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官 > 第118章:兵法之妙【3.5K】

汉官 第118章:兵法之妙【3.5K】

作者:江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淳于琼率兵赶到阜城县时,此间已然弥漫着战争气息。

行商坐贾都门路都在匆匆逃离此地,各种车辆不绝如途。

阜城县本地的士族、豪强亦是如惊弓之鸟一般惴惴不安。

见此情形,知晓其中利害的淳于琼也顾不上攻打下曲阳了,第一时间便在县寺设宴款待周边士族、豪强人物,安抚地方人心。

毕竟袁绍与冀州士族共治郡县,若地方人心不稳,那袁军可就成浮萍了。

“诸位大可将心放回肚子里,牧伯定然不会对下曲阳置之不理的。”

当旺,杨氏县寺。

只见淳于琼在酒宴拍着胸脯保证道:“有我在,杨氏县万无一失!”

话音未落,一同前来的文丑亦是信誓旦旦的豪迈道:

“中山魏贼不过趁人之危才窃取下曲阳,此行某定斩让他来得去不得。”

见两人这么一说,堂中士族甭管信不信也只能暂时按捺心中担忧了。

不过淳于琼倒也不算是夸海口,至少他是真的这么认为的。

扬氏县这支袁军只是偏军而已,主要是为了封堵中山一线的魏军南下。

这次袁绍是真的准备死战一场,为此甚至几乎倾巢而出。

与此同时,高阳郡易县。

魏军大营之中,魏哲也在与幕府众臣分析着袁绍的安排。

……

“据斥候探知,袁绍此次大发诸郡,聚兵十万,号称二十万大军。”

“如今已然兵分三路,声势浩大的自北而来,袁本初亦在军中。”

舆图之前,只见戏志才在以手指画示意道:

“其中左军以淳于琼为都督,文丑为将,率兵员两万余入驻阜城。”

“淳于琼此人颇有手段,据说已然安抚住了地方人心,笼络士族豪强的私兵助阵,战力不可小视。”

“冀州与幽州不同,此地的士族豪强私兵众多,装备精良,有些豪强私兵的战力甚至不输于州兵,这点必须注意。”

田丰闻言当即皱眉道:

“冀州左路军恐怕只是为了封堵中山国的南下路线,其人当以防守为主。”

戏志才闻言没有说什么,只是接着指向阜城不远处的安平国信都县道:

“中军都督乃是审配,颜良为辅,共领军两万驻守此处。”

“右军都督为郭图,张郃为辅,亦领两万兵马驻扎修县。”

“至于袁绍本人则率后军四万,扼守广宗,以为后军大营。”

听到这里,魏哲忍不住诧异道:

“袁本初这还真是准备决战了?”

“应该是这样!”戏志才亦是颔首道:“十万大军确实称得上倾巢而出了。”

魏哲闻言豪气顿生,当即按剑大笑道:

“既如此,那就一战而定河北!”

此言一出,大帐之中顿时响起一阵豪迈的笑声。

正如魏哲所言,魏军众将没有一个畏惧,反而摩拳擦掌一脸期待。

说实在的,魏哲不怕袁绍决战,就怕袁绍当缩头乌龟和他死耗。

若是这样那么冀州之地没有五年时间根本平定不下来。

而且一城一城的打过去,对于魏军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损耗。

魏哲可不想将麾下儿郎消耗在这种没有意识的攻城战之上。

念及此处,魏哲忍不住暗自感慨,幸好冀州牧是袁绍不是曹操。

否则以魏哲对曹孟德的了解,那厮绝对能干出龟缩不出,消磨待变的事情。

毕竟面子什么的对曹孟德来说压根不算什么。

只要还有一丝守住冀州的可能,曹操估计都不会放弃冀州牧这个身份。

当然,战略上可以蔑视敌人,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的。

故此在调侃了两句之后,众人还是分析起袁军的布置来。

……

话说去年的那场袁魏大战,袁绍也并非没有一点收获。

比如渤海郡最南端的修县便遭袁军攻破,落入冀州之手。

而这次从袁绍的布置就可以看出,他对修县绝对是早有图谋。

说不得上次重兵攻打修县,便是袁绍为今日而准备的。

毕竟清河和绛水在修县百里外汇成一股后方才自修县城下流过。

无论是从邺城出发,还是自魏县出发,粮船顺流而下一日便可至修县。

甚至广宗也在清河西岸,乃是这条水路的必经之路。

这也是袁绍选择广宗作为后军大营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凭借水运之便利,修县完全不用担心后勤补给的问题。

上次若不魏哲趁着袁绍忙着应付公孙瓒,想要拿下修县绝没那么容易。

并且这还只是修县一部分优势。

帅帐之中,只见戏志才眉头微皱道:

“袁本初以郭图、张郃驻扎此处,显然是要和平原周昂联为一体。”

“看来修县便是袁本初构建的东边藩篱,以此阻挡渤海与青州的攻势。”

见他这么一说,田丰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不得不承认,冀州平原虽然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但同样也有着自己的优势。

