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之春暖花开 > 第九十节防患于未燃

穿越之春暖花开 第九十节防患于未燃

作者:夏日轻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30 00:48: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ps:

坚持就是胜利,我坚持写,大家坚持用各种票票砸我吧!!合作愉快!

石匠见柳儿干旱时呢。操着发洪水的心,自然是想不通的,但对于自己能赚银子是不计较的,也按着水利官员的图纸,结结实实的修了一圈,因着外面粮价疯涨,还没得买的店,家家粮店都挂出了无粮的牌子,工钱就直接的要了粮食,一大家子人在这个灾年,也活了下来。

进了七月,灾民多了起来,在镇上,村里各处要饭,要不到的就抢。柳儿同里正、村长商量了下,将存在柳宅的粮,趁夜都按人头分到了村民家里,一一交待了,这就是这一年的粮了,各家收好,只分这一次,以后没有了,村民们自然感激不已,都把粮紧紧藏了,大王庄的人在这后面的二年旱灾中,没饿死一个人,

但每户人家都按里正的吩咐,签下了以后年成好还粮的协议,当家的人都按了指模,此粮爷死父还,父死子偿,夫亡妻赔。这是柳儿的主意,意思是要这些人家不以为是白来之食,胡乱糟蹋,得省着吃,人都是这样,吃别人的狠,吃自己的省,这灾年可不定多久呢。

后来,这个想法,可救了不少人家,这一旱,就是一年半,第二年中秋后,才下了雨,种了秋粮,没等收呢,又是一年的涝灾,直到第三年秋末,才停了,整三年,大楚国没收上一粒粮食的税。

大王庄用着这批粮食,加上村里先跟着柳儿种了洋芋、红薯的人家,夏收的洋芋、红薯全被村长由村里统一收了,全做了种子,抵扣了这些人家的粮债。这十几户人家也是大度的,都同意了,故而这全村子里。却安排好了,这秋种,就种洋芋这些。

刚入秋,自然家家都平了田改成地,跟着来的秋季,就全种了洋芋、红薯,这些种子,刚刚好,够了,秋后自然的也丰收了。照旧留了种,多的再分到各家去,混着粮食吃也混过了春节。

秋种前,小王庄这些村子,早就无粮可种,官府里也没有发种子下来,这天都没下雨。发来不也是吃掉的多数?没有种什么东西一些人家。也加入了讨饭的大军。

一时间,听着王明、姜管家探得的消息,这旱情呀,是越发的严重了。

“姑娘呀,你是没见,我亲眼见得了。半尺这么宽的裂缝,这一眼看去,丁点儿绿色都见不到!”

“一路上。官府里施粥的棚子,火就没停过,灾民们都等在棚子边上,”

柳儿有心伸手,但最后还是保持沉默了。

柳儿地里产的红薯。除了留种,产量这可不是少数。就卖给忠王府里、小王庄仍留在家里的村民去种了,勉强把忠王府里的庄民给保住了命,也救助了半个小王庄。

这些带着前语的后话的,不能不先提掉,现回过头来讲,这夏收前的日子。

由于灾民到处游荡,不少流民,上山去找吃食,但都没有人闯过五里的荆棘林,现在的荆棘林强度可真是不小,这二年多产养护,不是白费劲的,林子朝外,都被灾民砍开了不少口子,但最长的才不过丈许。这让柳儿放心不少。

王明扮成难民在山外巡了一圈,又放些放谣言出去,说这两座山,光长这不见天日的毒刺,什么都不长,这人言就怕传,一传二传,全都信了。

路大少爷留下的两人,更是心狠手辣之辈,全没把人命当成什么事情,居然用喷枪在林子的边沿喷上毒药,这试图穿林子的几十个灾民中了毒,躺下几天才捡回命来,一传十,十传百,就少有人来以身试毒了,

本来灾民中毒,柳儿十分之害怕,这据说有二三十人呢,真是去报官,可怎么说。

这人命关天,叫来这两人问,人家满不在意,“回周少爷,请放心吧,我们下的毒药不是致命的,就让他们受两三日的罪就没事的,如有万一,也怪不得少爷,是他们命不好,时运不济。”

