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贼天子 > 第八百九十四章 章武大案!

贼天子 第八百九十四章 章武大案!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3: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李云虽然平日接见大臣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是面带笑容,和和气气的,但他是开国之君,也是创业之主,两个身份迭加在一起,这就让他在朝廷里,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真正的口含天宪。

只要他定下主意的时候,那就说什么是什么,即便朝廷里有人反对,对李皇帝也不太可能造成太大的阻力。

因此,当皇帝陛下在朝堂上宣布自己要东巡的时候,即便少数臣子当场表示了反对,但是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支持了皇帝陛下的决定。

朝会快要结束的时候,御史台一个御史,手捧朝笏出班,对着天子奏陈道:“臣有机要大事,请奏陛下。”

李皇帝看了他一眼,开口说道:“有什么事情,递奏书上来就是了。”

大朝会,向来不是议事的地方,而是宣布要紧事情的场合,此时天子东巡的事情已经宣布了出去,也就没有心思再在这里听什么御史奏报了。

这个只有二十多岁的御史,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叩首道:“陛下,此事牵连甚大,若是臣递奏书上去,恐怕陛下就不一定能看得到了。”

这话一出,朝堂上众人,都微微变了脸色,尤其是几个宰相,都勃然变色。

因为他这句话,就是在明说,朝廷里有人阻塞言路,有人在截留臣工上给皇帝的奏书。

而这些,其实就是在说中书宰相们了,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替皇帝处理过多的文书,然后遴选一些要紧的,递交给皇帝陛下。

刚刚拜相没有多久的许昂,更是直接变了脸色,他低喝道:“曹钰,你胡说什么!”

许昂虽然也进了中书政事堂,算是当了宰相,但是他依旧兼着御史台的差事,甚至主业还是在御史台,并不负责太多中书事务,只有中书碰到要紧事情,或者有一些具体事务的时候,才会让他到政事堂议事。

这御史曹钰,正是他的下属。

李皇帝闻言,先是摸了摸下巴看了一眼许昂,然后再看向这个年轻人,若有所思:“那好,你现在就在这朝会上说。”

他顿了顿,沉声道:“你能说清楚还则罢了,说不清楚,单单是你危言耸听这一项罪过,朕便不能饶你。”

曹钰跪在地上,叩首道:“陛下,臣非是说宰相们截留御史文书,只是此事牵连甚大,臣如果在奏书上报上去,陛下未必能看得见。”

说着,他从袖子里取出一份文书,两只手捧着,沉声道:“陛下,章武七年那一场科考,有人从中舞弊!章武七年的二百多进士,恐怕有两成以上,是靠走关系走门路,或是花了天大的价钱,提前拜了门户,因此中试!”

他抬头看着皇帝陛下,沉声道:“这其中,原礼部郎中顾陵,便脱不开干系!”

李皇帝听了这话,也微微变了脸色。

他开国之后,常科三年一次,没有停过,制科也办了两回,撇开制科不算,常科也有三次了。

分别是章武元年,章武四年,以及去年的章武七年。

李云缓缓扭头,看向已经拜相的陶文渊。

去年,他还是礼部尚书,虽然不是主考官,但也难辞其咎。

陶相公这会儿,已经脸色苍白,他连忙上前,跪在地上,低头道:“陛下,这事臣全不知情,臣请陛下详查。”

皇帝缓缓说道:“朕会详查的。”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年轻御史,问道:“你是哪一年的进士?”

曹钰低头,沉声道:“回陛下,臣是章武四年,陛下钦点的进士。”

“正是因为如此,臣才看不得有人,在科考上胡作非为!”

李皇帝看着他,缓缓说道:“去岁主考,乃是卓光瑞卓相公,你是要状告卓相公科考舞弊?”

“臣不是这个意思。”

曹钰深深低头道:“陛下,卓相公虽然是主考,但毕竟只是兼差,中书以及朝廷还有那么多事情,卓相公未必就能顾全,臣听说,去岁科考那几天,卓相公都不在考场,全权交给了副主考,以及礼部的人负责。”

“陛下。”

曹钰低头道:“礼部的官员臣详细看过,多是武周旧臣,或者是武周时候的大儒名仕。”

“臣怀疑,他们在科考上舞弊,并不是为了钱财!”

