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 第两百四十六章:没有秦王印的秦王政,权相吕不韦,二度觉醒的郭开

赵国老一辈名将廉颇,和新生代名将乐乘内战。

廉颇胜,逃往魏国。

乐乘败,逃往秦国。

此消息一经传出,不仅赵国上下一片哗然,乃至全天下都是一片哗然。

本国武将被排挤,出逃他国,伐往本国的事有很多。

但在廉颇击乐乘此次事件之前,还真从来没有出现过被排挤的武将领着本国士卒,攻打本国武将的现象。

赵国这次内战,折的不仅是两员名将,还有赵偃这个新赵王的威严。

赵王偃让全天下都知道了一个道理。

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

在武将打赢仗,收尾揽功时换将,则是国之大忌。

“廉颇老贼!竟然胆敢不尊寡人之令!胆敢反叛!”赵王偃气急败坏,怒气冲天:“当诛!当诛!”

正在气头上的赵王偃,下达了捉廉颇一应老小下狱,择日问斩的命令。

一个刚刚打败魏国入侵,对赵国有大功的武将。

竟然落得如此下场,不禁令赵国群臣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今日是廉颇,明日或许就是他们。

赵臣自发为廉颇请命,陈述廉颇功绩,请赵王偃收回成命。

赵王偃本就因为廉颇不尊王令而生气,一下子这么多的赵臣也不尊王令,反驳他。

这位新赵王越发愤怒了,连斩七位进谏赵臣。

此举让原本在一旁看好戏,本在默默等着相邦之位落在己身的郭开都惊到了。

新继为王,立足不稳,怎么可以如此嗜杀?

立威?

真不怕这些赵臣行三家分晋一事吗?

郭开立刻入宫,劝谏赵王偃:

“王上初临大位,继位时先王身边再无旁人,已经引起朝中文武的猜忌了。

“这种时刻再触怒百官,叛者者或不止廉颇一人啊。”

同样的道理听在赵王偃的耳中,从郭开口中说出来的和从其他赵臣口中说出来的,完全不同。

唯独患难与共的郭开,赵王偃相信其是真心为自己,而不是不尊王令。

“难道要寡人自食其言,释放那老贼三族乎?”赵王偃怒气冲冲地喊,心中不甘溢于言表。

郭开抱住赵王偃,趴在赵王偃怀中,手掌放在赵王偃胸口轻轻拍打、安抚。

待赵王偃怒气渐少,轻声道:

“我的大王啊。

“廉颇在外,你杀了他三族,他必视我王为死敌啊。

“伍子胥能够杀回楚国,难保廉颇不会如此啊。

“杀是肯定不能杀的,但要是将抓起来的人放掉,又有损我王威信。

“不如囚而不杀。

“既不让廉颇老贼发狂,也不会折损大王威信。”

赵王偃听在耳中,计在心中。

盘算片刻,心悦诚服地点点头,用力亲郭开,情意深深地道:

“未想到美人不但姿色无双,智计更是胜过容貌。

“寡人有美人,真是寡人之福啊。

“这件事,就按照美人说的办吧。”

经建信君郭开谏言,廉颇全族抓而不杀,只是囚禁在囹圄之中。

积压了诸多怨气的赵臣大都松了口气,对郭开有了新的改观。

这个先王宠姬,貌似也会说人话啊。

赵国出事频频,秦国不遑多让。

只是相比于赵王偃的得位不正,秦王政的得位真是再正无比了。

宗室、外戚、文臣、武将,尽皆都在。

秦王子楚在一众人等面前咽了气,将王位传给了秦太子政。

半月后,秦王发丧,谥号定为昭襄,史称秦昭襄王。

一直风传已回咸阳的公子成蟜在静泉宫露面,送了秦昭襄王最后一程。

相邦吕不韦时不时用极其复杂的眼神望着公子成蟜,如一个求而不得的痴男怨女。

秦国这一次王权交接。

死了麃公,死了秦昭襄王所有兄弟,间接死了赵王,才做到有惊无险。

先王已薨半月,嬴政才登上王位。

少年对先王的离去悲痛,已然在这半月内去了大半。

初登王位的秦王政亢奋不已,极其想要证明自己,一展身手。

他在先王处理政务的勤勉宫中一待就是三日,批复了近来的所有奏章,御笔给出了处理意见。

批完奏章后,秦王政将奏章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是他要求立刻执行命令的奏章,一部分是他要相邦吕不韦看过给意见的奏章,一部分则是打回不予的奏章。

