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七百七十五章 陛下,臣还有一议(求订阅!!)

欧阳伦继续道:“最后,铁路运行需立章程——客货分离、定时检修、严禁私载。违者,轻则罚银,重则流放。“

他的声音不重,却字字如铁,殿内众人无不肃然。

朱标满意地捋须微笑:“妹夫安排周详,朕心甚慰。王爱卿,铁路局便交予你了。“

王铁锤跪地叩首:“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欧阳伦忽然转身,面向朱标拱手道:“陛下,臣还有一议——铁路各站点当以所在州县命名,并以此为核心,修建新城。“

殿内顿时一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朱标眉头微蹙,手指轻敲龙案:“妹夫,这.是何道理?火车站不过是个上下客的地方,何必大费周章?“

工部尚书单安仁捻着胡须的手突然停住,眼中闪过疑惑:“驸马爷,修建新城耗费巨大,恐怕得不偿失啊“

户部尚书郭资脸色骤变,急忙出列:“陛下!如今国库虽充盈,但各处用度皆有定数,冒然兴建新城,恐难以为继!“

说完,郭资连忙一脸歉意的看着欧阳伦,仿佛是在说:老大你也没跟我说这一出啊!现在户部压力本来就大,您就别折腾小弟了吧!

王铁锤站在角落,额头渗出细密汗珠,心中暗惊:“驸马爷这是要做什么?这提议简直太大胆而且每个站点都要建立新城,那得花费多少钱啊!“

欧阳伦神色从容,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朱标身上。

“陛下。“他声音沉稳如初,“臣这个提议,看似耗费巨大,实则是利在千秋的谋划,对大明朝廷极为有利!“

朱标身体微微前倾,眼中闪过好奇:“哦?妹夫详细说说。“

欧阳伦走到大殿中央悬挂的巨幅地图前,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身上投下斑驳光影。

“诸位请看。“他修长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铁路线路,“每个火车站,都是人流、物流的交汇点。“

兵部尚书若有所思地点头:“确实,就如驿站所在往往形成集镇一般,不过光是这样就要修新城.还是觉得不太合理。“

欧阳伦指尖轻点几个站点:“交通便利之处,商贾自然聚集。货物周转、人员往来,皆需落脚之地。“

“驿站才多大,火车的货物吞吐量可不是小驿站能够比拟的。”

户部尚书郭资突然眼睛一亮:“驸马您是说这些地方会自发形成市集?“

“不止如此。“欧阳伦转身,目光如炬,“若朝廷主动规划,将火车站周边划为新城,统一建设“

工部尚书单安仁突然拍腿:“妙啊!统一规划,可避免杂乱无章!“

欧阳伦微微颔首:“新城建设,首要便是地价升值。“他目光扫过众人,“诸位可知道,北京城最贵的铺面在何处?“

朱标若有所思:“莫非是靠近运河码头的地方?“

“陛下圣明。“欧阳伦拱手,“交通便利之处,寸土寸金。“

殿内众臣开始窃窃私语,不少人眼中已露出恍然之色。

欧阳伦继续道:“修建新城需要砖石木料,带动建材行业;需要工匠劳力,解决百姓就业;商铺开业,增加商税收入“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如珠落玉盘。

户部尚书郭资突然激动地出列:“驸马高见!新城繁荣后,地价税收双收,前期投入很快就能回本!“

工部尚书单安仁捻须的手微微发抖:“不仅如此.新城建设还能带动炼铁、烧砖、木工等数十个行当.“

王铁锤听得入神,不自觉地往前挪了半步,心想:“原来一个火车站能带动这么多产业驸马爷的眼光果然非同凡响“

欧阳伦见众人反应,嘴角微扬:“更重要的是,新城能吸引周边人口聚集。人多则商机多,商机多则税收增。“

朱标眼中精光闪动,突然拍案:“妙!此乃'筑巢引凤'之策!“

欧阳伦含笑补充:“陛下英明。新城建成后,可设市舶司、税课司,规范管理。既方便百姓,又增加朝廷收入。“

兵部尚书茹瑺突然想到什么:“驸马,这些新城是否需要增派驻军?“

欧阳伦从容应答:“初期可设巡检司,待规模扩大再议。新城治安良好,反而能减轻周边驻军压力。“

殿内众臣面面相觑,都被这个宏大的构想震撼了。

朱标猛地站起身,龙袍袖口带起一阵风:“好!就依妹夫所奏!先在京平铁路沿线试点三处新城!“

欧阳伦深深一揖:“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王铁锤激动得双手微颤,心想:“铁路局的重要性又要提升了!这新城建设说不定也要归我们管.“

