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八百一十四章 李善长:求驸马爷救淮西党!(求订阅!!)

最致命的变故发生在车头停靠时。李善长满脸堆笑地扶着朱元璋走向车箱,忽然“咔嚓”一声脆响,连接车厢的铜钩竟当场断裂,整列火车在惯性下向前滑出半丈。观礼台上的老臣们惊得抱头鼠窜,百姓中响起此起彼伏的尖叫,几个孩童被吓得当场大哭。

这铁轨、车厢是这三天淮西党人修的.

朱元璋脸色铁青地盯着趴在地上的李善长,看见他腰间垂下的荷包里掉出几张银票——正是昨日户部拨的通车专款。再看铁轨旁的“功德碑”,刻着“李善长督造”的碑文竟有错别字,“督”字少了个“目”,成了“叔造”。

“好个淮西勋贵!”朱元璋抬脚踹翻脚边的鎏金香炉,香灰洒在李善长惨白的脸上,“偷工减料、中饱私囊也就罢了,连火车都能让你们弄成这般笑话!你们眼里还有没有国法?有没有朕?”

李善长浑身发抖地爬起来,拐杖戳在扭曲的铁轨上发出空洞的回响。

他想辩解“铁路工程本就该让欧阳伦管”,却看见朱标扶着朱元璋转身离去的背影。

此刻,晨风吹散了彩牌楼上的金箔,露出木架间填塞的稻草。百姓们骂骂咧咧地散去,只剩几个孩童在铁轨旁捡拾遗落的糖果。李善长望着自己在泥水里的倒影。

“这一局咱输得真不冤。”他喃喃自语,拐杖终于支撑不住身体,整个人瘫坐在满是烟灰的红毡上。

李善长幽幽转醒时,只觉太阳穴突突直跳,额角还凝着干涸的血迹——不知是通车大典时被人群推搡所致,还是昨夜在狱中撞墙未果留下的痕。榻前烛影摇晃,映得蓝玉、周德兴等人的面孔如鬼魅般扭曲。

“老相国可算醒了!”周德兴扑到榻前,官服上还沾着草屑,“方才刑部的人来砸门,说陛下要彻查通车大典的银子.”

“咱的田庄都被查封了!”另一位淮西老臣扯着嗓子嚎哭,“那十万两专款,咱只拿了三万”

蓝玉攥着腰间的玉带銙,指节发白:“李公,您得想想办法啊!当年胡惟庸案,您可是替咱们挡过刀的.”

李善长盯着帐顶的暗纹,忽然剧烈咳嗽起来,震得锦被上的金绣麒麟都泛起褶皱。他抬手指向满地狼藉的药碗,哑声道:“拿参片来。”周德兴忙不迭递上,却被他劈手打落:“参片?你们倒是吃得脑满肠肥!”

“陛下拨的十万两,你们竟敢贪掉半数?”他挣扎着坐起,拐杖“砰”地砸在床沿,“那铁路地基要用糯米浆混石灰,你们换成黄土!铜钩该用精铁锻造,你们用生铜充数!”他越说越气,痰涌上喉头,半晌才喘匀气,“现在好了,火车出轨、功德碑错字,连三岁小儿都知道咱淮西党在喝人血!”

正骂得兴起,忽听府外传来金瓜击磬之声。李善长浑身一僵——这是宫里的旨意到了。

宣旨的太监尖着嗓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韩国公李善长,督造不力,致大典崩坏,着削去公爵俸禄,留任察办;其余涉事官员,贪墨者下天牢,渎职者贬三级”

周德兴“扑通”跪地,膝盖磕在青砖上发出闷响:“公公容禀”话未说完,就被李善长拐杖敲中面门。

“陛下开恩!”李善长强撑着下床谢恩,额角血迹又渗出来,“老臣定当戴罪立功,必使铁路重通!”

待太监离去,屋内死寂如坟。

蓝玉忽然扯住李善长衣袖:“李公,咱们该如何是好啊”

李善长盯着烛火中自己颤抖的影子,忽然想起欧阳伦在通车大典那日,袖中露出的半张纸。他握紧拐杖,指节因用力过度泛出青白:“备轿。去驸马府。”

“您疯了?”周德兴惊呼,“那滑头恨不能生吞了咱!”

“住口!”李善长咳出一口血痰,“如今能救淮西党的,只有他欧阳伦了。”他望向窗外残月,声音忽然低哑,“今日就算给那滑头当狗,也得把他请出来。”

“老夫当时就纳闷,欧阳伦为何答应得如此爽快,看来他早就看清楚我们淮西党成不了事情!”

