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七百九十章 招商大获成功,不忘给老朱一份(求订阅!!)

欧阳伦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却也夹杂着几分苦涩。朱标的支持让他感动,可他也明白,这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将到嘴边的推辞咽了下去。

“知道啦,我感觉自己是上了你们父子的贼船了!”欧阳伦半开玩笑地说道,语气中却难掩疲惫与无奈。他想起这段时间的种种波折,从与朱元璋的争执,到商户的反对,再到如今老臣的弹劾,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可事已至此,他又怎能退缩?

朱标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可笑声中却带着几分苦涩:“妹夫,委屈你了。但为了大明的未来,咱们也只能咬牙坚持。父皇虽然脾气暴躁,但他心里也明白,你做的这些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只要熬过这段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欧阳伦苦笑一声,走到窗边。窗外的雪愈发大了,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将户部衙门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他望着这雪景,思绪却飘到了更远的地方。

要是当初咱不来京城,而是跑去海上岛屿定居,那日子肯定比现在萧洒。

“陛下,那些番商带来的技术,确实能让大明更加强大。可这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欧阳伦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朱标,“但只要能为大明谋得长远利益,就算再难,我也会坚持下去。“

欧阳伦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我明白。我会尽快理顺招商之事,让那些商户看到其中的利益,也让太上皇看到成效。只是,还望陛下别让太上皇再搞破坏了。“

朱标拍了拍胸脯:“放心!有朕在,定不会让你为难。你只管放手去做,有任何难处,随时告诉朕!“

欧阳伦望着朱标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话说怎么感觉像是朱元璋唱黑脸,朱标唱白脸呢?

算了,这肯定是自己的错觉。

随着欧阳伦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措,户部衙门每日都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晨光熹微时,衙门前的青石板上便已排起蜿蜒长龙,商贾们裹着厚重的貂裘,呵出的白气在寒风中凝成霜花,却依然难掩眼中的热切与期待。

东市商会的领头人王掌柜,此刻正攥着被汗水浸湿的拜帖,在朱漆栅栏外来回踱步。他望着那些被小吏恭敬迎入后堂的番商,眼底闪过一丝不甘,却又不得不压下心中的不满。“这欧阳驸马,手段还真是厉害。”他低声嘟囔着,身旁的伙计连忙附和:“可不是嘛,老爷。不过听说这次招商,只要能进去,那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王掌柜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他想起前些日子听到的传闻——番商带来的新式织机,能让绸缎产量翻倍;还有那神奇的火器技术,虽然比朝廷的火器差,但是能够买得到啊!

若能运用到商队护卫上,怕是连倭寇都要忌惮三分。

想到这儿,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的银票,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拿到招商资格。

另一边,来自江南的盐商李富海正与几个同行低声商议着。“这欧阳驸马设的条件虽多,但仔细想想,倒也是为咱们好。”李富海捋着胡须,眼中透着精明,“三名汉商作保,看似麻烦,实则是给咱们上了道保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就算有再多钱,也别想混进来坏了规矩。”

“话是这么说,可这审核也太严了。”另一位盐商皱着眉头,满脸愁容,“我那商铺的账本,都被翻了个底朝天,小吏们还问了好些刁钻的问题,生怕咱们有半点隐瞒。”

李富海轻笑一声,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兄弟,这你就不懂了。越严才越说明有机会啊!要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这买卖还能赚钱吗?你没瞧见,那些被淘汰的商户,哪个不是偷奸耍滑的主?”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他们心里都明白,欧阳伦看似严苛的条件,实则是在筛选真正有实力、有诚信的商人。只要能通过审核,往后的生意必定是一帆风顺。

而那些通过审核的商人,更是对欧阳伦感激涕零。扬州的绸缎商赵德昌,在拿到招商资格的那一刻,激动得老泪纵横。“我这辈子,还没见过如此为商户着想的官老爷。”他拉着小吏的手,不停地道谢,“欧阳驸马不仅给了咱们赚钱的机会,还教咱们如何用新式织机提高产量。这样的恩情,咱们没齿难忘!”

赵德昌的话,引得周围的商人纷纷附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夸赞着欧阳伦的英明决策。有人甚至当场表示,愿意拿出一部分利润,捐给西北的将士,以支持大明的边疆防御。

佛郎机商人安德烈,操着生硬的汉语,兴奋地对同伴说道:“这个欧阳大人,真是太厉害了!他制定的规则,既保护了大明商人的利益,又给了我们公平竞争的机会。我相信,在这里做生意,一定会非常顺利!”他的眼中闪烁着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财源滚滚的景象。

在欧阳伦的推动下,商户们自发成立了商会联盟,共同商讨经营策略,分享商业信息。他们还主动提出,要协助朝廷打击走私和非法贸易,维护市场秩序。一位来自山西的晋商代表,在联盟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们能有今天的机会,全靠朝廷和欧阳驸马的支持。如今,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只有市场环境好了,我们的生意才能长久!”