听得毒性不致命,柳儿就放心下来,让王明时不时的在外面巡一下,专等浮桥修好,庄门堵塞后,把浮桥收起,周庄就会安全多了。

柳庄在这修浮桥的一个月间,赶走了数十批找到大门的灾民,柳儿一点也没心软,严命王明带护院死守,决不能放进一人,

柳儿这段时间,变得如此的心硬如铁,这让杨嬷嬷十分之不解,更不赞成,跟着柳儿身前身后的劝说了几次。一心总想要柳儿救人一命,造它几个浮屠。

柳儿不说行,也不说不行,仍旧命令王明严守着庄口。

对杨嬷嬷不理解自己的用意及苦心,柳儿也不说话,却让姜管家带着她去了镇上,又去外面的几个村子边去视察了一转,杨嬷嬷对灾民之多有点感性认识了。

也亲眼见得官府里的施粥棚子,排着的长龙,灾民一个个的,拿到一碗又排到队尾去,等着领二碗,就这样,一天也吃不到三次粥。

再加上隔县一个员外家,好心人啦,居然自己家门口开了个粥棚子,施得有一个多月,这支持不下去了,人太多,善事不是这么好做的,就收了棚子,但是由于露出有存粮的事,被一些无良的人一挑动,饿急眼的一批灾民,居然破门而入,一顿哄抢,不但粮食抢光不说,整个家都被抢劫一空,报了官,也于事无补,满世界都是流民,到时那去讲理?最后落得四处买米度日的下场,到杨嬷嬷去看时,还不知这家人结局如何。毕竟,这灾年间的米可不是好买的。价格高不说,他家的银子可也被抢了不少。。

这也是姜管家听烦了屋里这个妇人之仁的慈妇,一天在自己耳边叨叨叨,这姑娘如此通透明白的一个人,还有什么不知道的,救灾,不要惹火烧身害了主子,故意带她去见识一翻。胜过自己跟她说破嘴皮子。

又跟她说了,庄子里的粮食,拿出来救灾,不用三月,肯定全光,这还不说是做干饭,全上粗粮粥,只搭一个棚子,都不够。三月后,你就等着被抢吧。着实的吓唬了一顿。

灰头灰脸的嬷嬷回到庄子,这时心里才明白,别看自己听着这庄子里粮多,可在这天灾面前,真是不够看。

柳儿这才对她说道,“嬷嬷,不是我狠心,实是我管不了这么多人,我的能力只能保得我们周庄二百口子人能吃饱,穿暖,不去要饭。再来就是救助一些大王庄里的人,只要不动我周庄的存粮,我能救一个就救一个,你明白吗?”

杨嬷嬷这回想通了,一通百通,对王明把持的大门加大了支持的力度,大力支持了。

柳儿的耳边也清净不少。

周庄的大门封上很简单,果然不出所料,就是拿着山石堵塞住了原来进出的洞口,拌着泥巴什么的,王明作的主,还移了内庄子的一些杂木,将这平时出入的形成的小路给封上,紧着专人撒水,本来路就是在林子间的,草木只要长好了,外面就看不出这原有个路来,原大门边的河面上搭上了一座浮桥,进出就从这桥上过,这船过水无痕,如果需要,就把这桥向庄里一收,外人就很难进得来了。

浮桥落成的这天,

柳儿叫齐了姜管家、杨妈妈、王庄头等内院的人中、庄民家的大人,全部都叫来,全都在场院里坐好,柳儿开了在大楚的第一个全庄大会,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讲清了周庄今天起就封庄了,这一个集体,对内要统一思想,才能一至对外,柳儿知道自己手下的人,都是些烂好心的好人,不能不打好预防针,要是从内里乱起来,周庄必败,自己得带着这一堆人去要饭。柳儿可不想去加入这外面的要饭大军。

“我们庄子这周围,这天已经是接着快十年的丰年了,去年起,按农书上说过,这气候就不正常,所以这旱灾出了,要多长时间不能保证,但按书上说的,前朝的记录,估计是短不了,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再说了久睛必雨,大旱之后必有大涝,我们还得打好主意,所以不能拿内庄的粮食救助灾民,我们得自保。我们自己保住了,也是帮官府的大忙了,这县里,镇上官家都有存粮,只要上面下了旨,肯定会开仓放粮的,我们平时交的粮税里也含有这一部份粮的,灾民太多了,我们管不了,顾不过来,这样的事,自有官府去管!”

“现在庄子外面很乱,这疫病说来可就来了,周庄以后禁止出入,以防传染上,实在要出去,必得由王院头同意。”

以上的话,大部份人都听不太明白,只知道书上说了,这旱情估计小不了,时间长,不定几年呢,后面还有大涝,这话都书上说的,也就跟神仙说的差不多了,也都一一信了,再提到官府,对官家老百姓可是又怕又敬的,有多远离多远,官家管的事,自己可不能管,

再加上这大部份的庄民,都是北方、南方逃荒过来的,用亲身经历,自然是害怕重走‘长征路’,这一回忆起二年前自己一家受的罪,吃的苦,一一的言传身教,也感化了一些心软的好人,一个个都‘自私’起来。

其实,不管什么时候,自保是救人的先决条件。保得了自己才施援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