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贼天子 > 第九百四十三章 再临军阵

贼天子 第九百四十三章 再临军阵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3: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来,李云是想擢升卓重,为吏部郎中的。

这样,卓重就可以很好的替他去,做成一些事情。

但是吴郡卓氏先是被他按进了泥尘里,卓光瑞又被削爵罢相,这个时候再这样用卓重,就显得有些不太地道,因此李云就放弃了这个用法。

至于吏部吏部司郎中的人选,并不是特别着急,因为朝廷先要抽丝剥茧,抽丝剥茧的过程,则主要是御史台去提出来,然后三法司经办。

三法司里,御史台是许昂主观,大理寺是徐坤,唯一麻烦的是刑部,刑部尚书费宣,也是个相对的顽固派。

好在刑部虽然负责天下刑名,但是官员的事情,多是大理寺负责,刑部最多就是派个人参与一下,因此费尚书并不会成为太大的阻碍。

这样,晋卓重做工部侍郎,也就合情合理了,至少能稍安卓光瑞的心,不能让这个老臣完全熄了心思。

李云将来,大概率真的还要再用他。

安排好了卓重的事情之后,李皇帝拿着自己定下来的官员名单,亲自去了一趟中书,又跟中书几位宰相一起,把补缺的名单确认了下来。

这一次补缺,就有六七成是通过“新学”科考,进入朝廷的官员了。

虽然他们在政治上还很年轻,用他们稍显大胆,但是这个时候,李皇帝手里,也没有什么可用之人了。

安排好了这些人的事情之后,已经是中午时分,李云干脆让人,把午膳传到了中书,他与几位宰相一起,吃了顿工作餐。

一顿饭吃完之后,宰相陶文渊犹豫了一下,对着李云低头道:“陛下,臣…臣年老体衰,已经不堪重用了。”

“臣请辞官归养,请陛下俯准。”

李云抬头看了看他,便低头继续看文书,淡淡的回了一句:“不准。”

陶文渊一怔,随即又要继续进言。

“陛下。”

李皇帝认真抬头,看了看他。

“陶先生,朕这些年脾气的确收敛了。”

“也想跟大家好声好气的说话,把事情办好了。”

说到这里,李皇帝冷下了脸:“但其实,我不是什么好脾气。”

这一句话,吓得陶文渊跪在地上,低头叩首,战战兢兢:“臣…臣死罪。”

中书里,另外三位宰相,也都被突然发火的皇帝陛下,吓得跪倒在地。

在朝廷里当官,可不是在公司里打工,想不干就不干了。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你告老还乡,皇帝心情好,或者是真的觉得你年纪大了,说不定就放你回去了。

但皇帝想要用你,你就跑不掉,死也要死在任上。

甚至回家守孝,都可以被“夺情起复”。

陶文渊这个人,就属于比较典型的“旧派”官员,他曾经一度是旧周长安城的文坛领袖之一,是长安城最大书院的山长。

他是以“旧学”入仕的。

如今这个节骨眼上,因为先前舞弊案,皇帝重办了一批人,又增补上来一批人,新旧学交替之势,已经相当明显。

这个时候,刚受罚的陶文渊就上书辞官,多少有点“闹脾气”的嫌疑,而且,他这么做,也是在向天下旧学之人示好,表现自己的态度。

意思是,看,我陶某人宁愿不做这个宰相,也不跟他们为伍。

这种态度,李云当然是不会愿意的,更不会这么轻易的,就把他给放走。

要不然,岂不是显得他李皇帝蠢笨,什么都看不出来?

而且把他留在朝廷里,继续做宰相,也能表现出新朝海纳百川的态度。

陶文渊跪在地上,战战兢兢。

李皇帝瞥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朕看陶先生身体好的很,好好在朝廷里做官,不要有什么别的心思。”

“这样,你我才能够善始善终。”

这个时候,陶文渊无法离开朝廷,如果他还想要反抗李云,那么就只剩一条路了。

那就是死在任上。

不管怎么死,只要死在任上,李皇帝这里,就会很难堪。

而李云这句话,也在有意无意的警告他,不要动歪心思。

他要是真的莫名其妙死在了宰相任上,李皇帝一定会雷霆大怒,到时候获罪的,就会是整个陶家了。

说完这句话,李云背着手,大踏步离开中书。

杜相公追了出去,跟在李云身后说了几句话,然后便退回了中书,等到他回到中书里,姚相公正在跟陶文渊说话。

而许昂许相公,已经准备离开,离开之前,他对着杜谦拱手道:“杜相,下官去御史台处理些事情。”

杜谦默默点头,跟他拱手作别,然后回到了中书里,看着已经坐下来的陶文渊,叹了口气:“何苦来哉?”

