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 第二百零三章:聊城惊变,后太后亡,楚、魏伐齐,田单亡,鲁仲连劝降

屋子里弥漫着血腥味和草药味,浓郁得像是滔滔东海水。

田单醒过来的时候却没有闻到。

老将张开嘴,发出干瘪而沙哑的声音:

“狄邑……下了……吗……”

一直陪侍在老将身边的亲兵抓着老将的手,眼中惊喜交加,积蕴晶莹泪滴:

“下了!将军!早就下了!三天前就下了!”

老将欣慰一笑。

头一歪,又晕了过去。

老将第二次醒来的时候,是两个时辰以后了。

这一次,老将感觉到了浑身上下无一处不痛。

不,有一处,腿。

膝盖骨碎过的右腿。

老将感觉不到自己的右腿了。

老将没有在意,连看一眼的心思都没有。

他喘息了好一会,咧开嘴,像个孩子一样笑了起来。

“哈哈……荷荷……咳咳……哈哈哈哈……”

他又一次拯救了齐国:

“剧辛在哪?活着,咳咳……还是死了……带过来!”

房间内,提前得到老将苏醒消息的诸将都在。

没人吭声。

谁也不忍心将真相告诉老将,不想伤害到老将。

若是让老将知道,剧辛这三个月根本就不在狄邑。

抵挡齐国大军的只是燕国一个不出名将领,兵卒只有两万,老将能承受得住吗?

田单既为将,又为相,嗅觉敏锐。

一瞬间就察觉到现场气氛不对。

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这不像是打了胜仗,倒像是吃了败仗。

老将心一揪,意识到在自己昏迷期间,一定发生了什么坏事。

他双目一瞪,指着屋中一名将领,沙哑喝道:

“天肆!你说!发生了甚事!难道是狄邑又被燕军夺回去了嘛!”

流利地说完了一段话,老将开始剧烈地咳嗽。

血沫子不住从其嘴边涌出,像是吃了一大袋番茄酱。

随行军医脸色煞白,失了颜色,抢步上前。

一边为田单诊治,一边急切地说道:

“将军伤了脏腑!切不可气急!所有人都出去!”

屋中众人皆听医者的话,都要向外走。

“天肆!咳咳咳咳咳咳咳咳!”老将咳着血,被子上一大片触目惊心的红,眼睛死死地盯着天肆:“快说!这是军令!”

天肆驻足,众人也随之而驻足。

军中军令大如天。

被点名的天肆双膝一软,跪在地上。

低头,声音颤抖:

“剧辛这个鸟人……不在狄邑!

“燕军主力也不在狄邑,在聊城!”

本以为一战定乾坤的田单急火攻心,大口吐血,昏迷在床。

老将想不通。

既然剧辛领燕军主力在聊城,不在狄邑。

那在他疯狂进攻狄邑的时候,剧辛在聊城做什么?

为什么既不来和狄邑城中的燕军双面夹击齐军,也不向四周进攻掠夺齐地。

为什么小小一个狄邑在没有名将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能挡他田单三个月?!

嬴成蟜从屋中走出来的时候,彻底相信了一件事——田单是真的不善打仗。

他不自主得看向身边的鲁仲连。

鲁仲连感受到少年眼神,偏头低首,与少年对视:

“公子与剧辛共事过。

“我想请公子推测一下,剧辛秘密守在聊城,是在做什么。”

嬴成蟜早就想过这件事,道出心中猜测:

“剧辛……可能和我一样,被田单战绩唬住了……”

聊城。

城中央那间最高大的府邸,剧辛收到了狄邑被攻破的消息。

他拿着写有狄邑大致战斗过程的竹简,心中升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古怪感觉。

名将田单,不会打仗?

下狄邑城,就硬攻啊?

剧辛吸了口长气,使劲嘬牙花子,拍着大腿后悔:

“悔不听乐毅之言!悔不听赵奢之言!悔不听庞煖之言啊!”

早知道田单如此废物,他就不打这么保守了!

剧辛也是一员老将了,今年六十八。

最早仕赵武灵王,随之征战。

与赵国名将赵奢、廉颇、庞煖等人皆相熟。

赵国这些老一辈名将都认为田单打仗不怎么样,唯有剧辛不这么认为。

赵国这些老将的观点由来,大多是在于田单与赵奢论战时所持观点。

田单认为兵在精不在多,三万人可安天下。

在场的赵奢、乐毅,认为田单是个蠢货。

后得知的廉颇、庞煖,同意乐毅、赵奢的观点。

剧辛知道这件事,不认为田单不会打仗,而认为田单在藏拙。

一个以即墨一城,战胜燕之一国的传奇名将,会说出三万人能安天下这种愚蠢的话吗?

