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顽贼 > 第七百三十三章 二次开城

顽贼 第七百三十三章 二次开城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2: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承宗没在攻城阵地。

元帅军的中军大营驻扎在城西矮山一座供奉惧留孙的寺庙里,只有数百羽林郎在周遭警戒。

虎贲营的将校都在开战之初分散小队,在辽阳郊野测绘地形、勘察地利,羽林骑则有不少人跟着张献忠行动。

不过羽林骑倒不是跟着纵火去了,而是同样负责测绘地形、记录庄堡田宅、劫掠所获与收容俘虏押送至围城营地。

刘承宗与中军留下的军官,则在战斗中汇总四面八方送来的各种情报,加以分辨,感知辽东战场的全面环境。

一收到孙龙出城投降的消息,刘承宗就觉得事有蹊跷。

因为据左光先所说,孙龙出城携带的部队比他想象中要少,少得多。

左光先的骑兵收到消息,就飞马前去接应,见到三百多人,里面超过二百人都是家眷仆役,正兵仅八十余人,算上孙龙自己,军官仅有十六人。

孙龙等人的家眷,被划至宗人营的信地安置,左光先仅带孙龙与几名军官至寺中拜谒。

孙龙看着战战兢兢,见着刘承宗立即叩头请罪,满嘴胡话,说什么没把北城门打开,也没把西城门给元帅府打开,只是带了家小部下跑出来。

乱七八糟的请罪,把刘狮子都看惊了。

他寻思这人有病,而且病得不轻。

给你的命令不就是带家小部下跑出来,有什么好请罪的?

刘承宗心想,那李九成手下连战诸镇的骁勇叛军,怎么就叫黄台吉调成这样了?

远方的炮声压住他的思绪,辽阳城比想象中要好打,守军的还击软弱无力,尤其在孙龙带人出城之后,守军在城上的部署就乱了。

听着孙龙颠三倒四的请罪,刘狮子突然意识到问题在哪,他对孙龙问道:“你是不是根本就没看我的回信?”

抬头的孙龙傻了。

啥回信?

“明禀帅爷,小人在城上写了降书,没多久就被王爷调到西城墙了。”

果然。

刘承宗心中了然,不过紧跟着更大的疑惑冒出头来:“那你为啥出城投降?”

“小人剃发降金是迫不得已,听闻帅爷领王师攻入辽东,正是小人得以反正的天赐良机!”

“呵!”

坐在交椅上的刘狮子笑出一声,随后收敛笑容,目光定定地看着孙龙,指了指他道:“你没说实话。”

刘承宗相信,孙龙出降有不愿侍奉崇德皇帝的可能,但这肯定不是决定性因素。

但他也没看见自己的回信,说是为了升官发财,又说不过去。

难不成真是慕名而投?

这话,刘承宗自己都不信啊,他在辽东能有啥名声。

而且……他看向不远处跪拜的十六名军官,这肯定都是孙龙的亲信。

这些人的官职从孙龙的游击将军到管队都有,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年轻。

所有人看着都没到三十。

就这年纪,说是一个百总带了一群伍长都有人信。

显然这也是三顺王一系部队的明显特征,他们本身是孙元化征募的东江兵与辽南难民,叛乱后在短时间、高烈度的叛乱战役中被提拔,少部分人转而投金,再度被提拔。

官位都至少虚高一级。

“小人不敢欺瞒帅爷,有心反正,句句属实。”

孙龙说罢,抬头看了一眼刘承宗的表情,这才小心翼翼地补充道:“伪降之计,是辽阳副将全节提的。”

刘承宗点点头,等着孙龙继续说。

但还没等孙龙没开口,刘承宗突然反应过来这句话的意思,他皱眉问道:“我军若入城,你们在瓮城设了埋伏?”

孙龙不敢再说,只是头如捣蒜。

“行了,起来吧。”

刘承宗直到这会儿,才明白孙龙投降的动机,不禁拧起眉头望向辽阳城头。

孔有德这帮人够狠啊。

就这么点人在城里,还琢磨咬一口大的,把他的军队骗进瓮城杀?

