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顽贼 > 第七百一十八章 撤军

顽贼 第七百一十八章 撤军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2: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天。

黄台吉整整三天没合眼。

他一直在推测刘承宗参战的战略意图。

想不明白。

起初他以为,刘承宗是到漠南耀武扬威,以换取漠南诸部对其支持,但刘承宗断了阿济格的后路,并把军队推到了兴安岭山口。

后来他认为,刘承宗是想配合明军行动,但这家伙压根就没理会明军,也没看见任何协同出兵的方式,好像就为到草原上争一争大汗的威名。

就算黄台吉开始围攻刘承宗的北路偏师,都想过,跨过兴安岭只是刘承宗的试探性攻击,遭遇抵抗或杀伤,就会退回兴安岭西麓。

真的,崇德皇帝一度认为,刘承宗的东攻,是被自己骂急眼了。

他怀疑自己的德行,都没想过刘承宗就是对他有巨大恶意。

直到额璘臣率领一万蒙古骑兵冲入科尔沁腹地,黄台吉率八旗军从兴安岭撤围,奔赴支援科尔沁的路上。

黄台吉才终于意识到,刘承宗是个什么样的神经病。

这个陕西杀出来的饿死鬼,他就是吃饭来了。

八旗军引以为傲的行军速度,在支援科尔沁的路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一个昼夜能卷甲而行二百里,尾随其后的元帅军,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连马屁股的烟尘都吃不上。

但是,那帮人也没尽心尽力来追击他们。

他们像一群疯子,拥兵兴安岭山口,随即四散出击,再度席卷喀喇沁两旗牧地,并狂风般扫过翁牛特、敖汉、奈曼诸部,让草原上血流成河,这才卷着蔽天尘土追进了科尔沁草原边沿,连结营地五十里,四散抢杀,捕俘夺畜。

等只顾闷头支援科尔沁的黄台吉收到消息,几个从林丹汗时代就附从于后金的部落,已经永远消散在辽阔的草原上。

当然这只是崇德皇帝从诸部遗老那听来的消息。

其实并没有那么惨烈。

刘承宗派去收拢诸部的人马没那么多,也没那么残酷。

他只是给自己北元营里的察哈尔贵族配属兵马,让他们去招抚诸部、争取人畜而已。

这些个兴安岭东麓的部落,都是察哈尔的老部下、老相识,当年背叛察哈尔的林丹汗,这几个部落的首领都是主心骨,在元帅府这肯定落不到好。

所以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逃向科尔沁,找崇德皇帝告状。

其实粆图台吉一道只诛恶首的命令传达过去,诸部几乎没做什么像样的抵抗,小贵族们就争相赶着首领的牧兵、牛羊骏马前去依附了。

形势比人强。

刘承宗漫山遍野的人马在旁边压着,面对歹青皇帝亲征,不仅没像林丹汗那样被压垮,反倒还在向东进军。

歹青都退了,余下的小部落还折腾个什么劲儿呢?

只不过刘狮子的精神压力也很大。

因为八旗贵族确实善战,八旗兵也确实勇猛。

元帅军并非不能昼夜日行二百里,实在是刘承宗不愿穷追猛打。

从刘狮子下令追击,三日以来,他的主要工作不仅仅是统率大军向科尔沁草原压迫,更要将北路负伤将领、军兵运送至后方的元上都,妥善医治。

单是八旗围攻北路偏师那几日,就给北路诸营造成了轻重伤亡接近两千的损失,仅阵亡就超过五百,更有总兵一级的大将王承恩身受箭创退往后方。

当然这样的损失确实很大。

但对刘承宗而言,了解整场战役过程之后,并不算兵将无能。

恰恰相反。

元帅军在丁国栋部延庆奇兵营遭遇突袭,被冲成两截后,漠南王承恩五原营、贺虎臣朔方营争相救援投入战斗,更有临凉旅的冯瓤部车营就地展开,将阵脚稳住,有了据守可能,这才将战败转为对峙。

