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02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402章 丞相也是人做的?

作者:煌未央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陛下今岁,当真是半点不带消停啊……”

长安,相府。

废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勉强安抚住前来劝自己‘昧死直谏’的百官,好不容易抽出空来喘口气的丞相刘舍,只觉一阵心神俱疲。

长安朝堂手里要忙活的事儿,已经很多了。

——于外,南方百越、西南夷倒是消停了不少,但东北的朝鲜半岛,可是一直都不大安分。

虽然远不至于如今汉室远东地区的安稳,但终归是小冲突不断。

还有北方。

战略层面,于今年春夏之交开拔,最早也得在明年秋天才能折返的单于庭主力,给了汉家长达一年多,将近两年的安稳期。

若是让刘舍拿主意,那这两年宝贵时间,当然应该用来休养生息,顺带着加快朔方、五原二郡——也就是河套地区的消化速度。

但刘荣显然不愿意放过如此天赐良机,想要趁匈奴人忙着西进,在河西搞点动作……

于内,要忙的事儿那就更多了。

三公九卿级别的改制、变动,长安禁卫体系的重整、梳理——都是有汉以来,甚至是有史以来,都从不曾有过的、天翻地覆级别的巨大变动。

光只是这些,就已经让长安朝堂超负荷运转,且依旧有些力有未遂了。

若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为吕太后政治定性的重磅炸弹……

“唉~”

“陛下一张嘴,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可真真是要跑断腿……”

“诶哟;”

“我这把老骨头啊……”

面带苦涩的喃喃自语着,刘舍也不忘侧着身,煞有其事的捶打起侧腰来。

作为如今汉室仅存无多的‘侯二代’,刘舍的年纪也已经很大了。

乃父初代桃侯刘襄,也就是原名项襄的霸王族人,是秦末汉初时期的人物,于太宗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薨故。

同一时期离世的开国元勋,有颍阴侯灌婴(太宗五年)、绛侯周勃(太宗十一年)等。

如此说来,刘舍这个二世桃侯,其实是和二世曲周侯郦寄,以及二世绛侯周亚夫一个辈分的人。

考虑到周亚夫并非周勃长子,刘舍的同龄人,基本就是郦寄那个年龄段的老头子们。

——郦寄,已经七十多岁了。

曾经那个在弱冠之年,跟随父亲郦商,在沛公、汉王麾下建功立业的毛头小子,早已经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

而如今的刘舍,虽然比郦寄年纪稍小些,却也已年近七十。

对于这个年纪的老者而言,无论是腥风血雨的战场,还是政务繁重的朝堂,其实都已经有些不大合适了……

“或许,也该是时候~”

“唉……”

“魏其侯,尚还未具拜相之能啊……”

乞骸骨告老的念头才刚冒出,就被刘舍下意识给否决,又再次低下头,唉声叹气的处理起堆积如山的政务。

在当今刘荣即位后,汉家未来几任丞相的人选,基本也已经明朗了。

——现丞相刘舍,虽原是先帝的‘权宜之计’,但如今,却成了下一任丞相上位之前的唯一选择。

而下一任丞相,也早在先帝年间便初现雏形——魏其侯窦婴。

只是这几年丞相生涯,也让刘舍愈发深切的明白:丞相这个位置,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的。

哪怕是窦婴,也只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大概率能勉强具备做丞相的能力;

而现在,窦婴仍旧需要老老实实地见习。

若不然——若是赶鸭子上架,直接把现在的窦婴抬上丞相之位,那汉家未来几年,就都要忍受窦婴在职见习了。

如果是其他时候,这么做或许没什么问题。

毕竟有汉以来,先上任,再学习的丞相也不是没有过。

但刘荣这一朝不行。

——看看眼下,朝堂内外堆积的政务、需要解决的问题,搞得哪怕刘舍这样的成熟丞相,都莫名生出乞骸骨的念头了!

