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 第两百六十章:吕氏春秋,两癞蛤蟆,稷下嬴子,秦傒妙计

“这是何物?为何悬挂于此?”一名身着粗布衣衫的农夫仗着一把子力气,挤到前排,盯着布帛的眼神炽热。

他目光梭巡,期待能找到那根自小就从长辈口中听说,价值五十金的木柱子。

他没有找到。

农夫有些灰心,抬头望着那两卷从来没有在东门出现的布帛,心存侥幸。

[或许柱子还没有拿来。]

他不识字,不知道布帛和木牌上都写了什么。

不知道,他也舍不得走,迈不开腿,站在原地耐心等待,等待布帛下面身穿狐裘大衣的大人讲解。

像这里等待的大多数咸阳人一样。

咸阳人有自己的遗憾——徙木立信。

当年,商君在集市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柱子,承诺谁能搬到集市北门就能获赏十金。

民众不信,没人人动。

商君提奖赏到五十金。

一人扛起柱子就走,搬到集市北门。

商君立赏五十金。

这个事迹在高层眼中,是商君在民众心中建立了新法的可信度,以五十金取信于民。

可在咸阳民众眼中,什么新法不新法的,那可是五十金啊!

看到商君真的赏了五十金,在场的咸阳人没有不后悔的。

自己为何就没上去试试呢?那可是五十金啊!种八辈子地也种不出来啊!

错过了一日暴富机会的咸阳人,将此事永远地传了下去。

大父传父,父传子,子传孙……

咸阳人的血脉深处,一直有一个等待第二次徙木立信、一日暴富的点。

当得知东门有书悬挂时,咸阳人血脉中的那个点动了。

农夫放弃了农活,商贾放弃了生意,织女放弃了纺织……所有人一窝蜂向东门聚集,期待是传说中的徙木立信。

太阳越升越高,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超过了千人。

帛书下,一直打盹的吕不韦门客打了个哈欠,用力抻了个懒腰,舒服地叫了一声。

门客名叫鹏飞,由吕不韦赐名,是《吕氏春秋》的编撰者之一。

鹏飞扫视一圈人群,看到最多的是农夫和商贾,眼中不由闪过一丝轻蔑之色。

[泥腿子和贱商来此做甚?污了《吕氏春秋》!]

“诸君!”鹏飞双手抱拳,先声夺人。

吸引到所有人的注意力后,他先指城门两侧,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布帛,高声喊道:

“此乃相邦大人所著大作——《吕氏春秋》。

“此书包罗万象,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全书内容分为纪、览、论三个部分——十二纪、八览、六论。

“诸君竖起耳朵听清楚。”

鹏飞指着城门头上的大木牌,一字一顿地道:

“但有可增、删、改一字者,赏千金!”

语气加重:

“二十余万字,只要你能增、删、改一字!

“千金!就是你的!”

一颗陨石落大海,激起千层滔天浪。

人群沸腾,其声鼎沸。

五十金已是无敌数,千金……

真能得到,命没了都行啊!

民众目光比天上的太阳还要炽热,能驱赶冬日。

他们眼巴巴地瞅着,也只能眼巴巴地瞅着……他们不识字。

他们等来了比徙木立信多了二十倍的一字千金,遗憾却比当年先祖多了不止二十倍。

当年那根三丈高的木柱子,他们的先祖尚可搬动。

今日这两本薄薄帛书,在他们心中却比那根木柱子还要重上百倍千倍,不识字的他们搬不动一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遗憾。

他们先祖的遗憾是,为什么不上去试一试。

他们的遗憾是,为什么不识个字呢?

二十万字啊,动一个还不容易?

随便删、增、改一个,那就是千金啊!

一金等于二十四两金,一两金等于三百钱。

咸阳实时米价每石四十六钱。

一千金等于……好多好多钱!好多好多粮食!十辈子都用不完!

千金在眼前,而不可得。

他们不甘,七嘴八舌地问鹏飞:

“挂几日?明日还挂吗?现在去学字还来得及吗?”

“大人你教我几个字,我得千金给大人一半。”

“我把这两块布搬到西门去,能不能给我五十金?我把那大木牌也一起抗走行吗?”

“……”

鹏飞手笼于袖,身子向后一靠,闭目假寐。

[这根本就不是给你们准备的,吵甚啊吵?]

围观人群多以百姓为主,却不是只有百姓。

“悬书东门,一字千金,供天下人评阅。”一个书生目有炫色,眼中带着敬畏,“秦相此举,气魄非凡!”