工部尚书单安仁突然想到关键问题:“驸马,这新城建设由谁主导?工部还是地方官府?“

欧阳伦早有准备:“臣建议设立'铁路新城督办衙门',专司此事。由铁路局统筹,工部、户部及地方官府协同办理。“

户部尚书郭资迫不及待地追问:“驸马,这地价收益如何分配?“

欧阳伦从容答道:“五成归国库,三成归地方,两成用于新城维护。具体细则可由户部拟定。“

朱标满意地捋须微笑:“妹夫考虑周全。此事就由你全权负责,各部务必全力配合!“

欧阳伦拱手领命,眼中闪过一丝深谋远虑的光芒。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小太监慌张入内,跪地禀报:“陛下,韩国公李善长紧急求见!“

朱标眉头一皱:“这个时候?“

朱标沉吟片刻,挥手道:“宣。“

殿门缓缓开启,李善长身着紫色蟒袍,步履稳健地走入殿中。他目光如电,快速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欧阳伦身上,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锐利。

“老臣参见陛下。“李善长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却不失恭敬。

朱标微微抬手:“国公免礼。不知此时入宫,有何要事?“

李善长直起身子,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老臣有本要奏,事关漕运改革大计。“

此言一出,殿内众臣神色各异。

户部尚书郭资与工部尚书单安仁交换了一个疑惑的眼神,王铁锤则紧张地攥紧了衣袖,对于李善长和驸马爷不和的事情他也知晓不少,韩国公李善长这个时候提出漕运改革计划多半是针对铁路而来。

他如今身为铁路局临时总办,有任何变化,必然是最先波及到他。

王铁锤悄悄看了欧阳伦一眼,发现后者极为淡定,他的心里也是安定了不少,他是驸马爷欧阳伦的人,只要有驸马爷在,这种事情还用不着操心。

欧阳伦神色如常,对于李善长的到来仿佛没啥感觉。

朱标接过太监呈上的奏折,展开细看。

随着目光下移,他的眉头渐渐皱起:“国公此议.是要将漕运改为官督商办?“

李善长拱手道:“正是。如今漕运积弊已久,官办效率低下,损耗巨大。若改为招募商贾承办,朝廷只需派员监督,既可省去大半开支,又能确保漕粮按时送达。“

欧阳伦忽然轻笑一声:“国公此议倒是新颖。只是.漕运乃国之命脉,交由商贾,恐有不妥。“

李善长转头看向欧阳伦,目光如刀:“驸马此言差矣。老臣听闻驸马在北方推行商办煤矿,成效显著。何以漕运就不能效仿?“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

众臣屏息凝神,都感受到两位重臣之间的剑拔弩张。

欧阳伦不急不缓地整了整衣袖:“煤矿与漕运岂可同日而语?漕运关系京师粮饷,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

李善长冷笑一声:“驸马莫非是担心新政影响铁路营生?老臣听闻,驸马规划的铁路也要承运漕粮“

朱标见二人争执,抬手制止:“二位爱卿且慢。此事关系重大,容朕细细思量。“

欧阳伦忽然话锋一转:“陛下,臣倒有一策,或可兼顾国公之议与漕运安全。“

朱标眼前一亮:“妹夫请讲。“

欧阳伦走向大殿中央的沙盘:“臣提议,漕运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保留现有漕运体系;第二步,在铁路沿线试行商办漕运;第三步,待时机成熟,再全面推行。“

