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顽贼 > 第七百五十三章 黑旗

顽贼 第七百五十三章 黑旗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2: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元帅府礼衙,大明礼部,都对刘承宗的碑文有异议。

张献忠和钱士升,认为遣词造句有待商榷。

钱士升完全是顺着张献忠的话来说,因为他觉得这事,即使刘承宗不干,那也是张献忠的活儿。

抢了人家青史留名的机会,于心有愧,所以不论张献忠说什么,只要这碑文让他来写,别管写啥,老头都能接受。

张献忠,是单纯觉得刘承宗的碑文太简单,不够威风。

在礼衙尚书看来,这就是一场国号争夺战,正版正义正大光明的岱青汗,击败了盗用歹青固伦的宵小之辈!

至于崇祯丙子,这场仗没他啥事,完全没必要带着崇祯玩。

应该改成‘大青三年,大元帅、岱青契丹汗,破崇德皇帝于此!’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在岱青契丹汗前面加上彻辰成吉思。

但刘承宗思想固执,尽管是最高兴的时候,说话语气都温和三分,仍旧拒绝画蛇添足:“就用崇祯年号,我的姓名和金国称呼来写碑文。”

“此战乃天下人为天下人而战,天下只有一个皇帝,没有崇德的位置。”

“至于尊号更是多余,法王菩萨、总兵总督、拉尊台吉、崇祯崇德、古元真龙、国师大汗,还有遍地的大王,哪个不是手下败将?”

刘承宗看向众人,问道:“纵然冠以憨汗之污名,又有哪个,能比刘承宗三字更为威风?”

张献忠没话说了,刘承宗确实威风啊。

憨汗俩字都能把人吓尿裤子。

钱士升张张嘴没说话,他也没想到,刘承宗居然对憨汗有所耳闻。

其实这是误会,京中大臣私下传信,没人写这个,但他老人家也不敢说实话……一般都叫西北憨儿。

不过,钱士升估计,等此战得胜的消息传至京中,乃至震动天下,将再没人敢用这样的词称呼刘承宗。

杜度被召见了。

他被素巴第俘获之后,刘承宗一直没答理他,只让羽林骑严加看管,直到战役结束,才终于得了召见。

杜度在刘承宗的中军,像钱士升一样,亲眼目睹了崇德皇帝被击败的全过程,还有那三堆头颅。

忽闻召见,害怕极了。

真的,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突然想起已经被遗忘很久的事实。

大明是比他爷爷、叔叔们,更加野蛮的存在。

杜度从小读的是四书五经、看的是三国演义,文化程度不亚于黄台吉。

事实上他从来不认为他们这些虏啊鞑啊的人野蛮,不,他们是没办法。

他们在辽阳剃发,是留发不留头。

而真正的野蛮,是只有文明才能选择的手段。

明军在边外所过之处,谁都没有头。

杜度一度以为,刘承宗是打算把他的脑袋也砍了。

战战兢兢走到中军,发现刘承宗原本坐在交椅上看书,听闻通报,抬头见他过来,神色如常问道:“你是金国老汗的长孙?”

小时候学的汉人言语,杜度都快忘光了,紧张得很,行礼拜倒,点头应是。

刘承宗将掌中阵亡军兵生平名录收起,又问道:“起来吧,不必一直拜着,你为何叫都督?”

杜度一时间不知道刘承宗是什么意思,只好起身,据实答道:“我出生时,祖父官拜都督。”

这是此一时彼一时的事。

他出生的时候,努尔哈赤还是持敕书贸易的夷官,杀宁古塔章京,送尸首五十至辽东核验,被大明蓟辽总督、辽东巡抚、辽东总兵、山东巡抚联名推举,用以制东夷,为藩篱。

拿着赏赐,领着官职,干着贸易,何乐不为啊。

杜度叫都督很正常。

但当努尔哈赤把‘制东夷,为藩篱’这事干得特别好,而大明辽东本身干得又特别不好,起兵反叛就很正常了。

四川干的烂,杨应龙、奢崇明也是因为这个起兵反叛的。

反叛之后,敌我有别,杜度就不能叫都督了。

它得有个别的意思,比如‘承宗’,意为此人从祖宗的根子上就是坏的。

这话要是黄台吉问他,他肯定对答如流:‘是鸠的意思。’

但眼下这个时候,杜度身为阶下囚,就一路上看见的都是什么地狱景象?

首级堆积如山,秃鹫空中盘旋,血液把沙地渗透,风吹到脸上的砂砾没准都是红色的。

那些陕西来的军汉晾着健硕膀子,扯了白甲,往自己的赤甲上钉甲片,用银条互相投掷嬉戏,拿着后金锻造的雁翎刀、制作的大弰弓与大箭,骑他们的辽东马肆意驰骋狂笑。

空中时不时就有金翅大鸟俯冲而下,叼起头颅又飞不起来,耸肩背手在戈壁滩摇摆跳跃躲避军兵。

还有中军那八旗纛仗,崇德皇帝的卤薄仪制。

杜度觉得,自己还是叫都督比较好听。

大帅明鉴,咱虽生于辽东边鄙,可是在娘胎里就倾慕王化啊!