知道了这事,刘狮子对孙龙的投降就没有疑虑了。

毫无疑问,孙龙投降,单纯是怕被报复。

别人提的伪降计,孙龙负责实施,如果几百个元帅军真进了无敌门的瓮城,孔有德的军队枪打炮放,恐怕没几个能活的。

那城破之后别人投降兴许还有条活路,这孙龙被刘承宗记恨,肯定一万个活不成。

刘承宗收回目光,踱步间眼神变得柔和,心中思忖,看来三顺王一系的将官确实不能以等闲视之。

这帮人先反叛再投降,打仗的本事高低不好说,但随机应变的求生能力确实很强。

就比如这个孙龙,连自己的回信都没看过,找着机会就干脆地带家眷出城投降,一点不拖泥带水。

沉吟片刻,刘承宗再看向孙龙与一干降将:“我在回信中就说,孙将军是辽阳首降,本帅自当扫榻相迎,只管携家眷部下小心出城,特设辽阳一营,由将军任职参将,待城破之日,所有辽兵俱划你营内。”

“那虽是守军对我用计,但我未入城,将军却还是出城投我,这便是将军与帅府的缘分。”

“封赏不变,随你出城反正之兵将,俱提拔一级。”

“战后如不满三千之数,准你于民间自募壮勇充为营兵。”

孙龙刚站起来,听了刘承宗对首降的待遇,又跪下去叩头去了:“谢帅爷恩典!”

他这话谢的是真心实意,但并不是因为刘承宗给他参将的官职。

因为对孔耿一系军官而言,他们对官职的需求很低。

甚至某种程度上,官职,是他们许多人在后金国小心谨慎夹着尾巴做人的根本原因。

孔耿的天助兵,拢共六千出头的兵力,但由于早前在登莱叛乱的架子大,投降后金绝大多数将领的官位都不低。

光副总兵就有八个,而像孙龙这样的游击将军,率领军队最多也没超过八百人。

官职不等于权力与财富,后金又没有军饷那回事,军民靠的是掳掠分配与奴隶农庄经济来生活,官职只不过是逢年过节黄台吉会发下点赏赐而已。

这年头天灾**,能存活下来的政权,都是取舍之后靠糊弄和凑合维持。

奴隶农庄经济对八旗贵族十分友善,但汉军不是八旗贵族。

三顺王相对独立,但劫掠也没他们的事,黄台吉经常会拉他们上战场,但很少上阵,一般都是推着炮去轰城堡。

轰了城堡,登城是别人,劫掠的自然也是别人。

因为三顺王在后金国的框架里,就这六千人八个副总兵十几个参将的配置,根本就不能立大功,没有封赏可以给他们了。

真让孙龙发自内心感激的,是刘承宗那句,战后准他兵力补满三千。

一句话,诚意就出来了。

这是真让他当营参将啊!

实际上别说补满三千了,哪怕只是统率两千人,都能让孙龙感恩戴德。

“你好好为本帅做事,比说什么话都有用,先坐,我有事问你。”

刘承宗说罢,看向后面拜倒的军官,也跟他们道:“你们也都起来,帅府疆域广袤人口众多,有的是诸位用武之地。”

“城内守军、各级将领、布防图,需要你们画出来,除此之外……黄台吉在哪?”

一干孔系军官,对这事还有些迟疑,不过孙龙毫不犹豫便率先开口,将他出城时的兵力布防、城内关窍统统说了出来。

甚至说完还对部下心腹找补一句:“帅爷攻取辽阳越易,弟兄们死伤越少,到时候我们这辽阳营兵力便越多。”

接着便大倒苦水,说了一堆孔有德带他们投奔后金以来的委屈。

刘承宗对他们的委屈不感兴趣,不过还真听出些有意思的东西。

孙龙认为劝降孔耿的部队很容易,言语中对尚可喜的部队充满贬低,那意思就是孔耿投金是割据后的无奈之选,而尚可喜是利欲熏心的投机之徒。

东江镇有很强的凝聚能力。

难听点说,就是严重的分离倾向。

但分离倾向不等于降金倾向,恰恰相反,他们对后金非常仇视。

他们在山东都是铁了心造反,李九成一开口就能煽动孔有德八百人叛乱,八百人一传信召集毛文龙旧部兵力就变成一万多,最后甚至最多的时候有九万多的军队。

但对于最后的剃头降金,大部份人是迫于无奈,没得选。

他们又不像尚可喜,是得罪了东江镇,大明的山东只是不让他带兵过去做官,但选择的余地还很大。

他带点家丁去山东做个富家翁总没问题,甚至带几百军队到锦州投祖大寿都行,他跟关宁军又没仇。

只是祖大寿未必愿意要他,二十九岁的副总兵谁愿意要啊?

