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七百七十三章 各方谋划,铁路?漕运?(求订阅!!)

朱标凝视着阶下的王铁锤,心中快速权衡。

匠人出身,无背景,有实务经验,还懂西洋器物——这简直是为铁路局量身定制的人选。

更妙的是,欧阳伦始终以“推荐者“自居,而非直接掌权,既避了嫌,又能幕后掌控。

“依朕看,“朱标缓缓开口,“王铁锤暂署铁路局总办,试用期三个月。“

他看向李善长,“韩国公若觉得此人不胜任,三个月后可再荐贤能。“

这“试用期“三字如同一记软钉子,让李善长想吐血却无处发力。

黄子澄更是面色灰败,深知自己好不容易挣来的“署理文案“机会,在王铁锤面前已沦为笑柄。

退朝时,欧阳伦故意落后几步,待人群散尽,才从袖中掏出一本小册子塞进王铁锤手里:“里面是蒸汽火车的维护要点,切记每月初七、廿三亲自检查锅炉。“王铁锤双手颤抖着接过,低声道:“驸马放心,小人这条命当年是您从锦衣卫诏狱救的,定当以死相报。“

朱标在龙椅上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忽然想起昨夜欧阳伦说的“太上皇亦会忌惮“,此刻方知其中深意——若将铁路局交给淮西党,皇权会被蚕食;若交给驸马,又会遭父皇猜忌。唯有推一个“匠人“出来,方能在皇权、相权、革新派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卯时末刻,朱标在文华殿批阅奏本,忽然接到小太监密报:“陛下,韩国公府今早来了三个漕运商贾,抬进去的箱子足有三尺高。“他放下朱砂笔,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李善长果然不死心,想借商贾之力扳回一局。

“传旨,“朱标淡淡道,“着铁路局总办王铁锤,三日内拟出'官货民货公平调度细则',呈太上皇御览。“他特意加重“太上皇“三字,眼中闪过锐利的光——父皇最恨贪腐,若李善长敢在官货里夹带私货,正好借这个机会敲打淮西党。

窗外,春阳正暖。

朱标望着案头欧阳伦抄录的《管理条例》,忽然想起昨夜宗人府的雨。那时他被玉枕砸得眼冒金星,却觉得比此刻轻松得多。当皇帝的难处,便在于永远要在制衡与权衡中行走,连启用一个匠人,都要算尽人心。

“陛下,驸马爷求见。“小太监的通报打断了他的思绪。

朱标轻笑一声:“请他进来。对了,把朕新得的碧螺春泡上——妹夫昨夜怕是又没睡好。“

殿外传来脚步声,欧阳伦的声音带着几分调侃:“陛下今日这招'匠人治国',怕是要让满朝文武睡不着了。“

“睡不着的该是李善长。“朱标示意他坐下,“不过你推荐的这个王铁锤真能镇得住场子?“

欧阳伦饮了口茶,目光落在窗外的苍松上:“镇不住也无妨。三个月后,铁路试运行一成,民心所向便知。到那时便是神仙也扳不动这局了。“

“小心李善长狗急跳墙。“朱标低声道,“最近锦衣卫收到密报,淮西党在暗中联络了不少人.“

欧阳伦的手顿在茶杯上,目光骤然冷下来:“若他们敢拿国家社稷安危做交易.臣定当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朱标放下茶盏,眼中带着几分期待:“妹夫,今日朝堂上朕的表现如何?“

欧阳伦慢条斯理地品了口茶,淡淡道:“一般。“

朱标顿时语塞,握着茶杯的手僵在半空。他堂堂天子,竟被评价为“一般“?

