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顽贼 > 第七百二十五章 后院起火

顽贼 第七百二十五章 后院起火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2: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曹化淳去了松漠府。

松漠府城的遍地俘虏,让黄台吉的谣言不攻自破。

不过比起修城墙的俘虏,更有力的左证,在刘承宗的中军帐。

那幅密密麻麻标注八旗军信地的舆地图,让钱士升确信,刘承宗正在筹备一场大战。

实际上那是一幅过期的舆图,源自高应登打算对八旗殿后的多尔衮打个包围歼灭战,结果军队推过去的时候多尔衮早跑了。

曹化淳在元帅军,起到最大的作用就是散布假消息。

刘承宗觉得黄台吉太能沉住气了,面临科尔沁诸部被掠夺的情况,居然到现在也没集结人马打过来,肯定是在憋个大的。

所以他得想办法,催一催黄台吉。

在松漠府,曹化淳带来的锦衣番子在刘承宗的授意之下,大肆宣扬明军在京畿大胜,阿济格所部在京畿先胜后败,最终于保定之役兵败被俘的假消息。

随后一连几日,松漠府在庆祝中对战俘管理松懈,最终导致四十多个俘虏联结,趁着夜晚偷抢骡马十余匹,一路向东逃窜。

他们途中还被夹着三眼铳的塘骑四处截击,最终只有两骑逃过查干木伦河。

跑掉的俘虏数量,比刘承宗想象中少得多,他本来以为至少会跑掉百十个人呢。

这主要是因为两万多俘虏大多都安置在漠南,留在松漠府修城墙的只剩几千修城墙的壮丁。

他们很多人并不想跑。

倒不是张献忠对待俘虏壮丁能好到令人乐不思蜀,而实在是小札木素那帮人把草原抢得太干净。

人家根本不知道除了漠南,还能逃到哪儿去。

逃去盛京?

过去也是当奴婢,跟在这修城墙没啥区别啊,何况就算跑到盛京,也饶不了发了甲械再给派回来当死兵。

他们是真怕了元帅府的漠南军。

虽然事情执行得不太好,但刘狮子也没别的办法,总不能已经有人逃跑了,还松懈管理,那就太明显了。

事到如今,他只能走着瞧,看黄台吉能不能准确的收到他的消息,然后急切地扑上来跟他决战。

因为他实在不想发兵到沈阳附近去打仗,那边的地形太烂,打不了一点儿。

刘承宗身边,对兴安岭这片熟悉的人没多少,但粆图台吉反倒对沈阳附近的地形挺熟悉。

天启年间,察哈尔部曾发兵两千骑迫近沈阳,试图营救当年被努尔哈赤俘虏的内喀尔喀贵族宰赛,不过只是跟沈阳城守军稍稍交兵就撤退了。

沈阳那地方,在这个年代是一块独立的地理单元。

东北、正东、南面都是山区,正北、正西、西南则被辽河环绕,准确的说是辽泽,都是沼泽地。

当年努尔哈赤打下沈阳,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修了条从沈阳到辽河边上,三丈宽、一百二十里长的迭道,以供兵马西出。

迭道之外,依然到处泥沼。

这是因为辽河、西辽河、浑河多次改道形成的沼泽地。

而在辽河北岸到科尔沁草原的中间地带,则形成更加诡异的地貌,它是沙漠中间夹着沼泽。

海泡子外面是沼泽地,沼泽地外面是沙漠,挨着另一片沼泽,沼泽里还是海泡子。

跟那边比起来,兴安岭东边的开阔地,显然更适合打仗。

没过几日,小札木素的答剌罕军完成整编,两千余骑奔向南边的大宁故地,不过扑了空。

那边原本附从歹青的小部驻牧,已经尽数向东迁徙。

答剌罕军追着他们迁徙的车辙,一直追进库伦,碰上向东迁徙的大部队,打了一场眼看不敌,这才撤回大宁。

与此同时,第一旅的塘骑也发现草原上的八旗军在撤退,他们步步紧逼,直到在嫩江与松花江的河口,碰上了科尔沁右翼南迁的大部队。

一封封急报送入刘承宗的中军帅帐,汇总在舆图上,非常清晰地展现出歹青固伦的兵马地盘正在快速收缩。

刘承宗寻思这不对啊,只是个阿济格被俘的假消息,就让黄台吉将兵马全面收缩了?