刘狮子其实就是随口一问,他转而问道:“你领的是哪一旗?”

这句,杜度倒是答得挺快:“镶白!”

却不料闻言,刘承宗倒吸一口气:“呀,那你……那你惨了,镶边白营,接战就被冲垮,俘虏都没几个。”

“那个镶白旗是老建州,我的镶白是哈达部,现在是崇德皇帝亲领的镶黄旗。”

其实,刘狮子早前听见杜度说,他领的是镶白,心里就已经在乐了。

后金老汗的长子已死,长孙落在自己手里,本部还被干没了,就算回去也没人马,已经非常好了。

这会一听,合着这杜度是白旗被黄台吉夺走,跟黄台吉还多少有点宿怨在里头。

刘狮子嘴角都快压不住了,拼劲全力,才装出些嫌弃的样子,拧着眉头道:“我当老汗长孙必有大用……那你就是没有人马?”

很扎心。

杜度真没有人马,不仅没人马,连牛录都没有,只有一点战功赏赐的奴仆。

在盛京生活,全靠在岳讬的镶红旗下面管事赚个仨瓜俩枣,逢年过节都盼着黄台吉给亲戚赏赐衣裳珠宝。

爱新家族的贵族们穷奢极欲,但杜度是最穷的那个。

他最怕的事不是上战场,而是亲戚婚丧嫁娶……黄台吉逢年过节赏的珠子缎子,都扣扣索索留着不敢用,等着给亲戚红白喜事上礼。

这会儿刘承宗说的云淡风轻‘那就是没有人马’,听起来就像他没有利用价值,该挨刀了一样。

杜度被扎得都快恼羞成怒压过对刘承宗的恐惧了。

他寻思我就是穷怎么了!啊?

穷就该死吗?

不过没等还没等杜度爆发,刘承宗便叹了口气道:“天聪汗,算起来是你叔叔,为何刻薄于你啊?”

杜度没说话。

刚才他差一点就要跳起来跟刘承宗理论,证明自己跟各旗都有很深的牵扯,非常有用。

但是刘承宗一说这句话,杜度又不傻,他琢磨出刘承宗的目的了。

不是要杀他,而是想策反他。

这反而让他冷静下来,没有回答刘承宗的问题。

沉默,也是回答。

厚此薄彼的原因谁不知道呢?不过是因为,杜度是长孙罢了。

“不回答?”

刘承宗笑了笑,抬手向外一摆,道:“那你在这呆着也没意思,今日我高兴就算了,既不能为我所用,下次再不说话,难保不会杀你,那便回去吧。”

“若你以为在黄台吉手下过得舒服,那便挑上几件甲胄、几匹战马,带几头牛羊干粮,从俘虏里选一百护兵带走,明年战场再见,到时生死在天。”

杜度愣在当场。

脑子一下子就懵了。

说实话,被俘虏后,他没想过为刘承宗效力,哪怕亲眼目睹歹青兵败,也只是害怕罢了。

甚至当意识到刘承宗想策反他,逆反心理上来,还打算在这干脆一死了之。

偏偏,这会刘承宗开出条件,要放他离开,杜度反而迟疑了。

不放他,他要考虑的是在元帅府陌生环境下,未知的生活际遇……人都喜欢熟悉,讨厌未知。

但是若要放他,杜度要考虑的就是回盛京以后的生活了。

继续在岳讬的镶红旗下打工?

经过此次被俘,又被刘承宗放走,回去黄台吉不怀疑他?到时没准连以前那种穷鬼的生活都过不上了。

况且,就算要回去,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回去。

遭逢此败,盛京的权力定要乱上一段,就他长孙的身份,政治环境未必比在刘承宗这更安全。

至少目前看来,刘承宗没有杀他的意思。

这么反着一想,杜度反而没那么坚决的抵触心理了。

穷鬼有穷鬼的好。

被俘的要是阿敏、阿济格、多尔衮那种,有野心的、掌权且能领兵的,刘承宗肯定是不降即杀。

但杜度……说他重要吧,好像重要。

可真要说哪里重要,又挺没用的。

就地杀了,后金国力不会有任何损失,没准还算给黄台吉帮忙处理麻烦呢。

放回去,后金八旗的实力不会增长半分。

鸡肋。

就这一会儿,刘承宗看着杜度的表情,从沉默到松动,最后干脆拜倒道:“禀大汗,我竭力报效国家,是有功无罪之人,但皇上从不信任重用,若大汗怜我才力,予我人马,杜度愿效命疆埸!”

底牌出来了。

“哈哈哈!”

刘承宗大笑,但却坐着没动,挑挑眉毛问道:“想清楚,不回去了?跟我到了陕西,可就没有后悔的余地了,趁着现在我让你走,你要好好思虑啊。”

杜度心说,我这话都说出口了,还好好思虑个什么劲儿?

