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穿越之春暖花开 > 第四十四节柳庄绘蓝

穿越之春暖花开 第四十四节柳庄绘蓝

作者:夏日轻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30 00:48: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柳儿名下多了些地,大小花山,本来也不算大山,出产也不多,总计不过百里的小山,里正村长二人作主用荒山的价格,贱价卖给了柳儿,加上两山之间的现名莫愁湖的小湖也一总归了柳儿,湖面约有一百亩。在大小花山中如同一轮弯月,柳庄的所在是小湖的东边角。四周湖边的地、(只在东南角边的地,里面湖面宽处,同山边相接,林子密布,人迹罕至,县里的地理图上也没有标注所属,自然就忽略了)约有二百五十亩中地,中田,全给报成了荒地,让柳儿按开荒的价卖了下来,还按大楚的规矩,免了三年的粮税,

所有这些,加上柳儿送给二位地头蛇的红包,柳儿实打实花了一千两银子,成了一中地主了,当然比那些有成百上千亩的大地主来说,柳儿这点地也太小了,就里正村长的地,明里暗里也比她的多,但柳儿非常满足,哈哈,近三百亩地,(契上是不满300,可实际上400出头)还有个约有二百亩的湖,加上两座山,以前购的方家的100亩地加起来,莫愁湖边有近500亩地,属于柳儿了。

这在前世是想都不要想的事了,古代还是好呀。但地再贱,柳儿是不打算购了,人单力薄,照料不过来,所以就这样吧,不添人了,咱们身小体弱,肩膀窄。可担不起这140多人的重担。

柳儿在自己的五百亩地上,划成几个生产区,每个区就安一家负责种地的人,再就花一两银子修一个小套院,让他们住下,一般一个院子能住三到四家人,十二三间房,柳儿大方,只安二家或一家,这样的院子,生活方便,这些人家自己还喂鸡,养猪,柳儿有十五个这样的院子,柳儿也不管吃穿什么的都让自己开伙、自己弄,让他们一切自理,每十天到柳宅来取一次粮,并发三斤肉、及油、盐什么的。菜就菜地里去挖。

给院子取名也难,取名一直是柳儿的弱项,但办法不是没有的,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嘛,最终柳儿想出了,用庄宅所在的方向加上离柳宅的距离,编上号,东五屯,西十屯,南三屯什么的,一目了然,院门上直接挂上牌子,也方便大家记认。

专司种地的人,二十家,共计40个成人。因是夫妻,自然还新增了22个家生子,(据说还有在肚子里的后备军。)也跟着本家父母种地,杨妈妈跟这些人家说了,如果孩子好,能用,自然会调到内庄里侍侯。让他们仍如同以前在家一般,各家自己过活。这真是省了不少的事。

所有内庄、外庄下人吃的、用的、安排、发放,都由管氏处理,按月交帐来对总帐。管着朱婶周妈及后来的5个粗使大嫂,柳儿名字都还对不上号,在庄里住着的人的饭食也由管氏安排。

至此,所有人都称管氏为管妈妈。而杨妈妈,则称为杨嬷嬷了。这古代嬷嬷、妈妈、婶婶、嫂子,怎么称都是有讲究的,柳儿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自然是随着喊罢了。

全部的地,种什么,都由花匠王,现在人人都唤王庄头说了算。另在这二十房人里,选了个种地种得好的李老三,在一边帮衬着。

王明在这三十个小子中,选了灵活可练成武艺的,组成护院,柳庄的外大口处起了三间门房,晚上由张老头住着,顺便看着门户,庄子里的人出入必得有门牌才行。白天就每个时辰,都安排二个小子在此轮流值哨。这些小子一早就被带着练武艺一个时辰,然后就打散分到各处去帮着干活。

芸娘就管了针织房,手下分有30个小丫头,十人名字从绣字,十人名字从绢字,十人名字从绸字,然后分派了不同的活计,为将来开店集存货品。还有这内庄子里的所有人,一年四季的衣衫鞋袜。外庄子的都是发布下去自己做。这些就交由芸娘作主了,柳儿也常画些花样子过来,当然芸娘是很喜欢她画的样子,柳儿是心下很是惭愧的,唉,不过是将以前在现代见过的画下来罢了,抄袭难道是穿越人的特权?福利?柳儿大乐,看来,只要前世知识丰富,见识广博,这不带空间异能的,也能活得风生水起的嘛!自我表扬一个先!