分完之后,秦王政让被任命为行玺符印事,掌管各种印玺的赵高将奏章带下去。

除了发完相邦府的那部分奏章,剩余两部分的奏章都盖上秦王印发下去,官府立刻执行。

赵高满脸尴尬,弓腰找过九十度,说道:

“王上,内臣手中并无秦王印。”

秦王政眉毛一扬,有些奇怪:

“你还没有和上任行玺符印事交接?”

秦王印是秦国最重要的印玺之一,上任行玺符印事绝对不敢私自扣留,除非不想要脑袋。

赵高更尴尬了:

“交接已毕,可是……”

“少来饶舌!”秦王政有些恼:“快说!”

赵高“噗通”一声跪在地上,低下头不敢看秦王脸色:

“内臣接手的印符殿内,并无一枚印玺、虎符。”

秦王政勃然色变。

他继位为秦王,却没有拿到任何秦国印玺、虎符。

王令不盖印玺,便是一卷再普通不过的竹简!

那他要用什么传达王令,掌管国家,靠刷他秦王政的这张脸吗?

“印玺、虎符,都哪里去了。”秦王政霍然起身,厉声喝道。

“内臣听说大半在相邦之手,剩余则在华阳太后、姬太后、宗正之手。”赵高将打听到的事悉数告之。

秦王政面部连连变颜色,只有怒容恒存。

指着三堆竹简,秦王政眼中冒火:

“寡人批复,相邦审理。

“寡人只有谏言,命令最后却要听相邦的。

“到底寡人是秦王,还是相邦是秦王!”

相邦府。

相邦吕不韦收到秦王政的三堆竹简。

秦相看都不看。

这些奏章他在秦王政看之前就已经看过了。

如今秦国奏章呈递规则是,先送相邦府。

相邦看完,从中拣选奏章,呈给秦王政。

秦王政看完,要是想做什么指示,再发回相邦府。

相邦看后,认为可以,再盖秦王印发下。

吕不韦认为,了解当今秦王喜好,政见很重要,但不急于一时。

接见乐乘。

从一位居赵国顶端的武将视角了解赵国,是当下最紧要的事。

乐乘讲述了赵国发生的一系列事,说了对老将廉颇的不满,也说了对赵孝成王之死的怀疑,着重说了自身不是战不利,而是无兵。

吕不韦听的很认真,边听边记。

待到都听完后,秦相指尖敲打着竹简,用不明所以的口吻道:

“叛者是廉颇,而非武襄君。

“败与廉颇,亦非武襄君之罪。

“便是太公望复生,也不能以数百胜数万。

“不韦不知,武襄君为何不归赵,而要投奔我国呢?”

乐乘面露难色,表达这件事难以启齿。

吕不韦面色不变,表达难以启齿你也得说。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威风凛凛的赵国武襄君到了秦国,颓然一叹:

“今王以我代廉颇,对我恩遇厚重,我本不应该说今王不是。

“但既然秦相问起,乘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乘已然说过,先王死因存疑。

“猝然暴死,死时身边只有太子一人,这不符合先王性情。

“太子继位为王,竟然封先王宠姬为君。

“群臣非议,乘站出表达不合制,今王说不出道理,只以王权相压。

“其为了一个宠姬斥骂乘后,紧接着就又命乘去代廉颇,施以厚恩。

“国之大事,今王仅凭喜好而定,这令乘对在赵国为臣心存疑虑,不知如何为臣。”

吕不韦了然,颔首,又问道:

“那君为何不去同为三晋的魏、韩两国,而要来我国呢?”