“朕朕觉得还算不错啊。“朱标有些不甘心,“那招'试用期'不是把李善长堵得哑口无言?“

欧阳伦抬眸看他,眼中带着几分无奈:“陛下可知道,李善长退朝后立刻召见了漕运商人?这说明您的'试用期'之计,他根本没放在眼里。“

朱标脸色微变,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

“再者,“欧阳伦继续道,“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让王铁锤三日内拟出细则,还特意强调要呈太上皇御览——这等于告诉所有人,您对李善长不放心。“

朱标皱眉:“这有何不妥?“

“打草惊蛇。“欧阳伦摇头,“若臣是陛下,会先让李善长得意几日,待他放松警惕露出马脚,再一举拿下。“

朱标哑然,心中却不得不承认欧阳伦说得有理。他有些郁闷地灌了口茶,茶水烫得他直皱眉。

“那依你看,朕现在该如何补救?“朱标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情愿的请教。

欧阳伦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倒也不难。陛下明日可召李善长单独议事,夸他一番,再暗示有意让他举荐的人接管漕运。“

朱标眼睛一亮:“引蛇出洞?“

“正是。“欧阳伦点头,“李善长若真与漕运商人有勾结,必会迫不及待推自己人上位。到那时“

“到那时朕再突然彻查漕运账目!“朱标兴奋地接话,随即又有些泄气,“这些手段,朕怎么就没想到呢?“

欧阳伦轻笑:“陛下日理万机,难免有疏漏。臣不过是旁观者清。“

朱标盯着欧阳伦看了半晌,忽然叹道:“有时候朕真怀疑,到底你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

“陛下慎言。“欧阳伦神色一肃,“这种话若传到太上皇耳中“

朱标摆摆手:“朕就是随口一说。“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低声道:“其实朕知道,若非你志不在此,这龙椅“

“陛下!“欧阳伦猛地起身,茶盏碰翻在案几上,“义正言辞”道:“臣此生所求,不过是辅佐明君,开创盛世。此话万万不可再提!“

“陛下若是再这样说,那臣可就只有辞官了!”

朱标见他反应如此激烈,先是一愣,随即失笑:“好好好,是朕失言了。“

他亲自给欧阳伦换了杯新茶,语气轻松了些:“说起来,妹夫那本《管理条例》朕看了,确实精妙。不如明日你来给朕详细讲讲?“

欧阳伦神色稍缓,重新坐下:“臣遵旨。不过.“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陛下得答应臣一件事。“

“哦?“朱标挑眉,“说来听听。“

“明日早朝,无论李善长说什么,陛下都要装作十分赞同的样子。“

朱标会意,笑着点头:“这个容易。朕倒要看看,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朱标看着欧阳伦重新落座,忽然想起什么,笑道:“对了,妹夫今日来找朕,总不会只是为了点评朕的朝政表现吧?可是有什么要事?“

欧阳伦闻言,神色稍稍收敛,从袖中取出一封密折,双手呈上:“陛下明鉴,臣确实有事禀报。“

朱标接过密折,展开一看,眉头渐渐皱起:“这是.“

欧阳伦低声道:“有人给我传了点消息,说淮西党近来与江南几个大盐商往来密切,李善长的侄子李文泰,上月秘密收受了扬州盐商二十万两白银的'孝敬',而作为回报,淮西党准备在漕运新政上为盐商大开方便之门。“

“陛下,本来这事臣是不想管的,但这事涉及民生,盐这东西可不能让人动手脚!”

朱标眼中寒光一闪:“好大的胆子!“他猛地合上密折,冷笑道:“朕就知道,李善长不会甘心铁路局这块肥肉被王铁锤一个匠人拿走,原来是在打漕运的主意!“

欧阳伦微微点头:“更麻烦的是,这批盐商背后,似乎还有燕王府的影子。“

“燕王?“朱标神色骤然一凝,“四弟也牵扯进来了?“

欧阳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缓缓道:“陛下可还记得,去年燕王曾上奏,请求在北平增设盐引?当时被户部驳回,理由是'盐引已有定额,不可轻动'。“

