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91章 才刚开始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91章 才刚开始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样的喜悦氛围,一直从高阙之战得胜的冬十一月,一直延续到了春正月。

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长安街头巷尾,都还为欢声笑语,以及竹节灼香所充斥。

倒是让天子荣难得注意到:在如今汉室,就已经有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而且这元宵节的来历,还就是发生在汉家的一件大事。

——史记吕太后八年,实际上的后少帝四年秋九月,吕太后驾崩长乐宫。

而后,便是那场令后世人闻名遐迩,却难知究竟有没有的‘诛吕之乱’,以及精髓其后的诸侯大臣共诛诛吕。

从吕太后驾崩的秋九月,到陈平、周勃等朝中大臣密谋于长安,齐王刘襄举兵于关东;

从周勃凭曲周侯郦商的性命,要挟侯世子郦寄骗取友人吕禄的兵符,到周勃凭兵符得入北军大营,以一句‘刘氏左袒’侧翻之。

再到诛吕乱‘起’,长安为献血索然,南、北两军血拼未央宫。

再到后少帝刘弘乱刀加身于长安街头、代王刘恒入继大统,是为:汉太宗孝文皇帝……

吕太后驾崩于秋九月驾崩,到诛吕乱平、太宗皇帝自代国入继大统,时间刚好来到太宗皇帝元年,春正月十五。

为了庆祝诛吕平乱的胜利,之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晚,太宗皇帝都会走出未央宫、走上长安街头,张灯结彩,与民同乐。

慢慢的,正月十五,也就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的‘胜利日’,逐渐成为天下百姓民都习以为常的:元宵节。

元者,元月也、正月也。

宵者,夜也。

只是在天下人,都还沉浸于胜利喜悦之中的同时,长安城未央宫内的天子荣,却已是完全从‘高阙之战’所带来的喜悦中冷静了下来。

高阙之战,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

如果说,高阙之战指的是‘高阙争夺战’这一场战斗,那高阙之战确实已经结束,汉家取得了毋庸置疑的全面胜利。

但在天子荣心中,高阙之战,从来都不单指‘高阙争夺战’这一场战斗,而是应该指整场战役,为:高阙战役。

何谓战役?

从双方调动兵马,甚至是准备开战为开端,一直到战争完全结束,双方各自偃旗息鼓为结束。

很显然:一场高阙争夺战,仅仅只是‘高阙战役’的开端。

汉家取得了开门红,并在战役开启阶段的第一场战斗,便达成了整场战役的战略目标!

高阙即下!

但这场战役,还远远没有结束。

匈奴人还没开始反扑,且必定会反扑。

在汉家夺取高阙之后,还会有第二场、第三场——乃至第无数场高阙争夺战!

只是攻守双方,从原先的汉军功、匈奴守,换成了汉军守、匈奴功。

只有两种情况下,本场高阙战役的高阙争夺战,才会宣告结束。

其一:匈奴人猛攻不下,放弃夺回高阙。

其二:匈奴人夺回高阙,汉军退回河套。

没有第三种可能。

所以此刻,长城内的汉家百姓,是在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但在长城外——在边墙以北的云中,在版图西北的河套,乃至于高阙,汉军将士们都在紧锣密鼓间,准备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下一场战斗。

匈奴人反扑高阙,是必然的。

任是谁,都不可能在宝贝疙瘩心尖肉,被死对头强行夺走后无动于衷,直接认亏。

无论成或不成,无论有没有胜算,匈奴人都会或出于恼怒、或出于惊恐,而尝试反攻,以图夺回高阙。

所以高阙一线,战斗还远没有结束。

而高阙之战,之所以被天子荣定义为‘高阙战役’,而非已经结束的第一场‘高阙争夺战’,固然是因为这场战争,并不会完全局限于高阙一线。

高阙,只是一个点。

原本由匈奴人掌控的高阙,对河套地区形成威慑、威胁,直接遏制汉军北上幕南,并侧面牵制汉军,无法全力西进。

而现在,为汉室所掌控的高阙,又反过来对匈奴掌控下的幕南地区造成战略威慑。

匈奴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对于匈奴人而言,最好的选择、最好的结果,固然是夺回高阙。

