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83章 冰与火之歌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83章 冰与火之歌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古华夏绝大多数时间、绝大部分王朝时期,冷兵器时代的个人军功,不外乎先登陷阵、斩将夺旗四大项。

除了这四项,便是平平无奇的斩首了。

而这四种战场上的个人重大立功表现,却是分别对应四种不同局面下,所达成的四项成就。

比如陷阵二字,便是在双方摆开架势、阵型,要正面硬刚的时候,突入敌军阵列造成破坏——破坏敌方阵型,打击敌方军心士气,从而为我军创造难得的战场优势。

再如斩将、夺旗两项——前者是单杀敌方主将,让敌军群龙无首,陷入混乱,后者则是夺取军旗,让敌军人心涣散,军心士气大乱······

不难发现,先登陷阵、斩将夺旗四项重大立功表现,除先登以外的三项,基本都要求对敌人的军心士气造成打击,也就四对敌人造成精神打击、魔法伤害。

——陷阵,就是深入敌人阵地浪嘛!

——斩将,就是光明正大的斩首行动嘛!

——夺旗,就是骑在敌军护纛营头上拉屎嘛!

主打的就是一个侮辱性极强,伤害性也不小。

但与此三者相比,先登,确实实打实的为本方创造优势,甚至胜势,且丝毫不‘风光’的一项。

先登,顾名思义:在攻城战中,率先登上城墙者。

但与后世人所理解的‘字面意思’所不同:先登,除了要求兵士登上城墙外,还要在城墙上站住,别被城墙上的敌方守军推下城墙的同时,为身后源源不断爬上墙头的战友们,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先冒着城墙上飞窜而下的弓羽箭矢、垒石滚木,登上墙头!

然后,将那一到两名守在墙垛前的敌军搞死——至少也得将其击退。

而后自墙垛跳入,占据墙垛前的防守位置,不让敌军守卒继续在墙垛前的防守位置,朝正在登城的战友们仍垒石、滚木,撒金汤、射箭。

防守位置被你占据,防线出现漏洞、缺口,敌方守军必然会对你发起围攻。

这时候,你就需要在敌人的围攻下,掩护一个又一个战友登上墙头,然后和自己一起,为后续更多战友登上墙头,创造有利的条件。

这,便是先登。

一人先登城墙,而后掩护战卒次第登城,以在城墙上形成‘据点、并使这场攻城战由此而走向胜利的那个人,便为:先登之功。

而在先登陷阵、斩将夺旗这四个个人重大立功表现中,先登排在陷阵前、斩将、夺旗后,排第三。

明白先登这一大功的含金量,其实就不难得出结论:在攻城战中,能在敌方驻守的墙头形成据点,究竟有多么重要。

盖因为一人先登,就意味着据点形成,而后这个据点就会被不断扩大、登上墙头的我方将士就会越来越多。

战斗形式,也将从先前的城池攻防战,转变为墙头上的白刃肉搏、阵地争夺战。

众所周知,城池攻防战,攻城一方的战损通常能达到守城一方的至少三倍,且攻城至少需要有三到五倍兵力,才能算是双方势均力敌,打得有来有回。

而阵地争夺战,则是刀刀见肉,双方兵力对等才是势均力敌,兵力优势那就是能直接化作战场优势。

所以,一场城池攻防战中,以先登者为功之罪,受封赏最丰厚。

而今日,高阙之战打响,却是和通俗意义上的城池攻防战有所不同。

——郅都所率领的先锋大军,先是自博望城西出!

在博望位于南、高阙位于北,且二者之间有大河相隔的前提下,先锋大军却是绕了个大大的‘c’字,一路潜行至高阙。

待兵临高阙城下,也同样不是光明正大的发起正面进攻,而是趁着匈奴人守备松懈,墙头防御力量薄弱的机会,先派斥候精锐以绳索攀登上墙头,将墙头上仅存无多的匈奴守军——或者说是匈奴哨兵依次清理。

而后,又是上千人登上墙头,在战斗真正开始前,率先达成‘先登形成据点’的战场目标。

等匈奴人反应过来时,墙头基本已经被先锋大军所掌控,战斗性质也不再是城池、关隘攻防战,而是成了阵地争夺战。

而且,战斗爆发时,阵地是掌握在郅都所部先锋手中,遭遇夜半袭击的高阙匈奴守军,反倒成了主动进攻的一方。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这些汉人,怎么可能在这种天气,悄无声息的出现在高阙!”