最难说出口的话说出了口,后面的话就好说多了。

乐乘身子微微后仰,放开说道:

“乘之兄,世父,皆在于此。

“且与贵国公子成蟜有过命交情……”

在乐乘道出“公子成蟜”四字后,吕不韦有微不可察的一顿。

候乐乘说完,吕不韦请乐乘稍待咸阳。

秦国最近事务繁忙。

待他吕不韦忙过这一阵,将一切梳理的井井有条后,定会带其面见秦王。

乐乘心中微动。

吕不韦说的是等他吕不韦忙完,而不是秦王忙完……

又一位权相……乐乘暗道。

他面不改色,拜别吕不韦。

径自去寻同出一族的乐毅、乐间父子。

吕不韦揉揉眼睛,闭目沉思一会,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随后叫来相邦长史甘罗,要甘罗将秦王政在奏章上的批复念给自己听。

甘罗有心劝阻主君不要太过跋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叹了口气。

拿起一卷奏章,展开,念诵……

吕不韦囫囵听了一遍,眉头一直皱着,没有松开。

“胡闹!”秦相呵斥一声:“将我之言写下,送予王上案前。”

甘罗应声。

铺竹简,提毛笔,等待主君说话。

等了一会,见主君还是闭着眼不开口,提醒道:

“主君。”

“何事?”吕不韦睁眼,疑惑道。

甘罗手微微抬起,给主君看了看蘸满墨汁的毛笔,提示主君还没有说话示下。

吕不韦失笑一声:

“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少年睁大眼,圆溜溜的,满脸写着不可能。

他一直在场,主君什么时候说过了?肯定没说过!

“胡闹。”吕不韦重重发音。

少年眼睛瞪得更大,表情渐渐转为惊恐:

“主君,这……这……你得尊敬王上啊……主君是臣啊……”

“写。”吕不韦一指点出,凌空指着竹简。

按住了甘罗言语,也按住了别的什么……

简单的回应发出,甘罗有些冷,吓得。

吕不韦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悠悠道:

“再拿竹简,再写。”

甘罗一脸哭相地道:

“主君还要写甚啊,这又是予谁啊?”

“赵国郭开。”吕不韦眼中浮过恼意:“让他不要多加生事。”

郭开竟然敢以他给予的阳起丸杀赵王丹,还杀死了,不得不说是个意外之喜。

但后来郭开谏言赵王偃不要犯众怒,则是意外之恼。

新赵王越差,引得赵国越乱,对秦国才越为有利。

吕不韦给郭开送金银珠宝,提供一应所需,可不是为了赵国越来越好的。

竹简经甘罗之手,从咸阳转到邯郸,最终落在了建信君郭开之手。

郭开看罢,愤然将竹简摔在地上:

“商贾贱人!安敢如此无礼!

“当本君是他掌中玩物了吗?”

愤怒的郭开去找赵王偃,自爆,发现了秦国间人。

赵王偃大喜,下王令杀之。

短短三日,邯郸刮起一阵微微血腥的风。

郭开以和自己联络的吕不韦暗子为点,以点连线,牵连出暗子身后的数条线。

又以线连面,严刑逼供,秦国间人互相告发。

在严苛酷刑之下,没有几人有闭口不言的强大信念。

能有如此强大信念之人,其心之坚定,可比圣人。

被吕不韦推到高位的郭开,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将秦国布于赵国的暗子去了大半。

赵王偃、郭开,既是君臣、又是爱人的两人风评有所好转。

赵王偃趁机下令,拜建信君郭开为相邦,封曾为娼妓的娼女为后。

赵国群臣心有不满,嘴上无言。

虽然同样是不满。

但他们对郭开拜相邦的不满,比对上次郭开封君的不满要少了太多太多。

一是群臣对赵王偃的耐受力在提高。

二是郭开证明了自己不只是个玩物。

至于王后……群臣满是不屑,私下里都称其为娼后。

之所以不出言反驳,只是因为立娼女为后损伤的是国家威严,不涉及到他们自身利益罢了。

不是赵臣不爱国。

而是死去的七位爱国赵臣,魂还没飘远。

虽说那七人也是为自身利益发言,但结果难道对赵国没利吗?

既然有利,那怎么不算爱国呢?

赵国朝堂,不敢爱国的赵臣不敢开口。

赵国边境,真正爱国的李牧可不管这个。

这位边境大将提笔即书:

【一个娼女,身子不知道多少人睡过,早就是污秽不堪了。】

【王上以此女为后,是想以此女之子继任赵国乎?】

【我国王室历代烈血,今遭玷污也!】

【娼女为后,我国将遭天下诸侯耻笑!连楚国这等蛮夷之国都能笑我国!】

【此女为后,必将乱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