所以匈奴人肯定会反扑高阙。

但匈奴人绝不会只反扑高阙,且无论高阙能否夺回,匈奴人都不可能不从其他方向,对汉室发起泄愤式反击。

比如孤悬塞外的云中城,大概率要再度陷入匈奴人的重重围攻。

河套地区的不稳定因素,也可能在匈奴人的暗中鼓动下,在河套地区引发混乱、动荡。

还有河西地区,自是不必赘述——与高阙唇亡齿寒下,必然也会竭尽全力,尝试着从侧面牵制汉军,以助匈奴人夺回高阙。

所以,高阙战役,看似是以高阙争夺战为主,高阙归属权为双方争夺的重心,但实际上,战场却很可能遍布汉室北方,近半边防国境线。

河套地区,需要提防西侧的河西,甚至还要小心内部的动乱。

云中城几乎必然被围,上郡、代郡,都得尝试着助云中一臂之力。

代北马邑一线,就算不会引来大股匈奴骑兵部队入侵,也难免会有草原部族小规模入侵、驰掠。

如果发生对匈奴人而言最差的状况——即高阙多不会,河套乱不起来,河西也被汉家基本弹压;

云中城又是几十年来,都不曾被攻破的建城,大概率也打不下来。

一旦以上种种情况发生,匈奴人在双方接壤的展现一败再败,那最终,很可能就会是代北——乃至于燕北,承受匈奴人的怒火宣泄,以及战略反击。

所以,对于天下人而言,高阙之战,已经胜了。

但对于天子荣而言,高阙之战,仅仅只是第一场‘高阙争夺战’取得胜利,战役得以按照汉家的预想,进入下一阶段。

接下来,高阙会有很多场争夺战;

河套地区,于外,会发生针对河西部族的反入侵、反侵扰——甚至是互相侵扰的拉锯战。

于内,更是可能发生汉属河套部族暴乱,更甚是演化为战乱。

云中城要经受一场惨烈的攻防战。

代北、燕北一线,也有可能面临一场迫在眉睫——只等开春便全面爆发的反入侵战争。

而这,也正是汉家在面对北方的匈奴人时,所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处境。

——汉家的北方国境线,实在是太长。

自最西侧的河套,到最东侧的右北平——东西几近万里!

虽然说,国境线接壤这种东西是互相的,汉家边境线长,匈奴人边境线也同样如此;

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终归还是不一样的。

华夏农耕文明,是必须要防守整条边境线的。

如若不然,一旦让百八十个匈奴散骑跨越边境线,踏足国土,那转瞬便又是一场火烧甘泉宫的动乱。

华夏民众的城池、房屋,是搬不走的。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匈奴人来的,就只能应战,就只能把匈奴人拦在国门外,坚决不能让匈奴人走进国门。

而草原游牧民族,就没有这许多讲究了。

国境线?

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好吃吗?

至于边防力量,那就更别提了。

就说眼下,曾为匈奴‘开国之君’:冒顿单于安排在汉-匈边境线的游牧部族,多半都已经成为汉家的前沿哨兵了。

汉家出塞,这些部族未必会报告匈奴单于庭。

但匈奴人南下,却肯定会有消息,由这些部族传递给汉室的边墙卫戍部队!