那就是冀州平原上的水路太成熟了,水系纵横,转输十分高效。

比如这次袁绍选择的三路大军驻地,基本上都可以通过水运补给后勤。

其中阜城就在漳河东岸,信都则在绛水北岸。

而在攻城战中,若是守城一方后勤补给畅通那么攻城的难度必然倍增。

攻城本就不易,有了这个加成简直等于凭空多了一个胜利光环。

即便最后能攻陷城池,攻城一方的伤亡恐怕也是个天文数字。

“如此布局,袁本初之意不难看出,无非是想将战线限制在【阜城-信都-修县】一线,欲在攻城战中消磨我军实力,挫我锐气。必要之时,三处袁军还可互为掎角之势,彼此支援,如此攻城难度更甚。”

只见田丰面色严肃的沉声道:

“待我军势衰力竭,在广宗养精蓄锐的四万袁军必然会顺流而下,直击我军。届时无论袁本初打的是哪一路,我军恐怕都有覆灭之忧。”

闻听此言,魏哲也不由面色凝重起来。

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

袁绍这次的排兵布阵,还真有点这么个意思。

魏哲想从幽州、瀛洲、青州三面围攻,袁绍就干脆收缩战线。

从这个角度来看,袁绍的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

本来因为下曲阳沦陷导致袁军在战略上陷入被动,可当袁绍放弃安平国北部之后,看似损失了六七座城池,但却重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

孙子曰: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

袁绍此举显然是想要调动魏哲随着他的节奏大战。

然而魏哲是那种老实人吗?

当然不是!

在盯着舆图看了半晌之后,魏哲忽然嘴角微翘。

“传我军令!”

只见魏哲眼神坚定的果断道:

“命渤海太守沮授,领本郡屯兵、屯民围修县。”

“记住,深壕长沟围困即可,不准强行攻城。”

“渤海诸县士族、豪强敢不协从围困者,可先斩后奏!”

说罢魏哲又毫不犹豫道:

“令横海校尉魏慕华率五千水军走黄河攻高唐县,华雄率一万五千青州屯兵辅之。再令青州刺史钟扈率府兵五千、屯兵一万五千攻平原县。”

言及此处,魏哲方才哈哈一笑道:

“我倒是要看看,袁本初要如何坐收渔翁之利!”

不错,孙膑是说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但孙膑也同样说过“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兵家虚实之道,不过如此而已!

修县一旦被围,高唐、平原便成了“必救之地”。

以周昂一己之力,绝对没办法同时解决三处变故。

而无论周昂救援哪一处,魏军都能突破袁绍设置的东线藩篱。

当看出了此种奥妙之后,戏志才、田丰都不由面露佩服之色。

魏哲在兵法之道上的造诣,他们确实自愧不如。

不过两人也不是白给的,随即也提出了各自的想法。

比如戏志才便建议让赵云带领一支奇兵入真定,招揽常山、赵国豪杰起义,避开巨鹿郡,直接沿着太行山边缘南下。

如此,无论是奔袭邺城还是截断袁绍退路都能起到大用。

只不过如此一来……赵云的处境就会十分危险就是了!

然而戏志才此言一出魏哲还没开口呢,赵云的眼神立刻变得火热起来。

这一刻,赵云决定戏志才就是他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没办法,亲兄弟都没他仗义呀!

毕竟身负重任者,乃立奇功也!

于是赵云二话没说便主动出列请战。

见魏哲还在犹豫,向来稳重的赵云甚至忍不住开口道:

“云愿立军令状……”

只是魏哲一听便无奈的摆手打断了他。

就像刘备不舍得斩关羽一眼,魏哲难道就舍得斩赵云?

与其如此,还不如别提军令状这茬,免得事后打脸。

见赵云战意澎湃,魏哲终于颔首道:

“无须如此,此行毕竟凶险,子龙见机行事就成,不必强求。”

“军中兵马若有看上的,可随你调遣,吾许你临机决断之权!”

赵云闻言顿时感动的无法言喻,当即郑重躬身一礼,随后眼神坚毅而去。

啥也不说了,士为知己者死!

这条命——他赵子龙豁出去了!

随即赵云也没有在营中兴师动众,只挑选了八百出身常山、赵国的骑兵。

片刻之后,他竟然就只带着八百轻骑就消失在夜色之中。

一时间别说袁绍的耳目了,甚至连魏军内部都不知道他的去向。

待赵云离开之后,次日魏哲也率大军再次开拔。

不过他却不是和太史慈汇合,而是率令大军向着下曲阳而去。

与袁绍类似,魏哲这次的进攻战略也十分简单。

同样分三路大军:

魏哲率一万府兵屯兵步骑两万入驻下曲阳,汇合中山兵马南攻巨鹿。

太史慈率瀛洲步骑三万驻“观津城”,攻安平国。

钟扈则率青州屯兵大军攻平原,直取清河国。

无论袁绍如何闪转腾挪,他的战略纵深早就在魏哲的一步步逼迫中渐渐失去大半,在这种情况下他就算不想打,也必须真刀真枪的和魏军打一场。

魏哲倒是要看看,他这支身经百战的堂堂之师,袁绍到底能不能挡得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