“——这些汉人,怎么可能在这凛冬,顺利来到高阙!!!”

“不可能!!!”

高阙内三百步,看着远方,已经被汉军占领的高阙城头,以及城头越来越多的汉军将士,呼延当屠目眦欲裂,更惊的六神无主。

怎么可能!

汉人,怎么可能真敢打高阙!

尤其这般天气,汉人,又怎么可能真把军队,顺利送到高阙?!

战斗骤然爆发,呼延当屠作为主将,最应该做的,其实是尽快稳定军心,并尽快鼓舞士气,争取将高阙墙头夺回,将汉人赶下城墙。

城池攻防战中,绝大多数守军主将,也都是这么干的。

——敌人先登,据点形成,城池攻防战变成阵地争夺战,那就集中兵力先灭敌方在墙头上形成的据点,把地方逆推回城墙之外,让战斗性质再度变回城池攻防战。

只可惜,呼延当屠,是一名匈奴将领。

即便奉令驻守高阙多年,呼延当屠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高阙居然真的会爆发一场攻防战。

尤其去年之前,河套还在草原游牧之民的掌控,属于绝对意义上的匈奴版图,而高阙,则仅仅只是隔断慕南与河套,谨防河套地区对慕南右贤王部,以及单于庭本部不利的内部关隘。

高阙真正成为汉匈前线、匈奴边防关隘,才不过一年多时间。

最主要的是:在呼延当屠这样的匈奴贵族、游牧民族将领认知中,城池攻防战,真的是有些超纲了。

——草原上,哪曾有过两个部族之间的争斗,会打成城池攻防战?

草原上又哪来的城池?

两个部族之间发生争斗,除了一边倒的部族营地被冲击外,正面战场对峙,几乎只有两种情况。

要么,两个部族碰一下子,其中一方觉得自己好像不是对手,于是便开始在战场上迂回,更或直接就是逃跑。

而另一方则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追击。

如若战前,本就是打算争个高下,教训一下对方,又或是因某片草场、水源的归属而发生争执,那多半就不会追。

毕竟胜负已分。

唯独双方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怨,亦或是双方争夺的资源,必须以其中一方被消灭来决定最终归属,亦或是优势方想要吞并对方,才会发生一方逃跑,另一方追击的情况。

这是一种情况:一方逃,一方追或不追。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两方都不逃、都杀红了眼。

这种情况下,那无论是正面冲阵,还是迂回缠斗,都会无比的惨烈。

而呼延当屠这样的匈奴贵族、高级军官,擅长的就是这两种作战方式,即骑兵对骑兵的‘机动化大集团大纵深’战争。

以骑兵队步兵,尤其是汉人的步兵,在开阔地倒是好说——按追击猎物的方式去做就是。

追踪,尾随,侵扰,蚕食。

总之也是轻松写意。

但到了汉人步兵缩回城池内,匈奴贵族其实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骑兵再能冲,也冲不上几丈高的墙头啊!

敌方步兵有城墙作为掩护,弓箭射程有比我方更远,这怎么打?

所以在过去,几乎每一次发生匈奴人大规模南下入侵的突变,边墙城池总是能大概率幸免于难。

因为匈奴人,真的没什么好办法处理城池,更没什么能力打好一场攻城战。

他没那个能力你知道吧?

你让匈奴人在平原开阔地,追孤立无援的笨重步兵集群,那不在话下。

在开阔地,和敌方骑兵捉对厮杀——正面冲阵、迂回辗转,甚至是下马肉搏,匈奴人也同样不惧。

可你让这些骑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之民,去打一座墙高城厚、守备稳固的城池?

