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顽贼 > 第七百五十六章 至高无上

顽贼 第七百五十六章 至高无上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2: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照刘承宗的意思,他本来是要把碑立在战场上的。

但无奈战场离辽东边墙较近,大家都担心他们走后那石碑保不住。

刘狮子倒是想过,在石碑在装个大的,留点像什么‘碑倒即灭国’之类的狠话。

不过经过考虑,行不通。

刘狮子以己度人,觉得关宁军的大头兵要是知道外边有这么一座碑,推了就能让歹青灭国,肯定元帅军一走就给他砸个稀巴烂。

最后只好决定先回兴安岭,在松漠府的青山上勒石记功。

‘崇祯丙子,洪太僭号。’

‘后金迂北道攻明,薄归化掠宣大。’

‘承宗起关西骁骑,伐辽东焚其京,两军遇于岭东。’

‘风卷尘开,承宗兵披精甲乘健马,炮声如雷矢集如猬,马队驰击透阵,先败蓝标再败白标,无不以一当百。’

‘洪太猝遇袭,法螺音萦阵,驱群虏连营进战鳞次相搏,前者死后者进,积尸相枕于戈壁间,承宗九阵巍然。’

‘自未至酉,交阵数十,虏势难支,洪太吹角音欲走,承宗急发关西兵驰击入阵,所当其锋者无不应刃而倒。’

‘虏众披靡,曳旗弃纛,承宗追击至夜,战场皆空,斩名王以下一万八千级,暴尸三十里,沙地尽赤矣。’

‘承宗还师,遂登兴安岭,封山刊石,上抒萨尔浒之宿愤,下血己巳年之旧耻,示我中国有人,光耀英灵,张扬国威。’

……

钱士升写完碑文,对张献忠嫌弃坏了。

因为这碑文严格来说,是他跟张献忠一块写的。

起先写了一篇,那个是铭文,钱士升格外满意,足可名留青史。

可刘承宗非觉得不行,说他用词太生僻。

离谱的是刘承宗后来把竟然给张献忠给叫来了,指着帅府文官之首:“阁老给我写个他能看懂的。”

张献忠虎着脸,一把抄起钱士升的铭文就看。

心说别以为你是大元帅我就不敢揍你,小看我礼衙部堂的文化程度!

然后……大帅看人真准!

张献忠觍着个大脸问钱士升:“钱老爷,这萧条万里,萧条啥意思嘛?”

还拿手比画,认为是把乐器削成条铺了一万里。

刘承宗摊手撇嘴,指着铭文对钱士升道:“再写。”

钱士升对元帅府文盲感到绝望,只得点头称是,不过倒没有鄙视张献忠,还是认真解释道:“萧条,意为张部堂所过之处。”