“增删一字,赏千金?”一名商人模样的中年男人眯起眼睛,盯着那木牌,喃喃自语,“这可不是小数目啊……秦相这是要做什么?得赶快告诉大树。”

“吕不韦权倾朝野,此举不过是为了彰显权势罢了。”一名老者冷笑一声,昂首挺胸,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子风范。

老者声音不低,瞬间引得人群中数人回首。

老者警觉侧目,低着头隐入人群,身影很快消逝。

相邦府。

吕不韦端坐在主堂内,伏案批阅奏章,神情淡然。

地上竹简成摞堆,堆满一地。

竹简之中,站有数人。

皆神色恭敬,为吕不韦心腹。

“主君,书已悬挂于城门,告示木牌与书一同悬挂,如今咸阳皆知此事。”李斯躬身禀报,生来古板的脸上少见飞扬神采。

栖身之所越佳,老鼠过得越美。

吕不韦的权势越大,他李斯的权势就越大。

吕不韦微微点头,目光依旧停留在眼前的竹简上,一边下笔一边道:

“可有人提出修改?”

嫪毐咧开大嘴,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

“都是一些农夫、贱民在议论。

“他们将《吕氏春秋》和当年商鞅的徙木立信相提并论,好些问把书搬走能不能给五十金的,可笑的很。

“鹏飞都要烦死了,哈哈哈哈!”

吕不韦手中的毛笔尖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他明提暗点得和嫪毐说过许多次民生、民心、民意,却就是改变不了这个只知道练鸟的蛮子。

出身卑微、贫贱的嫪毐,却比甘罗这等出身高贵者更看不起百姓,对百姓的蔑视之心更是深入骨髓。

这和吕不韦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深令吕不韦不喜。

最善察女人言、观女人色的嫪毐,把心思放在男人身上时也是一样了得。

见主君手臂一紧,就知道说错了话。

他却没有补救,而是一脸坦诚地道:

“主君勿气,毐就这性子。

“主君你让我勾引哪家小女郎、美妇人,下到十岁上到八十,半月不得手,嫪毐割鸟。

“你非要让嫪毐去看《孟子》,去体谅那些农夫商贾,嫪毐真做不来啊!

“我在邯郸城外流浪,几度要饿死,也没见哪个贱民舍我一口吃的。

“若不是主君给了碗豆饭,毐早就死在邯郸二十里外的野林,被野兽啃食干净成一堆白骨了。

“吾赵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主君于吾有再造之恩,让吾做甚吾做甚。

“贱民于吾有仇,吾爱不起来。”

这个比胡人还要粗鲁的蛮子哈哈一笑,拍着胯下说道:

“倒是他们母亲、妻子、女儿,吾甚爱之啊,哈哈哈哈哈!”

嫪毐也尝试过在吕不韦面前装爱民,但总装不完美。

他心中一直存有高人一等两等三四等的心态,经常会在言谈举止中不自觉地表现出对他人的蔑视。

好友赵底说他城府太浅,伪装不成就不要伪装,免得主君看到他表里不一更为不快。

不如轻松一点,展现真实的自己。

虽然会令主君不喜,但只要他嫪毐忠心耿耿,主君就不会不用他。

主君麾下门客虽多,有才有德者数不胜数,但忠心不二敢于与王权为敌者却是屈指可数。

嫪毐信以为然。

吕不韦轻哼一声,没有言语,懒得搭理这个蛮子,气却是消了。

“主君不气了便好。”嫪毐哈哈笑,投给好友赵底一个“你小子说的真对,改日请你玩女人”的眼神。

赵底目不斜视,不做回应。

赵底现在名义上是廷尉府的二把手廷尉正,但实质上已经是廷尉府一把手,还是一言堂的一把手。

实权已至九卿的他可不和嫪毐一样,满脑子都是玩女人,装都装不像。

见主君批阅竹简不言语,赵底心知该自己说话了。

上前一步,沉声道:

“不知实情的百姓热闹,识字者确是不敢妄动。

“偶有言及主君以书谋权者,廷尉府也都盯上了,随时可以缉拿,押入囹圄。”

“啪嗒”一声响,吕不韦摔笔在案。

嫪毐嘴还在大咧着,笑声却停了,像是一个张大嘴巴的蛤蟆。

“谁给你的权力,监察百姓。”吕不韦面无表情。

言语落下,似乎击碎了主堂的四面墙壁,所有人连同竹简都暴露在寒冷室外。

赵底额头冒冷汗,素以为精明的头脑一片混乱,难以组织语言。

在廷尉府中一言九鼎的廷尉正大人言语呐呐:

“这……这……”

“隐宫女被杀,你廷尉府找不到凶手。百姓说几句话,你廷尉府就要缉拿下囹圄。”吕不韦胸膛如风箱起伏,声音冷的起冰碴:“你说嫪毐装不像,你倒是装的像一点!”

