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贼天子 > 第九百三十七章 道理之争

贼天子 第九百三十七章 道理之争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3: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夜深时分。

一身酒气的杜尚书,醉眼朦胧的下了轿子,回到了自家家门口,他还没有进家门,就有家里的下人,上前搀扶,杜尚书摇摇晃晃的进了家里,刚到前院,他的长子杜旻,便一路小跑,上前搀扶住了他。

“爹。”

已经三十岁的杜旻喊了一声父亲的名字,杜尚书此时已经六七分醉意,吐出一口酒气之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皱了皱眉头:“干什么?”

杜旻挥了挥手,示意下人退下,然后他扶着父亲,朝着后院走去:“十一叔来了,就在您的书房里等着。”

“十一…”

听到这两个字,杜尚书摇了摇头,总算是清醒了一些,他深呼吸了好几口气,才稍稍舒缓过来,问道:“受益来做什么?”

“不知道,傍晚时分就来了,家里人去户部找您没有找到,十一叔也不肯走,一直等到了现在。”

杜尚书听了这话,似乎想到了什么,身上的酒气都散了几分,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挣开了儿子的搀扶,默默说道:“我,我自去见他。”

“不必跟着我。”

杜尚书摇摇晃晃,一路来到了自己的书房门口,此时书房里只有一些微弱的光芒,杜和站在门口,深呼吸了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进了书房,只看到一根蜡烛亮着光,蜡烛后面,杜相公正襟危坐,正在闭目养神。

杜尚书步履不稳,但还是拿着桌子上唯一一根亮起的蜡烛,把书房里其余蜡烛统统点亮,点完最后一根蜡烛之后,杜尚书再回头看去,只见在主位上坐着的杜谦,已经睁开了眼睛。

此时,这位中书宰相正在静静的看着他,声音平静。

“这么晚了,三哥到哪里去了?”

杜和自己坐在了杜相公对面,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在朝为官,难免交际应酬。”

杜相公叹了口气道:“这个时候了,三哥还是不肯跟我说实话。”

“几个月前,卓相从陛下身边回朝,自禁在家中的时候,我便来找过三哥,那个时候三哥跟我说,科考案跟你绝没有关系。”

“你我多年兄弟,我没有细问。”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咱们是亲兄弟,若你有什么错处,我也难逃罪责,但是不管什么过错,我也愿意替三哥担下来。”

“到现在,科考案已经告一段落,用不几天,该杀头的就会杀头,该流放的也会流放。”

说到这里,杜相公长叹了一口气:“先前我没有追问,是担心三哥疑我推脱责任,如今该承担的责任小弟已经承担了,该耗去的香火情分,也已经耗去了。”

“三哥总该跟我说实话了罢?”

杜和沉默了许久,才抬头看着杜谦,声音有些沙哑:“这事…牵扯到我了么?”

杜相公看着他,面色平静:“三兄可以怀疑三法司,但是不应该怀疑九司,三兄觉得,九司查得到查不到你?”

“若这事真的落刀下来。”

杜相公默默说道。

“卓相公尚且差点挨了一刀,三兄你有丹书铁券否?”

“我没有。”

杜和长长的吐出一口酒气,然后才抬头看着杜谦,苦笑了一声:“我说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原来是十一你的面子太大。”

他站起了身子,走到了房间门口,关上了房门,然后回到杜谦对面落座,又吐出一口酒气。

杜相公静静的看着他,开口叹道:“如今,事情咱们兄弟已经一起担下来了,三兄该跟我说实话了罢?”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杜和坐在杜谦对面,揉了揉脑袋,好容易清醒了一些,他才看向杜谦,苦笑道:“还能是怎么一回事,自然是旧人寻上门了。”

“而且…”

杜尚书默默说道:“而且,我觉得他们有理。”

“旧人?”

杜谦怔了怔,随即明白了过来,开口道:“关中世族?”

