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官 > 第130章:圆滑与傲慢【4.3K】

汉官 第130章:圆滑与傲慢【4.3K】

作者:江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魏哲,刺史府中的徐州官吏终究还是不敢得罪。

更不敢与之为敌!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还是主动送上一份厚礼探探路。

在看见众人的表态之后,陶谦便明白了徐州士族的态度。

无论他们是出于畏惧还是敬仰,这无疑都是示弱之举。

就好似原历史中曹操率大军南下时,荆州、江东士族便多如此类。

念及此处,陶谦心中不禁有些怅然。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走廊外,别驾麋竺本想再找陶谦聊聊,不想却看见他在低吟《黍离》。

麋竺见状立刻停住脚步,沉吟片刻之后竟然面色复杂的转身离开了。

片刻之后当麋竺回到家中,其弟麋芳见状不由奇怪道:

“兄长何以回来的如此之速?使君莫不是答应了?”

麋竺闻言却缓缓摇了摇头,而后看着院中的落叶不由喟然叹息道:

“使君……老矣!”

麋芳不明所以,不由一脸疑惑道:

“使君已过花甲之年,自然是老了……可这和小妹有什么关系?”

麋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想把妹妹麋筠嫁给陶谦长子陶商。

很显然,麋氏打的主意和荆州蔡氏一样,都是想着通过联姻更进一步。

至于刘备这个潜力股麋氏倒不是看走眼了,只是实在不凑巧。

当初刘备初到徐州时虽然表现的颇为出彩,但终究只是客将。

并且那时刘备原配尚在,麋氏自然不会让自家嫡女去给刘备做妾。

等刘备成为兖州牧后,麋竺心中后悔也已经为时已晚。

实际上在原历史中,麋氏和刘备的联姻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彼时刚刚成为徐州牧的刘备被吕布打败后退居广陵,并且妻子被掳,孑然一身。

而吕布好色之名天下皆知,谁也不确定刘备妻子下场如何。

于是糜竺这才将妹妹进献给刘备,充当“正室”,称夫人。并且献上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亿钱以助军资;刘备也赖此得以复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糜氏相当于通过巨资赞助买了一个“正室”的资格。

只不过麋竺估计也没想到刘备如此命途多舛。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再次俘虏刘备家眷,这次甚至搭上了麋夫人。

同年吕布被曹操所擒,刘备的两位夫人这才得以重归。

乱世之中礼法混乱,从刘备拥有两位正室这点就可见一斑。

也不知道是不是刘备命中克妻。

建安五年(200年),衣带诏事发。曹操亲自东征,刘备再次战败,关羽被俘。

长坂坡一战中,糜夫人为了保全刘备唯一独子阿斗,选择了投井自杀。

若不是赵云在混乱之中找到了甘夫人,并且护着她与阿斗一路杀出,刘备的两个正室夫人估计要死得一个也不剩了。

这才是真正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次麋竺错过了刘备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而没有了刘备这个钻石王老五之后,徐州境内麋氏能联姻的人选也就不多了。

陶商虽然才能平平,但怎么说终究都是陶谦长子。

等到陶谦归西,陶商自然就是下一任徐州刺史。

届时在徐州境内,麋氏的地位自然能更上一层楼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凡事就怕比较。

今日刺史府大堂内的情况不仅陶谦注意到了,麋竺也看在眼中。

这让本就对这场联姻有些犹豫的麋竺,才会临时决定改变主意。

面对麋芳的不解,只见麋竺忧心忡忡道:

“徐州人心动荡,以我今日所见,陶家能在刺史府中待多久都未可知,联姻之事还是暂缓吧!”

此言一出,麋芳顿时哑然。

确实,若是陶家失去了徐州刺史的尊位,那么这场联姻也就失去了意义。

毕竟联姻本就是**裸的政治交易,容不得一点人情味。

即便麋竺这个别驾是陶谦征辟的,可是在这个时候依旧不会感情用事。

不过麋芳心念一转便忽然眼神炯炯道:

“兄长,使君既然要遣使恭贺,你何不揽下这个差事?”

