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七百六十八章 给朱标和大臣们上一课(求订阅!!)

右都御史袁泰的白须微微颤抖。

这位以刚直著称的老臣心中暗惊:“老夫终日弹劾这个参奏那个,却从未想过为国谋画如此深远之计。”

“欧阳驸马看似闲散,胸中竟有这般韬略“他忽然想起自己书房暗格里的那份礼单,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人当众扇了一记耳光。

站在殿角的户部侍郎偷偷掐了自己一把。

他望着欧阳伦从容不迫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我每日拨算盘到三更,自以为精于算计。可驸马这一笔账,算的是大明百年国运啊!“

他忽然觉得手中的算筹轻如鸿毛。

几位与燕王府交好的武将交换着眼神。

其中一人摸了摸怀中的密信,心中暗道:“燕王殿下雄才大略,可比起驸马这般高瞻远瞩.“他没敢继续想下去,只是悄悄将密信往衣襟深处塞了塞。

文官队列中,年过六旬的礼部尚书吕昶忽然老泪纵横。

他和欧阳伦也算是旧相识了。

过去,他只是觉得欧阳伦这人足够聪明,脑子里面总能想出很多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来,可如今在听到欧阳伦说的这些之后,顿时觉得自己对于欧阳伦的了解怕是不足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元末战乱中的见闻,喃喃自语:“若早有这等谋划,何至于“

话未说完便哽咽难言。身旁的同僚也都红了眼眶。

就连侍立在御阶下的太监们也都呆若木鸡。

太监王忠手中的拂尘不知不觉滑落在地,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死死盯着欧阳伦的侧影,心中翻腾着一个念头:“这才是真正的国士啊“

殿外阳光正好,照在欧阳伦的绯袍玉带上,映出一圈淡淡的光晕。

驸马党的官员们本就视欧阳伦为偶像,此刻更是心中万分崇拜。

一时间,群臣望着这光芒,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煌煌气象。

不知是谁先跪了下去,接着满朝文武齐刷刷跪倒一片。不是迫于皇威,而是发自内心的敬服。

朱元璋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老皇帝眯起眼睛,目光在欧阳伦和朱标之间来回扫视。

他枯瘦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叩击,节奏缓慢而深沉,仿佛在权衡某个重大决定。

朱标却没有注意到父亲的目光。

年轻的皇帝此刻心潮澎湃,他望着殿中跪伏的群臣,又看向傲然挺立的欧阳伦,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有如此栋梁之臣,何愁大明不兴!“

朝会一结束。

一众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朝廷肱骨之臣,包括欧阳伦在内都被皇帝朱标私下叫到了奉天殿。

皇帝朱标身着明黄龙袍,稳稳端坐在龙椅之上,金丝绣就的龙纹在烛光下闪烁着威严的光泽。

朱标目光扫视一圈,最后落在欧阳伦身上,嘴角泛起一抹笑意,语气亲昵道:“妹夫,父皇不在,咱们之间谈论也自在一些!妹夫你赶紧跟大家说说,接下来咱们要如何做,才能实现你所说的国家大战略!”

这话一出,原本还有些交头接耳的大臣们瞬间安静下来,一道道目光仿若探照灯,齐刷刷地聚焦在欧阳伦身上。

那目光中,有好奇,有期待,更有近乎盲目的信任。

即便有些一两道质疑的目光,但也很快被其他的目光所掩盖。

欧阳伦站在殿中,只觉浑身不自在。

他心中暗暗叫苦,面上却极力维持着波澜不惊。

接着舌尖悄然轻抵上颚,无声地叹了口气,暗自腹诽:合着你们现在是一点脑子都不想动,直接吃现成的啊。

有些时候,真相直接甩你们这些人一个白眼,然后潇洒转身离开。

但.看着皇帝朱标真诚的目光,欧阳伦终究还是没有狠心,再说了这“国家大战略”五个字是他提出来的,最终想要实现也是需要皇帝和文武百官齐心协力才行。

罢了,就当时给这些人上一口吧!