“嗯。”

杜尚书默默点头:“关中世族。”

杜谦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瞧出朝廷行将就木,因此与武周朝廷,一直不是特别亲密。

二十多岁,他便外放了越州刺史,开始跟李皇帝一起厮混了,因此他虽然是出身关中世族,但是与关中世族,乃至于与京兆杜氏,牵连都不算太深。

但是杜和不一样。

二人虽然是亲兄弟,但是杜和要年长杜谦十岁有余,他少年时候,关中世族还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情景。

至少明面上如是。

因此,杜和对于关中世族是有感情的,更重要的是,他比杜谦更加传统,也更加认同旧的那一套。

十几年前,杜和被杜谦拉着入仕江东,这些年也的确兢兢业业,颇有功劳。

但是这一切,在皇帝开国之后,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开国之后,李皇帝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更新税法,以新税法更替旧税法,在新朝强大的武力之下,在足足十几个地方世族覆灭,几千人牵连其中之后,新税法推行的很顺利。

而杜和,虽然是这套税法的执行者,但他内心深处,其实并不认可这一套税法。

也不太认同新学,更不认同朝廷里的一些新制度。

杜相公沉默了片刻。

“三兄觉得,他们哪些地方有理?”

“受益。”

借着酒劲,杜尚书起身,走到杜谦面前,沉声道:“你如今身居高位,乃是新朝开国第一功臣,在你这个位置上,你自然不会觉得朝廷有什么问题,但是如你不在这个位置上呢?”

“朝廷重农,这本没有错,但是陛下建农事院,甚至可以以农学入仕,这就是天大的问题。”

“偏偏,农事院那些人,还一味逢迎天子,这几年每年都在说,他们种的稻米,每年增产三成,吹嘘说这是什么新稻种。”

“十一,咱们幼时读书就清楚,天地俱有常数。”

“民间老农,尚且知道爱惜地力!他们种两年,尚且知道歇息一年!”

杜尚书袖子底下的拳头已经攥紧,他咬牙道:“难道那个狗屁农事院里的人就不知道?”

“还有朝廷的科考。”

“只重实务,不重道德!”

杜尚书怒声道:“不重道德,不重圣贤文章,便无有伦理纲常,便无有君臣父子!”

“三纲五常不存,今日你造反,他日别人也可以造反!”

“而且事功之学,一味重利!”

杜尚书看着杜谦,问道。

“受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什么?”

小人喻于利。

杜相公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的看着自己的兄长,问道:“三兄,若是道德文章有用,旧周末年,因何天下烽烟四起?”

“因何改朝换代了?”

杜和被问得噎住了,他这会儿还带着醉意,于是一咬牙,开口道:“因为有人不读书!”

这话,明显是在说当今皇帝不读书,因此重利不重义。

这话一出,连杜谦也神色大变,他站了起来,咬牙道:“你不要命了是不是!”

杜和话说出口,也有些后怕,他酒也醒了几分,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低头不说话了。

杜谦站在他面前,低声道:“且不说今上读不读书,萧宪读不读书?周绪读不读书,韦全忠一家,读不读书?”

杜和依旧不服气:“他们即便读书,也不是正经,若是真的读通了圣贤道理,便不会起兵作乱。”

“文官便少有作乱的!”

杜相公都被气笑了:“文官无从掌兵,如何作乱?”

杜和低着头,不说话了。

杜相公深呼吸了一口气,声音低沉了下来:“你我亲兄弟,三兄你跟我明说,关中世族之中,谁是主事之人?”

杜和瞪大了眼睛:“我岂是那般小人!”

杜谦起身,认认真真的看着自家的兄长,许久之后,才摇头叹了口气:“也不知你是还没有醒酒,还是你真的是这般想。”

“明天你醒酒了,我再来寻你。”

说到这里,杜相公站了起来,走到了门口之后,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三哥,默默说道:“三哥,你若现在说出主事之人,往后再熄了那些顽固愚笨的念头,我可保你依旧在朝任事。”

“如若不然,你过了这一阵子,上书辞官罢。”

杜相公沉默了片刻,才继续说道:“如此,我也可以保你全身而退。”

“如你还不听劝。”

杜相公看着一脸木然的兄长,长叹了一口气:“那你我兄弟,以后就各自一家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