朱标眯起眼睛:“你是说四弟这是想借淮西党的手,绕过朝廷直接控制江南盐利?“

“臣不敢妄言。“欧阳伦放下茶盏,目光平静,“但盐铁之利,自古便是国之命脉。若有人想借新政之机浑水摸鱼.“

朱标沉默片刻,忽然冷笑一声:“好,很好!朕倒要看看,他们能翻出什么浪来!“他看向欧阳伦,“妹夫可有对策?“

欧阳伦微微一笑:“臣建议,陛下不妨将计就计。“

“哦?“

“淮西党不是想染指漕运吗?那陛下就给他们这个机会。“欧阳伦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明日早朝,陛下可当众宣布,因铁路修建在即,漕运事务繁重,特命李善长举荐能臣协理漕运。待他们的人一上任,臣自有办法让他们原形毕露。“

朱标沉吟片刻,忽然笑了:“你这是要请君入瓮啊。“

欧阳伦淡然道:“臣只是觉得,与其让他们在暗处搞小动作,不如引到明处,一网打尽。“

朱标盯着欧阳伦看了半晌,忽然叹道:“妹夫啊妹夫,朕有时候真庆幸,你不是朕的敌人。“

欧阳伦微微一笑:“臣永远是陛下的臣子。“

朱标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好!那明日早朝,朕就陪他们演这出戏!“

韩国公府,夜雨初歇。

李善长负手立于书房窗前,望着檐角滴落的雨水,面色阴沉如水。

身后,淮西党一众心腹——礼部侍郎黄子澄、户部主事陈宁、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涂节等人,皆屏息静气,不敢贸然出声。

“国公,“黄子澄终于打破沉默,低声道,“今日朝堂上,陛下这一手'试用期',分明是要破坏掉我们在铁路局的布局啊!“

李善长冷笑一声:“一个匠人,也配执掌铁路局?“他转身扫视众人,“诸位以为,陛下为何突然启用王铁锤?“

涂节沉吟道:“下官听闻,这王铁锤是驸马欧阳伦举荐的。恐怕.是驸马在背后操纵。“

“欧阳伦?“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此人表面谦和,实则心机深沉。他推一个匠人出来,既不得罪陛下,又能实际掌控铁路局,好一招以退为进!“

陈宁急道:“国公,铁路乃国之重器,若真让欧阳伦的人把持,日后淮西一脉恐无立足之地啊!“

李善长踱步至案前,手指轻叩桌面:“急什么?铁路局不过是个空架子,真正的命脉在漕运。“他眼中精光一闪,“今日陛下让王铁锤拟'官货民货调度细则',你们可知其中深意?“

众人面面相觑。黄子澄试探道:“国公的意思是陛下要查漕运账目?“

“不错。“李善长冷笑,“陛下这是要借机敲打我们。可惜.“他忽然压低声音,“老夫早已料到这一手。景泰收的那二十万两,已经换成盐引,分散在三十六个商号名下。就算陛下要查,也查不出什么来。“

涂节忧心忡忡:“国公,下官听闻燕王那边“

“慎言!“李善长厉声打断,警惕地看了眼窗外,确认无人后才低声道:“燕王之事,到此为止。记住,我们与燕王府,只是正常的盐引往来。“

黄子澄会意,转移话题道:“国公,下官以为,当务之急是要在漕运上争取主动。铁路局既然暂时拿不下,不如集中力量控制漕运衙门。“

李善长捋须沉吟:“惟庸所言极是。明日早朝,陛下若问起漕运人选.“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停在陈宁身上,“陈主事,你在户部多年,熟悉钱粮调度,就由你出面吧。“

“切记别暴露自身,你可是我在户部最后的眼线了!”

陈宁大喜,连忙躬身:“下官定不负国公所托!“

就在这时,管家匆匆进来,附耳低语几句。

李善长脸色微变,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待书房只剩他一人时,屏风后转出一个身着灰袍的中年文士。

“张先生,“李善长神色凝重,“燕王那边可有新消息?“

灰袍文士——燕王府谋士张文微微一笑:“王爷让在下带话,只要国公能确保今年江南盐课有三成走北平的商路,王爷愿以辽东马市的两成利相赠。“

李善长瞳孔微缩:“两成?燕王好大的手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