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 第两百九十五章:新法,新秦,我与旧事归于尽

竹简摊开,平放在丹漆案几上。

秦王政看似认真浏览,其实不过是做做样子,这个新法他早就看过了。

读了十余列文字,秦王政认为时间差不离了,抬起目光向下面扫视了一圈,从敌对的老秦贵族和楚系诸人眼中皆看到希冀之色。

秦王政会心一笑。

能将新法做到两个旧既得利益方都期盼的地步,让一场足以动荡秦国根基的变法顺畅行之,也唯有他这位生而知之的弟弟了吧?

老秦贵族牢牢占据着秦国中下层官位,从采用商君变法的秦孝公开始,历代秦君哪里有不想对老秦贵族动手的?

其父秦庄襄王若没有这个念头,也不会让他学习驾驭臣下的著作《申子》。

一直没有秦君动,是不敢动。

老秦贵族的势力太大,对秦国影响太深,可以说秦国主体就是老秦贵族。若是变法变到将老秦贵族连根拔起,那秦国就不是秦国了。

再说也拔不起,老秦贵族不是待宰的猪羊。

老秦贵族主脉在咸阳,其余各支分布在秦国全境,而秦君的有效控制范围只在咸阳这一城之间。

秦君变法,咸阳的老秦贵族皆持反对意见坚决不从,秦君处死所有不从者,这一套流程下来各地的老秦贵族就会造反。

战国时代奉行战时为兵,不战为民,只有蓝田大营十万常备军的秦国,根本无法镇压在秦国大地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叛军。

除此之外,处理老秦贵族的难点还在于官位。

官位为贵族霸占不仅是秦国一国之问题,而是列国共同的问题。

当下想要为官,有举荐、自荐、游说、世袭、军功……等种种方式。

看上去很多,实际上除了秦国二十等军功爵以外,哪一个都离不开贵族。

举荐,谁举荐?贵族。

自荐,向谁自荐?贵族。

游说,游说谁?贵族。

世袭,出生就得是贵族。

这个天下是贵族的天下,不是天下人的天下。

而在秦国,这个问题尤为明显,因为秦国没有人才储备。

商鞅变法后,秦国推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策。即百姓学习的内容仅限于法律条文,由官吏负责教授,而非自由研读儒家经典或其他学派著作。

开启智慧的儒、道、墨等学派严禁,农业、军事这些没有思想只有技术的学问才被允许传播。

秦国没有给百姓开放的学堂,严禁私学,一经发现就是徒刑,把学习的力气用在修王陵、城防、宫殿去吧。

秦国让百姓识字,是为了应对法律、户籍、赋税等事务,而非追求学问。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让百姓听得懂人话,更好控制。

限于秦法,若是所有老秦贵族都被罢免,那秦国还真就没有办法做事了。

《招贤令》来的都是立在朝堂上的重臣,而不是在一县一郡捉笔的小官小吏。

制定国策的国之重臣很重要,执行国策的小官小吏更重要。少了前者国家发展缓慢,少了后者国家混乱难继。

有这两个难点在,若不是有弟弟,秦王政是决计不会对老秦贵族动手的。

“商之伊尹、齐之管仲,皆不及吾弟风采也。”秦王政笑着小声念叨一句,提高声音:“今日诸君要在宫中吃午饭了。”

卷起竹简,递给身侧双手平举低头欠身的赵高:

“着人速速抄写百份,递到各位臣工手上。

“叫膳宫烧制百人饭食,午时送来。”

赵高一一应下,捧着长安君递上来的新法去做秦王政交代的事,想着要赶快把新法背熟。

“化龙交上来的法令,待誊抄毕后让尔等参详。”秦王政对群臣说道:“在此之前,尔等有事速禀。”