旋即,他深吸一口气,抬眸望去,目光澄澈且坚定。

朱标那殷切的话语仍在耳畔不住回荡,满殿大臣炽热的目光仿若实质,沉甸甸地压得他肩头微沉。

欧阳伦下意识挺直脊背,双肩微微后张,试图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

他抬手轻抚下颌,修长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摩挲着,“陛下与诸位大人如此信任,伦自当倾尽所能。”

欧阳伦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仿若洪钟鸣响,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度,瞬间打破了殿内紧绷得近乎窒息的寂静。

他向前迈出一步,袍角随着动作轻轻摆动。

站定后,他双手在身前优雅地抱拳,上身微微前倾,行了个标准的臣子礼。

随后,目光如炬,仿若夜空中最亮的寒星,缓缓扫视众人。

从内阁大学士们满含期待、微微前倾的面庞,到六部尚书们急切得几近失态、瞪圆的眼神,无一遗漏。

“只是,这国家大战略的施行,绝非一人之功,实乃我等君臣共同之重任。”

欧阳伦微微皱眉,眉心处挤出几道浅浅的纹路,语气中带着一丝郑重。

他的目光再度在众人脸上一一掠过。

大臣们的眼神依旧紧紧黏在他身上,炽热而执着,仿佛在齐声呐喊:“驸马爷,我们就等您的高见了。”

欧阳伦心中无奈更甚,但面上仍保持着从容的神色。

“陛下及诸位大人如此信任,我自当知无不言。只是这战略的施行,绝非一人之力可成,还需诸位大人齐心协力。”

户部尚书郭资连忙点头,脸上带着急切之色:“驸马爷放心,只要是对大明有利之事,我等定当全力以赴。就请驸马爷快说说具体的举措吧。”

其他官员也是连连附和。

欧阳伦微微颔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诸位大人,草原广袤无垠,拿下之后,若想真正为我大明所用,经营之法至关重要。首当其冲,便是将草原纳入我大明疆域体系,即便暂由藩地代管,也要确保政令畅通,逐步渗透我大明的治理理念。如此,百年之后,草原方能彻底成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就是国家大战略的核心!”

他目光坚定,神色庄重,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辽阔版图完整统一的未来。

“而让草原发展起来,使百姓安居乐业,更是重中之重。唯有草原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才会真心归附,融入我大明。至于如何发展,修路便是第一步,且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欧阳伦微微抬起手臂,在空中虚点几下,似乎在勾勒道路的走向。

“一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不仅能打通草原与内地的商贸往来,还能让我大明的文化、技术得以传播。比如,我们可以从临近草原的卫所出发,修筑主干道,再以此为脉络,延伸出众多支线,深入草原各个部落。”

欧阳伦边说边比划着道路的布局,“道路修通后,商队便能自由出入,带去内地的茶叶、丝绸、铁器,换来草原的马匹、皮毛、畜牧产品,双方互通有无,繁荣经济。”

户部尚书郭资眼睛一亮,忍不住插话道:“驸马爷高见!如此一来,户部税收也能大幅增加,百姓富足,国库充盈,一举两得啊!”

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低声议论,对这一举措表示赞同。

欧阳伦微微摆手,示意众人安静,接着说:“道路只是基础,配套设施也要跟上。沿途需设立驿站,为往来商队提供休憩、补给之所,同时也可作为传递消息的节点,加强对草原的管控。”

“再者,要鼓励内地百姓前往草原开垦荒地,传授先进的农耕技术,帮助草原百姓发展多元化经济,不再单纯依赖游牧。”

礼部尚书吕昶捋着胡须,缓缓说道:“驸马所言极是。文化交流也不可忽视,可在草原兴办学校,传播我大明的礼仪道德、诗书典籍,让草原百姓从内心深处认同我大明文化,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欧阳伦微笑着看向吕昶,点头赞许:“吕大人所言正合我意。文化认同乃是根基,教育先行,方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心向大明的草原子民。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草原生态的保护,切不可因过度开发而破坏了这片土地的生机。”

几位武将对视一眼,其中一位抱拳说道:“驸马爷,草原局势复杂,修路及各项举措推行时,怕是会遇到阻碍,需我等武将出力之处,尽管吩咐!”

