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 第1010章 埃及王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1010章 埃及王

作者:天海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3: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真的?那太好了。”

达尔松话一出口便想起来不对,忙干咳道:“咳,您这是在帮禁卫军提升威望,怎么能说是帮我?”

默罕默德·阿里摩挲着咖啡杯,微笑道:“我听人说,如果奥地利击败了普鲁士人,那他们很快就会强大到能严重威胁法国。

“而最新的战争消息表明,普鲁士人在战场上有些撑不住了。

“这个时候有人对奥地利南部发起袭击的话,将大量牵制奥地利能够投入北线的兵力。”

达尔松一怔,刚要否认,便见默罕默德·阿里又摆手道:

“其实我也不太懂这些。不过梅马克男爵是我最好的朋友,而他又是您的朋友,所以我想要为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代表梅马克男爵向您表示感谢。”达尔松犹豫了一下,又道,“只是,您是否有足够的兵力?我是说,足以影响到维也纳的军队。”

他从默罕默德·阿里的装束判断出,他只是个禁卫军的中层军官,恐怕没多大兵权。

“希腊正在发生暴乱。”默罕默德·阿里道,“而我正是平叛的指挥官。大维齐尔大人将8千军队交给了我。”

达尔松正要说“这远远不够”,就听小军官道:“不过我曾在阿尔巴尼亚生活过很久,这也是派我去希腊平叛的重要因素。”

阿尔巴尼亚就在希腊北部,相距不到100公里。

“我和阿尔巴尼亚的很多部族都有交情,只要能拿出足够的好处,他们的士兵随时可以跟随我出征。”

达尔松大喜,忙问道:“那么,怎样才能‘打动’他们?”

“大概,9千枚苏坦尼金币就能让1千名士兵为我卖命。哦,也就是5万4千法郎。”

达尔松顿时沉默了。

以奥斯曼人的战斗力,至少要5万兵力才能让维也纳感到紧张,阿尔巴尼亚兵恐怕得更多。

也就是说,得拿出230万法郎才行,而塔列朗大人给他的经费只有80万法郎,以及一些政治利益。

他叹了口气,道:“可我恐怕拿不出这么多钱……”

小军官摊手道:“100万法郎而已,您或许可以从梅马克男爵那里周转一点儿。”

“100万?那就是1万8千多名士兵,加上您的部队,也只有2万6千人而已。”

默罕默德·阿里连连摇头:“不,不,没有那么多,一共只有两万人,我还要留下些钱购买后勤物资。”

达尔松跟着摇头:“可这点儿人根本不够撼动布加勒斯特……”

小军官自信道:“足够了。”

“上次穆斯塔法大人带了11万大军,都大败而归。”

默罕默德·阿里的双眼紧盯着他,认真道:“那是因为指挥官不是我。请相信我,两万人,足以搅动瓦拉几亚。

“当然,如果您能提供七八千支燧发枪的话,我就更有把握了。您知道,阿尔巴尼亚人一贫如洗,大多没什么像样的武器。”

达尔松和他对视了几秒,终于点头道:“我会尽量多准备些枪支的。不过这需要一些时间。”

“我三天后就要动身去希腊了,男爵阁下,我们可以在莱什碰头。”

……

巴黎。

杜伊勒里宫广场上搭起了一个木台,上面挂着“煤油提炼设备招标会”的红色横幅。

木台下方,几十名衣着各异的人分成了4个小团体,正各自小声议论着什么。

早上十点整,工业部副部长夏普塔尔伯爵带着十来名官员走了过来。人群立刻安静下来,齐齐转头看向了他。

在杜伊勒里宫二楼的一个房间里,约瑟夫也正透过窗户看着广场上的招标会现场。

夏普塔尔对众人颔首示意,而后来到木台上,先是拿出一份精装的文件,高声宣读起来。

那是半个月前刚通过的《法兰西招投标法》。约瑟夫专门为此次招标会准备的。

实际上,在十多年前,英国的“物资供应部”就已经开始利用招投标模式采购物资了。不过他们的招投标还处于萌芽阶段,整个过程都非常简陋,后面的拨款及验收更是毫无标准可言。

历史上,直到1830年,英国人才开始规范招投标流程,并开始出台相应的法规。

实际上,这种模式是政府利用民间生产力的最佳手段,不仅能让有技术有能力的私人工厂获得大量订单,还能促进工厂间的公平竞争。

最重要的是,可以从制度上避免官商勾结的情况——当然,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彻底堵住的,但至少让官员无法全凭自己的意愿暗箱操作,属于行政管理上的巨大进步。

而约瑟夫则照抄后世的招投标制度,制订出了全欧洲第一份招投标标准。

随后,夏普塔尔的助手又宣读了招标内容、要求、评标标准,以及合同的核心条款等内容。

在一阵整齐的鼓声之后,夏普塔尔宣布投标正式开始。

一共4家工厂,先后将自己的投标文件送到了工作人员手中,而后便直接进入了“标书技术讲解”环节。

通常来说,投标之后需要评审专家组进行初步审核,大致了解了标书的技术规格之后再进行讲解。

但约瑟夫对于从煤焦油中提炼煤油的原理还是有些了解的,所以也就跳过了“读标书”的步骤。

随着前两家工厂的技术人员先后离开技术讲解室,坐在最后排的约瑟夫已是微微皱眉。

对于这种前沿技术,这两家工厂显然全凭瞎蒙,连边儿都不挨。

尤其是第二家,竟然打算用离心分离的方式进行提纯。倒是很符合工业革命初期所有人都“脑洞大开”的习惯。

很快,第三家工厂的技术人员走进了讲解室,开始讲解。

约瑟夫看着标书里的信息,得知台上的中年男子是一位名叫菲利普·勒邦的化学家,这次受工厂高薪聘请,专门为他们研究煤油的工业提炼技术。

“在脱水、脱盐之后,将煤焦油注入蒸馏釜,进行170摄氏度的初步分馏,主要是将酚、萘等成分分离出来,具体技术细节是……”

随着勒邦的不断讲述,约瑟夫的眼睛终于开始亮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