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 第三百四十九章,终将统一

闹剧持续到贾赦赶来。

贾政见到贾赦,赶忙将事情说出。

贾赦听了,也没怎么看躲在贾母怀中的宝玉,只令身边小厮将贾母身边的一个管事婆子拉了出来。

冷声道:“速将实情说出,那妖尼藏在何处,不然本官治你通贼之罪!”

那管事婆子跟了贾母多年了,此时即便是被贾赦威胁也没有第一时间吐露实情,而是将目光看向贾母。

贾母为其说话道:

“哪有什么妖尼,那都是些良家女子!”

贾赦听也不听,挥手道:

“送到死牢,大刑拷问!”

作为顺天府尹,贾赦自然有这个权利。

两个小厮二话不说的拉着那婆子就走。

贾母在后边出言阻拦,然而两个小厮根本一句话也不听。

除非贾赦开口,不然谁的话也不好使。

这两个小厮都是贾赦新招来的,对贾府了解不多,他们只知道如今的贾府贾赦官最大,而贾赦和贾母不和,因此他们根本不怕贾母。

之前的小厮贾贵儿立了大功,如今已经摆脱奴籍,高升去了。

那婆子眼看贾母说话无用,害怕真被送到死牢,到了那地方可就出不来了,于是婆子赶忙竹筒倒豆子般将情况说了。

贾赦得了情报,很快带人将妙玉等人尽数都抓了起来。

那婆子也没能幸免,即使说了妙玉等人的住处,依然被贾赦送到诏狱,被迫签字画押,成为了藏匿妖尼的主谋。

奴仆是没有人权的,拿家奴来顶罪也是世家贵族惯用的手段。

方永也不可能因为这种小事就治贾家的罪,因此只是申饬几句了事。

关于妙玉,方永抽空见了一面,相貌倒是不错,只是性格上不为方永所喜,相比起来,鸳鸯相貌稍逊于妙玉,反倒很招方永喜欢。

最终方永只将她安排在了宫中的织造局,做了最基础的女工。

没有为难,也没有关注。

官宦人家出身,妙玉确实会一些纺织刺绣技巧,这属于大家闺秀的基础技能,像湘云、黛玉、宝钗,都会一些。

相比之下,有的什么也不会的尼姑就只能送去和州搬石头了。

四月下旬,殿试开始,辽东传来一些消息,褚玉麒病了……

所谓病了,可能只是褚玉麒示弱的表现吧。

方永并未在意。

殿试举行。

隆庆帝病了,不能到场。

委托国之柱石吴王方永代替他选拔英才。

殿试只是一个过场,题目也很简单,就是基础的八股文题目,对这些最低都是举人的人来说没有任何难度。

状元是内定好的杨霁,方永还临场考较了他几个题目,都是老生常谈的题目,比如盐铁营运,开源节流,官员考核等等。(PS:没有如何分辨狼和狗。)

杨霁对这些问题对答如流,表示想要开源节流,首先要开源,然后要节流,说了和没说一样。

大臣们听了非常满意,纷纷表示说得好。

方永也再没多说什么。

这本就是一场作秀,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总之,状元的名次确定下来,之后的榜眼和杨霁差不多,探花选了个相貌好的,然后还在二甲中选了几个庶吉士,这些都是世家大族子弟,方永也给他们安排好了清闲官职。

他们不会有太大危害,最多也就是浪费几份禄米,之后或许就能换取大片区域的和平。

对于这场科举,有些人是不满的。

因为有些人的才华本可以中举,吴元故意将他们刷了下来,供林如海挑选。

还有一些人,他们听闻了方永在淮州时举行的科考和实学考,推测方永是推崇革新的统治者,因此这些人作答时风格大胆,没有严格按照八股文书写,而是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

而这些人也都毫不意外的被刷了下来。

对他们来说,这场科举太让他们失望了。

他们在会试放榜后就想离开。

不过林如海却在那时出面招揽了他们,向他们讲述了留学之事,并拿出许多补助和政策进行招揽。

可是效果依然并不理想。

中夏对蛮夷的鄙夷根植已久,让他们去西洋留学,这实在很难让人接受。

尤其是这些人都是举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可以做官的了,试想你寒窗十年,好不容易成为了举人老爷,可以享受的时候,又怎么可能再跑去学习。

而且还是到蛮夷所在的地方学习。

尽管许诺的条件十分丰厚,最终同意的人也不到一半。

方永后来又追加了一些条件,但依然响应者寥寥,最终只勉强凑够了100个人。

倒是在乡下地区的童生中,招揽的比较顺利。

一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学习天赋很不错,听到留学条件丰厚回来后还能做官后,便迫不及待的答应了下来。

不过这些人大多都是年龄不大的少年青年,和之前的举子相比,想要学成归来需要的时间也会更长……

不过不管怎么说,种子已经埋下,只等他们生根发芽。

五月初,第一批派往西洋留学的学生八百五十人踏上轮船。

八百五十人听起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对于一个数万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些人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送走了留学生,方永准备开始军事行动了。

这时,王子腾也从辽东传回消息。

表示褚玉麒重病,无力抽身。

方永有些惊讶,这家伙莫非猜到了我会在这段时间动兵,所以故意称病,让自己放松警惕,表示其没有威胁?

总不可能是真的重病吧?

哪有那么巧合?

不过不管褚玉麒是真病还是假病,方永都不打算改变他的作战计划。

一方面,辽东天堑比湖北湖南地区更加难以攻取。

另一方面,对于湖北湖南地区,方永已经做了很久的准备,无论是拉拢人心还是军队的安排都已经准备完毕,不能轻易更换目标。

端午节,方永以隆庆帝的名义正式发出诏书,要求湖北巡抚华脩、荆州将军张海诚等六位主要官员进京述职。

同时以防备反贼刘湘为由,命淮阴军将领蒋奉接管襄阳城防。

只要这两个条件答应了,那湖北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抵抗,否则就还需要动用武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