麋竺闻言立刻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略作思量后他便忍不住抚须而叹道:

“做妾么……唉,就是委屈小妹了。”

虽然麋氏原是商贾之家,但麋竺如今贵为徐州别驾,自认为已经跻身士族。

在这种情况下让自家亲妹妹去给人做妾,他多少还是有些拉不下脸。

只是麋芳闻言却无奈的摇了摇头:

“兄长还是莫要高兴的太早了,这份委屈能不能轮得上还未可知。”

“如今左将军的威名纵然在徐州亦是如日中天,我家虽颇有家资,但放在河北之地却又算不得什么。若无依仗,蓟县那边未必能看得上咱们。”

闻听此言麋竺面色顿时有些难看,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家弟弟说得确实有理。

如今魏哲几乎兼有并、幽、冀、青四州,声势已然极盛。

别说他们东海麋氏了,就算是冀州的士族豪门如今恐怕都在盯着魏哲的后院。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麋氏的那点家资财货还真的不算什么。

念及此处,刚才还有些不情愿的麋竺立即调整好心态,开始筹谋起来。

当晚,两兄弟商议良久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将徐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险要,以及兵器府库、兵力部署信息尽数绘制在一方舆图之中。冀州士族豪门纵然再如何底蕴深厚,又如何能比得上一州之地?

有此嫁妆,麋氏女想要进入魏氏后院,当不难矣!

不得不说,这两兄弟还真是有点脑子。

于是次日,麋竺便主动请缨向陶谦讨了出使的差事。

在绝大部分徐州士族还在观望的时候,麋氏率先开始了卖州求荣之路。

……

邺城,州牧府。

随着袁尚的主动投降,邺城侥幸躲过了战火的摧残。

这座华丽广阔的府邸,也再次换了新的主人。

而随着魏哲率领幕府众臣入驻此间,本来百业萧条的邺城很快便复苏过来。

曾经被誉为河北首城的邺城,也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当然,这点与魏军良好的军纪脱不了干系。

作为魏哲一手建成的军队,魏军虽然做不到“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但基本的军纪军法还是会遵守的,并且执行的一丝不苟。

倒不是魏哲爱民如子,从一开始就想着打造一支王者之师。

而是不听话的部曲越是强大,其中隐患就会越严重。

魏哲既然亲自打造自家根基,自然不允许有人一粒老鼠屎坏一锅汤。

说实在的,在这个比烂的世道,能比魏军的军纪还好的基本没有。

魏哲做得其实并不算多好,但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还是多亏了同行衬托。

早前袁绍麾下的军队就更不用说了,本就来源复杂,成分多样。

出了邺城,袁军私下里干出什么事情都不奇怪。

曹操麾下的青州军私下里就没少奸淫掳掠。

若不是有多疑好杀曹阿瞒衬托,刘备也不会有“仁德之名”。

相比于两人,魏哲既不算好杀,也不算仁德。

真要说起来,他充其量也就是占了个“好色”。

在这方面,魏哲和曹丞相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

然而在冀州各地郡县陆陆续续归附之后魏哲这才发现曹操这厮竟是个冒牌货。

案几上,看着眼前的冀州图册魏哲一时间真不知道该如何吐槽。

说实在的,虽然在后世他曾听说科学家通过比对曹操家族DNA与曹参后代的基因样本,证实两者并无血缘关系,即证明了曹操并非曹参后代,同时也与夏侯氏无关。

但是魏哲觉得遗骨鉴定本来就存在不确定性,这种基因检测也未必准确。

所以对于这个观点,魏哲一直半信半疑。

然而今日魏哲方才知晓,原来曹参后裔一直在冀州。

容成曹氏,才是真正的曹参之后。

前汉末年,曹参玄孙之玄孙曹本始续封平阳侯,封千户。

元始元年,王莽掌权后又加封一千户,共两千户。

王莽时,前汉曹本始薨,子曹宏嗣。

及至光武帝建武二年,曹宏曾举兵佐光武帝定河北,故袭爵如故。

故此就算是到了本朝,曹参后裔依旧被封容城侯,堪称与国同休四百年。

至于曹操的曾祖父曹萌不过是沛国谯县一个家境贫困的农户罢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身为幼子的曹腾才会从小就阉割,送入皇宫当宦官。

没办法,就算到了后世明清时期也是这样。

每当穷人家的孩子养不活,送进宫里做太监已经算是一个好出路了。

不过曹腾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也终于混出头了,成为大长秋。

故此在功成名就之后,曹腾过继了一个亲兄弟的儿子,也就是曹操之父曹嵩。

真要说起来,谯县曹氏发达也不过才两代人而已。

算上曹操这一辈,也不过才三代,并且还以宦官起家。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家族名声着想攀附名门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夏侯氏和曹氏的关系,说白了无非就是姻亲关系,彼此联姻多年。