“咱们这位陛下,什么事情都看的明明白白。”

陶文渊坐在椅子上,沉默了许久,苦笑道:“老夫是真的年纪大了。”

“力不从心了。”

他的确是中书宰相里,年纪最大的,今年已经六十好几岁了。

一旁的姚相公看着陶文渊,感慨道:“先生今日不说这句话,还则罢了,今天跟陛下说了这句话。”

“往后,可就要多多保重身体了。”

姚相公看了看杜谦,苦笑道:“活的越久越好。”

杜相公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低头喝茶。

“先生在朝廷里多留几年罢,哪怕什么也不做,多看一看也是好的。”

“看看今日争执的道理。”

杜相公默默说道:“将来…到底孰对孰错。”

…………

营州,唐军大营。

此时,已经是章武九年的年中,早已经开春好几个月。

几个月里,关外的契丹部动作频频,孟青只能派人与兀古部一起,迎战关外的契丹人。

同时,关内的契丹人残部,同样动作不断,好在孟青此时能动用的兵力很多,虽然双线作战,但是兵力充足,不至于左支右绌。

但也仅仅是能维持现状而已,两边都没有什么很好的进展。

就在这个时候,一路骑快马赶往前线的赵尚书,终于抵达营州,在九司的接引之下,他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孟青所在的中军大营。

他进中军大帐的时候,孟青正在与军中一些中层将领训话,突然见到赵成走进来,孟青一怔,随即立刻上前,拱手行礼:“将…”

他“将军”两个字还没有说出口,就被赵成一把搀扶住。

赵成抱拳还礼,正色道:“孟帅。”

孟青脸色都变了,苦笑道:“将军这不是骂人吗?”

说着,他看向身后,沉声道:“这位是朝廷的兵部尚书,朝廷的梁国公赵公!”

开国初年,赵成因功受封国公,那个时候因为他出身越州,因此初封越国公。

后来,皇二子李铮成人,李皇帝念旧,想起了当年越州起家的事情,因此封皇二子为越王。

一地不好两封,所以李云就改封赵成为梁国公,一直到今日。

此时,赵成麾下这些将领里,有些还是赵成的旧部,他们认出了赵成之后,立刻上前,跪地抱拳行礼,口称将军。

有些不认得赵成的,则都是低头抱拳,口称“公爷”。

赵成看向这些军中将领,只觉得一阵亲切,他对着众人抱拳还礼,正色道:“诸位客气了。”

“军中无有什么尚书,国公,我既然到了军中。”

“诸位看得起赵某的,依旧称我一声将军就是了!”

众人这才欢天喜地,上前口称将军。

赵成跟几个旧部叙旧了一番之后,才回头看向孟青,缓缓说道:“孟帅,咱们需要单独,商议商议幽燕大事了。”

孟青连忙点头,挥手驱退了这些下属,甚至把大帐里的侍从也撵了出去,很快大帐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孟青让人准备了酒菜,他亲自给赵成倒酒,苦笑道:“我在这幽燕,仗打的属实难看。”

“也是我本事不济。”

他叹了口气道:“如今,将军您来了,我总可以松一口气,将军中事情,托付给将军了。”

赵成喝了口酒,然后抬头看了看孟青,哑然道:“你小子少来。”

“九司消息这么灵通,我不信你不知道我过来是为了什么。”

孟青苦笑道:“知道是知道,但是我的确已经给陛下上书,请求陛下让将军接过这主帅一职了。”

“胡扯。”

赵成摇头道:“我们……我们唐军,哪有临阵换将的先例?”

说着,他想起旧事。苦笑道:“除了我。”

赵尚书摇了摇头,把当年的事情抛在脑后,继续说道。

“这一次,你主外,我主内。”

“关内的契丹人,我来处理,你主要负责关外的契丹部。”

赵成看着孟青,问道。

“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