他们打得很好。

战损伤亡颇大,并非己方兵将怯战,而是敌军确实勇猛且特殊。

特殊到让刘承宗对这场战役感到吊诡以至好笑。

他们是两支,针对明军重装集团,特化的部队。

刘狮子一手建立的元帅军自不必说,自狮子营建军之初,假想敌就是武备精良的明军精锐。

他们有质量更好的制式铠甲,射程更远、威力更足的枪炮,同时还有更强的组织能力,以期于阵战、对峙中短时间杀伤大量明军,取得战斗胜利。

而刘承宗汇总了北路一战的各级情报,以及打扫战场取得的战利品,得出的结论是八旗军,完全属于另一个极端。

冯瓤部车营在战场上缴获的兵器,几乎没有正规军操典中的制式兵器。

没有长矛,长刀长枪的尺寸最多八尺,短兵器以斧锤与短矛居多,就连上百斤弓力的战弓,在战场实际操作中,都被当中三五步距离的近战兵器。

换句话说,至少在针对北路元帅军的八旗兵当中,他们使用的都是混战兵器,压根就没有阵战的想法。

冯瓤的战报,就像北路偏师的主帅一般,将敌军这一特**无巨细地报告上来。

一来是王承恩负伤,没办法上交战报,二来贺虎臣和丁国栋都在混战当中,对战场全局没有清晰认识。

而冯瓤,不是第一次跟后金八旗作战了。

早在萨尔浒时期,他就在京军火器营跟曹耀一同服役,一同参战,一同被打崩。

这次作为将领展开车营拼杀一遭,让他从更高的角度上,对八旗兵有了深刻认识。

他在战报里形容的八旗兵,是狡猾又勇猛的九头虫。

八旗各牛录章京在大贵族指挥下进攻营阵时,会把攻击重心藏起来,以非常飘忽、指东打西的方式,对整个营阵进行全方位的袭击。

看上去是集结大军,但实际上冷不丁一下子就像九头虫一样,死兵开路向军阵四面八方狠冲。

持长刀的精骑在后,有缺口就往里怼,目标非常明确,只为打掉军阵组织。

这种战法在看上去很憨,就好像不拿人命当回事一样,迎着枪炮进行突击。

但实际上因为战术朴实而格外高效,并且会对处于防守地位的敌军,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这样的战法没啥特殊,但能熟练使用这种战法,本身就意味着各级将领对士兵的控制力非常强。

刘承宗也正因八旗军这种作战方式,而不愿穷追猛打。

因为他看出来了,如果北路战役只有三千人的车营,和三千八旗兵,元帅军是一定能取胜的,甚至会把八旗兵打崩。

会战规模越大,各营兵力、精锐程度就越参差不齐,一万往下全是精兵,对这种突阵非但不怕,还会大喜。

可是投入兵力越多,就越容易被这种突阵手段击破孱弱之兵,一个营、两个营被驱逐、击溃,继而引发大规模崩溃。

追击路上的刘狮子一寻思,这对手不好追击,容易被人家以逸待劳设伏击破,那我还追他干啥?

因此他只是命塘骑飞速奔入科尔沁腹地,搜寻额璘臣,将自己的命令传递过去。

让额璘臣带着兵能跑就跑,使劲儿绕远回到有接应的地方,不必再与歹青作战,只要能把征科尔沁所获战利带回,就算大功一件。

刘狮子心里,觉得额璘臣还挺能打的。

只不过他不知道,其实辽泽一役的胜利,并不像额璘臣在战报中描述得那么辉煌。

什么全歼五千之敌,完全是上坟烧报纸的鬼话。

两支由漠南骑兵组成的军队,咋能打出那么虎的仗嘛。

会战中一万骑也围不住五千骑,更何况双方不可能打会战,人家科尔沁部又不傻,明摆着兵力劣势,还留下来打会战?

