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贼天子 > 第八百四十二章 三管齐下

贼天子 第八百四十二章 三管齐下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3: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另一个世界里,行省制度起始于元朝,称作行中书省。

不过元的行省,地方上的各个行中书省俱设丞相,各种权力俱在一人身上,容易引起地方割据,因此到了明朝之后,朱太祖在地方设三司使衙门,以绝除割据之患。

虽然到了中后期,因为各方各面的原因,朝廷开始下派巡抚,统管各省,最后甚至派出了总揽地方一切权柄的总督,但那都是时局所限。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朱太祖弄出来的这个地方三权分立,还是相当好用的,至少可以让某一块区域的州县能够被统一管理,又不用担心地方势力做大。

李云一早,就准备推行这个制度。

至于叫江东道,还是江东省,反倒不是那么要紧了。

当然了,在这这种大政方针上,李云还是相对比较谨慎的,他推行这些大政的时候,往往是在某一块地方试行,先看一看成效如何,再做决定。

毕竟,每一个年代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乃至于人文条件,都全不相同,同样一个政策,可能在另一个时空好用,在这个时空不一定好用。

也可能在这个地方好用,在另外一个地方却又变成了恶政。

因此,李云很是小心谨慎,准备先在他的大本营,也就是江南东道试行三年,等见了成效之后,再推行全国。

杜谦抬头看了看李云,然后低着头,感慨道:“陛下在理政上的风格,与领兵的风格,真是全然不同。”

李云带兵的时候,讲究一个侵掠如火,整体风格非常狂暴,早年的时候,他甚至阵阵亲自冲阵,异常生猛。

但是到了政事上,李云又会变得沉稳许多,一些要紧的事情,他基本上都要先听过当事方的意见建议,然后再慢慢考虑。

比如说新修唐律的事情,为了这一件事,单单是在野的那些,李云就已经见过不少次了。

一些更要紧的大政方针,李某人基本上都是试行三年。

要知道,李皇帝当年打中原的时候,基本上是收到消息之后,当机立断,立刻就带着弟兄们杀往中原来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交织在一起,让杜相公也觉得有些神奇。

李云倒是没有这种感觉,他看着杜谦,笑着说道:“受益兄,我虽然才做了半年皇帝,但是先前在江东,也理过政事。”

“兵贵神速,打仗当然要快要狠,但是理政就截然不同了。”

李某人微微摇头道:“行军打仗,哪怕战败,吃了小亏,至多是千人万人的伤亡。”

他看着杜谦,正色道:“要是恶政。”

“波及的便不是千人万人,而是百万,千万人了。”

他伸手敲了敲桌子,开口说道:“咱们这个试行的法子,将来的后生们,也应当继承下去,凡有大政,应当试行,并派驻官员,以观后效。”

杜谦闻言,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说道:“不过这样一来,效率就会低上很多。”

“有可能要拖累朝廷。”

李云摸了摸下巴,思索了一番之后,开口道:“大政不大政的,也是后人自己界定。”

他微微叹了口气:“罢了,不管是你还是我,都管不了这许多,你我二人。”

“做好章武一朝的事情就是了。”

杜谦微微低头,笑着说道:“臣的规矩章法,可能传不到后世去,但是陛下的却可以,陛下是大唐开创之祖,肇始之基,陛下但凡留下训示,后人莫敢不从。”

“算了。”

李云摇头道:“正因为如此,才要更加谨慎,你我二人功成,只是在这昭定年间功成,放到几十年后,几百年后,咱们的想法就未必适合当时了。”

“留下那么多祖训,只是平白给后人套上枷锁。”

一本皇明祖训,成了朱明皇帝不可逾越的天宪。

李云虽然不会妄自菲薄,但是也不会过多高看自己,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经验,只告诉了他四个字。

实事求是。

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变化,他李某人的智慧,能够管理好自己这一朝,便已经很好了。

将来千秋万岁之后的事情,他管不着,也管不了。

…………

章武元年八月下旬,随着秋风扫过,炎热了好几个月的天气,终于稍稍凉快了一些。

而在这个时候,前往河东道接近半年的苏大将军,也骑着快马,返回了洛阳城。

他是下午进的洛阳,回到了洛阳之后,苏大将军只是回到家里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就立刻进宫求见天子。