这番话,赢得了满堂喝彩。商户们纷纷表示,愿意全力配合朝廷的各项政策,共同打造一个繁荣稳定的商业环境。他们不再是各自为战的个体,而是拧成了一股绳,为了大明的经济繁荣而努力。

随着招商工作的深入,京城的商业氛围愈发浓厚。街道两旁,新建的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码头之上,满载货物的商船来来往往,一片繁忙景象。那些原本对番商心存疑虑的百姓,也渐渐改变了看法。他们看到,番商带来的不仅是新奇的商品和技术,还有新的商业理念和管理模式。

对于后面火车站新城更加期待。

一位在街边摆摊的小贩,看着不远处番商开设的店铺,眼中满是羡慕:“以前总觉得这些红毛鬼不是好人,现在看来,他们还真能带来不少好处。听说他们店里的货物,都是用新式机器生产的,又便宜又好。咱这小生意,以后也得学着改进改进了。”

而那些被淘汰的商户,此时则是追悔莫及。一家被查出与倭寇有染的米行老板,望着紧闭的店门,唉声叹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毁了大好前程。欧阳驸马这一招,真是厉害,把我们这些害群之马都清理出去了。”

在招商工作顺利完成后,欧阳伦特意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开市典礼。

朱元璋和朱标也亲临现场,看着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欧阳伦的肩膀,笑道:“好小子,真有你的!当初还担心你搞砸了,没想到比咱预想的还要好!”

欧阳伦恭敬地行礼,说道:“这都是太上皇和陛下的信任与支持,臣婿不敢居功。如今招商虽已完成,但后续的管理和发展才是关键。臣婿定当尽心尽力,不负所托。”

朱标也笑着点头:“妹夫,做得好!如今商户们如此配合,朝廷的税收必定会大幅增加。这些银子,正好可以用来充实国库,加强边防。”

开市典礼上,商户们纷纷献上贺礼,表达对朝廷的感激之情。王掌柜代表东市商会,送上了一幅精美的绸缎画卷,上面绣着“国泰民安,商贾繁荣”八个大字;李富海则捐出了一万两白银,用于支持西北的军事建设;安德烈更是带来了佛郎机最新的机械图纸,作为对大明的诚意。

看着商户们热情高涨的模样,欧阳伦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从最初的质疑和反对,到如今的支持与配合,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只要能为大明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再苦再累也值得。

典礼结束后,欧阳伦来到户部衙门,看着堆积如山的商户资料和计划书,嘴角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拿起笔,在一份关于建立商税监管制度的奏折上写下最后一笔。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照得整个城市金碧辉煌。

而那些曾经对招商之事持怀疑态度的老臣们,此时也不得不对欧阳伦刮目相看。

礼部尚书在朝堂上公开表示:“欧阳驸马此次招商之举,实乃利国利民之策。既引进了番邦的先进技术,又规范了商业秩序,实乃我大明之幸!”

这番话,得到了众多大臣的赞同。他们纷纷上奏,请求朝廷大力推广欧阳伦的招商经验,在其他城市也开展类似的招商活动。朱标看着手中的奏折,欣慰地对朱元璋说道:“父皇,欧阳伦果然没让我们失望。如今商户们如此配合,朝廷的威望也大大提高了。”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这小子,还真有两把刷子!不过,可不能让他骄傲了。往后的路还长,得让他继续好好干!”

在一片赞誉声中,欧阳伦依然保持着清醒。

他可不会被朱元璋几句夸奖给收买。

他召集商户代表,共同商讨未来的发展计划。在会议上,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各位同仁,如今的繁荣来之不易。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要不断进取。只有大家齐心协力,遵守规矩,大明的商业才能长盛不衰!”

商户们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深知,自己的命运已经与大明的繁荣紧密相连。只有朝廷强大了,他们的生意才能做得更大、更远。

暮色初临时,欧阳伦将案头的商税监管奏折仔细封好,烛火在宣纸上投下摇曳的光晕。他摩挲着腰间玉佩,忽然想起朱元璋那日索要招商资格时眼中狡黠的光,嘴角不禁勾起一抹苦笑。指尖重重叩响黄花梨木桌,随着“吱呀“一声,先前那个常被他使唤的小吏佝偻着背疾步而入,官帽下的额头还沁着细密的汗珠。

“把这份文书送去给朱五四。“欧阳伦将烫金的投资邀请书推到桌沿,宣纸边缘还带着新鲜的朱砂印,“记住,是绸缎庄的商人朱五四。“

小吏的目光扫过落款处的“户部钧印“,喉结剧烈滚动了两下。他盯着邀请书上力透纸背的“朱五四“三个字,仿佛看见朱元璋龙袍翻飞时带起的罡风,双腿不受控制地微微发颤:“大大人,这朱五四.不就是太上皇么?“话音未落,他已扑通跪倒在地,膝盖撞在青砖上发出闷响。

欧阳伦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温热的茶汤熨过喉咙,却压不住心底翻涌的无奈。他将茶盏重重搁回案几,瓷与木相撞的脆响惊得小吏浑身一哆嗦:“慌什么?我让你去给商人朱五四送,何时说过是给太上皇送?“他起身走到小吏面前,袍角扫过对方僵直的脊背,“这会儿他多半在悦来楼与老兄弟们吃酒,你只管按规矩把文书送到。“

小吏仰起头,在忽明忽暗的烛火下,他看见欧阳伦眼底沉着的冷意,那是种看透圣意却不得不周旋的复杂神色。“可可若是被旁人知晓“小吏的声音细若蚊蝇,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砖缝里的泥垢。

“不让他掺和进来,咱们才真不用干了。“欧阳伦俯身逼近,温热的呼吸拂过小吏耳畔,“你当那日太上皇在户部摔的那些狠话是真的?他盯着招商这块肥肉已久,不过是要个名正言顺的由头。“他直起腰,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大明律》,嘴角扯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况且这朱五四的绸缎庄,早就在商户登记册上挂了号——按规矩办事,谁也挑不出错处。“

“小的明白了!“小吏猛地磕头,额头撞在青砖上发出闷响,“定当把文书亲手交到朱老板手中!“他连滚带爬地起身,却在跨出门槛时被袍角绊倒,狼狈地摔在廊下。顾不上疼痛,他慌忙将文书塞进怀里,跌跌撞撞地消失在暮色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