然后两位部堂就在那研究,折腾了整整一宿都没搞出来。

他俩的文化程度中间差了一千五百个左良玉,钱士升感觉就是在教张献忠识字。

最后逐字逐句,干脆让张献忠写,他来改,终于有了个能让刘承宗点头的封山铭文。

钱士升连署名都老大不情愿,如果说第一稿是名留青史,那这个属于遗臭万年,大明八十名状元的含金量都将被他这篇……这篇玩意给拉低了。

因为最后写出来这个像,不像铭文。

但刘承宗要的就是这个。

如果只是封山刻石,写给老天爷和后世人看,那怎么华丽怎么来。

可他要加以刊印,传入边内,张的不是大明的国威,而是他刘承宗的威。

第一手就要交给边关的大头兵看,如果张献忠都看不懂,那他这篇铭文就算白写了。

实际上刘狮子觉得这个要求不算苛刻。

毕竟他没逼着钱老爷子写一篇左良玉能看懂的。

张部堂自从跟了刘承宗,文化程度突飞猛进,如今千字文都会写了。

左良玉才是元帅府的文化洼地,正经的真文盲,提笔写自己名字都是画出来的。

左将军的文化程度甚至不如他从赫图阿拉带回来的假鞑子高。

他们仗打完,还在战场处理战利,左良玉跟冯瓤就从赫图阿拉绕路回来了,还卷回来李延庚手下六个残缺不全的牛录。

按说应该是一千八百户,但因为造反时内乱死了不少人,跟着李延庚投过来的只有一千一百余户,多半是辽东兵的后代。

李延庚成长于后金时代,文化程度都比左良玉高多了,属于是刘承宗此次东征在人才上,排在杜度之后的第二大收获。

尽管只是三十出头的年纪,但人家是歹青吏部的汉尚书,那边没尚书,叫承政。

虽然左良玉觉得自己跑回来的慢了,没赶上这场能让刘承宗名震天下的大战,但刘承宗觉得他回来刚好。

刚好他还没把所有歹青兵都划给杜度。

刘承宗并没有因为李延庚父亲李永芳第一个投东虏而鄙视,毕竟人已经死了,李永芳该被鄙视是李永芳的事。

李延庚在赫图阿拉一把火,已经足够烧尽自己身上的屈辱。

何况,李延庚还是歹青第一个主动投他的歹青将官,杜度那只是被俘了才投降。

刘承宗干脆把镶黄旗的旗纛也拿来染黑,组了两黑旗,都是两千来人的标营,余下四千余汉蒙俘虏,都安插到别的营补充伤亡去了。

杜度跟李延庚关系挺好,见面俩人一个‘都督!都督!’一个‘英格!英格!’的叫,他乡遇故知,很快就聊一块去了。

刘承宗也没限制他俩交往。

李延庚是自己从歹青叛变,赫图阿拉一把火,用金国方言来说,承宗程度已经不亚于张献忠了。

而杜度则是老汗长孙,放他走都赖着不走。

这俩人忠诚可能不太多,但也都是走投无路之辈。

没什么叛变可能。

但刘狮子万万没想到,可能元帅府前途的证明方式,对杜度来说太过惨烈。

大军移师兴安岭松漠府城当晚,李延庚把杜度和黑旗吓炸了。

营啸,自己打自己。

起因是李延庚从小到大只穿过金军明甲,没穿过明军的暗甲。

那会钱士升的铭文还没写好,正跟张献忠彻夜研究,松漠府的路也窄,大军得驻上几日,黑旗营就负责在松漠府城外掘壕。

那城的城墙已经快夯好了,但还需要很多土方,改变外面的地形,便于火炮射击。

俩人都有本部人马,也有亲信副将打下手,就比较闲。

李延庚闲着,找上刘承宗,请求赐他一块大明的发巾,还有一套元帅府军官的布面铁甲。

这点小要求,刘狮子肯定满足,不光给了铁甲,还把自己的佩刀送出去了,以示对首降之人的亲近。

他自己刀子多得是,出来打仗,两匹战马四口刀四张弓这都是必备的,给了一柄还有三口,何况这次与歹青交战,单是好刀就弄了二十多口。

李延庚开心极了,穿整齐铠甲、戴二手发巾、挎着雁翎刀,当晚就去找杜度叙旧。

虽然俩参将不用防着,但毕竟俘虏得防着,因此两个黑旗在一个驻地,周围是元帅军的营地,方便监视管理。

俩人互相打听老哈河、盛京城外、赫图阿拉三个战场的战事经过,互相追问故交好友有没有死在阵上,又是咋死的。

时哭时笑,彻夜长谈。

兴许是太过疲劳,又担惊受怕。

聊到半夜,杜度出去喊人给油灯添油,端着油灯回帐,突然忘了自己在干啥,撩开帐帘不认识李延庚了。

灯火摇曳,光线往黑暗帐中一打,他只看见一个挎腰刀穿赤甲的元帅军军官,脸面分外陌生,吓得嗷一嗓子就用女直言语喊出了‘敌袭’二字。

这黑旗两营六千人,四千八百精神状态都比他差,更是所有人都比他身体状态更疲惫。

随着杜度这一嗓子,整个营都炸了,睡梦中的黑旗兵梦回厮杀战场,惊醒中捡起手边东西互相搏击。

也就刘承宗没给黑旗营发兵甲,营内只有干活用的三眼铳,否则这俩营等天亮都不知道还能剩下几个人。

即便如此,李延庚也是踹翻杜度,拔刀冲出营的。

这会儿,松漠府城里扎帐睡觉的刘承宗也被黑旗兵鬼哭狼嚎吓醒了,上城墙居高临下一看黑旗营的驻地,就知道是营啸了。

刘承宗虽然没有经历过营啸,但听说过四五次,这个事在他们陕西这些年还挺常见的。

尤其是他打别人的时候,像汤九州最后是在六盘山营啸,任权儿追张应昌至邠州,塘报里也说张应昌在邠州城营啸了。

甚至刘承宗始终认为,魏迁儿那个大营冲向潼关,也是一种清醒的营啸。

群体身体过于疲惫、精神压力过大的时候,头脑就会丧失思考能力,极大的恐惧下容易盲从,从而一个人的怪异行动,会引发全营一起盲目行动。

更何况里面还有些勉强清醒的人借着机会,做自己平时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就是营啸。