真回去能怎么样啊,先不说崇德皇帝不会重用他。

就算真重用了,歹青也眼看着没前途了。

以后的局势可以预见,是夏季防御北……不,夏季防御大元帅府,冬季防御大明,全年防御东江镇,一年到头啥事都别想干。

关键防御大明还凑合,东江镇是小偷小摸持续放血,这刘承宗的军队有万历初年辽东明军的架势,是真打不过啊。

这一仗,给杜度脊梁骨都干断了。

自祖父努尔哈赤遗甲效忠大明,攻掠女直诸部,到建立后金反叛大明,乃至如今黄台吉称帝,从未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

他回盛京又能如何呢,在可以预见的政治斗争里,他不是旗主,还没有牛录,根本掺不进去,还有可能因长孙身份被人诟罪,横遭杀身之祸。

再没人比杜度更了解歹青的法律了。

八个字,形同虚设,重而不严。

只要黄台吉想,给人构罪很容易,而且稍有罪责,拿到刑部去议,一议就是论死。

这有历史原因,属于杜度祖父努尔哈赤的遗留问题,黄台吉想改变,但改不了。

老汗攻打女直诸部的时候,既没钱也没粮,甚至没身份,凭各人勇武从骑砍到全战,激发士兵斗志,靠的是一套折银记功的手段。

他这还跟辽东兵不一样,辽东兵能直接拿首级换赏,换官不容易,但只要是真虏首,换赏钱很容易。

但老汗的兵在外面,不敢保证拿一具尸首,辽东那边就真认。

所以只能搞期货白银记功。

为管理军民,犯错重罚,稍有错误便刺耳鼻、割嘴剜眼,大错更是直接杀死。

而为拉拢人心,便在犯错重罚的基础上,创造了折银记功,以银抵罪的方法。

战场上小贵族立功,功劳大些便授予牛录,成为封建主;士兵立功或受伤就会折银。

不是真发到手上银子,当年老汗手里也没那么多银子,只是一种记功单位。

既有箭伤、槌伤、刺伤的区别,也有老汗个人好感的区分,大概一场战斗被伤一处的记功是二到五两。

这个东西能折银抵罪,甚至可以免死。

这也是到黄台吉继位以后,即便对宗室贵族,犯了错刑部就时不时论死的原因,因为谁都知道杀不掉,不往重了写,没办法。

老汗遗留的问题,让打仗越来越多,纸面上的刑罚越来越重,执行却越来越松。

因为随着后金入寇次数增多,现在不光人在功勋簿上有银两记功,兜里也有真金白银来抵罪。

这就更导致了所有惩罚都只能往重了记。

只有包衣奴隶、女子妻妾,在这套法律里说杀就杀,有时候男人犯了错,又杀不掉,就以老婆不劝阻为由,杀了抵罪。

甚至可以说,这套刑罚赏格,塑造了努尔哈赤建立金国的成功。

同样也逼着黄台吉向官僚体制与帝国框架转型,因为老汗把这套用于封建贵族联盟的赏格潜力已经压榨到极致了。

辽东因剃发群起反叛之时,是老汗的危难之际,那时候为赏赐将领,这套折银记功的物价已经被弄崩了。

以前的老兵小贵族,几场仗英勇奋战活下来,身上受创四五处,也就才二十两的抵罪功。

但在那时候,努尔哈赤甚至给人记过两千多两的抵罪功。

到黄台吉时代,老兵们的记功银依然没销完,反而更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把血税收到五十年后呢?

黄台吉解决不了。

别人有抵罪的银两功,非常难杀,死都不怕了,还怎么给他立功。

这也是黄台吉时期,惩罚力度加重、次数增多,而八旗战力除战死之外,素质仍在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

积极性掉下来了。

同功异赏、同罪异罚,这个麻烦到现在都没解决掉,也解决不掉,只能贯穿爱新国始终。

这套体系,本来是为爱新贵族服务的,只要有功,犯罪也不会被杀。

偏偏非常克制杜度。

因为杜度是真没钱啊,随便捏个罪名,几个贵族一块犯,刑部一议,论死。

皇上一免罪,念在贵族劳苦功高,只罚银一千两。

别人都是旗主,缴了银子没事了。

杜度是穷主,没命了。

而在刘承宗这,至少看上去,蒙古人和汉兵,好像都还活得不错。

杜度自忖,他汉话和蒙古话都说的不错,也惯于跟汉军将领、蒙古贵族打交道,要是刘承宗真诚心接纳他,前景没准比在辽东更好。

至少……连小兵都能拿银条扔着玩的地方,应该不会再让他受穷了吧?

“禀大汗,我想清楚了!”

“哈哈哈!好!”

刘承宗鼓掌大笑起身,对身侧侍立的张勇、李栖凤挥手道:“去将那杆镶白旗纛取下,用墨染黑,再去宗人营取蟒缎一根,绑在杜度额头。”

说罢,他对杜度道:“你汉话不错,今愿为我效力,我便授你黑旗营参将一职,兵马待回还陕西补充,甲马器械,与其余诸营,一视同仁。”

“不过眼下,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随礼衙张部堂统计俘虏,检校首级,尽量认清所有人的出身何处、在歹青何职,统统报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