“噗通”一声,赵底跪在地上,低着头不敢说话。

“哗啦”又一声,几摞竹简被碰倒。

余人大气不敢出。

屋中,可清晰听闻吕不韦因愤怒而粗重的鼻息音:

“滚下去,全撤了!要让人说话!”

“唯!”赵底应声,逃命一般跑了出去。

坐着平复心情好一会,吕不韦重新拿起毛笔,未落笔先道语:

“姚贾。”

眉毛粗重如两摊墨渍的男人躬身应道:

“在。”

“《吕氏春秋》可背熟了?”

“背熟了。”

“若有人与你理论,你可能胜之?”

“可。”

“若此人是长安君呢?”

一脸自信的姚贾眉头蹙起,两摊墨渍成了一摊:

“长安君论辩公孙龙子,虽败犹荣,以形名之学得嬴子之名。

“贾去稷下学宫听过嬴子授课,嬴子是唯一一个能让知识活过来的子。

“与嬴子论辩,贾只能说可以一试,胜负未知。”

听到这话的李斯没忍住,瞥了一眼这个很是陌生的同僚。

[胜负未知???]

[癞蛤蟆吞天,口气这么大?]

李斯的职责是监管治水,常年在关中郑国身边,不常在吕不韦左右。

“顿弱,你呢?”吕不韦头不抬地问道。

站在姚贾身边,矮姚贾一头的胖人一拍肚子:

“弱腹中墨水足以称子。

“弱是子,嬴子也是子。

“弱知嬴子,嬴子不知弱。

“论辩之,弱可胜。”

李斯本来扭正的头又转了回去,不苟言笑的脸上显露一丝嘲讽。

[又来一只癞蛤蟆。]

秦王宫,中宫,成蟜宫,李一宫。

渭阳君秦傒挡在门口,不让嬴成蟜出门:

“你不许去,我已做了安排。”

秦傒万分不愿让嬴成蟜冲在前头。

吕不韦和嬴政的争斗如火如荼,一旦嬴政在这当中有什么三长两短,宗室至少还有一个备选。

“世父作甚安排?”嬴成蟜止步问询。

《吕氏春秋》不是一般的书,而是其师集结麾下所有博学门客编撰的一部经典之作。

反复推敲,字字珠玑,改至无可再改。

有孔子编撰《春秋》在前,其师敢在此时将打上个人烙印的《吕氏春秋》推到台前,决计不是常人能够言语的。

“二十余万字,一字不可改?此计灵感,还是你这竖子给予的。”秦傒轻蔑一笑:“我已让人前去……”

听完秦傒妙计的嬴成蟜眼前一黑,一头撞在挡门的世父身上:

“世父你没计别硬憋!”

东城门口,一个衣衫褴褛的乞儿挤进人群,傻笑着问道:

“这书……当真一字不可改?”

围观众人嫌弃乞儿脏乱,纷纷远离,竟是腾出难得一片空地。

看管布帛的鹏飞睁眼,看是一个乞儿,懒得理会,又闭上了。

这乞儿见无人搭理自己,竟是没有自觉羞愧而离去,反而傻笑着往布帛上凑。

城门下,锐士横臂拦截。

乞儿大喊:

“拦我作甚?

“相邦不是说谁人增、删、改一字,都能得千金吗?

“你拿相邦说话当放屁啊!”

锐士大怒,正要以钺柄击之,为觉察到不对的鹏飞拦下。

咸阳可没有敢这样说话的乞儿,王室请来了一位不在意边幅的子吗?

这位参与了编撰《吕氏春秋》的吕不韦门客指着布帛,一脸凝重:

“足下请说,当如何改。”

这乞儿眼中发光,随手指着布帛上的一个“之”字,说道:

“把这个‘之’删掉!”

鹏飞面色霎时僵硬。

乞儿嘿嘿傻笑着:

“我没读过书,就认识这一个字。

“但我知道,这个字是语气助词,有没有都可以。

“若是这个‘之’不能删。”

乞儿手指顺着帛书文字,很快便指到了第二个“之”字:

“那就删这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