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官 > 第104章:草原搅屎棍【1/2】

汉官 第104章:草原搅屎棍【1/2】

作者:江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北海湖畔开一场草原大会,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究其根本,无非“实力”二字,并且是能看得见的实力!

大汉虽远,可魏哲很近,并且近在咫尺。

即便此次抵达北海的汉军不过两万余,但却是能杀穿草原的精锐。

而在收拢了步度根残兵以及狼居胥山周边鲜卑部落后,魏哲共得男女七万余众。

如此一来丁零诸部与其说是来参与草原大会的,倒不如说是来交保护费的。

……

是日,天朗气清。

辽阔的北海湖畔,只见一座木城拔地而起。

说是木城,其实不过是一座木寨而已,只是外围的木栅栏有点高罢了。

别人怎么做魏哲不清楚,但是自他从军以来在安营扎寨上便从未马虎过。

尤其是眼下有那么多免费的劳动力,他就更不会含糊了。

而待狄历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等丁零六部首领悉数到达之后,魏哲也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宽敞的大帐中,只见高居上座的魏哲面色肃然道:

“大汉抚御四夷,向有定制,凡稽首称臣者,必赐爵授印,置有司以卫之。丁零诸部既归王化,某自当庇护尔等。”

“是故,吾今于北海之阳筑怀远城,狼居胥山麓立镇北城,与漠南受降城彼此守望,并于镇北城设北海都护府,总领三城戍卫。”

“自今以往,凡丁零部众,皆得牧马于北海都护府治下,游猎于弓卢水之滨,世世毋相侵叛,便可永享太平。”

随着魏哲此言一出,大帐内诸位丁零部落首领顿时惊喜莫名。

还未等其他人反应过来,步萨钵便率先拜倒在地。

“将军恩德比北海还要辽阔,丁零人定然世代追随将军,永不改易!”

说就说吧,这厮竟然还一副感动到痛哭流涕的模样,看得直教人恶心。

然而其他丁零部落首领一边吐槽着,一边也十分丝滑的拜倒在地,大表忠心。

毕竟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广袤草场,如今竟都成了丁零人的游牧之所,对于丁零人来说这份赏赐实在太丰厚了。

不过正当这群浓眉大眼的大老爷们争相献媚之时,魏哲却摆了摆手接着道:

“无须饶舌,吾之恩赐亦非贱如泥土。”

“日后尔等当恪守臣节,勿忘岁贡,谨记誓约。若鲜卑复行寇掠,可驰羽檄入塞,吾必当遣精骑锐卒出塞击之。然若私通鲜卑、擅劫商队、寇掠汉地,纵远遁天涯海角,吾亦必杀之,一如步度根之例!”

说到这里,只见魏哲双眼微眯,杀意毕露。

狄历氏、斛律氏等部落首领心中一紧,顿时想起了那匹血迹犹在草场,连忙指天画地的发起毒誓来。

说来说去就一句话,日后丁零人就是大汉……哦不对,就是他魏将军的狗了。

只要魏哲一声令下,丁零各部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魏哲闻言也没说什么,只是微微颔首。

随即在一众部落首领期待的眼神之中,魏哲方才缓缓开口道:

“鉴于袁纥氏诸部擒杀鲜卑贼首步度根有功,今以步萨钵为北海大都护,率本部帐落入驻镇北城,都护狼居胥山南北。”

“巴雅尔为左都护,率护骨氏部众入驻漠南受降城,世世警跸。”

“斛薛为右都护,率斛律氏诸部入驻北海怀远城,看护界碑,碑毁城废!”

所谓左、右都护,其实便是大都护之副手。

别看魏哲嘴上说让步萨钵当丁零王,可他却没真想捧出一个货真价实的丁零王。

须知人心不足乃是天性。

若不安排两个副手时时看着他,谁知道步萨钵会不会头脑发热。

只有让步萨钵清楚自己随时都可以被取代,他才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再说了,南丁零最早追随魏哲,让其入驻受降城也是应有之义。

而且阴山已经是汉地驻兵的极限,阴山以北的受降城纵然此刻被汉军占领,但是以当下的条件想要长期驻军基本上不可能。

这与个人才能无关,而是当前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

甚至往后一千年,历代汉人王朝都没有做到在阴山以北驻军。

绵延两千多里的阴山山脉,在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基本上都是农耕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比如明朝时期,阴山南麓的河套平原便是汉蒙争夺的焦点。

永乐年间大明倒是曾经控制过阴山南疆。

但宣德后由于推行“弃守边外”的政策,默认鞑靼占据阴山南疆,阴山便成为蒙古“阴山走廊”的一部分,汉人军队则再次退到了长城以内,使得阴山逐渐失去秦汉时期的屏障作用。

魏哲设立北海都护府,也正是出于这方面考虑。

阴山以北的受降城他都没办法长期驻军,深处漠北的狼居胥山就更不用说了。

与其等汉军离开之后任由中部鲜卑,亦或西部、东部鲜卑再次占领此处,魏哲还不如趁着这些区域还在汉军的掌控,直接指定下一任主人。

说他是草原搅屎棍也好,塞外裁判也罢,反正狼居胥山他是不可能还给鲜卑了。

只要丁零人的镇北都护府存在一天,东、西鲜卑就别想统一。

一直以来他对草原的态度都是不变的:

那就是塞外可以有胡人,但绝不允许出现什么草原霸主。

而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让草原保持“多元化”“差异化”发展。

草原族群种类越多,势力越分散,“草原均衡”战略便越容易实施。

实际上现在正是处理草原问题的最佳时机。

显赫数百年的匈奴人在两汉前赴后继的打击终于销声匿迹,鲜卑人亦是四分五裂,群龙无首,草原上并未出现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主体民族。

在这种情况下,魏哲想通过“多元化”战略让草原保持分裂还是有可能的。

一旦等到蒙古崛起,并且横扫欧亚大陆,再说什么草原“多元化”基本上不可能了,这这方面蒙古人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并且不止在华夏,甚至在中亚、欧亚等地蒙古人都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明所面对的草原边患在历朝历代中都算是相当棘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