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官 > 第6章:魏哲的黑粉【3.5K】

汉官 第6章:魏哲的黑粉【3.5K】

作者:江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见到陶谦的第一眼,戏志才便意识到他确实时日无多了。

即便卧室之中点着香炉,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一股怪味。

陶谦满脸的老人斑,更是仿佛昭示着这具身躯已然腐朽。

不过当着陶谦的面,戏志才还是温声道:

“天佑仁者,司命不侵。陶公德厚,必然能愈。”

说罢戏志才还奉上了一盒产自长白山的百年老参。

乱世之中要说辽东什么东西越来越值钱,除了战马之外也就人参了。

随着上党人参产量越来越低,不咸山俨然已经成了大汉最顶级的人参。

陶谦自然明白这东西的价值,即便心中知道自家大概率是熬不过这劫了,但关键时候用人参吊着一口气也是好的呀。

他当即忍不住感慨道:“多谢挂念,有劳魏骠骑费心了!”

然而他的温和只保持了片刻。

当戏志才转达了魏哲的话语之后,房内便陷入了一阵长久的死寂。

陶谦自然听出了魏哲的言外之意,可正因如此才犹豫难断。

良久,在瞟了一眼门外静侯的糜竺后陶谦心中不由暗自叹息。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家两个儿子了。

陶谦心中清楚他两个儿子都不过是中人之姿的庸人,仅有孝道可夸。

翻译一下便是除了听话没什么优点了。

若是他手下有什么忠心耿耿的大才还好,无论是让长子还是次子继承这份家业,有了门生故吏的辅佐或许真的能撑门立户。

但现在?呵呵。

出了糜竺这个例子,陶谦算是彻底死了这份心思了。

他亲自征辟的州别驾都不靠谱,其他人就更指望不上了。

真要把徐州牧的位置继续捏在陶氏手中,说不定反而会害了他们。

思量许久,本就虚弱的陶谦只觉得头脑一阵昏昏沉沉。

“咳咳咳……”在剧烈咳嗽了几下后,只见陶谦咬牙坚持道:“不知……魏骠骑子嗣如何?这次又是为哪位公子招收伴读?”

此言一出戏志才便知有戏,当即沉声道:

“我主如今已有二子,中平五年管夫人生嫡长子魏博,今有五岁。去岁甄夫人生次子魏恪。”

“此次伴读乃为大公子所设,陶公大可放心。”

陶谦闻言虽没说什么,但眉头却舒展些许。

他不是没想过借此机会和魏氏联姻。

但问题是,和谁呢?

魏哲已经有两位夫人了,他送个族女过去压根起不了什么作用。

魏哲的两个儿子又太小,即便定下婚约也要等很多年才能兑现。

届时他的尸骨恐怕都要烂没了,就更没办法指望了。

思来想去,还真是这个方案更为稳妥一点。

至少能保证他死之后陶氏还能有一世富贵。

当然,前提得是魏哲真的能笑到最后。

不过对于这一点,陶谦倒是很有信心,甚至比魏哲自己都有信心。

若非如此先前他也不至于忧思成病,以至于引发旧疾。

于是又在一阵剧烈咳嗽后,只见陶谦面色苍白的虚弱道:

“当今天下大乱,国将不国;魏骠骑功高德厚,正当为国出力。我儿不才,而诸将零落,我死之后,当由魏骠骑摄徐州诸事。”

“此中诸事足下不必忧心,我自会表奏朝廷。”

说到这里,陶谦又是一阵急促的喘息。

好不容易缓过气来,他方才哆嗦着手朝戏志才招了招。

待其走到床边后,他方才握着戏志才的手恳求道:

“……老夫死后,吾子若有不肖,还请足下多加教诲,拜托了。”

看着陶谦那祈求的眼神,戏志才明白此刻他只是一个父亲。

故此戏志才没有犹豫,当即坚定的点了点头:

“陶公放心,忠虽不才,必不负所托。”

见戏志才这么一说,陶谦这随即便看向一旁垂泪的两个儿子陶商、陶应,声音虚弱却坚定道:“快,见过你们老师。”

陶商、陶应兄弟俩虽然对父亲的安排有些不理解,但却胜在孝顺。

是故两人当即老老实实地当着戏志才的面行了一个拜师礼。

当看见这一幕后,陶谦惨白的脸上这才露出一丝笑容。

这也算是陶谦能为两个儿子谋划的最后一道保障了。

不过让戏志才意外的是,陶谦并不准备让两个儿子去做伴读。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机会来之不易,给这两个货色实在糟蹋了。

相比之下他的长孙虽然还看不出资质,但胜在还有潜力可以发掘。

所以当着戏志才的面,陶谦便定下了人选。

不过由于这个长孙乃是庶出,其母只是陶商的妾室。

为此陶谦还特地拖着病体将夫妻俩叫到床前,让陶商将这个妾室扶正,发誓日后不得休妻另娶。

那妾室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好事从天而降,当即泣不成声。

也不知是喜极而泣,还是为陶谦这个公公即将离世感到悲伤。

但不管怎么说,陶谦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至于日后丹阳陶氏能不能发展壮大,这就看后世子孙给不给力了。

