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贼天子 > 第九百三十五章 明察秋毫

贼天子 第九百三十五章 明察秋毫

作者:漫客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3:1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极殿后殿,皇帝陛下坐在软榻上,已经卸下了朝冠,繁琐的朝服,都已经脱了下来,被宫人收容起来。

一位枢密使,一位兵部尚书,都坐在他面前,各自翻看着九司刚刚送回来的辽东情报。

等到两个人都交换着看了一遍,赵成欲言又止,但还是看了看苏晟。

如果说十几年前,两个人在江东军中的地位,还可以用旗鼓相当来形容的话,如今军方的地位已经尘埃落定,苏晟是毫无疑问的新朝军方一哥。

这个时候,赵成就不会再出头了。

苏大将军也明白了赵成的意思,他抬头看了看李云,认真思考了一番,开口说道:“陛下,臣与契丹人,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交道。”

“当时臣在河北道,应对范阳军已经游刃有余,但是面对契丹人,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这些契丹人,骑射功夫精绝,又可以轻骑奔袭袭扰,本就很难对付。”

“孟将军,能够打成现在这样,已经相当难得了。”

李皇帝拍了拍软榻的扶手,沉声道:“现在的问题,不是他打的怎么样,我也没有说,他犯了什么大错,问题是,如何处理榆关。”

他看向苏赵二人,皱眉道:“旧榆关,已经不堪再用,如果想要在那里修建出一座关隘,算上征辟民夫,少说也需要两三年时间,但此时,关内关外俱有契丹人,且不说契丹人会不会给我们时间来修建新榆关。”

“哪怕不修建,孟青的主力就只能呆呆的杵在那里,随时有可能腹背受击。”

说着,李云看向面前两人,问道:“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

苏晟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赵成深呼吸了一口气,终于开口说道:“陛下,这会儿修榆关,是不可能的,非要等到幽燕战事彻底结束之后,孟将军所部,没有腹背受敌之难后,才有可能开始修建榆关,如果这个时候不想着清理战场,而是指望着一座死物。”

“臣以为,幽燕现有的成果,可能都会付诸东流。”

李皇帝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赵成正色道:“必须要把榆关之内的敌人,彻底清理干净,不管费多大的代价!”

李皇帝眯了眯眼睛:“他们还占着幽州城,此时又抢了着军需回去,要是强行啃下幽州,恐怕要付出巨大的伤亡。”

赵成不假思索,开口道:“那就围城。”

“围他个一年半载,契丹人怎么也出来了!”

苏晟皱眉道:“幽州城里还有百姓,如果死死围住他们,恐怕这些契丹人,会在城里以人为食。”

“况且,关内的契丹人,应该还有两万人左右,如果算上一些散兵,恐怕要两万多人。”

“十则围之,围住他们,也有风险。”

李皇帝的目光,落在了辽东地图上。

苏晟翻着文书,开口说道:“陛下,契丹人的意思是,只要孟将军愿意放开营州关口,让他们在关内的这两万人撤出去,他们愿意放弃关内,回到辽东去。”

李云冷笑道:“关内本也不是他们的,在这里装腔作势。”

皇帝陛下敲了敲桌子,继续说道:“这两万多契丹人,绝对是契丹人之中的精锐,也可以说是他们的主力,吃掉这两万多人,契丹人十年二十年都恢复不了。”

当初打幽州,契丹人也就是几万人。

他们在范阳军手中夺了幽燕,占了幽燕差不多十年时间,军队规模的确是有扩张,但实际上,真正的精锐,主力,还是当初那数万精骑。

这些才是契丹部真正的精华所在,如果放他们回辽东,那就是放虎归山,他们随时可能去而复返。

“已经落入我们袋中的东西。”

李皇帝面色严肃,定下了基调:“绝不能就这么放出去,哪怕在幽燕,磨个十年二十年,哪怕朕亲征幽州,也不能把到嘴里的东西给吐出去!”

皇帝陛下恶狠狠的说道:“朕闭眼之前,不信按不死这些契丹人!”