比如夏侯渊的夫人就是曹操的妻妹。

这也是【夏侯与曹,实为一家】的说法由来。

不过现在看来,曹操这个曹参之后是假的,那么夏侯渊那个“夏侯婴后裔”的身份估计也真不到哪里去了。

想到这里,魏哲不由失笑的摇了摇头。

也正因为这一点,当魏哲入主州牧府后一些冀州降臣主动进言要为他修族谱。

说来也难怪他们会有这个想法。

毕竟魏姓出自姬姓,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始有姬姓魏氏。

及至魏王假被秦始皇所灭,子孙遂以国为姓。

河北魏姓基本上大多都是从这一支分出来的,只不过彼此早就血脉稀薄了。

很多魏姓甚至都说不出个来历,也不知道祖上是出自何处。

不过邺城所在的魏郡,倒是因为是魏国故地才如此命名。

前汉时期,信陵君魏无忌的六世孙魏歆曾任巨鹿郡太守,封曲阳候。

因此之故,下曲阳魏氏也算是冀州士族的一员。

甚至巨鹿魏氏,更是被认为是天下魏姓正宗。

如今这些冀州降臣如此进言,无非就是想要让玄莬魏氏和巨鹿魏氏联宗罢了。

因为如此一来,他也就算是半个冀州人了,这些降臣也就心安了。

只是……凭什么?

就为了让他们心安,自己就得莫名其妙的认个祖宗?

魏哲这回算是真正领教到这些士族名门有多倨傲了。

即便他们投降于他,但是心底里却依旧抱着俯视他的心态。

和冀州士族相比,幽州士族还是太单纯、太谦逊了。

试探、渗透、影响、操控……这些冀州士族还真是一套接着一套。

念及此处,魏哲不由得在心里为他们暗暗记了一笔。

然而让这些冀州降臣失望的是,魏哲只是不咸不淡的道:

“何必认他人为祖,玄莬魏氏自我而盛,难道不可以吗?”

说罢魏哲便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转头看向一旁的荀谌道:

“怎么,高干还是不愿意投降吗?”

作为袁绍的谋主,逢纪、辛评、荀谌、许攸等人自然也成为了魏哲的俘虏。

不过前几天逢纪、许攸被魏哲以勾连胡虏,祸乱中夏的罪名给砍了。

干净利落的让不少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甚至以为他要在冀州大开杀戒。

直到魏哲让袁尚去监狱中劝辛评、荀谌投降后,各地降臣这才稍稍安心。

于是辛评、荀谌两人在和袁尚谈过之后,便陆陆续续的表示了臣服之意。

毕竟现在能有个台阶下就不错了,再坚持就容易弄巧成拙了。

而荀谌归附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上党劝降高干。

因为上党郡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若是可以选择魏哲并不想牺牲儿郎性命。

只是让魏哲失望的是,荀谌虽然平安归来,但结果却并不如他所愿。

只见荀谌颇为无奈道:

“启禀明公,高干愿降,然……”

“高干自请为上党太守,戍守边疆,防御西河羌人。”

说句老实话,荀谌理解高干的忧虑,但他的做法实在太过愚蠢了。

至少荀谌纵观魏哲过往的经历,从来没有让手下割据一方过。

这点从魏哲在此战中夸张的后勤能力就能看出来,他是真的能调动治下郡县绝大部分资源,权势之盛让人胆战心惊!

而随后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像荀谌猜的那样。

在听完高干的答复之后魏哲当即失望的摇了摇头。

他已经给过高干机会,但这厮不珍惜,那就怪不得他了。

魏哲当即冷声道:“伯远!”

钟扈立即循声出列:“在!”

“加速整训俘虏士卒,两个月内,会同太原太守崔琰,拿下上党郡!”

“喏!”

听罢军令,钟扈当即面色沉稳的退下了。

而见他这么一说,堂中的一众降臣都不由心中微寒。

他们仿佛已经看见上党郡血流成河的场景了。

至于高干?能有个全尸恐怕都是他幸运了。

不过魏哲却不觉得有什么,刚好还可以用上党郡来磨砺一下冀州降军。

听话的、有能力的,都可以留下来。

除此之外,其他人都必须尽数滚去屯田。

他的军粮不养闲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