轿夫抬着空轿穿过朱雀大街时,更夫正敲过五更。李善长蜷缩在街角阴影里,望着驸马府高墙内透出的灯火,忽然想起洪武元年那个雪夜——他也是这样缩着脖子,在宫门外等了整夜,只为给兄弟们求一道免死金牌。

“欧阳伦啊欧阳伦”

“如今风水轮流转,该我给你跪了。”

宗人府内烛影摇红,欧阳伦斜倚在湘妃竹榻上,任由美婢用银签挑着岭南荔枝喂入口中。他指尖摩挲着金怀表,听周保绘声绘色描述通车大典的闹剧,忽然“噗嗤”笑出声:“功德碑刻成‘叔造’?这老匹夫怕是连‘督’字怎么写都忘了。”

“可不是嘛!”周保凑上前,压低声音,“那火车头滑出半丈时,李善长趴在地上像只癞蛤蟆,腰带里掉出的银票全是户部的官印——陛下当时脸都绿了!”欧阳伦懒洋洋抬眼,见下人捧着西洋琉璃碗进来,碗里盛着刚冰镇的酸梅汤,水面还漂着两片新摘的荷花瓣。

正惬意间,忽有门房跌跌撞撞跑进来:“启禀驸马爷,韩国公李善长在府外求见!”周保脸色骤变,慌忙起身挡在榻前:“老爷!这老东西怕是来兴师问罪的!通车大典搞成那样,他不找您背锅找谁?”

欧阳伦挑眉,将荔枝核吐在玛瑙盘里,发出清脆的“啪”声:“问罪?他淮西党偷工减料的账本在咱手里,该问罪的是谁?”他屈指叩了叩榻边小几,“去回了他,就说本驸马乏了,改日再议。”

不料盏茶工夫,门房又慌慌张张来报:“李、李大人他、他跪在府门前了!”周保惊得打翻琉璃碗,酸梅汤泼在波斯地毯上,晕开暗紫的污渍:“这老狐狸唱的哪出?莫不是想讹咱们?”

欧阳伦却坐直身子,金怀表在指间转得飞快。他望向窗外,月光穿过雕花窗棂,在青砖上投出李善长佝偻的影子——那影子比在朝堂上矮了整整半截,像被抽去了脊梁骨的老狗。

“罢了。”他甩袖起身,锦缎鞋面上的珍珠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让他从角门进,别惊了太乐宫那位。”

李善长被搀进花厅时,膝盖上的官服已磨出破洞,额头沾着夜露,混着未干的血迹,显得狼狈不堪。他刚要开口,欧阳伦却抬手制止,示意美婢退下,只剩周保抱着账本立在屏风后。

“驸马爷”李善长喉间滚动,声音沙哑如破锣,“老臣今日来,是求您救淮西党一命。”

欧阳伦斜倚在紫檀椅上,指尖敲了敲桌面:“救?淮西党风光时,可曾想过给咱留条活路?”

李善长老脸骤然通红,拐杖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旧事休提!如今陛下盛怒,若淮西党全倒了,朝堂上便只剩你欧阳伦一家独大——陛下能容你?”他忽然剧烈咳嗽,佝偻的背几乎贴到地面,“你精于商道,该懂‘孤木难支’的道理”

欧阳伦忽然笑了,笑得前仰后合,金怀表链子在胸口晃出细碎的光:“老头,你倒是清醒。不过——”他忽然收敛笑意,目光如刀,“你拿什么让我相信,救了你们,不是养虎为患?”

李善长撑着拐杖向前挪半步,浑浊的眼珠里泛起血丝:“老臣以项上人头担保!”

欧阳伦挑眉,示意周保取来算盘,噼啪拨弄间,竹珠撞击声惊飞了檐下宿鸟:“帮你可以。一千万两白银,三日之内送到南洋商站。”

“一千万?!”李善长差点栽倒,“你这是趁火打劫!”

“错。”欧阳伦漫不经心擦着怀表,“这是给陛下看的‘投名状’。你淮西党贪了十万两,咱收一千万,传出去才显得咱‘大公无私’。”他忽然凑近李善长,温热的呼吸扑在老臣耳边,“况且——”

“您不是还有二十万亩私田?变卖家产也要凑够,再说了你们淮西党那么多人,家底丰厚,你一个人拿一千万两或许比较难,但是大家一起凑一凑,肯定没问题!”欧阳伦直起身子,打了个响指,周保立刻捧来契约文书,“签了吧,李大人。等铁路重新通车那日,咱会在陛下面前替您美言。”

李善长盯着契约上的朱砂印,忽然想起通车大典上那截断裂的铜钩。

“好好个欧阳伦。”他咬破舌尖,在契约上按下血指印,“老夫这把老骨头,算是卖给你了。”

欧阳伦满意地吹了吹墨迹,将契约塞进袖中:“放心,咱做生意最讲诚信。不过下次再想贪墨,记得先问问咱的算盘答不答应。”他挥手示意周保送客,转身时瞥见李善长腰间的玉佩,忽然轻笑,“对了,那玉佩成色不错,改日送咱玩玩?”