杨嬷嬷选了丫头中的五个,看着年纪小、灵活、老实的出来,充做柳儿手下的使唤丫环。柳儿恶习不改,懒于取名,就跟着小红下来,红、橙、黄、绿、青、蓝、取了下来,芸娘看着好笑,又送一个过来,取名紫儿,恰恰给柳儿凑起一挂彩虹图。虹彩妹妹组合成立。

这几人的衣衫都是另制的,胸前就绣着一弯彩虹,叫什么这彩虹的外面就是什么色,外衫所罩的褙子就用什么色。其实就是王府所谓的内院丫头了。

柳儿没有具体管着选人,杨嬷嬷也不会让她选,只略知道,这六个人,杨嬷嬷也换了几次,最后才定下6人跟着自己住在内院使唤。

这一来二去,等这地里的十五个小院子一一修完,一个多月过去了。姜管家早就找何掌柜签了合约,让他每个院子里,统一配上桌子、凳子、柜子、炕柜等等家私,一套一两银子,木材由柳儿提供。可怕的是,这姜管家居然让何掌柜在这些木器上,都在一边角上刻上了柳字。居然有比我更财迷的?柳儿对此招无语到了极致,还不能说出个不字来。

锅、碗、瓢、盆、的一应物件,就算好数字,从镇上吉祥杂货铺里拿了优惠价,买了二十套,一家发了一套。

烦不胜烦,柳儿耐不得,指了个大概,就任由着姜管家、杨嬷嬷自由发挥去了。

这月中的时候,罗大娘又亲自送来了三房人,一个就是她说的哪个三十多的寡妇,最能做饭的,娘家姓秦,柳儿试过她做的一餐饭,果然是个好的,看着也灵醒,也就留下了,另外两房人,一个姓郑,会养牲口,是个老把式,一个姓张,以前在家就是养鱼种荷花的。

柳儿也收下卖身契,留了下来。

这郑老二,是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汉,祖上是北地的一手养牲口的好本事,还能简单医点牲口的病,柳儿的养殖场里就安他做了管事。专门带着五个小子管着牲口,

柳儿让他在小花山上圈了一块地,约有二亩大小,让他安排着孵了几百只小鸡仔,教他用现代的方法,满山地放着养,随它们自由,定时、定点放食,在树下成排修着鸡窝,让这鸡在果树下吃着虫子,快乐地生长,所产的鸡除了供柳宅自己用外,还准备供到镇里的餐馆去,

另指一地,约有半亩大小,做的土坯小院子,专门养猪。将原在后院的养殖场搬空了,里面就只留着三匹马。以及财宝住。

郑老二却也是不偷懒的,也实在有些本事,大小花山上,他带着人亲自己修了一个隔离带,姜管家带着他亲去买了五六十头羊、还有十多头牛,分区放养着。湖里也没放过,在内庄的另一边,搭了鸭棚子在水边,准备着放养鸭子,设了定食点。只等春暖就放鸭,这鸭棚子是极为精致的竹棚,柳儿是很满意的,没有破坏了莫愁湖的景色,还添了些彩。

后来母羊产奶,柳儿是每天早晚都喝一杯的,杨嬷嬷叫的,柳儿也觉得自己要加强营养,在现代,牛奶是每日喝习惯的,也就喝着了。

这个能养鱼的张老头,却是个沉默的人,不声不响的,手里却实在有绝活。对这水里的活计,分外有数。

莫愁湖里,大王村的河刚好穿过,柳儿跟着他商量着怎么在湖里养鱼,议定后就请了石匠,在入水口及出水口,用石头砌好,做了闸口,安了张老头带着人做的隔离水域的鱼网及竹篱,由着张老头在湖里喂了各式的鱼。加上湖里本也有些野鱼,投入也不算大,柳儿指着每年除了供庄里自用外,还能卖到秋叶镇里的饭馆里去。

张老头在莫愁湖边,水浅的地带,全都种上了荷花,想象着过上二年,除了每年吃了的藕外,自己还可以用荷叶做了不少荷叶茶换成钱,柳儿就开心,跟张老头说了自己想象,张老头回到:“姑娘,只要藕种够,明年荷花就能长满了湖边,不用过二年三年的”

柳儿大喜过望,让姜管家寻着买了很多藕种来,交给张老头去种。

再借着忠王府别院的水榭的构思,恰好花匠王说此时可以移栽,就在湖边种了一排的柳树,形成一个小树林,又在湖里打了石桥伸进湖里,做了一个观荷亭,几级楼梯下去,就能上了系在栏杆上的小船,柳儿没有浪费银子,窗子什么的,没有雕花什么的,直接就是简单的直边花。

想着明年夏天,带着财宝观荷歇暑,这日子过得比神仙也不差多少。这是柳儿自己的想法,加上手里银钱也趁手。杨嬷嬷也由得她折腾,这亭子也就修成了个二层的,完全按照住人的隔局来,柳儿打算夏天就住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