李善长脸色微变:“驸马这是要拖延时间?“

欧阳伦不慌不忙:“国公误会了。臣方才正与陛下商议铁路新城之事。若将漕运改革与新城建设结合,岂不一举两得?“

他指向沙盘上的几个节点:“比如在这几处新建漕运码头,既可为新城提供货物集散之地,又能检验商办漕运成效。“

工部尚书单安仁恍然大悟:“妙啊!如此一来,漕运与铁路可相辅相成!“

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但很快恢复如常:“驸马高见。只是.老臣担心如此一来,耗费更大。“

欧阳伦微微一笑:“国公多虑了。商办漕运节省的开支,正好用于新城建设。长远来看,朝廷反而能增加收入。“

朱标拍案叫好:“就依妹夫所言!漕运改革与新城建设同步进行。国公,此事就由你与驸马共同督办。“

李善长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老臣遵旨。“

欧阳伦深深一揖,目光却始终留意着李善长的表情变化。他注意到这位韩国公的右手在袖中微微颤抖,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李善长忽然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老臣还有疑虑未解。驸马这新城之策,看似美好,实则暗藏三大隐患!“

他声音洪亮,在殿内回荡,众臣闻言皆是一惊。

朱标眉头微皱:“国公请讲。“

李善长伸出枯瘦的手指,一根根竖起:“其一,前期投入从何而来?看驸马你前期要修建第一批十二座新城,所需银两怕是要掏空国库!“

他第二根手指竖起:“其二,即便建好,何来如此多人购买房屋?若无人居住,岂不成了鬼城?“

第三根手指重重竖起:“其三,修建工期漫长,期间需持续投入。若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大明将元气大伤!“

这三个问题如三把利剑,直指新政要害。

殿内众臣纷纷变色,连朱标也露出凝重神色。

欧阳伦却是不慌不忙,轻轻抚平衣袖上的褶皱:“国公所虑,臣早有对策。“

他转向朱标,拱手道:“陛下,关于银钱之事,臣提议由'大明银柜'提供专项贷款。“

户部尚书郭资眼睛一亮:“对啊!怎么忘了银柜!“

李善长冷笑:“借款终须偿还。若新城收益不及预期,这笔烂账谁来承担?“

欧阳伦从容道:“国公莫急。朝廷可将新城地皮分批拍卖,价高者得。仅此一项,便可收回大半投入。“

工部尚书单安仁捻须点头:“妙!地皮拍卖,既得现银,又能让商贾争相投资。“

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阴鸷:“那老臣第二个问题呢?哪来这么多人买房?“

欧阳伦微微一笑:“国公可知'预售'之法?“

“预售?“朱标好奇道。

“正是。“欧阳伦解释道,“房屋未建,先收定金。百姓只需付三成首付,余款分期支付。如此,既能提前回笼资金,又能让百姓提前锁定心仪房屋。“

兵部尚书茹瑺忍不住插话:“若百姓中途无力支付呢?“

欧阳伦早有准备:“可允许转卖,或由银柜提供按揭贷款。只要房价稳中有升,百姓自会趋之若鹜,贷款业务各大银柜早已开展,贷款买房在百姓当中也有很多。“

“看来韩国公对这事并不了解,对国情也不了解啊!”

殿内众臣听得目瞪口呆。这种超前的金融理念,对他们而言简直闻所未闻。

李善长脸色阴沉:“驸马这是在玩火!若房价下跌,百姓闹事,谁来收场?“

欧阳伦不疾不徐:“所以臣建议,首批只建三座示范新城。待模式成熟,再逐步推广。“

他转向朱标:“陛下,臣还有一策可解国公第三忧——工期问题。“

朱标兴致盎然:“妹夫快讲!“

欧阳伦指向沙盘:“可将新城划分区块,交由不同商号承建。朝廷只需制定标准,验收质量。商贾为利争先,工期自然缩短。“

李善长突然厉声道:“荒唐!将朝廷工程交由商贾,成何体统!“

欧阳伦目光一冷:“国公莫非忘了自己方才的漕运商办之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