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91章 照儿啊,你可长点心吧!

医馆后院,朱厚照听着杨轩的建议,点了点头,然后看着杨轩说道:“老杨,你说的很好,下次别说了。”

“我当然知道钢铁产量提高之后,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可到底怎么才能提高?”

“你倒是说的具体一些啊!”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刚刚不是都说了嘛,扩大规模,制定标准。”朱祐樘瞪了一眼朱厚照,道。

不过,他的目光同样停在了杨轩的身上,想要知道怎么提高产量。

闻言,杨轩又道:“扩大规模,顾名思义,不用说你们也能明白。”

“而制定标准,就是改进生产流程,为每一步个流程都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杨轩言简意赅。

朱祐樘闻言轻轻点点头,他们都听明白了。

紧接着,他们就听杨轩又道:“我在外游历期间,见识到了不少新鲜玩意儿,而咱们大明人口众多,并不缺聪明人。”

“民间还有多少新鲜事物是我们不知道的,无从得知。”

“若是对民间各行各业进行一场大摸底,应该能发现不少好东西。”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上一次,类似的行动,应该是编纂《永乐大典》的时候。”

“发现了不少好东西。”

“而今已经过去百年左右了,谁也不知道民间又出现了多少好东西。”

“原本我回来的时候就打算跟你们说一下此事,看看能不能跟陛下说一下,推动此事。”

“这毕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说最后这话的时候,杨轩是看着朱厚照说的。

而后者的神情之中也有明显的意动。

只是,坐在一旁的朱祐樘在听到杨轩的话后却是不着痕迹的侧过脑袋,翻翻白眼。

“照儿碰到你也算是倒霉,看看这孩子都被忽悠成什么样子了!”朱祐樘心中忍不住吐槽。

果然,朱厚照看着杨轩的眼中冒着光。

“老杨,既然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那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我来说服陛下!”朱厚照拍着胸脯说道。

杨轩很合时宜的露出“怀疑”的目光,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别捣乱,这事儿还是得你爹来说,你一个小屁孩儿,能在陛下面前说上什么话?”

“老杨,别小瞧人,我和陛下的关系可好了。”

“你信不信,我只要说了,陛下就一定会同意。”

朱厚照急忙道,以证明自己。

朱祐樘见状无奈扶额。

“傻儿子呦!”

“听不出来他这是故意的吗?”

朱祐樘心中说的话,朱厚照并不知道。

他只想证明自己没说大话。

可是,杨轩却翻了个白眼:“我不信!”

朱厚照急了,这老杨怎么就不信呢?

“爹,你帮我作证啊!”

“你知道的,只要我开口,陛下就一定会同意的。”朱厚照扭头看向自己父皇,让帮自己说话。

“这还有什么可作证的,你就是皇帝,你同意,不就等于是皇帝同意?”

“老祖也真是的,这么逗孩子。”朱祐樘心中念叨着。

如果不是杨轩不打算现在就让朱厚照知道自己的身份,朱祐樘早就忍不住告诉儿子了。

没办法,他只能给儿子“作证”。

“寿儿说的没错,他确实和陛下的关系很好,只要他帮忙说服陛下,就一定能成功。”这话朱祐樘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说完的。

他和杨轩都知道真相,就儿子一个人被蒙在鼓里,真不知道以后儿子知道了,会不会羞愤难当?

“老杨,我爹的话你总该相信了吧?”朱厚照仰着下巴,一副“我说的没错吧”的样子。

“是我小瞧你了,没看出来,你和陛下的关系这么好。”杨轩顺着朱厚照的话说。

听到这话,朱厚照的神色难掩得意。

杨轩心中憋着笑意,就看着朱厚照表演。

而朱祐樘已经没有脸看下去了。

他捂住自己的脸,不想再去看这个丢人现眼的儿子了。

“照儿啊,你可长点心吧!”

“你的老底早就暴露了!”

他是真的想不明白,儿子平时看起来挺聪明的一个孩子啊,怎么到了杨轩面前就傻乎乎的?

是不是出宫的时候没有带脑子?

“既然这样,那说服陛下的事就交给你了,能不能造福天下,就看你的了!”杨轩满是“严肃认真”的看着朱厚照说道。

听闻此言,朱厚照顿感厚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袭来,当即拍着胸脯对朱厚照保证。

“放心吧,交给我就好了!”

“嗯,你身上的责任重大。”

“钢铁产量能不能呈现跨越式的增长, 就看这一次大摸底,民间有没有奇人研究出更好的技术来。”杨轩伸出手,轻轻拍着朱厚照的肩膀,像是交给他一项使命重大的任务。

“你刚才也说了,咱们大明人口众多,并不缺人才。”

“说不定就有人已经研究出了更好的技术,就等着我们去发现呢!”朱厚照说道。

“话虽如此,但若是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再好的东西也会被埋没。”杨轩说道。

“老杨,这话怎么说?”朱厚照下意识身子前倾,做出倾听状。

“对民间大摸底,干系重大,朝廷不能仅仅只签发一张公文就了事。”杨轩说道。

“老杨,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了?”朱厚照道。

“嗯,有些不成熟的想法。”杨轩点点头,没有否认。

而一旁的朱祐樘在听到这话之后也竖起了耳朵。

什么不成熟的想法,这只是谦虚的说法罢了。

他是知道杨轩思考了多久的。

“你说,我听着呢!”朱厚照道。

“首先,想要让下面办事的官员重视,那么就应该将发现新鲜事物、技术等纳入到官员的政绩考核中。”

“并按照发现的多与少以及价值,制定不同的奖励标准。”

“就拿火炉子来说,这是能帮助百姓度过难熬的寒冬的神器,哪怕他没有发现其他什么好东西,就凭这一个,也该升他的官。”

“而发现的多,却价值不高的,就多奖励些钱财什么的。”

“我这就只是举一个例子,朝中的大臣,都是聪明人,他们能够想出更好的标准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