不好意思,没学过,不会。

而眼下,呼延当屠遇到的状况更糟糕——连攻城都不会的匈奴军队,此刻是在守城!

单纯只是守城也就罢了,没吃过猪肉也总见过猪跑,曾经攻打汉人城池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总能让匈奴军队得到些经验教训,就是模仿也能撑一撑场面。

可现在的状况时:这场高阙攻防战,在战争正式开始的同一时间,便变更了战争形势。

至少此刻,高阙攻防战,已经变成了墙头争夺战。

原先作为攻城一方的汉军先锋,成了墙头的防守方,原先作为守城一方的匈奴守军,却反成了进攻发起方。

让根本不会攻打城池的匈奴人,更进一步去守一座关隘,这本身就已经够难为人的了。

更何况是一场直接以劣势开局、以‘墙头已被夺去’为先决条件,作为开端的另类攻防战?

也就难怪此刻,呼延当屠顾不上重整军心、整合部队,应对眼前的战况了。

——呼延当屠,根本不敢相信此刻的自己,居然不是在做梦。

而且是噩梦!

“放箭,放箭!”

“挽弓!”

“射不到汉人也没关系,把箭都射到关墙外去!”

“还有汉人在登墙,快放箭!”

比起愣在原地的呼延当屠,反倒是有出使汉室经验的屠各,更为迅速的反应了过来。

有了主心骨,尤其是有了明确的战斗指令,原本还如无头苍蝇般横冲直撞的匈奴守军,也总算是组织起了像样的攻势。

但战场局势,却仍旧不容乐观。

太冷了。

天气,实在是太冷了。

即便双方都有意妥善保管弓,但在这呵气成冰的凛冬,弓弦已经无法拉开了。

无论是城头上,面对高阙内、背对城外的郅都所部汉军先锋,还是在高阙内,朝城墙发起反攻的匈奴守军,都只能通过最原始的短兵相接,也就是近身肉搏,来决定这场战争的走向。

然后,呼延当屠和屠各二人,便都被打懵了。

——游牧之民短兵相接,是没有‘列阵’这一说的。

但汉军有。

准确的说,冷兵器时代,几乎所有能提高步兵集群战斗力的阵列,都是源自华夏文明。

此刻,高阙墙头人头窜从,仍有一个接着一个汉军先锋,从城墙外爬绳索登墙。

关墙外,甚至已经有先锋将士,开始就地取材,用绳索和剑柄制作建议绳梯!

而在关墙靠内的一侧,上千汉军将士严阵以待,不动如山。

每有匈奴勇士嗷嗷叫着冲上前,便会一头撞上汉军先锋的军阵,很快便被淹没在汉军将士的刀光剑影之中。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阵列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厚、越来越密集。

汉军身后的关墙上,甚至还被燃气了一堆堆篝火,来为饱受寒冬摧残的先锋将士,提供些聊胜于无,却也难能可贵的温暖。

——关墙外,风雪大作。

关墙上,火光漫天。

冰与火交相闪耀,仿佛是在这高阙墙头,吟唱起了匈奴人最后的挽歌。

“全军听令!”

“博望侯所部中军,已抵达关墙之外!”

“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最后一个时辰!”

“阵列自后而前,依次由博望侯所部中军换防!!!”

关墙上,郅都藏身于阵列中央,惊雷般嘹亮的吼呵声,在将士们口耳相传下,传遍了高阙关墙的每一处角落。

关墙外,程不识所部中军主力,也在急行军抵达大河北岸后,第一时间朝着高阙关墙进发。

“速进,速进!”

“遂营速制登墙梯,要快!!!”

程不识大声喊叫着,目光却是死死锁定在高阙关墙正中心,那道被绳索吊起的关门。

“只要关门一开,高阙,便怎都是能拿下的······”

如是想着,程不识当即一招手,叫来了自己的斥候司马。

“你部先登城墙,不必理会其他!”

“想尽一切办法,把关门给放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