……

话分两头,当陶谦为子孙谋的时候,另一边陈珪也做着同样的事情。

陈珪,字汉瑜,徐州下邳人。

与糜氏这个商贾之家不同,下邳陈氏可以说是徐州的顶级士族。

虽然比不上汝南袁氏这种天下望族,但却是货真价实的世二千石。

汝南袁氏之望始于研习《孟氏易》的袁良,而下邳陈氏的发迹亦如此。

陈珪的祖父陈屯本为下邳寒素,但因专研经学而在当世享有美名。

即便他本身终身未仕,但却靠积攒的人脉资源让儿子陈亹被举为孝廉,并且最后做到广汉太守的位置。

至于下邳陈氏的第三代,更是出太尉陈球这样的三公。

不过后面陈球与司徒刘郃、步兵校尉刘纳、卫尉阳球暗自商量诛杀宦官,结果密谋泄露而被下狱处死。

但即便如此,下邳陈氏在官场上依旧有着两千石的人物。

比如身为第四代的陈珪便官至沛相,从弟陈琮亦为汝阴太守。

他的另一位从弟陈瑀早前曾为洛阳令,后来则被袁术表为扬州刺史。

从如果再算上第五代的典农校尉陈登,下邳陈氏可以说是显赫一时。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的崛起便能带动整个家族实现阶级跃迁。

若不是乱世来临,恐怕下邳陈氏亦有成为四世三公的机会。

也正因为这一点,陈登虽为陶谦的下属,但私下里对陶谦却不怎么恭敬,甚至公开表示陶谦“亲信小人”而“疏远君子”。

由于下邳陈氏在徐州的影响力极大,陶谦听说了也只能当不知道。

陈登尚且如此了,陈珪的态度可想而知了。

即便陈珪现在已经去职,不再担任沛相,但心中的骄傲却丝毫不减。

而这样的家世也导致陈珪并不在乎谁做徐州之主,因为他的眼中只有下邳陈氏的宗族利益。

故此当陶谦病重的这个当口,致仕在家的陈珪不久便发现了不对劲。

这个老狐狸从蛛丝马迹之中很快便判断出糜竺和邺城有勾结。

否则无法解释陶谦这边刚病重,戏志才马上就从冀州赶来了。

当想通了这一点后,陈珪的老脸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没有过多犹豫,他便将两个儿子陈登、陈应唤到面前吩咐起来。

然而在听完自家父亲的话后,次子陈应却一脸疑惑道:

“父亲,骠骑将军坐拥河北,乃天下雄主,徐州入其治下不正好吗?”

陈珪闻言顿时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他一眼:

“蠢货,往日叫你读的书难不成全忘了吗?”

见他眼神依旧茫然,陈珪气得当即用拐杖狠狠抽了几下。

虽然早知道这个小儿子不堪造就,但陈珪还是没想到他如此愚钝。

幸好长子陈登天资聪颖,否则陈珪真要担心下邳陈氏家道中落。

而在胖揍了陈应一顿后,陈珪这才气哼哼道:

“魏公威骄豪,非治乱之主,如何能统领徐州?”

陈登不忍弟弟再继续挨揍,当即在一旁跟着解释道:

“去岁冀州度田的传闻难道你都忘记了?”

“此人既然不惜引得冀州大乱也要度田,说明此事决难更改。”

“若徐州归入其麾下,日后恐怕也难免度田之厄!”

听到这里,陈应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雄主与明主并不是一回事儿。

陈珪听罢亦是欣慰的看了大儿子陈登一眼,颔首道:

“不错,元龙此言正是吾所担心的。”

“想我下邳陈氏筚路蓝缕,数代积累才有此家资,岂能散与贱民!”

不得不承认,凡事皆有利有弊。

魏哲推行度田固然夯实了根基,解决了地方上的顽疾。

但他同样也因此遭受到某些群体的嫉恨,即便他们并不在魏哲治下。

就比如陈珪,在冀州度田之前他对魏哲其实是颇为欣赏的。

虽然魏哲在青州废郡县而行屯田,但陈珪也觉得没什么,甚至颇为赞许。毕竟青州之地经过黄巾贼蹂躏多年早已成为一片废墟。与其任由百姓无序发展,还不如让官府统一规划安排。

然而去年八月,当冀州动荡的消息传到徐州后,陈珪的态度就变了。

他几乎瞬间就从魏哲的潜在支持者转变为坚定的反对者。

屁股决定脑袋,阶级决定立场。

至少在陈珪的身上,这两句话是一点错都没有。

只见须发皆白的陈珪一脸坚定道:

“元龙,趁着陶恭祖病重不能视事,你今日便走,吾会帮你遮掩。”

“去哪?”陈登亦是不解。

“兖州!”陈珪解释道:“曹孟德乃世之枭雄,只要你将徐州的境况告知于他,此人定然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说到这里,陈珪忍不住抚须而笑道:

“一旦曹孟德拿下徐州,豫州便在其包围之中,届时传檄可定。”

“据此三州,中原膏腴之地便尽入其囊中。魏公威纵然坐拥河北,也未必是曹孟德的对手。”

当然,这只是陈珪想象的最好结果。

但就算是曹操占据兖、豫、徐三州之地和魏哲平分秋色,他也满足了。

毕竟如今魏哲的威势如日中天,能找到一个抗衡他的对手就不错了。

略作收拾之后,他便在家族的掩护下悄然离开东海郡,进入兖州。

此时此刻,徐州可以说遍地都是带路党。

就看最后是糜氏的眼光好,还是陈氏的手段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