听到秦王政有意新法的言语,老秦贵族、楚系众人皆面上一喜。

以王宽为首的老秦贵族想的是王上没有处罚他们,定是因为新法。

有了明确法令作为规范,楚蛮就无法将他们的人随意找个由头罢免,他们的权力终于保住了。

以两相为首的楚系众人在没有遭受处罚方面与老秦贵族所思一致。

对于新法,他们也持乐于见得的态度。

事情闹这么大,以后肯定是不能放肆针对老秦贵族。若新法确立,明确为官者做事标准,那只要遵照新法条令,他们已经占据的官位就都得以保存,新法将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嬴成蟜观察着双方反应,听着朝堂上时断时续的君臣奏对——秦国可不只有两派争权夺势一件事,厌且倦。

事将功成,他并不觉得痛快,也没有算尽人心的得意。

这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他想要在全国安上千百个路灯,把这些周身散发着浓厚腐烂气味的所谓贵族统统在路灯下吊死,在不被当作人的贱民面前。

让天下人都知道,什么叫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慢慢来……]他闭上眼睛,庆幸他的兄长是秦始皇。

只有秦始皇,才有在和平时代改变一切的魄力。

他的师长也曾想要改变这一切,拿着标点符号说以此能加速秦人学习能力,提升全民文化。

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否定了师长。

秦以商君之法而强,秦庄襄王不敢违商君之法。

秦王政敢。

时间流逝,信宫前殿周围的郎官从东面值者身泛微光,到南面值者,再到西面值者。

头一次看到饭食送进信宫前殿的中郎将章节坐在石桌上,和对坐的副官打赌。

“我赌一百钱,今日膳宫要备两次吃食。”章节竖起两根手指头,冲信宫前殿扬一下头:“你信不信,晚饭也得着落在这。”

副官抬头看看西斜的太阳。

朝会变成午会,将要变成晚会,副官还是头一次看到。

“再有个把时辰就到饭时,乃公才不和你赌晚饭。”副官竖起三根手指:“乃公赌三百钱,今天直到宵禁,会也不散。”

章节抓住副官三根手指,按在石桌上,嘿嘿直笑:

“到底是我好兄弟,上赶着给为兄送钱。可不许反悔,赌了!”

这甚会啊?开到宵禁还开不完?商议如何打上天吗?

殿内,对于新法的确立进入尾声。

赵高手捧着竹简,在高台上大声诵读,声音清朗:

“《效律》:

“第一:效公器……赢、不备之。(核验官府器物,若有盈余或不足,均需记录并追责。)

“第二:计用律不审而赢、不备……过六百六十钱,赀官啬夫一甲。(账目错误导致损失超过660钱,主管官吏罚一甲。)

“第三:同官各效,各坐其计。(不同部门独立核验,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

两百一十二条《效律》念毕,更换竹简,继续诵读:

“《置吏律》:

“第一:官啬夫节不存,令君子无害者若令史守官,毋令官佐、史守。(主管官吏不在时,必须由可靠的人代理,不得随意让低级官吏代管。)

“第二:除吏、尉,已除之,乃令视事及遣之。(官吏正式任命后,需经过考察才能正式履职。)

“……”

三百六十八条《置吏律》念毕,再换竹简,再读,声音微哑,不复清越:

“《内史律》:

“第一:有事请殹,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官吏请示公务必须用书面形式,不得口头请示,防止舞弊。)

“第二:官啬夫及吏夜更行官,毋火,慎守。(官吏夜间巡查官府时,必须谨慎,防止失职。)

“……”

二百一十条《内史律》念毕,嗓音沙哑,更换竹简,继续念诵:

“《尉卒律》。

“第一:尉卒不备,令、丞弗得,各赀一甲。(县尉未能完成征兵任务,县令、县丞若未察觉,各罚一甲。)

“……”

三十八条《尉卒》读过,秦王政挥手制止赵高换竹简,问群臣:

“赵高喑哑,何人愿继赵高?”