这种变故肯定跟他没关系,要么歹青后方出了事,要么是黄台吉打算给他来个诱敌深入。

不过即便是诱敌深入的圈套,黄台吉在科尔沁地区的全面收缩,对刘承宗来说也是好事。

跟这一情报一同传来的,还有另一个好消息。

消失很长时间的额璘臣和萨囊台吉,俩人从车臣汗硕垒的领地派人传信。

信上说他们对科尔沁的袭击非常成功,俘获右翼大那颜一名,摆脱追兵,带回了嫩江流域的堡寨地形图,眼下已横穿兴安岭进了硕垒的领地,很快将返回上都。

刘狮子心说这哥俩是人才,带一万军队打仗,整支部队风流云散,主将反而是最后一个回来的。

但这确实是刘承宗交给额璘臣的命令,躲着八旗军,活着回来就是胜利。

额璘臣完成得挺好,带回来个大贵族俘虏,属于意外之喜。

除此之外,额璘臣摆脱追兵,转移至兴安岭西侧的车臣汗部领地,意味着科尔沁草原东北方向,已经没有元帅军漠南骑兵的活动踪迹。

这从侧面印证了科尔沁右翼南下迁徙、八旗收缩的真实性。

刘承宗暂且不考虑黄台吉撤军的目的。

因为不论八旗军的目的是什么,刘狮子都意识到,机会来了。

歪打正着,随着科尔沁诸部南迁,别管长久还是短暂,松花江流域让出来,都让元帅府有了与索伦诸部建立联系的机会。

所以对刘狮子来说,这是为其提供铁质兵器,使其于后方牵制八旗的机会!

这是黄台吉再怎么考虑,都算不到的事。

刘狮子一面传令,召集包括素巴第在内的各级将校,都到马鬃山升帐议事。

另一边,派人将虎贲营里黑真部的老虎和答剌罕军的小札木素找来。

“科尔沁已被击败,举部南迁,北边没有敌军,眼下是送你回家的好机会,由你派遣三五百骑。”

刘承宗前面的话是对老虎说的,后面的话则看向小札木素:“沿松花江,押运一批箭簇矛头甲片,把老虎和几个军官送回去。”

刘狮子边说,边看着舆图道:“我的军队会向库伦进发,从西北牵制敌军;答剌罕军则从东边,沿右翼南迁的道路追击劫掠,给这批押运队创造机会,把他们安然送回去。”

跟着虎贲营一路打到兴安岭东边来,老虎本来就挺兴奋,这会一听刘承宗要送他回家,当即高兴地叩头谢恩。

刘承宗对他来说就像个神仙,派人教他写字说话、学武艺兵法,喂得白白胖胖,还不让他卖命,甚至要派兵送他回家。

他都没想过,自己还能再回家。

这不是神仙是什么?

“你不必谢我,回去联合你的部众,好好使用这批军械,不要再让八旗把你们抓走,送到跟我厮杀的战场上。”

刘承宗说着就笑了起来,摇头道:“要是再被抓,也许就没有这么走运能活下来了。”

老虎深以为然。

跟他一同被抓的鱼皮达兵不知多少,别人不是死在归化城杨麒手下,就是还在阵前为八旗所用。

也就他走运,被杨麒觉得奇货可居,送到刘承宗当面,这才得到较好的照顾。

老虎虽然没文化,但他不傻,在虎贲营待了一年,对元帅府有充足的了解。

他们既有熟悉法度的老兵,也有愤怒狂躁的叛兵,还有更多残忍狡诈的贼兵。

元帅府的好人少得可怜,也就是大元帅心怀仁义之心罢了。

刘承宗让吴思虎带人,到上都城挑选合适的军械,以箭簇、矛头为主,配了一些打磨箭杆的箭端等工具,让老虎带走。

其实归化城就给老虎打造了一批特制箭头,但当时刘承宗也没想到,漠南骑兵冲进草原就把科尔沁扬了一半,更没想到原隶察哈尔的诸部会被北元营打包领回来。

说白了,刘承宗根本供给不起武装索伦军的成本。

索伦诸部这些人就一盘散沙,只有部族认同,但根本就不会一同发兵,或者说听谁的话。

人家就连作为东北霸主的歹青固伦都不听,难不成还能听他个黑大衣的?