尚可喜一次违背东江镇集体意志的行为,帮朝廷派来的黄龙掌权,黄龙也投桃报李,委以重任接连提拔,从守备到副总兵只花了三年。

这不是他能不能打的问题。

吴三桂也很能打啊,自幼习武长于骑射,弱冠之年就做选锋跟后金前锋营拼刀子。

人家还有总兵父亲和总兵舅舅,从守备到副总兵都花了五年。

尚可喜是在各种选择里,选择了剃头投降杀父仇人。

刘承宗直到这时,才意识到黄台吉封出三顺王,称号都是夸他自己的。

孔有德对黄台吉恭顺,耿仲明的怀顺王说的是黄台吉对其逃将身份的既往不咎。

尚可喜的智顺王,则是明明有的选,却选择投金的机智。

除此之外,意外之喜就是孙龙真的知道黄台吉的位置。

在刘承宗破边攻入辽东时,孔有德就曾向盛京传信提醒。

孙龙出城投降前,盛京的回信刚经东城水门送入城内,回信的不是黄台吉,而是盛京留守卫齐,说沈世魁的小贼袭击了沈阳东南的一堵墙堡,袭扰很快就会被剿灭,让孔有德不必担心盛京。

依照这个路程,刘承宗估计黄台吉的八旗主力很快就会回到沈阳。

在沈阳附近劫掠的素巴第部漠北骑兵,不会与八旗死战,看见主力就会跑过来,满打满算,留给他进攻辽阳的时间也不多了。

时间很紧。

“孙将军新降,本该稍作歇息,不过军情如火,我将辽阳各地送至前线的民夫交于你手,指挥他们填埋护城河,配合友军攻城。”

孙龙等人自然领命,一行人随即赶赴城北,接收张献忠派人送来的民夫。

其实他们也很清楚,那哪儿是送啊,完全是劫掠后押过来的辽阳百姓。

正因如此,孙龙等人对这命令非但没有抵触,还十分高兴。

辽阳百姓调入他们麾下指挥,总比在元帅军这帮老陕手下要好些。

他们才刚过去,指挥攻城的高应登那边就派了坐营官歪梁子过来,报告道:“大帅,辽阳城上不对劲,城里有点乱,墙上都不放炮了,高将军打算把河填了,发兵登城试试。”

这就登城?

向城北的进攻,在计划中是试探性攻击。

他们真正想打的是南城的西城墙。

但这会儿显然局面随着孙龙的投降发生了变化。

刘承宗端着望远镜向城北望去,就见北城墙的守军看上去不仅没有变少,甚至还变多了,但看上去确实乱糟糟的。

不像久经战阵的老兵。

更古怪的是,他站得高看的远,甚至能看见有火炮就搁在马道上,都没往城墙放,边上的守军也不把火炮当回事。

“准了,让高应登全力攻城试试。”

其实这会攻城准备还没做完呢,北城墙外,为压制城上守军枪炮的几座土山堆得还没城墙高,攻城的云梯车、木幔车也没做好,只是挖了些壕沟而已。

不过城内守军显然是出了乱子,那不如先打打试试。

随着刘承宗准许命令,养精蓄锐的第一旅正兵营随即加入填壕,城外的炮声密集起来,狮子炮也推到了护城河对岸展开压制射击。

运载辎重的战车纷纷卸空,满载土石向河上倾倒,一条贯通护城河的道路很快在河上铺了起来。

直至黄昏。

一道黑烟从辽阳南城升起,越过城墙冲上天空。

城内乱了!

城外号角呜呜,高应登一声令下,尚未填平的护城河上,第一旅正兵将道道长梯搭在缺口,铺设门板快速通过。

仅通过百余人,就有第一架长梯搭上辽阳北城的城头。

正当攀上北城墙的元帅军与守军展开殊死搏杀之际,南城西墙的肃清门第二次洞开。

“大帅,辽阳副将线国安开肃清门献城,言副将全节擅自开船自城东水门沿太子河先逃,恭顺王孔有德抢船未成,带兵奔向东京城,城里已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