剧辛原本不信。

他判断人从来不根据言辞,而根据行为。

虽然田单与赵奢论战末,自己都否认了自己的观点。

其承认自己太稚嫩了,不如赵奢远甚。

但剧辛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就觉得田单是在藏拙。

等到后来田单带领赵军攻燕,只打下了三座连一百只野鸡都养不活的“城”。

廉颇、赵奢、乐毅、庞煖纷纷一副“你看我就说他不会打仗”的样子。

剧辛看到了田单的行为,但还是不信田单不会打仗。

他认为田单人虽然在赵,但心还是在齐。

田单仗打成这样是故意的。

为的是损耗赵国兵力,为之后齐国进攻赵国做准备。

后来田单重新归齐做齐相,更加坚定了剧辛想法——田单就是在装!

正因如此。

当剧辛知道迎战者是田单的时候,慎之又慎。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然后,剧辛现在就感觉一场泼天大功从自己的手里溜走了……

“将军,此时再打,也来得及啊!”燕将正谨起身,兴奋谏言。

剧辛本就有火。

见有人出头,就直接发了出去。

他把手中竹简砸在正谨身上,指着正谨的鼻子破口大骂:

“打个屁!”

正谨神色讪讪,捡起掉在地上的竹简:

“将军,为何不能打啊?”

剧辛冷笑着:

“齐国大军虎视眈眈在外看着。

“你现在要主动出击,攻打齐国其他的城池,就是在放弃守城的便利,主动与齐军短兵相接!

“这就像有利器在手而不用,非要赤手空拳一样。

“是十足的蠢货行为!汝智尚不如彘!”

正谨不服气:

“田单攻打狄邑用了三个月。

“若不是这次田单以性命激发士气,攻城时间又是选在深夜。

“事发突然,以致青简未能及时求援,现在狄邑还没破呢!

“齐军这等战力,正面作战也不是我们的对手!”

剧辛骂完了,不想浪费太多唇舌。

要是继续解释下去,要说的话就太多了,眼前这些蠢货不配听。

老将阴着脸,看到堂上诸将尽皆意动,厉喝下令:

“没我命令,任何人不许出城!

“敢擅自出战者!斩!”

诸将齐声应“唯”。

被骂了一通的正谨回到在聊城的临时居处,抓着两个美人大肆发泄。

一泄如注后,正谨躺在两具美人尸体上,满是汗渍的脸上仍是写满了不痛快:

“老鸟!你不想加官进爵!别拦着你正父亲!”

极不甘心的他眼睛一立,下定决心。

他要下人拿来毛笔,蘸着身下美人的鲜血写字:

【齐兵弱,齐将残。】

【值此大肆进攻,为我国开疆扩土之际,将军剧辛却要求我等按兵不动,出城者死!】

【我愿为我王效死,奈何将军剧辛不允。】

【剧辛这等作为,定有反意!乃是奸佞!】

【请我王明察秋毫,下王令,诛奸佞!】

【请我王不贻战机,下王令,速攻齐!】

【正谨血书!】

竹简从聊城,传递到燕国蓟都。

燕王喜见到那一竹简,带有腥气的血字,首先就对书者正谨信了三分。

看完了竹简文字,惊疑不定,觉得正谨说的非常有道理。

他要剧辛领兵对齐作战之前,告诉剧辛。

此次伐齐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彰显燕国实力。

六十万败给十三万,沦为笑话的燕国,太需要一场有含金量的胜利了。

在主要目的成功后,次要目的就是开疆扩土,掠夺人口,抢夺钱粮。

大多战争都逃不脱这三个原因。

而血书上说,剧辛在面对一击即溃的齐军时,却占据聊城而守,并不主动出击。

这在燕王喜看来就是保存实力,拥兵自重,想要独立为王!就和当初的乐毅一样!

这位王者脑子里就没想过,剧辛守聊城就是在完成首要目的。

表现实力不一定是在进攻上,防守也可以。

不仅更轻松,消耗也更少。

燕王喜私下招人议事,讨论要如何对待剧辛。

会议上,虽然太傅鞠武一力为剧辛作保,以性命担保剧辛不出战必有原因。

但还有其他人对剧辛深表怀疑,就说剧辛是个赵人,靠不住。

两边众说纷纭,吵的燕王喜头都大了,难以决策。

最后,一个与正谨有姻亲关系,叫白夜的燕臣站了出来,提醒了燕王喜。

白夜看似公允地说道:

“现在我们距离剧公有千里之遥,我们并不清楚千里之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剧公到底是不是奸佞。

“只凭一卷血书,就要诛杀将军,这不合情理。

“正谨二谏,王上可以放一行二。

“大王对剧公下王令,命其进攻。

“若剧公尊王令,进攻齐国,那就证明剧公没有叛乱之心。

“若剧辛不尊王令……”

白夜点到为止,行了一礼,坐了回去。

鞠武蹙眉。

这谏言看似公允,实则狗屁不通。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剧辛不进攻,自然有不进攻的道理。

身在千里之外,对前线一无所知,怎么能干扰主将的决策呢?