若两个世界某些相类的时空重合的话,此时的契丹人,应该是正处于崛起的前夕。

准确来说,当他们占下幽燕的时候,就已经是崛起的开始了。

只是因为,南方突然出了个李二,将这个历史进程给强行中止了。

即便如此,契丹人也依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李云在幽燕用兵一年多,到现在,也只是占了上风,占了胜势,没有能把幽燕的契丹人给直接按死。

他们依旧非常顽强。

兵部尚书赵成,思索了许久,然后突然抱拳,咬牙说道:“陛下,臣请出京,领太原军!”

“与孟将军遥相呼应,一起钳制契丹人,把契丹人,消灭在幽燕!”

李云皱了皱眉头,看着他。

赵尚书深呼吸了一口气,也抬头看了看李云,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陛下,近十年了,臣头发都已经白了。”

他指着自己的头发:“臣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一次领兵,弥补当年的错处。”

赵成相比较苏晟,还是年轻的,当初他与李云相遇的时候,只有二十多岁,比李云也就年长个六七岁而已。

?count=5&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

不过即便如此,十几二十年过去,他现在也已经四十五六岁了。

头上,的确有了一丝丝白发,只不过还只是一点点,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而这么多年,他一直在朝廷里任兵部尚书,虽然也是位高权重,但是当年剑南道旧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这是他领兵生涯之中,莫大的污点。

皇帝陛下默默的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苏晟。

枢密使苏晟想了想,对着天子说道:“陛下,幽燕可能的确需要另一个主将,这样可以防止榆关腹背受击。”

“甚至,还可以以榆关做饵,引契丹人来攻。”

李皇帝看着他,问道:“难道骆真公孙赫做不成这事?”

赵成起身,跪在了皇帝面前,低头叩首道:“请陛下成全。”

李皇帝起身,走到他面前,将这位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给扶了起来,叹了口气:“十年了,剑南道的事情,可能也只有你还记得了。”

赵尚书低头道:“陛下,这事臣不敢不记得。”

李云沉默了片刻,开口道:“你去了幽燕,是你配合孟青,还是孟青配合你?”

赵成地位太高,当年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孟青的上司,他去了幽燕,主次就不好分了。

赵成毫不犹豫低头道:“臣在次战场,臣配合孟将军!”

李云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我想一想,我想一想。”

赵成对着天子深深低头。

“臣多谢陛下,多谢陛下了。”

…………

另一边,卓相公府上。

百官之首亲自到访,卓光瑞还是没有办法让他吃闭门羹,在书房接见了这位刚刚晋封的太子太傅。

书房里,卓相公看着杜谦,长叹了一口气:“这会儿,杜相何苦来这一趟?”

“来这一趟,不知道要被多少人看在眼里。”

杜谦微微摇头:“我不怕他们看,做人,总要问心无愧才是。”

他看着卓光瑞,继续说道:“陛下留卓兄在京城,将来卓兄必然有起复的一天。”

卓光瑞摇头道:“我已经不作此想了。”

杜谦低头喝了口茶,看着卓光瑞,问道:“卓兄,今日丹书铁券一事,是你与陛下,提前商量好的罢?”

卓光瑞脸色骤变,微微摇头道:“国法森严,如何能提前商量?”

“我已经准备好一死了,只是犬子自作主张,才有了今日这场闹剧。”

说到这里,卓光瑞叹了口气:“他这一闹,那些手持丹书铁券之人家,将来恐怕又要放纵三分,这都是我们卓家的罪过。”

杜谦闻言笑了笑。

“这东西,有人用来好用,有人用来,可就未必好用了,卓兄不必放在心上,他们要是作孽,陛下不会手软。”

说到这里,他看着卓光瑞,犹豫了一下,还是低声问出来了最关心的问题。

“卓兄,你说陛下,知道杜家有牵连此事吗?”

卓光瑞想了想,摇头道:“我不知道…”

杜相公沉默了一会儿,开口叹了口气:“我觉得陛下是知道的,只是陛下,也装作不知道。”

卓相公看着他,问道:“杜相何以见得?”

“这场科场案的所有案卷,我都看了一遍。”

杜相公看着卓光瑞,默默说道:“所有人的供状,都没有牵扯到我三兄。”

他喃喃道。

“半个字也没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