就刘荣这样的事业狂,真要是出一个先上任,再在职学习的丞相,还指不定要出多大乱子。

至于窦婴之后,则是分别有几个人选,但都没有像窦婴这般,达到‘只要不出意外,就肯定能过一把丞相的瘾’的、板上钉钉的程度。

——现任内史,目前拟定的新三公:御史中丞的人选,故梁内史韩安国;

根据刘舍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在刘舍自相位安稳落地,窦婴自御史大夫递补为相后,窦婴拜相所留下的御史大夫一职,便大概率会被韩安国递补。

至于之后,韩安国能否完成御史大夫到丞相的‘进步’,就要看韩安国未来的政治生涯走向,以及汉家未来几十年的人才涌现质量了。

毕竟如今,刘舍还是在任的丞相,且大概率还要在任好几年;

等这几年过去,窦婴再往相位上一坐,没个十几二十年,或是一场政坛动荡级别的变故,只怕窦婴都不可能从相位上活着走下。

等到了汉家需要考虑‘韩安国能否为相’时,都已经是至少二十年之后的事了。

到了那时,天知道如今朝堂上的公卿百官当中,会不会冒出某个成器晚些的治国之才,把原属于韩安国的顺位给顶替掉。

韩安国,年纪也不算小。

到了二十多年后,七十好几的年纪,若是还不能为相,这辈子便基本没有机会了。

——总不能真让韩安国,等到九十好几的年纪,就为了做几个月的名誉丞相吧?

至于眼下,刘舍即便是再怎么身心俱疲,再怎么力不从心,也依旧不得不咬牙坚持。

没办法;

刘舍,并非一个通俗意义上的‘汉相’。

和过去,敢向太祖刘邦回怼‘非壮丽无以立威’的萧何萧相国、敢喷孝惠皇帝‘垂拱而治圣天子’的曹参曹相国,以及一言不合就撂挑子回家的张苍张丞相不同:刘舍,是幸臣。

而且是家族世袭的幸臣。

就眼下,刘荣要做的这些事儿,但凡换个丞相,怕是都要和刘荣正面硬刚起来。

但刘舍不行。

刘舍唯一能做的,是在象征性的劝说、提醒后,如老黄牛般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地去执行,去促成天子的意志。

这就让刘舍很难受了。

——遵从天子意志,无条件推动、实施,对刘舍而言不在话下,顶多就是有点委屈。

桃侯家族,从来不怕受天子的委屈。

甚至委屈越大,桃侯家族越高兴。

但刘舍即为汉相,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肩负起丞相所应该肩负的职责。

比如,在天子对外朝某一决策,或外朝对天子某一决定不满的时候,充当二者之间的缓冲、调和。

好比此番,刘荣要‘动’吕太后,外朝可谓是群情激奋,几乎人人都觉得刘荣疯了!

甚至就连刘荣原先的太子宫班底、潜邸心腹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私下里表达了对刘荣此举的不解。

这种时候,丞相最应该做的,其实就是‘为百官先’,以外朝代表的身份入宫,同天子进行交涉。

而后,要么是丞相被天子说服,然后回过头来说服外朝;

要么,是天子被丞相说服,从而‘迷途知返’,收回那个令朝堂沸腾的决策。

当然,也有第三种情况:天子和丞相,谁都没法说服对方。

比如太宗皇帝年间,孝文皇帝和丞相张苍二人,就没能在黄龙改元一事上说服对方。

于是,太宗皇帝只能粗暴罢相,从物理层面结束了那次争端——不听朕的你就滚!

区区丞相之职,你不敢有的是人干!

还有先孝景皇帝年间,先帝老爷子与老丞相申屠嘉,就《削藩策》一事所发生的争执。

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天子一意孤行,丞相坚决反对,双方针锋相对,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在这个时间线,这次争端最终的结果,算是被刘荣这个穿越者煽动的蝴蝶翅膀,所尽可能温和的化解了。

但在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上,这次争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比太宗皇帝与张苍之间的那次争端好到哪里去。

——孝景帝力主削藩,丞相申屠嘉誓死不从!