曹钰话已经说的相当明白了。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

派系。

如今的李唐,早已经不是当年的越州军了,甚至不再是当年的江东军。

哪怕是军队之中,都是各种派系林立,有什么越州帮,婺州帮之类的。

文官之中,就更是普遍,这其中单按照人数来说,最强大的自然就是武周旧臣那一帮子人了。

因为李云确实很缺人。

尤其是礼部这个衙门里,因为不是很重要,但是又非有不可,因此大多数用的都是武周旧臣。

李皇帝默默看了一眼陶文渊。

陶文渊,是原武周京城,也就是长安城里最大的书院山长,他当初带了许多学生,去江东投奔李云,因此在江东集团地位不小,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礼部尚书。

杜相公默默上前,他看了看寂静无声的朝堂,然后抬头看了看皇帝,深深低头提醒道:“陛下。”

“臣有要紧的事情跟您汇报…”

这是在提醒李云散朝,把这事情先放一放。

李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直接起身站了起来,拂袖而去。

等到他离开之后,杜相公才背着手,来到了曹钰面前,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曹钰连忙低头:“杜相。”

杜谦看了他好一会儿,才问道:“中书什么时候,阻御史台的奏书了?”

曹钰低着头,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杜相,中书讲究的是大局为重,这个事情若是上报到中书,中书难道不会压下去吗?”

杜相眯了眯眼睛:“你怎么知道中书会压你的文书?”

“可以一点点处理的事情。”

杜相公也来了火气,沉声道:“非要放在大朝会上说吗?”

他的确有些恼火。

不管曹钰说的是真是假,但是这个事情一旦在大朝会上被说出来,那么就没有了大事化小的可能性。

一丁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

身为宰相,甚至可以说是丞相,这种情况,杜谦当然不希望看到,他希望一切形势可控,大家有商有量着来。

如今,大朝会上爆出了这个事情,一个弄不好,说不定就会被办成大案。

章武朝第一大案!

曹钰忽然抬起头,梗着脖子看着杜谦,咬牙道:“杜相,下官跟您不一样,下官是新朝的进士,当然要为新朝考量!”

这一句话,让杜谦立刻黑了脸,他怒声道:“难道杜某不是新朝的官员?”

曹钰看着杜谦,欲言又止,低着头不说话了。

杜谦气急而笑:“是了,在你眼里我也是周臣是不是?”

曹钰咬着牙,不说话了。

杜相公闷哼了一声,环视四周。

如今,新朝已经存在了七八年时间,哪怕是洛阳这个朝廷里,“纯血”的新朝官员,也已经不少了。

恍惚间,杜相公心里突然有了一些明悟。

或许,这并不只是一个年轻人的冲动行为,而是新势力对老势力发起的一次冲击,一次试探性的冲击。

他再看向曹钰,目光就已经变得全然不同了。

又是一阵沉默,他来到了陶文渊面前,伸手拉住陶文渊的衣袖,问道:“先生,这件事礼部…”

陶相公这会儿已经站了起来,他抬头看了看杜谦,脸色有些苍白:“杜相,下官…下官没有参与。”

杜谦默然。

陶文渊的意思是,这个事他没有参与,但是却没说没有这个事。

也就是说,去年章武七年的科考,的确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礼部之中的一些人,手脚不干净。

而这个事,陶文渊说不定有所耳闻,只是他…装作不知道。

杜谦又看了看刚拜相的许昂,许相公也连忙近前,对着杜相公拱手行礼,苦笑道:“两位相公,这事我事先全不知情,他也完全没有跟我提过这个事。”

“这些个二十来岁的愣头青,办事情太毛燥,这下可好。”

“好几个衙门被他架住。”

许相公叹气道:“真不知道如何收场了。”

杜谦听了这话,又扭头看了看曹钰,若有所思。

“二位不用着急,这事该怎么办怎么办,天塌不下来。”

杜相公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

“我去见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