他念头一闪,正要说话。

燕王喜已是下了决心,沉声道:

“下诏!

“王诏到日,要剧辛即刻攻齐!”

王诏从蓟,送到了聊城。

使者高宣王令,剧辛脸色难看,拒不出战。

既然跟齐军交战不可避免。

那不以逸待劳守城,非要主动进攻,这不是有病吗?

剧辛修书,一共写了三大卷竹简,尽陈理由。

要使者带回蓟,献给燕王。

燕王喜三卷竹简打开,看了,也只是看了。

他看的时候,眼睛记录了竹简中的文字,脑子里却根本没有存储。

他满脑子都在想一件事——他竟然敢不听孤的命令!

燕王喜下令,不予剧辛粮草。

不!听!王!令!

只此四个字,就足以决定燕王喜对剧辛这名老将的态度!

鞠武闻之,仰天长叹:

“燕之亡,在于王!”

他越发怀念质在秦国的太子丹。

九月十八日。

齐军在田单的指挥下,已经进攻了月余,一点要破聊城的迹象都没有。

但剧辛并不欢喜,因为他的粮草见底了。

本该在半个月之前就送达的粮草补给,到现在还没有到。

剧辛七日连发十八竹简,质问粮草为何迟迟不来。

十八竹简如石沉大海,没有回复。

直到一位自称是鞠武门客的人,千里迢迢来到聊城,冒死相见。

剧辛才知道,他被断粮了。

老将怎么也想不通。

仗打的一切顺利,势头一片大好。

他又不是吃了败仗,怎么就被断粮了呢?

不久,有使者自燕国都城蓟来,命令剧辛带兵回国。

剧辛不回。

乐间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回去还不被连着全家老小一同被杀啊?

他坐拥近二十万大军在外,还有活路,还能保证在蓟的家族不被杀。

老将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外战斗力并不强的齐军,却是一片绝望。

他守着聊城,看不到希望,就是在等死。

这就叫死守。

剧辛在等死,后太后将死。

临淄,齐王宫,后太后寝宫。

后太后形如枯槁,毫无生气,破败的身体终是撑不住了。

她弥留之际,急唤齐王建。

齐王建带着一身脂粉气跑回来了,扑在后太后的床边大哭。

后太后强撑着睁开眼。

看儿子形象,就知道儿子又是穿便服去了城中那些楼馆处。

老人心有不甘,却无力再说教。

她要将有限的力气,用在正途:

“儿啊,你记住。

“群臣中,田单可以得到重用,你可以完全信任他。

“田单之后……”

后太后言说之际,齐王建连连点头,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

[田单……田单……]

后太后说完第二个名字的时候,齐王建还在心中铭记田单。

太过专注,就没听到母亲说的第二个名字。

齐王建大急,田单之后是谁啊?

他想让母亲再说一遍。

却怕母亲闻言生气,在这弥留之际一下子气死。

当此时机,齐王建灵机一动,发挥了毕生智力:

“母亲啊!你等我!儿子去拿笔把名字记下来!儿子怕记得不牢啊!”

后太后终于欣慰了一把,认为儿子这是认真积极的表现。

她不住点着头,推着儿子的手:

“快去,快去……”

齐王建应了一声,飞奔而去。

很快,他就拿着笔、墨、竹简回来了,还是扑在母亲的床边。

齐王建展开竹简,提笔,写下了“田单”二字。

然后对母亲哭着说道:

“阿母!你说吧!田单之后是谁?”

“田单……是谁啊?”后太后双眼怔怔,看着齐王建。

毛笔掉落,齐王建扑在后太后身上大哭失声:

“阿母!你怎么了阿母!”

后太后一脸陌生地看着自己身上的齐王建:

“你是谁啊?”

母亲如此,齐王建心痛如绞,痛哭流涕,完全忘记了要记述什么:

“我是你的儿子!你是我的阿母!阿母你怎么了!”

后太后缓缓摇摇头:

“我……我不记得了……我……我可能忘记了。”

她颤颤巍巍伸手,擦着齐王建的眼泪:

“别哭……别哭……你一哭,我心就疼。”

“建儿不哭,建儿不哭。”齐王建拿袖子抹去眼泪,紧抓着母亲的手:“阿母,你什么都不记得了吗?”