原因也很简单:游牧民族——游牧游牧,重点就在个‘游’字。

匈奴人的生产资料,是随时能驱赶移动的牛羊牧畜。

匈奴人的居所,是随时能装卸带走的毡帐。

草原上即没有城池,也没有层峦迭嶂的山隘,只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以及作为稀缺资源存在的水流。

在每年的固定时间,汉匈边境线的匈奴一侧,确实会有相当数量的匈奴部族,可以在汉家出塞时,第一时间构筑起边防战线。

但在余下的大半年,这些区域都是动辄方圆数百上千里,都找不到人影——甚至找不到活物的无人区。

因为人家是‘游’牧民族。

这块地方的草皮,被牛羊牧畜啃完了,人家自然就驱赶着牛羊,去追逐下一片水草了。

谁管你边不边境线的啊……

牛羊吃饱喝足,养足肥膘,多产点奶才是正事。

而对于汉家而言,出塞作战,也没有抢夺城池、要塞,亦或是开疆扩土之类的操作可行性。

——人家没城池给你抢。

也没要塞让你攻打。

就那么一片一望无际的无垠大草原,除了你踩在脚底下的草,什么都抢不到。

至于占地盘?

占吧,反正啥也没有,就连草都已经被吃完了。

等新一茬草长出来,人家也就‘游’牧回来了。

到了那时,你说你占地盘了?

那你试着守地盘吧。

无城池、无关隘,甚至连有利地形都找不到,无险可守。

步兵占地盘,在辽阔的平原和匈奴骑兵集群正面作战——你就打吧,一打一个不吱声。

这,才是‘长城’这个划时代产物,之所以会出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原因。

——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人为制造一条隔离代、防御工事,来作为支撑华夏步兵集群的战略支点。

但显而易见,长城这种东西,是不可能一层一层往外修的。

而城池,即便要建造,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而且还得是安定的内外环境,才有可能成功。

所以,华夏历朝历代,每当以农耕文明,去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便总是会陷入国家战略层面上的‘不对称战争’。

我需要守国境线,你不用。

我怕被你攻破边防,你不怕。

你要是深入我腹地,我颜面尽失、统治根基动荡不说,还要损失惨重、伤筋动骨。

换做我深入草原,我却连你在哪儿都找不到、连脚底下踩着的草都带不回去。

临了,甚至可能连回去的路都找不到……

眼下的局面,其实就是这一‘战略不对称’的真实写照。

为了应对匈奴人大概率——甚至是必然发起的反扑,汉家得在整条北方防线,都安排足够的边防卫戍兵力。

就像是一字长蛇阵。

即便可以凭借地形、关隘有所侧重和取舍,也仍旧无法只守某处或某几处,而是要守整条边防线上的所有关键点。

但匈奴人要想打来,却只需要挑一个汉军防御力量薄弱,更或直接就是顺眼的地方。

然后顷举国之力,攻打汉家冗长边防线的某一处。

眼下,这场看似已经结束,实则才刚开始的高阙之战,也是一样的道理。

汉家绝不可能顷国之力,入守一个高阙……

“接下来,多半是开春之后,匈奴人反攻高阙。”

“河套西部,要与河西部族对峙。”

“再加上核桃内部,北方的云中城,还有代北、燕北……”

“等到了秋天,还有征西归来的匈奴单于庭主力……”

如是呢喃着,刘荣的手不由自主间,再次轻抚上那张悬于半空,占据小半年殿墙的巨大地图。

匈奴单于庭,西进未归。

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正是因为匈奴单于庭主力西进,后方守备力量相对薄弱,外加匈奴人轻敌、又太高估自己掌控下的高阙防线,才让汉家得以如此轻易的夺取高阙。

接下来,汉家也还有将近一整年的时间,趁匈奴单于庭主力回到幕南之前,再做进一步的争取。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幕南的右贤王伊稚斜,也只剩下这将近一年的时间,来弥补“丢失高阙”的罪过。

而在秋天,匈奴单于庭主力回来过后,汉家所需要面临的反扑力度,绝对会是不减反增……

“河西……”

“还是河西……”

“只有拿下河西,才能少一个方向的压力,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看着地图上,那块被标注为“河西”得区域,以及那片区域内五颜六色的标记符号,刘荣心中,只没由来的一阵疲惫,和不安。

这,就是战争。

不以个人意志为开端,也绝不会因个人意志,而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停止。

正如这场高阙之战——打不打,是有汉家说了算。

但停不停,什么时候停,却不再是汉家——不再是汉天子刘荣,所能够掌控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