于是,为了扫除申屠嘉这个挡在《削藩策》前的障碍,孝景帝与恩师晁错,联手上演了一出好戏。

先是晁错故意掘开内史属衙与太庙相连的庙墙,假装这是自己‘掀绕路麻烦’,并刻意让申屠嘉得知此事。

然后,自认为抓住晁错把柄的申屠嘉,当即幸灾乐祸的入宫,找孝景帝告状。

再然后,就是孝景帝一句‘丞相别这么小气,别老针对朕的人’,愣是把老丞相给活活气死了……

其实还挺有趣的。

老丞相申屠嘉,被历史上的景帝老爷子气死了;

而景帝自己,又被栗姬那声‘老狗’给硬生生气活了!

怎一个妙字了得……

如今这个时间线,这些事倒是因为刘荣这个乱入的穿越者所扰乱,最终并没有发生。

但这并不意味着类似的事再次发生时,最终仍旧不会演变为某个极为恶劣的结果。

也就是说,天子和丞相之间的,往往应该有三种情况。

——要么天子说服丞相,要么丞相说服天子,再或者谁都说服不了谁,天子最终罢相。

但在刘舍这里,却并非是这三种情况。

尤其是最后一个‘谁都说服不了谁’,根本不可能发生在刘舍这个丞相身上。

桃侯家族祖孙:誓死效忠圣天子,谁是天子效忠谁;

在这条祖训的时刻‘提醒’下,刘舍最多最多,也就是试着劝一劝。

一旦发现劝不动——一旦天子说出那句经典的‘朕意已决’,刘舍唯一的选择,便是俯首称臣,口服万岁。

这就导致在这种时候——在这种外朝与天子出现分歧的时候,刘舍纯粹就是夹在二者之间,里外不是人。

天子会说:桃侯怎么回事?

莫非这丞相之职,是朝堂所拜,而非朕父孝景皇帝?

外朝也会说:丞相怎么回事?

莫非这丞相之责,在桃侯这里就这么卑贱,一点百官之首的风骨、担当都没有吗?

该做的事儿,刘舍半点没少做;

不该挨的骂,刘舍也是半点没少挨……

“魏其侯啊魏其侯~”

“唉……”

又一番长叹,刘舍再度放下手中毛笔,神情疲惫的唉声叹气起来。

太难了。

做一个有‘先天缺陷’的丞相,实在是太难了。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要想让将军威风,那就得给将军体面。

——权力和义务对等,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而刘舍‘幸臣’的特殊政治属性,在绝大多数时候,为刘舍带来旁人触不可及的‘便利’的同时,也在这种极个别情况下,导致了刘舍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从本心上来讲,这几年丞相做下来,刘舍是略有些郁闷的。

类似‘若再来一遍,我绝不做丞相’这样的想法,也不是没在刘舍脑海中出现过。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刘舍之所以还老老实实坐在丞相之位、仍旧本本分分的做一个‘幸臣丞相’,更多的,也是出于家族利益的考量。

将来弥留之际,刘舍也大概率会为桃侯家族,留下‘若有可能,绝不可为相’的遗训。

至于眼下……

“陛下……”

“陛下,会不会是故意的呢……”

“故意加大相府,乃至整个外朝的负担,从而……”

“拆解相府?”

“又或者,是改制……”

“呵;”

“改制……”

讥笑着摇摇头,刘舍悠然一声长叹,从案前起身,负手来到窗前,悠悠眺望向远方。

刘荣的改革野心,刘舍不可能感觉不出来。

波及大半个朝堂的官僚体制改革,也让刘舍隐约嗅到了什么。

只是这个念头太过于离谱、这个猜测太过于惊世骇俗;

即便有了这个猜测,刘舍也仍旧不敢相信:当今刘荣,真的有动相府、动丞相制度的魄力。

直到这几日;

直到刘荣下定决心,要动吕太后这个史诗级禁忌,刘舍才终于敢让这个猜测,再度出现在脑海当中。

——连吕太后都敢碰一碰,还有什么事,是刘荣不敢做的?

相较于吕太后,区区相府、丞相之制而已。

只是如此一来,若刘荣当真是打的是这个主意——是‘先累死相府,然后顺势提出改革’的主意,那刘舍,只怕是……

“唉……”

“生而为人,何以为相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