当李善长的轿子消失在街角时,欧阳伦展开账本,在“淮西党救援费”一栏写下一串数字。周保凑近一看,咋舌道:“老爷,这一千万两.”

“虚账而已。”欧阳伦合上账本,目光投向窗外初升的朝阳,“等铁路修好,陛下一高兴,赏的可不止这个数。至于李善长咱们也就是生意!”

欧阳伦接手后的两日,京城车站的青砖缝里都透着紧迫感。他踩着长靴在工地来回踱步,工部匠人腰间的墨斗线刚弹出半寸,就被他喝止:“地基必须挖到三尺见方,再用糯米浆拌三合土!“波斯工匠调试蒸汽炉时,他索性搬来胡床坐在一旁,金怀表开盖合盖的脆响惊得工匠手心冒汗。当掺了黄土的路基被全部刨开,露出底下蠕蠕而动的蚯蚓时,他冷笑一声:“淮西党连给蚯蚓打洞的活儿都敢贪?“

通车大典当日,晨光初现时,观礼台的遮阳锦棚已被整理得平如镜面。李善长拄着拐杖混在老臣堆里,看见欧阳伦亲自扶着朱元璋踏上观礼台,那姿态比伺候亲爹还周全——前日在驸马府咬破舌尖按的血契,此刻正藏在他贴胸的荷包里,硌得心口发疼。

“陛下请看!“欧阳伦抬手间,袖口露出半寸月白飞织棉,正是马皇后钦定的“节俭样“。随着他的手势,二十八门礼炮依次轰鸣,惊起的鸽群在天空掠过整齐的弧线。朱元璋望着铁轨尽头缓缓驶来的“大明号“,见车头龙纹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忽然想起年轻时见过的郑和宝船——都是能载着大明威风远航的庞然大物。

火车停稳的刹那,朱标不由自主向前半步。他看见父亲握着御笔的手青筋微凸,却比批奏疏时稳当得多。“大明通衢“四字落下,最后一笔的钩画竟与铁轨弧度分毫不差,台下顿时爆发出海啸般的“万岁“声。兵部尚书摸着腰间佩刀感慨:“当年北伐时若有这铁家伙,徐达大将军怕是能直捣漠北!“

百姓堆里,卖糖瓜的王老汉拽着孙子往台前挤:“快看!那铁牛嘴里吐的烟,比你娘蒸馒头的灶火还旺!“小女孩攥着新发的“通车纪念糖“,眼睛笑成月牙:“爹爹,以后去外婆家是不是能坐这个铁牛呀?“远处茶楼上,身着短打的织工们举着酒碗欢呼,他们刚从欧阳伦的织坊领了双倍赏钱,此刻正盘算着用铁路运布能多赚几文。

文武百官中,吕昶望着欧阳伦与朱元璋并肩而立的身影,忽然想起《商君书》里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御史中丞虽仍绷着脸,却在笔记本里记下:“铁路运费可按货物品类分级,此条或可纳入新商税则例。“唯有李善长盯着欧阳伦腰间的玉佩——那是他祖传的和田玉,此刻正随着驸马爷的动作轻晃,像一记无声的嘲笑。

当日申时,第一列载货火车鸣笛启程,车厢里装满江南织锦与南洋棉花。朱元璋望着腾起的蒸汽,忽然转头问朱标:“标儿,你说这火车能跑多远?“朱标望向铁轨延伸的方向,想起昨夜与欧阳伦密谈时看到的《天下铁路图》:“回父皇,终有一日,能从应天直抵西域。“

暮色四合时,欧阳伦独坐书房,将李善长的玉佩浸入檀木盆。周保捧着账本进来,见水面漂着的血渍,惊道:“老爷,这是.“

“淮西党的血。“欧阳伦用软布仔细擦拭玉佩,直到血丝尽去,“不过从今日起,他们的血该用来肥咱的商路了。“他将玉佩系回腰间,翻开最新的《南洋棉业报告》,目光落在“吕宋岛黄金棉亩产提升三成“的字样上,忽然轻笑出声。

窗外,“大明通衢“的车头灯穿透夜色,宛如一颗移动的星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