欧阳伦目光坚定地看向他们:“诸位将军责任重大。在修路期间,需派兵沿途护送,确保施工安全。待各项设施建成,也要维持好草原的治安,保障商贸往来与百姓生活的安稳。”

朱标坐在龙椅上,听得津津有味,不住点头:“妹夫这一番谋划,环环相扣,细致入微,这第一步都如此厉害了,那第二步又是如何?”

朱标的这个问题,直接又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欧阳伦身上。

欧阳伦迎着众人炽热的目光,深吸一口气,继续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诸位大人,这第二步,关乎藩地的长远布局。我大明未来藩王众多,且各藩王实力参差不齐。就如秦王、燕王、宁王,如今皆雄踞一方,地处靠近草原的要冲,实力更是位列第一档。”

他微微眯起双眼,仿佛在脑海中勾勒着大明广袤疆土上藩地分布的复杂局势。

“故而,在藩地划分上,切不可简单行事,而应秉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原则,使之相互制衡。如此,方能避免某一藩王势力过度膨胀,威胁朝廷统治。”

欧阳伦边说边伸出双手,手指相互交错,形象地展示着这种制衡关系。

“比如,在划分藩地边界时,可将不同藩王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一处水草丰美的牧场,可让两个甚至多个藩王的属地在此交汇,利益相互牵扯,自然难以轻易生乱。”

欧阳伦目光扫过众人,观察着他们的反应,只见大臣们有的微微点头,陷入沉思;有的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这一新颖且大胆的想法。

“与此同时,朝廷必须在各个藩地建立军事基地。平日里,可对藩王军队进行战术指导、军事训练,提升其整体战力,以备边疆之需;必要之时,这些军事基地也能起到震慑藩王的作用,确保藩地稳定。”

欧阳伦神色严肃,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此举不仅能稳定藩地局势,从长远来看,政治地缘稳定了,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藩地之间商贸往来顺畅,百姓安居乐业,朝廷税收也能稳步增长。”欧阳伦双手背后,昂首而立,自信地阐述着这一战略布局的深远意义。

兵部尚书闻言,眉头紧锁,面露忧色:“驸马爷,在藩地建立军事基地,这固然是良策,但如此一来,朝廷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还需妥善处理与藩王之间的关系,稍有不慎,恐生嫌隙,这其中困难重重啊。”

欧阳伦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理解:“大人所虑极是。不过,此事虽难,但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值得一试。我们可逐步推进,先从实力较强、对朝廷忠诚度较高的藩地入手,树立典范,再逐步推广至其他藩地。同时,在与藩王沟通时,要晓以大义,让他们明白此举于国于家皆有益处。”

吏部尚书也提出疑问:“驸马爷,这藩地划分如此复杂,那官员的选派与管理又该如何安排?”

欧阳伦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说道:“吏部选派官员前往藩地任职时,务必挑选那些清正廉洁、有治理才能且对朝廷忠心耿耿之人。”

“这些官员既要协助藩王治理属地,又要时刻关注藩地动态,确保朝廷政令畅通。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赏罚分明,激励他们为藩地发展尽心尽力。”

“这些咱们已经有成熟的规则,在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朱标坐在龙椅上,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妹夫这一番谋划,深谋远虑,丝丝入扣。有此良策,我大明何愁不稳,何愁不兴!”

满殿大臣们纷纷抱拳,齐声说道:“驸马爷高见,我等愿全力配合,共推此战略施行!”

“陛下,其实我还有第三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