后太后眼中浮现迷茫之色,忽然灿烂如星。

“我记得我阿父!我阿父叫太史敫!”她一把攥住齐王建的手,迫切而慌乱地道:“我阿父在哪里?我阿父在哪里啊!我阿父在哪里啊!我要我阿父!”

此刻,临淄城中,一件牌匾上写着“太史”二字的府邸内。

太史胜跪在地上,恳求父亲太史敫:

“阿父!你去看看阿姊吧!阿姊快不行了!我求求你了阿父!”

老态龙钟的太史敫毫无怜悯之色,满面怒容:

“她败坏祖宗门风!与人行苟且之事!她不是你姊!我太史家没有这个人!”

当日。

后太后亡于齐王宫,太史敫未出太史家一步。

后太后身亡之事,为列国间人传回国内。

魏国伐齐,不足一月下南阳。

楚国伐齐,一月出头下平陆。

聊城。

齐将田单,率大军攻一年,不得下。

老将田单急火攻心,抑郁成疾,兼旧伤复发,亡于聊城之下。

齐军军心大乱。

当是时,齐人鲁仲连挺身而出,暂揽军权。

鲁仲连为将第一件事。

下令严守田单死讯,传出者斩!

中军大帐,鲁仲连面容悲痛,奋笔疾书。

年方九岁的嬴成蟜在旁观之。

待鲁仲连写好之后,少年很是冷漠地道:

“鲁仲连子,你确定要这么做吗?

“我们的大计中,没有齐国。”

鲁仲连子沉默片刻。

抱着竹简向外走去,边走边道:

“我知道秦将一统天下,列国都将灭亡,齐国也不例外。

“但我是齐人,我希望齐国是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

当夜。

鲁仲连书写的竹简,被投石车投入聊城。

城中燕兵捡拾,交给上级,最后到了燕国主将剧辛手中。

剧辛摊开,仔细阅读,发现这是一封劝降书。

【我听说,明智的人不违背时机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回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不先顾及自己后顾及国君。】

【如今君发泄一时的气忿,不顾及燕王无法驾驭臣子,是不忠。】

【战死身亡,丢掉聊城,威名不能在齐国伸张,是不勇。】

【功业失败,名声破灭,后世无所称述,是不智。】

【有此三条,当世君主不以你为臣,游说之士不会为君记载。】

【所以聪明的人不能犹豫不决,勇士是不怕死的。】

【如今是生死荣辱,贵贱尊贵的关键,这时不能决断,时机不会再来,希望君详加计议,而不要和俗人一样见识。】

【楚国进攻齐国的南阳,魏国进攻齐国的平陆。】

【而齐国并没有向南反击的意图,认为丢掉南阳的损失小,比不上夺得济北的利益大,所以作出这样的决策来执行。】

【我国将求援秦国,使秦国派出军队,要魏国不敢向东进军。】

【秦齐连横的局面形成了,楚国的形势就危机了。】

【君继续守着聊城。】

【待到楚、魏两**队都先后从齐国撤回,而你的燕国又一直没有给你支援。】

【到那时,齐国全部的兵力,将会全力攻打聊城。】

【齐全部兵力压上,君还能据守已经围困了一年多的聊城吗?我看是办不到的。】

【栗腹带领十万大军在国外连续打了五次败仗。】

【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却被赵国包围,土地削减,国君被困,被天下人耻笑。】

【国家衰败,祸患丛起,民心浮动。】

【如今,君又用聊城疲惫的军民抵抗整个齐**队的进攻,这如同墨翟一样得善于据守了。】

【我听说城中现在缺乏粮食,吃人肉充饥。】

【没有柴烧,就烧人的骨头。】

【这个境地士兵都没有叛离之心,你就如同孙伯灵一样擅长带兵啊。】

【君的本领已在天下显现,名声已扬。】

【事已至此,君不如保全兵力,用来答谢燕国。】

【兵力完好回归燕国,燕王一定高兴。】

【你们身体完好地回归本国,孩童可以重见父母。】

【游说之人都会振奋地称赞、推崇君的丰功伟绩。】

【对上,辅佐国君,统率群臣。】

【对下,既养百姓,又资游说之士。】

【矫正国事,更换风俗,事业名声都可以建立。】

【如果没有回归燕国的心,就放弃燕国。】

【摒弃世俗的议论,向东到齐国来。】

【齐国会割裂土地,予以分封。】

【使君富贵得可以和魏冉、商鞅相比。】

【世世代代称孤道寡,和齐国长久并存。】

【这两个计划,希望君仔细地考虑,审慎地选择其中一个。】

【我听说,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

【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

【从前管仲射中桓公的衣带钩,是犯上。】

【放弃公子纠而不能随他去死,是怯懦。】

【身带刑具被囚禁,是耻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