山疑惑就问:“你不说许多人不喜欢他,对陈东避之唯恐不及吗?他怎的又能一呼百应了?”

秦桧来答:“便是许多人对他避之不及,却也有许多人聚在他身旁……”

“哦,原来是这个道理,倒是苏学士,好手段,也好大的胆气,竟是准备如此行事。御驾之前,一番好争夺!”王仲山如此来说,态度也就出来了,他自是不过问了。

却是秦桧来问:“岳丈大人,难道咱们就不做点什么?”

“做什么?得罪得起吗?”王仲山摇着头。

“小婿倒是觉得可以帮衬一二……”秦桧忽然如此出语。

“帮衬谁?帮衬苏学士?”

“对,岳丈大人听我来言,此番……若是事情真闹到如苏学士所谋的那个地步,那定是朝野震动,天子震惊,那梁世杰,定没有好果子吃,到时候,清流一派,怕是大胜,有此大胜,只怕来日,清流之辈,就真凝聚起来了,只怕会四处出击……”

秦桧分析来去……

“你这是想向那清流之辈纳个投名状?”王仲山问。

秦桧点着头:“然也,有此一番,来日,那些人当也不至于寻咱们麻烦……”

“你想的倒是真多,那蔡京是好相与的?”王仲山又问。

“岳丈大人,此番之后,那蔡京定是焦头烂额,咱家,咱家不是还有点名头吗?多多少少,哪里都有一些僧面佛面,蔡京恨那苏武,与那童贯王黼斗法,哪里顾得上咱们,再说,咱家人,在朝堂上也无甚紧要官员,便是小婿,也不过一个小小太学学正罢了,此番若是得名,名声大过天啊……”

秦桧利弊得失,当真想得清清楚楚。

这一语来,王仲山似乎真在思索,便也来说:“如此……那童枢相也好,苏武也罢,倒是个大人情……乃至王黼……”

唯一的信息差,便是王仲山与秦桧这般老狐狸,当真以为这件事,是童贯王黼在后授意,而苏武在台前奔走。

王仲山只管一问:“那你说,怎么做?”

“不难,小婿这就回太学里去做,至于岳丈大人,也可上封奏疏,措辞倒也不必如何直白,但明里暗里,帮那李纲说项几句,倒也无妨……若是再联络一二,问问一些故旧之意,若是再得几封上书,当也无妨……”

秦桧觉得,这回,许真是机会,若是不把握住,哪年哪月能攀附上童贯与王黼?更何况后面还有一个梁师成。

“好,就依此计!”王仲山点了点头,既不当出头鸟,但又站了队,还不真的把人得罪死,暗地里秦桧再在太学帮衬一二,若是不成,当也没什么,若是成了,可以居功。

苏武自是不知还有王家这一番歪打正着,他此时,正带着李纲往给事中陈瓘家中去。

李纲如今,坐车。苏武带着人,打马在侧。

他知道,这汴京城的大街上,不知多少眼线,李纲入京的那一刻,不知多少风声鹤唳。

苏武只管把腰刀别了又别,眼神左右去扫,只问这一彪威武军汉在此,何人敢动?

一路去得陈瓘家中,便又是一番详谈。

时间倒也不长,只管是老儒生陈瓘听得前后,口中义愤有语:“此番,老夫与他们,自是不死不休了!”

“拜谢陈相公!”李纲感动不已。

陈瓘只看眼前两个年轻人,含泪来说:“你们甚好,朝堂数十载,到得今日,只道是满朝上下,黯淡无光,看得你们,便好似又看到了光!”

着实也是陈瓘最近憋屈不已,工作上被人排挤,甚至已然直接有人在他面前作威作福,甚至也有人说,不日,他就会被贬出京去。

这些事,都赶在这一刻了。

这国家要亡,尽是这些事这些人。

给老实人也逼急了!

若无苏武,这些老实人,逼急也无可奈何,出京去,只能坐看天下倾颓,到头来,郁郁而终。

李纲也是眼中有泪,正也是他朝不保夕,性命都忧,陈瓘之言,岂能不把他感动?只管说:“为家国事,死而无憾也,圣人教诲,一刻不敢忘怀!”

“唉……”就听陈瓘一语叹息,看了看左右,慢慢再说一语:“天子……天子啊……”

苏武莫名接了一语:“老相公说天子如何?”

须发皆白的陈瓘,苦笑:“天子,昏庸!所以至此!”

苏武听得这一语,只有一念,儒家风骨,竟当真还在,虽然不多,只剩下一点点……

却是李纲来说:“老相公,天子是纯良,所以至此,并非昏庸。”

陈瓘苦笑在脸,摆摆手,不多言,只道:“你去吧,朝会,老夫当在!”

李纲拱手拜别,苏武也拜了一礼。

两人出门,李纲在问:“学士那太学之事,如何了?”

“定出奇效!”苏武镇定一语。

李纲似也不信,只遥遥往北看了看,看不到什么,慢慢来说:“此去……不知何日还能再见陈相公……陈相公昔日待我,如师如父……”

李纲心中竟也有忐忑,便是对这件事的结果,并不十分乐观。

苏武不答话,却也敬佩,已然觉得不太乐观了,但李纲,从未想过后退,足以教人敬佩。

只管李纲自己唏嘘:“咆哮朝堂,咆哮天子驾前,如此为臣,何其悲也……”

苏武依旧不答。

却是李纲忽然一语来问:“苏学士,难道,天子当真昏庸?”

苏武却答了话:“陈老相公随口之言,不必当真……”

“唉……那陈老相公,何出此言啊?”李纲心中萦绕着这个问题,这句话在刚才听到的时候,就在李纲心中翻江倒海,这也是李纲这一辈子,第一次从人口中听到这句话。

“许是……陈老相公这些年来在京中际遇不好,郁郁不得志,所以出埋怨之语。”苏武如此来答。

“但愿如此……”李纲两眼无神,路过一个巷口,再往北望,这个巷子往北延伸很长,长到能看到几丈皇城红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