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 第二百二十五章:谈判崩盘,伐秦?伐齐?(三更已毕)

李玑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儿子。

李牧面色由讥讽渐渐变为肃然,变为惊骇。

“除了生死大事,我实在想不到王上还有什么理由试探你这蠢货的忠心。”李玑平淡道:“哦,还有一种可能。”

“什么?”李牧着急追问。

他对父亲判断极为信任,不然也不可能只凭父亲一封书信,就在身心都抗拒回邯郸的情况下回邯郸。

李玑收回视线,重新躺在摇椅上:

“王上长了一个和你一样的犬脑袋。”

李牧:“……”

“礼我帮你备好了,这次使秦,带去看望你世父的后裔。其他人看不到都可以,但有个叫李信的小子,天天和秦太子一并练武,你必须见到,教他些兵法。”

“为甚?我是赵将,和秦国大臣交往过密本就不对,还要教秦人兵法,这不是通敌卖国吗?”

“滚。”

“……唯。”

这次出使又快又急,李牧回邯郸不到五日,就又踏上了行程。

数日后,到秦国咸阳。

秦王子楚在接待外使的章台宫接待了李牧。

在秦国文臣武将的环伺下,李牧毫无惧色。

他慷慨激昂,言辞激烈地陈述一番,大有你不放我国春平侯,我国就打过来的架势。

秦王子楚还没表态,以四公为首的武将们不乐意了,一个个比李牧还要激烈。

他们喊着天杀的、狗生的、婢养子、彼母之,要李牧赶紧滚回赵国打过来。

他们这次要把身高没有高过车轮的赵小狗们也埋了!

来之前,听老将廉颇面授机宜,讲解形势的李牧就不理解。

你们秦国兵都在关中治水修渠,哪来的底气和我国打仗?

不理解归不理解,李牧不怂。

打就打!

打不到那些骑马跑得比兔子还快的胡狗,还打不到你们这帮秦狗?

着急回赵国攻秦的李牧没有一点见同族的心。

父亲说李信必须见,其他人都可以不见。

李牧就拍开陇西郡郡守李崇在咸阳的宅邸,指名道姓要见李信。

李崇是文官,秦国李氏除了李信,走的也都是文官的路。

虽然不悦,但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好说好笑地带李信来见李牧。

少年李信来到李牧面前。

李牧只看了李信一眼,就大手一挥,把父亲李玑原本给秦国李氏在咸阳全族置办的礼品全给了李信。

少年李信一下子就对这个从赵国来的陌生叔父满是好感,想要认作假父。

“你在兵法上有什么不清楚的吗?”这是李牧与李信说的第一句话,他严格执行父亲教导。

旁边的李氏族人斗很是无语。

这李牧是一点礼仪都没学过吗?真是丢人!

李信不无语。

少年人最烦的就是礼仪,将其认定为繁文缛节,对说话直来直去的赵国叔父更欢喜了。

与秦太子政一同练武,按照武将培养的李信当即说出困惑的点。

他说一个,李牧解一个。

在少年看来难如登天的难题,对李牧来说比喝水还简单。

李牧在军事上的天赋,是李玑唯一一个欣慰的点。

不到一刻,李牧深入浅出,把李信疑难问题全都解决了。

确认这个天赋一般般,有些蠢笨的小侄子真的没有问题后,李牧潇洒离去。

归国!

伐秦!

李信站在两大车礼品前,看着相处不到两刻的李牧背影,眼中满是崇拜。

李牧讲的,比给他授课的那些武将师者讲的好多了。

数日后。

一路快马加鞭,憋了一肚子火的李牧回到邯郸,先去找父亲李玑。

父亲不在,出邯郸去踏春了。

李牧找不到父亲,就进宫面王。

在赵王丹面前,李牧愤慨不已,将秦国强势而无礼还骂人的情形说了一通。

他一手臂残疾,抱不成拳。

就重重一跺脚,低头,重重说道:

“牧请伐秦!”

赵王丹神色日常,好像被侮辱的君王不是他一样。

望着一脸愤怒的李牧,他脸上有了三分笑意。

李牧来之前,赵王丹的耳目就告诉赵王丹——李牧归府见父,李玑外出不在,李牧赶来见王。

李牧此时的表现,赵王丹极为满意。

“君要如何伐秦啊?”赵王丹笑着说道。

李牧早在回来之前就考虑好了,沉声道:

“当合纵列国,共同伐秦!”

“我国一国不行乎?”

“若只是我国一国,最多只能攻到函谷关外。函谷关如同天堑,易守难攻,凭我国之力打不进去。若只是打到函谷关外……那不如不打,守不住。”

赵王丹下令。

召信平君廉颇、武襄君乐乘、宗室将领赵葱……共计一十六位赵将入宫议政——伐秦!

半刻后,连李牧在内一十七位赵将达成一致。

若是不能合纵列国,打进函谷关内,伐秦一事就没有议论必要了。

就算占了秦国在函谷关外的所有土地。

没有险关高隘,秦国若真是不顾治水硬抽兵力的话,守不住。

秦国的函谷关太占便宜了。

有函谷关在。

秦军进可攻,退可守。

赵军进不得,退不得。

这场仗打下来,得到的利益远远小于付出的,在实物上是绝对不该打的。

若非要打,那就是为了国家尊严开战,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就争一口气。

赵王丹不争这口气,他本来也没想着伐秦。

他只是借着接儿子赵谊的事,看看秦国的态度罢了。

秦国从蔺仪那里得知了他赵王丹故意传递的重病将死情报,却只是扣留赵谊,而没有来犯意图。

赵王丹由此断定,秦国是真的没有多余兵力了。

那……赵王丹目光扫过群将:

“当下时局,国不增强,便是衰弱。

“我国休养生息两年,虽然兵力仍显不足,但若是再故步自封,就是等死!

“发展,永远没有掠夺来的快!

“李牧,寡人若攻伐,边郡你可稳得住?”

李牧慨然应声:

“雁门只有大捷,没有大败!”

赵王丹叫了一声彩,指着桌案上的中原大舆图最东边的齐国:

“魏、楚伐齐,齐节节败退,前段时间竟然还向我国求援。

“齐国难道忘了,长平、邯郸,两战,皆坐视不管,任凭秦国来伐我之事吗?

“诸君,伐齐如何?!”

老将廉颇身为相邦,身为赵国第一将,一直着眼中原全局,沉声答道:

“可以。

“打得过,守得下。

“攻齐难点不在齐,而在这!”

老将一指,重重点在舆图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