实际上就是双方投入总兵力超过一万五千人、一万三千匹骡马,在初次遭遇后分散成各种规模的小部队,在科尔沁南部草原的沼泽地边缘跑来跑去。

进沼泽、钻林子、蹿戈壁,一直打到双方既看不见敌人也找不到部下,整个大兵团我撵着你、他追着我,纠缠翻滚着一路奔入科尔沁腹地。

只是额璘臣的兵多,能腾出手来截断通往兴安岭战场的交通要道,见没有敌军大部向那个方向逃窜,估摸着是自己赢了。

就给刘狮子发去一封战报。

在这一点上,鄂尔多斯的额璘臣、科尔沁的巴达礼,在战役中的想法其实都一样。

俩人都没把自己当成元帅府或歹青帝国的直系部下,都想尽量保存实力,不愿靠近己方主力兵团。

额璘臣不愿意在刘承宗身边,巴达礼也不愿带兵到黄台吉身边。

所以俩人有了借口,心照不宣地带兵往科尔沁跑。

没别的原因,俩人都知道自己的部下几斤几两,他们的兵力,在元帅府和歹青主力交兵的战场上,一个回合就得被打残。

额璘臣不愿意把漠南蒙古兵血肉都糊在刘承宗的王座上,巴达礼一样不愿将科尔沁部镶死在歹青的地基上。

同时两边还都有自己的短板。

额璘臣对部下没有强约束,他手下这帮人手**百人的‘万户大贵族’,别看都是泥腿子出身,但一个赛着一个桀骜,人家从征就是来抢劫的,根本不听他的什么大战略。

巴达礼那边的科尔沁贵族,则本来也对崇德皇帝免去汗号、大量征兵不满,有几个刺头在遇敌的第一时间,就带着部众回家了。

随后引发更大规模的溃逃。

就跟有时候明军将领被迫出战的状态差不多,都是内部思想未能统一便赶鸭子上架,崩溃只欠一个借口。

相较于额璘臣在战报中的全歼敌军,巴达礼给黄台吉发去的战报要更乖得多。

人家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崇德皇帝,咱的援军部队叫人击溃了,漫山遍野乌泱泱的都是敌人,根本没法打,只能诱敌深入,把他们引入科尔沁草原,赶紧来支援吧!

黄台吉看见战报,人都快疯了。

科尔沁部,可以说努尔哈赤、黄台吉,两代后金汗使用联姻、结盟手段,瓦解吞并的头号大敌。

早在努尔哈赤时代,科尔沁就是东北唯一一个有能力与后金国争雄的强大联盟。

它之所以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完全是爱新家族十余年如一日的政治手段,不断将之分化、吸纳的结果。

就在去年,科尔沁还爆发了一场由少壮派贵族主导的内讧,杀了拒绝后金征兵的科尔沁右翼七台吉部首领噶尔珠赛特尔,象征科尔沁作为独立政权的传统贵族势力已被剥夺殆尽。

直至今年,这场持续十余年的大吞并终于落入尾声,悉心培育的种子终于长成大树,果实可任由歹青帝国采摘。

还未来得及品尝,元帅府的蒙古兵团就先冲进科尔沁草原。

这黄台吉哪儿受得了啊!

他必须救援科尔沁。

宁可冒着被刘承宗追击的风险,冒险分兵,以多尔衮率五千骑殿后,自己亲率主力火急火燎驰援科尔沁。

结果科尔沁没啥事,反倒是后面的奈曼、敖汉诸部遇袭,气得黄台吉写信责怪多尔衮。

多尔衮也冤。

他得到的命令是殿后,又不是跟刘承宗拼刀子。

当然要黄台吉跑到哪儿,他就带兵跟到哪儿,只要主力不被追上遭遇突袭就行了。

谁知道刘承宗根本不管他,只逮着其他附从部落穷追猛打呢?

多尔衮受了责怪,怒气冲冲地打算在科尔沁下属部落附近设伏,给元帅军打一场伏击,杀一杀他们的威风。

结果一等就是两天,都没见着追兵,甚至还跟额璘臣受黄台吉阻击,被打散后漠南蒙古诸部打了个照面。

黄台吉率军冲进科尔沁草原,兵马四散,在各地向抄掠人畜的漠南诸部发起袭击追剿,数日之内,就在科尔沁北部围绕大大小小的海子打了几十场遭遇战。

胜多败少,但是敌人很能跑。

他还提心吊胆,生怕刘承宗继续进击。

结果就收到多尔衮的喜报,说刘承宗退军了,四五万军队仅走到科尔沁左翼,就被辽泽拦住,既没有继续向沈阳进发,也没有向科尔沁进军,老老实实退还兴安岭。

这个结果,让崇德皇帝大为轻松,他寻思,应该是大明的崇祯皇帝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开始派明军扰乱刘承宗的后方粮道了。

黄台吉稍有喘息,立即进入战后状态,派遣亲信贵族奔赴科尔沁各牛录,侦知损失,并派人回沈阳调集物资,着手对科尔沁诸部加以赈济。

能赈的就赈,实在受损严重的部落,就干脆兼并进八旗里。

只不过这种愉悦心情,仅仅在黄台吉心里持续了不到两天。

很快他就从多尔衮处得到另一个消息,刘承宗确实退军了,但退的不远。

大量汉军仍旧盘踞在兴安岭东麓西拉木伦河与查干木伦河之间,行迹诡异,似乎……在种地。

而且,根据元帅军营逃回的奈曼部俘虏提供的情报,在兴安岭内,西拉木伦河与百岔河之间,憨汗的军队正在筑城。

这帮人好像,不打算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