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官 > 第110章:诸葛玄的小算盘

汉官 第110章:诸葛玄的小算盘

作者:江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初平三年,秋七月庚子日。

是日,惠风和畅,万里无云。

随着管亥率领青州黄巾残部投降,动荡多年的青州之地终于再次恢复了安宁。

除了平原郡西部与济南国南部尚且还在袁军之手,整个青州基本上都归于魏军治下。

然而戡乱难,治平更难!

面对满目疮痍的青州郡县,饶是钟扈身经百战也感到头疼不已。

幸好诸葛玄虽不善兵略,但在内政方面确实造诣不浅。

说来也是拜家道中落所赐,琅琊诸葛氏自前汉之后虽然没有再出什么两千石的州郡长吏,但是每一代几乎都有族人担任佐贰官,遍历南北州郡。

这使得诸葛氏虽然衰落,但却一直维持着士族的门第。

并且由于历代先祖多出任事务官,也使得诸葛氏积累了丰富的实务事功的经验。

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诸葛氏的先人笔记早就成为了最好的内政教材。

临淄县,青州刺史府内。

只见诸葛玄有条不紊的向钟扈叙述着安置方案:

“君侯既以屯田治青州,吾等一切便当以农事为重。”

“农事复则流民定,流民定则青州稳,此乃王道之策也。”

说完纲领之后他方才详细介绍道:

“当此之时,虽已误春耕,但农事依旧可以挽回一二。本月可种芜菁及芥、苜蓿、葱蒜韭菁等物。并可以工代赈,趁机役使青州流民疏浚荒废水利,平整田亩,积肥养地。”

“至下月可令青州各营屯田补种宿麦,白露时节,可种薄田;秋分之后,可种中田;其后十日,可种美田。”

“如今青州虽百废待兴,但胜在人心思定。若大兴屯田三年,必然户无饥馑,人人安居乐业。”

待诸葛玄话音一落,钟扈忍不住喟叹道:

“仲远有心了,若依你之言青州大治不远矣!”

作为元老中的元老,钟扈自然知道自家主公看重农事。

不过让他打仗可以,在治理地方这方面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不足的。

然而此刻有了诸葛玄的查漏补缺,钟扈终于可以放心对付周昂了。

当然,要将这份内政方针具体落实到位,还是需要大量劝农使、屯田吏协助的。

没办法,经过青州黄巾多年的肆虐,青州的官府建制几乎毁于一旦。

别说地方吏员了,就算是本地的读书人都找不到几个。

这些年下来但凡稍微有点手段的,几乎都渡海前往辽东避乱了。

而针对这个情况,诸葛玄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政策再好,如果没有基层吏员来执行到位,终究也只是空谈。

故此在说完自家方略之后,诸葛玄特意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放在最后讲。

不想钟扈却哈哈一笑道:“无碍,此事好办,幕府早有储备。”

要知道幕府治下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急需基层吏员的事情了。

早在辽东时魏哲就没少为这种事情头疼过,一来二去早就有了成熟的应对方案。

比如作为幕府大后方的辽州,这些年几乎成为了基层吏员培训基地。

郡学乃至于东山书院出来的士子,只要愿意入仕几乎必走一遭辽东屯田。

至于辽州各营屯田也基本上都保持着一正二副的配置,随时都能抽调出大量管理经验丰富的屯田吏和劝农使。

别看幕府治下的刺史、太守、县令大多还是老一辈的士人,可实际上在基层吏员层面,魏哲已经在大规模的推行腾笼换鸟之策。

无论是军屯还是民屯,魏哲从始至终都将屯田这块牢牢掌握在手中。

这次就算青州不求援,魏哲也不会放任青州自行开展屯田事宜。

在这方面,辽东早就不知道向外界支援过多少批吏员了。

比如去年十五万青州流民前往并州屯田时,乐浪郡便对点支援了一批劝农使。

对此钟扈自然不觉得有什么,不过头一回得知此事的诸葛玄却心中大震。

和那些瞧不起浊官、俗务的名士不同,家传实务事功之学的诸葛玄立刻便意识到魏哲此举的奥妙所在,一时间不禁哑然。

不过在震惊过后,诸葛玄却又忍不住精神振奋。

天怜诸葛氏,竟能遇此明主,看来他这一代终于有机会能重振先祖荣光了!

念及此处,诸葛玄心中灵机一动顿时有了一个想法。

于是次日晌午,在幕府大堂处理政务的魏哲便在一堆奏疏中看见了诸葛玄的信:

——

琅琊诸葛玄顿首再拜魏公麾下:

蒙明公不弃,拔擢草野愚钝之辈,使得展布胸中韬略,余不胜感激。

然余家门不幸,家兄殁于任所,先嫂亦早辞尘世,遗三男二女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实堪悯恻。余虽不才,忝为叔父,遂将诸孤收育膝下。

往昔躬耕垄亩,尚可课读子侄。今既委质明公,常恐夙夜奔走之际,有失庭训之责。伏惟明公垂悯,倘蒙恩允遣诸孤肄业东山书院,则上可承先人诗书之泽,下可解卑职顾复之忧。

如此,余当沥胆披肝,夙夜匪懈,以报明公知遇之隆恩。

区区愚忱,冒渎威严,战栗待命!

——

没错,这就是诸葛玄灵机一动想到的好点子。

在确定魏哲就是那个天下难寻的明主之后,诸葛玄自然想加大投资。

只是琅琊诸葛氏本就不是什么豪族大户,在乡土实力有限。

再加上乱世灾祸横行,连人丁都不怎么兴盛,可用之才更是一个也无。

诸葛玄想来想去,也就主动献质效忠这招能够表达自家诚意了。

虽然这几个孤儿前往东山书院读书诸葛玄确实有些舍不得,但为了几个侄子考虑他也只能如此了。

毕竟这可不是送他们去受罪,而送他们一场天大的机缘。

要知道现在天下士人谁不向往辽东的东山书院?

洛阳秘藏、兰台典籍,几乎尽在东山书院之中。

更有大儒郑玄、卢植、蔡邕坐镇书山学海,简直就是士林圣地。

若不是天下大乱,道路断绝,恐怕东山书院早就汇聚了前来游学的天下士子。

可即便如此,东山书院也依旧成为了一些大汉士子的魂牵梦绕之地。

若不是肩负家族复兴的重任,诸葛玄甚至都想自己去当这个人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