刘承宗对这种事,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本能的命刘体纯率羽林营前去控制黑旗。

但命令下到一半,突然反应过来言语不通,转头命吴思虎率北元营前去围住黑旗营驻地,另调孙龙率辽阳营进黑旗营,让黑旗先放下兵器,出营列队。

孙龙和其辽阳营的军兵,通过与黄台吉作战,于元帅军中建立了初步信任,其在战场所获,刘承宗都没有收回,甲胄弓刀,都给他们了。

甚至逃跑的恭顺王孔有德,被捉住后投降,也被刘承宗给了个千总职位,划至孙龙营下。

本来或许还能捉住怀顺王耿仲明。

塘骑营下有个叫郭嘉胤的塘兵报告,突阵时汉军阵上有个带伞盖的大将,看见他过来不跑,还像策骑拼一拼,结果最后慌了,被他一矛戳中腹部,铁甲肯定是透了。

奈何人家有亲兵,两骑扑上去缠斗,等郭嘉胤抽刀把那俩人砍下马,那个大将已经捂着肚子打马跑了。

据俘虏所称,那是怀顺王的军阵,耿仲明也确实被刺中。

事后刘承宗让杜度检查尸首、俘虏,都没找到,耿仲明应该是跑了。

但这对刘狮子来说没啥可惜的,辽阳、边外两场战役,彻底将天佑兵消灭了,尚可喜的天助兵也被俘虏一半。

至于耿仲明这个人,比起天佑兵,反倒是不太重要的。

孔有德还是有一套,带兵进营,大喊自己的名字,很快聚拢了一大批两黑旗兵。

这个时候杜度也清醒过来,李延庚也不害怕了,入营跟着一块稳定局势。

因为缺少兵器又处置得当,混乱营啸没死多少人,但着实打伤了很多人,也坏了刘狮子的心情。

事后叫来李延庚和杜度了解情况,刘承宗并无苛责杜度,只是让他先跟在虎贲营,两黑旗回陕西前暂时由李延庚率领。

等回陕西再抽杜度。

这家伙的精神已经在崩溃边缘了,得在虎贲营这种好环境养一养,这时候再行军法抽他一顿,刘承宗怕把他逼疯了。

这次营啸也让刘承宗看出来,黑旗营兵也明白事,现在都不太把杜度当回事,反倒是对李延庚非常信赖。

在这方面,李延庚比孔有德都强。

孔有德只是虚占个王号,在八旗里并不受尊重,但李延庚不一样,他自幼跟在老汗身边,和很多八旗贵族从小一块长大,是八旗贵族里的汉人。

正是平息这场营啸,让刘承宗意识到,得赶紧把那些首级弄走,他的军队这次战役,给八旗带来的心理阴影太大了,尤其是这些俘虏降兵,很多人都被吓破胆了。

但那些脑袋挺难弄,扔了吧,怪可惜的;但留着也没用。

本来刘承宗是想把脑袋扔在战场上,给明军说一声,让他们自己出来拿。

可后来一想,与其让他们自己出来拿,叫将官得了好处,不如自己派人,跟着刊印的碑文,一块给大头兵送过去。

不光送首级,等钱士升回京,还得把军中七百多颗贵族、军官首级直接送进京师耀武扬威。

直接交到边军手上,即用这些脑袋张扬自己的威势,同时也能给北京周边的边军一点好处,降低将来攻取京师的难度,甚至还能收获一波民心。

京畿之地,可是被打了两次。

不过钱士升一知道他这个打算,就赶紧拦:“大帅,朝廷哪有奖赏上万颗首级的赏钱,何况,这虏头也不是边军打的,这不合规矩啊!”

“钱老爷这笑话说的,大明的世勋武将,用以升官的首级。”

刘承宗面无表情地问道:“难不成就都是他们亲手所获?我管朝廷有钱没钱,朝廷有钱,这赏钱要发给军兵,朝廷没钱,这赏钱便是皇上去找去要,也要发给军兵。”

“这……”

钱士升心中发苦,这刘承宗,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北边一战,虽为叛军头目之身,却在铭文以崇祯年号征战,甚至掷地有声地说出天下只有一个皇帝这样的话。

他甚至都觉得刘承宗称得上是大明的天下第一英雄!

可此时,大英雄收拾了崇德,转头就来整治崇祯了。

刘承宗并不认为自己的意识形态有任何问题。

他是坚定的帝制拥护者,任何人敢称帝,都无法得到他的承认,并被视为对他的挑衅与宣战,一定要打到退位。

哪怕这个皇帝是他封的,他都不舒服。

因为他要争夺皇位,当然要捍卫皇位的至高无上!

“朝廷必须给赏,钱阁老,明白吗?我就是来让朝廷花钱的,必须赏。”

刘承宗很坚定的对钱士升道:“因为皇上不赏,我赏。”

“可,可你也没银子了!”钱士升听到这句,不禁松了口气,甚至笑了一声:“这是一大笔钱,你的银子也都给军兵了。”

刘狮子不禁鼓掌:“阁老说的是,我手里确实没银子了,但我还有三千七百根金条。”

“倘崇祯皇帝赏赐边军,我便是也赏五十两,都争不到这天功,他是天下唯一的皇帝,承宗小家小户,不值一提。”

“可若崇祯皇帝不赏,半月之后军兵愤怒,我只要一颗首级赏银五两,或许都无需动用金条,我的兵都会乐于出五两招个满腔怒火的蓟镇兵。”

刘承宗笑道:“到时候,蓟门开关,蓟镇兵能拥着我,京畿百姓能迎着我,打到北京城下你信不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