不现实。

他充其量只能提供一点武装,最大限度上增加歹青固伦捉生的成本。

歹青捉生也是小队行进,以前碰上的都是骨质箭头,石质兵器,几个牛录分成百人队,就能扫荡上百里地的部落民,一逮能逮回好几百人,己方一个损失都没有。

将来有了这些铁质兵器,让他们在捉生时也出现减员,要么停止捉生,要么扩大捉生队伍,都算达成刘承宗的目的。

他就是来给八旗找麻烦的。

元帅军给老虎准备了十四辆勒勒车的军械,装了四千支成品战箭,上万颗箭簇,六百余根铁矛头,两千多片甲叶子,还有二百四十张百斤战弓。

基本上都是岭东战役的战利品。

虽然质量很一般,不是元帅府军器局精心打造的制式装备,但对黑真、索伦诸部而言,已经完全够用了。

以答剌罕军将领善丹带兵护送,并从虎贲营抽调了四名军官,配属二十名羽林营战兵,与老虎通往黑真部。

刘承宗给他们的命令,是过去绘制山川河流的地形图,同时通过老虎所在的黑真部,多收集关于使鹿、使犬、鱼皮诸部的情报,尽量跟这些林中部落都搭上线。

另一边,马鬃山下的大帐,当各部将领受召集而来,刘承宗立即下达了拔营军令。

他们也要东进。

大体上兵分两路。

一路以小札木素那千余答剌罕骑兵为侧翼偏师,沿科尔沁东南沙地沼泽的边缘东进,行至东西辽河之间,为北方黑真部老虎的归乡之路做出掩护。

而另一路,则是刘承宗亲率的主力兵团,经过科尔沁向库伦进军,威胁沈阳西北。

当然,为了防备八旗是诱敌深入,仍旧以塘骑探路,以漠北骑兵掩护大军侧翼,小心谨慎地向歹青固伦腹地进发。

他要到沈阳附近去看看,崇德皇帝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为啥说撤军就撤军了。

其实这事,是刘狮子想复杂了。

黄台吉撤军的原因很简单,既不是想诱敌深入,也不是听见阿济格被俘的假消息受到惊吓。

而是,后院起火了。

东江镇那个沈世魁,在得知阿济格出兵的时候就已经纠合岛上兵众,打算登陆抢点东西。

结果他的兵众还没登陆,就又听说沈阳的八旗军一股股地往外调,而且各地牛录都在收缩人畜,让他感觉到出兵的机会,当场把四千岛众全拉上岸,向辽东山区的女真聚落发起袭击。

他们袭击了距沈阳三百里的岫岩,击败正黄旗尼雅汉、镶蓝旗锡翰所率驻守岫岩的部队。

并赶在别处八旗援军的到来前撤退,继而袭击太子河畔的鹻场城。

这座城最早叫鹻场堡,李成梁当辽阳副总兵的时候建了鹻场城,不过后来被后金摧毁,直到天聪七年后金才重新筑了鹻场城。

城的名字鹻通碱,在这盐卤的意思,这座城也是沈阳东南山区较为重要的商业小城。

黄台吉以往并不害怕沈世魁在皮岛上那几千岛兵。

尽管东江镇对他来说是极大的威胁和牵制力量,但东江镇本身不足为惧,军队都一吓就跑,只是仗着身处海上,背靠大明与朝鲜支援,让八旗没招儿罢了。

不过岛上毕竟人心不齐、军械破烂、民生凋敝,整个小岛只有骑兵上千,都作为将领们捏在手上的家丁,根本不会放出来,所以正面战场不足为惧。

但这回不一样。

刘承宗像毒蛇一样出兵兴安岭,挑了个好时机。

为应对来自元帅府的威胁,黄台吉的兵力左支右绌,盛京留守的部队都快不够用了。

因此黄台吉一番盘算,刘承宗在兴安岭筑城,暂时不会有太大动作,所以他可以先把防线收缩回来,逐走沈世魁,再把兵力推上去跟刘承宗对峙。

沈世魁,黄台吉是了解的,只有些叫花子兵,登陆偷鸡摸狗、劫掠地方。

但架不住沈世魁跟朝鲜关系好,若是放着不管,万一朝鲜也跟着出兵,事情就麻烦了。

好在,黄台吉的八旗军死不起,沈世魁的东江镇更死不起,所以一吓就跑。

偏偏,黄台吉的军队才刚次第后撤,转眼殿后的前锋骑兵就传来报告,刘承宗的军队从兴安岭浩浩荡荡的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