苏晟的身份,一路畅通无阻的进到了皇宫里,很快,被带到了甘露殿候见,而李皇帝也没有让他等候多久,他刚到甘露殿没有多久,就被宫人请了进去。

走进甘露殿的时候,他迎面见到了从甘露殿里走出来的卓光瑞,卓光瑞主动拱手行礼:“大将军。”

苏晟抱拳还礼,笑着说道:“卓相客气。”

卓光瑞摆了摆手,苦笑道:“什么相不相的,大将军莫要取笑了,陛下已经在等候大将军,大将军快进去罢。”

苏晟点头道:“得了空,我请卓兄吃酒。”

说罢,两个人错身而过,苏晟大步走进甘露殿。

而卓光瑞则是回头看了一眼苏晟,然后叹了口气,大步走向户部。

作为此时中书三相里,实际上负责协调六部的宰相,卓光瑞显然是最忙碌的。

而此时见到苏晟的他,也知道,先前几个月的准备,很快就要派上用场了,他也需要尽快,去做一些事前最后的准备。

而苏晟,则是大步走进了甘露殿,他刚走进甘露殿,还没有来得及对天子行礼,只见身材高大的皇帝陛下,大步迎了上来,拉着他的衣袖,将他迎进了甘露殿里。

“兄长一路辛苦,一路辛苦。”

苏晟被李云拉着进了甘露殿,二人各自找位置坐下之后,他才笑着说道:“河东军相当配合,臣也就算不上什么辛苦。”

李云亲自给他倒了茶水,然后笑着说道:“河东军配合,主要还是咱们没有直接收编他们的人,要是像孟青在青州那么整编,直接把河东军给整编没了,他们就不定会这么干脆了。”

“不过现在这样也好。”

李云微微眯了眯眼睛,轻声道:“现在这样,无非是把收编河东军的进度,推到了收服关中之后,给他们多留一些时间。”

“顺便,再给他们一些立功的机会。”

苏晟点了点头,开口说道:“陛下,河北道的兵力,我带走了五万多一些,留了一半给孟将军,这些兵力,在河东军经历了一次整编,现在有六万多人,如今已经在赶往潼关的路上了。”

他低声道:“最多半个月,他们就能在潼关之外就位,到时候就可以按照陛下先前的设想,由河东军堵住关中北边的箫关。”

“臣从潼关主攻。”

“剑南道的陈大,从关中南边的武关主攻。”

他抬头看着李云,正色道:“最多下个月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进攻。”

李云看着他,想了想,开口说道:“秋收才开始,军粮估计要下个月,或者再下一个月,才能供给到前线,至于军饷。”

李云缓缓说道:“打完关中之后,一并发放。”

苏晟笑着说道:“陛下不用担心这个,咱们江东军的老兄弟,对陛下都是一腔热血,哪怕不给军粮军饷,也有的是兄弟愿意上战场,替陛下出生入死。”

李某人摇头笑道:“他们的想法是他们的想法,该给的我这里却不能不给。”

说着,李某人看向苏晟,开口说道:“有十门火炮,已经送到潼关了,兄长到了潼关之后,可以试一试炮,至少可以当成攻城的佐助。”

苏晟连忙低头,应了声是,然后问道:“陛下,还是金陵时候那些火炮吗?”

“比先前那个厉害。”

李云笑着说道:“也比先前那个东西轻,这玩意儿可是最新鲜的东西,保准朔方军没有见过,到时候肯定吓他们一跳。”

苏晟眼睛一亮,低声道:“那臣,明天就动身赶往潼关,看一看这火炮,是个什么模样。”

“也不用这么着急,兄长离开洛阳半年了,可以在家,多住上几天。”

二人又聊了几句,李云问道:“关中道,兄长心里预估多久可以取下?”

苏晟苦笑道:“陛下这么问,臣如何敢答?”

“只当是闲聊。”

李云笑着说道:“不作数的。”

“快则一年半载。”

苏晟这才开口回答道。

“慢则两三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