李斯起身:

“臣乃廷尉正,掌律令,此事正该臣来做。”

“近寡人前来。”秦王政允之。

制定初版新法的李斯拾步登阶,拿起写着终版新法的一卷竹简,其声朗朗:

“《徭律》:

“第一: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征发徭役时,若官吏延误,罚二甲。)

“第二: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徭役延误三到五日日,斥责。六到十日,罚一盾。超过十日,罚一甲。)

“……”

《徭律》一百七十三,换竹简,声微哑:

“《仓律》。

“第一:入禾仓,万石一积……比黎之。”(粮食入库后,每万石为一单位,需定期核验。)

“第二:禾、刍稾积廥,有赢、不备而匿弗谒……皆与盗同法。(若官吏隐瞒粮食盈余或短缺,按盗窃罪论处。)

“……”

《仓律》二百三十五,换竹简,声已哑:

“《行书律》:

“第一: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勿敢留。(紧急公文必须立即传递,普通公文需当日完成,不得拖延。)

“第二:留者以律论之。(延误公文传递者,依法惩处。)

“……”

日落西山。

负责报时的天官准时敲响宵禁的钟声。

信宫前殿外执戍的副官哈哈大笑,伸手向中郎将讨钱,计划下值去巴蜀楼台找个活好的俏女郎。

“饶舌个鸟!乃公又不是不给!明儿给你明儿给你!”中郎将章节怏怏不乐,搞不懂殿里那些大人说甚说到现在,声音这一下午就没停过。

繁星漫天,月隐云端。

文武百官自信宫前殿依次走出,顶着夜幕归家。有三十七人喊哑了嗓子,在接下来的两日都难以说话。

夜色下,难以看清他们每个人的脸,更无法得知他们内心作何想。

但这一切都不妨碍一件事——新法将在十三天后的吉日,正式开始实施。

吉日是太史令西史秉书所找,新法是在朝议上群臣通过的。

这是秦国第二次重大变法。

很快,殿内就走的只剩二君。

“何人刺杀你。”秦王政走下阶梯,沉声问道,眼中是积压已久的怒火。

若不是其弟说暂且放下,秦王政定要先将此事查个清楚,枭凶手之首,再按计划定新法。

“阿兄,这不重要。”嬴成蟜摇摇头:“放下此事吧,直到后面有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什么时候有用。”

“当一个人必须死,而我们没有理由杀他的时候。”

“阿弟,如果你没有离开,如果你有意王位,父王一定会选你为王。明明观了六年政上了六年课的是我,为什么你要比我更精于父王口中的帝王之道。”

“如果我的兄长不叫嬴政,我一定不会让的。我坐这个位子,这个时候肯定不会对老秦贵族用剑,只有你秦王政拥有这个魄力。”

“是因为有你,我才敢这么做。父王说过,你有上帝之眼。你可以看到人心,也可以看到列国局势,还可以看到自此往后的一千年。”

“呵,那父王说少了,我能看到两千年。”

“那我就更不能让你死了,谁派来的刺客?王宽?其虽是王绾父亲,但这不是他能刺杀吾弟而不死的理由。”

“凶手刺杀我而不死的理由,和当年阿母派人刺杀你和母后,事后阿父和你以及母后都没有彻查阿母是一样的理由。”

“姬夫人是你的母亲,他怎么能和姬夫人比!”

“能比的。阿兄贵为国君,国就在当家前。当下追查于我有益,于国有害。当下不追查于国有益,于我无害。阿兄可不要选错了啊。”

“阿弟变了好多。我记得我和阿母被刺杀的时候,是你要坚持追查下去,你说如果这次忍让凶手就会变本加厉,必须要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才行。现在轮到你被刺杀,你却给了寡人这样一番说辞。”

“长大了呗。”嬴成蟜打个哈欠,伸个懒腰:“坐这一天坐的我腰疼,乏得很,我先回宫了,阿兄注意节制,今天就别玩什么三人行四人行了。”

秦王政笑骂,让嬴成蟜快滚。

嬴成蟜捶打腰间,走出大殿。

他仰望星空,觉得今夜的星空格外美丽,好像洗刷了一遍,焕然一新。

“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少年抚掌:“嬴成蟜,你小子还真他娘的有几分文采!”

殿内,秦王政看着弟弟背影,轻声说道:

“最重私情的人,是你才对。”

秦王政一辈子都忘不了六年前挡在自己面前那个七岁孩童,也忘不了今天这个在自己面前说长大了的十二岁少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